登录 | 注册

标题:

作者:张叶 创作时间:2008-06-20

尺寸:2100 x 2036 发布时间:2008-06-20

类别:社会生活 点击:3092

说明:

第一次见到韩寒,是大约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候韩寒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红”,他刚刚出版了《三重门》,小荷才露尖尖角,还只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在一个读者见面会上,韩寒对他的“粉丝”们向他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爱理不理甚至出语尖刻,当场就惹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站起来指责韩寒说:“你为什么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总是这么刻薄?现在你也问我一个问题,我也用你的方式来回答你,看你作何感想!”韩寒说:“问一个吗?”小姑娘应道:“对。”韩寒说:“我已经问过了。”小姑娘怔在当场,半天作声不得。 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韩寒是一个聪明人,但未免轻狂了一点。后来的韩寒,也果然就在通往“狂生”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断“骂人”,然后“被人骂”,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在写东西这件事情上确实比很多人玩得帅玩得高明玩得刀刀见血的天分,韩寒自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我又很多次见到了韩寒。老实说,我开始有点欣赏这个文字尖刻、但在现实生活中多少显得腼腆温和的“80后”,甚至觉得他有点像那个说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孩子。但是,在一而再、再而三之后,我越来越怀疑其动机的纯粹性。隔三岔五地语出惊人,甚至不久前还为莎朗•斯通的地震言论辩护,又招来骂声一片,不时又弄出点“绯闻女友”的粉色新闻吸引眼球,与一个“秀者”无异。现在看来,他与陈丹青公开炮轰人人景仰的文学大师,也不过是又一个炒作自己的伎俩而已。 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老舍、茅盾他们的历史地位其实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这些大师们更多的是以历史的某个篇章为内容出现在一代代人面前。因为“历史”,所以“权威”,我们很多人可能更会以历史的态度看待文学大师们了,或许看问题有忽略作家文本之嫌。 韩寒一句话“老舍、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只是违背了我们一贯的对大师的基本认识;一片哗然的人们陡然怒发冲冠骂韩寒只为炒作而信口雌黄,也是情理之中。这些年,还不是有很多人在“颠覆”鲁迅吗,只是鲁迅的价值并未因为一些人的否定而受损,鲁迅还是鲁迅,“骨头还是那样硬”。 如果说,韩寒和陈丹青从文学本身去批评老舍、茅盾等大师,那也只是在文学批评的范畴之类“百家争鸣”而已。大师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受点风风雨雨符合大师经久不衰抑或值得后人评价的应有特性。一成不变的大师,未必就是真正能够永恒的大师,多元社会多点“另类声音”不见得这就是罪不可赦之声。 只是人们的神经绷得太紧,诚然,颠覆大师贬低大家或许只是徒劳。但我不认为有人对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就能毁灭掉大师。大师,那是蕴藉着历史与力量的化身,相信大师们当初对多少年后的异议也不会没有思想准备。如果韩寒和陈丹青在随意炒作,为了吸引眼球而以否定大师为武器,人们大可一笑了之,不必要在这方面争鸣什么,一味骂韩寒陈丹青,反而中计了———入了他们的套。倘若韩寒和陈丹青出于个人阅读的情趣或者品位对老舍、茅盾他们不屑一顾也无伤大雅,老舍与茅盾等能够在文学史中留下重重一笔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喜欢他们。这种不喜欢的声音如果也是百家争鸣中的一种,我们大可宽容待之。如此,就让韩寒和陈丹青“信口开河”去吧。 荆 楚

0

张叶

关注

文理分科

22878
3508 x 2480 px

买股碰上铁公鸡

财经

13924
2216 x 1607 px

张叶

关注
3092
0
发布时间:2008-06-20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