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次愉悦的艺术交流——在英国讲国画
[ 时间: 2011.03.22 ]
2011年年初,去英国小住,这期间受英国中国画画家学会(约克郡分会)的邀请,为他们做了一天的中国画讲座。这次讲座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来自英国各社会背景的画家。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画的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感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国中国画画家学会成立于1988年,目前已有300余名会员,其中约克郡分会拥有会员108位,是该学会最大的分会。他们中有大学教授、讲师、医生、社会工作者、银行经理、设计师等等。
     1月9日清晨,晚冬的薄雾尚未散尽。我和女儿驱车穿行在美丽的约克郡溪谷,前往位于西约克郡的小镇沃夫迪奥潭(Pool-in-Wharfedale)的中心纪念礼堂,为了方便来自各地的学员,这次讲座将在这里举行。一路上,我在反复地思考:“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什么让西方人对中国画———这一东方艺术如此热爱?”
     讲座于10点开始,许多人已早早到了教室,有的人是数百里外开车赶来的。他们拿出很专业的画具,熟练地布置画案,看到他们亲切的笑容和兴奋的表情,听他们热情的问候和自我介绍……那种因语言和肤色的不同而带来的距离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而快乐的情绪。突然想起了那句经典: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讲座正式开始时,学员们拿起笔记本,静静地围坐在我的画案前。秘书长安妮正式做了开场白,并向学员们介绍了我的相关背景。目前在英国利兹大学任教的女儿毕蔷,为我做了英文翻译。站在国外的讲台前传播中国画,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画博大精深,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传递我们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于是我力求高度概括,生动有趣,举一反三,边画边谈。强调中国画“写意、笔墨、程式”的特征,让他们切实感受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讲座期间,画室里常常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和笔记声,但当讲到中国画笔墨趣谈,时而洋溢着快乐的笑声,当看到演示水墨技巧时,画室更响起一阵感叹声和掌声。
     英国人重视有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看到他们认真地做着笔记,不停地对我的作品分析拍照,认真提出各种探讨性的问题,让我意识到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精神需求,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幽雅的人文环境,使他们心静如水地热爱着自己的艺术。这让我在这六个小时里也充满了激情,我尽情地即兴表现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各科的技巧,让他们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境界里,进入自由轻松的创作状态。看到中国画神奇的笔墨技巧和独特的绘画语言,他们赞叹不已:“太神奇了!太精彩了!”这种气氛让我真正感受到中国画艺术跨越国界的魅力。
     当晚五时,我和女儿在热烈和长久的掌声中告别了英国的美术家们。临行前,许多人跑过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表达他们有多么喜爱这个讲座。现在,我仍然能感到他们传递过来的热忱的温度。
     约克郡溪谷的那一天,似乎要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天,我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是无国界的,它可使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
     讲座结束的当晚,我便收到了安妮·艾伦秘书长的邮件。她说:“此时我已收到了学员们的大量邮件,表达他们对这一讲座的喜爱和对您的感激。我已开始着手编写简报,让那些今天因故无法出席的会员了解讲座的内容……”
     当我看到秘书长安妮·艾伦编写的简报和对我讲座过程的描述时,我又一次感受到英国画家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讲座结束后,与英国中国画画家学会的21位画家学员合影,前排几位拿起他们的满意习作


示范国画人物小品


为学员边讲,边示范


为学员讲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为学员示范竹子和小鸟


示范以水墨画鱼


与英国中国画画家学会秘书长安妮·艾伦在教室,她是学会的组织者,也是画家


在利兹大学任教的女儿毕蔷是我讲座的翻译,秘书长安妮·艾伦说她的翻译很精彩



关于毕克勤国画讲座的新闻简报(摘要翻译)
Chinese  Brush  Painters’ Society (Yorkshire)
January2011Issue 50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愿大家在2011年心想事成。
     我们的新的一年以一个精彩的讲座开始了!以下,我将会详细介绍毕克勤教授给我带来的这个精彩的讲座。毕教授同时是一家在中国拥有160万读者的报纸的艺术版编辑,此次讲座中,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热情!我们同时请他的女儿毕女士为我们翻译!
    毕克勤教授的讲座
     2011年一月九日(星期日)毕克勤教授以一个十分精彩的讲座帮我们翻开了2011年的日历。尽管他不讲英语,但通过他女儿精彩的翻译,我们充分理解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毕女士过去的4年一直在利兹大学教授中文。这是她父母第一次访问英国,我们很幸运他们能牺牲假期为我们做一天的讲座。当天,共有21位成员出席了讲座。
     毕教授的讲座从解释中国画艺术的传统开始。他说,讲座的目的主要是相互学习,并着眼于发展我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解释了画花鸟、山水和人物的不同笔法,他说:要想提高水平,要首先从临摹大师的画开始,实现从临摹、写生到创作的过程。如何用笔和用墨是画好中国画的基础,这些笔法都基于中国的书法笔法。我相信,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学习中国书法,我们一定要开始!
     线的勾法最能体现作品的美感。这主要在于我们在运笔的时候能强调每一笔的起始,我们称之为画骨。毕教授还展示了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绘画时,用笔的笔尖画形,内部的立体起伏则要用笔的侧锋来表现。
    女孩和篮子
     从头开始画。使用大号湿笔沾灰墨,毕教授用笔的侧锋画出了帽子的形状。然后,用淡墨和细笔画出面部的轮廓。线的画法依然是书法用笔,线的粗细的变化反映了脸的轮廓。毕教授使用了与画脸时同样的墨色和细线画手。整个身体的勾形以底部的粗线结束,‘跟着自己的感觉来画’是毕教授的点评!
 最后画裙子,使用大的湿笔和较浓的墨按结构完成。
     毕教授着手画头发时,使用的是干笔、浓墨。这样便能通过“焦墨”达到“飞白”的效果。然后用细笔画了项链、耳环和衣服的图案。
     午休时,毕教授为一些学员展示了如何画竹子与小鸟。
     同时,毕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汉字书法与中国画的联系。他用书法的行书笔法在纸上写了很多“女”字,他又简单地增加了数笔,这些“女”字便变成了植物的藤和枝,毕教授快速地加了几笔,藤上便长出了叶子和葫芦!
     毕教授继续完成《女孩与篮子》一画中的篮子和果实,他只沾一次墨的画笔就足以完成这一切,墨色由湿到干,由浓变淡,体现了篮子的三维效果。
     他随后用淡墨以书法的笔法画出了树枝。线要有穿叉,墨要有浓淡,笔要有粗细变化在这里至关重要。篮子的色调要用褚石调花青,用笔要一气呵成。然后毕教授将绿色的墨溅在枝叶的周围,使整幅画更加活泼有趣。
    画  驴
     作为快速示范,毕教授用几乎不停顿的笔法快速勾勒出一个男孩,然后在男孩的左侧快速地画出一个造型。随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毕教授仅用两笔在这一造型上点上了眼睛,一头绝妙的小驴完成了!太精彩了!这绝对是艺术大师的手笔!!
     谢谢您,毕教授,用如此友好的方式,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很荣幸您与学会会员的见面如此愉快。我想我们一定谈论您的这个讲座好多年。我们已等不及您的再次来访了!我希望您很快会再来到英国。这儿会有很多的值得您观赏的东西,我们也想要更多的讲座!!!

(毕克勤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