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标题:“国际惯例”大忽悠

作者:左都建 创作时间:2006-07-04

尺寸:1181 x 828 发布时间:2006-07-04

类别:社会生活 点击:1412

说明:

文/刘洪波 图/左都建 见到“国际惯例”这几个字,我就想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十年前可不是这样,因为那时“国际惯例”大多还只是说法,现在,“国际惯例”见得多了,也就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一个人病了,据说,按照国际惯例,要是没有医疗保险的话,就看不起病。后来,这个国际惯例采用了,果然大家就看不起病了,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险,看不起病也就符合国际惯例了。不过,那些已经有了医疗保险的人就看得起病了吗?好像也不是这样,这就不按国际惯例了。 读大学要交钱,据说也是国际惯例,收多少呢,似乎又没有国际惯例了。目前国内大学学费一年收5000元,这算低的,却己高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的公立大学。读小学、读中学,国际惯例是义务教育,我们当然也搞义务教育,但又老听说有“乱收费”、“乱集资”之类的怪事,都是血汗钱哪! 又比如银行,去存零币要收点钞费,存的钱少了要交费,贷了款提前还也要交费,据说这些都是“国际惯例”。 卖水的、卖电的、卖燃气的,给你装个水表、电表、气表,本来是用于他计算卖了多少的,却要收用户的钱。还有卖电话的,要收安装费、座机费;卖飞机票的,要收机场建设费……这些就不搞“国际惯例”了,据说是因为我们太穷了,不这么搞的话,大家就都没有水喝,没有电用,没有燃气烧,没有电话打,也没有飞机坐。 电子政务,正在形成国际惯例。又听说有这种离奇的事情,有的地方搞“金税工程”,要求纳税人必须购买“金卡”及指定的读卡器、专用打印机和纳税软件,每年还要交网络维护费、读卡器维护费等等。网上认证的事情还多着呢,例如大学文凭、记者资格、高校录取等等,都可以网上查真伪,但很遗憾,不交费又是不行的。这些公共服务的收费是不是“国际惯例”,天知道。 有时候我就想,“国际惯例”怎么都是让人不舒服的呢?已有的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没有“国际惯例”来改掉;新搞的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又都是“国际惯例”。莫非“国际惯例”,已变成了忽悠大家送钱还添堵的鬼把戏?(文/刘洪波 图/左都建)

0

左都建

关注
“国际惯例”大忽悠
1412
0
发布时间:2006-07-04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