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值得一读的文章:张旺的《数字绘画技法漫谈》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4

5023

近日读到张旺的《数字绘画技法漫谈》一文,作为同用数位板绘画的人读后受
益匪浅。我想,此文对于许多对数字绘画不了解、有误解或偏见的人,读了也许
会有些帮助,特将此文转贴如下:
   

         数字绘画技法漫谈

                 张旺

            第一讲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f6f30100lxsy.html)

原载《连环画报》2010年7月号


    数字绘画的普及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有人欢迎、自然也有人排斥。那些欢迎的大多是从事数字绘画者或者是这种新兴艺术的固定读者,而排斥的大多没有直接接触过数字绘画、甚至不知道数字绘画究竟为何物(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艺术界的同仁想当然地认为数字绘画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干活,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参与)。

    因此,在没有开讲技法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说说什么才是数字绘画。

    据我个人理解与亲身创作体验,这种新的艺术可以概括为“用计算机和数位板为工具的绘画”,其本质还是绘画,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仅仅是那套创作工具变化了而已。它的创作还是要艺术家本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判断、用自己的手拿着笔一点点刻画、传达完成的。而且,数字绘画的创作方法、理念、创作感受以及完成作品的视觉效果也都与传统绘画非常接近。


    以我的这两幅作品《白马游侠儿》和《慧远虎缘》为例,画面所追求的审美特征是传统中国写意,如果不加以说明,恐怕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它们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

    画这两幅画的过程,基本和在宣纸上画国画一样,我也是从淡墨开始画,逐渐勾长线、进而皴染、分块着色再推敲复勾才完成的。与传统写意画不同的是,以上画的动作都通过压感笔落在了与计算机连接的数位板上。
数位板在这个绘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它,我们讲的数字绘画基本将寸步难行。因为,仅靠鼠标和键盘在计算机上是很难流畅绘画的。下面几讲里所涉及到的方法,无一例外都在数位板上如何画。

    如果有读者要从事数字绘画创作,我建议直接买一款专业高端的数位板,比如INTOUS系列;没必要先买一块初级的,等逐渐进入状态了再换一块专业的。以我个人经验,这种专业级数位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的确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别再因为工具的问题干扰绘画本身了。

    在此,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误认为有了专业板子再配合以高端图形工作站就能画出优秀的作品。它们仅仅是方便、舒适的工具,绘画创作的关键还在人。纸上画不好,到了计算机上一样不好;反之,纸上的功底强,数位板上手的感觉才是如虎添翼。再者,数位板很容易让人专注于画面的细节,也就很容易让人失去整体感;容易让画面精准清晰,也就很容易暴露绘画者的弱点。所以,在学习用数位板绘画之前,我建议最好先打上至少一年的传统绘画底子。

    至于软件,安装一个photoshop和一个painter就可以了,把这两个软件配合起来使用的表现效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刚开始用数位板画画的时候,都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眼睛要盯着屏幕而不是手,笔尖太滑难以稳定。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法是,以自由创作小幅作品入手,尺寸在600*800(像素)就可以。同时,在数位板的感应区垫一张复印纸,用来增加摩擦力。以我的经验,熟练使用电脑的人需要垫纸画画找准头的过程大概也就是一天左右。



《三国场景》2002年

    上图是我的第一张数字绘画作品,很程式化、游戏化,完成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没有想到这是我与数字绘画结缘的开始。八年过去了,我的画作风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回望起点,我的强烈感受是数字绘画已经内化到我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很难再以简单的形式、工具来形容,它渗透到从构思到表达的各个层面。所以我说数字绘画的根本还是画家主体,绘画者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了数字绘画美妙的前景与丰富的可能性。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abc126709发表于2011-02-16 14:42|

    近日读到张旺的《数字绘画技法漫谈》一文,作为同用数位板绘画的人读后受
    益匪浅。我想,此文对于许多对数字绘画不了解、有误解或偏见的人,读了也许
    会有些帮助,特将此文转贴如下:
       

             数字绘画技法漫谈

                     张旺

                第一讲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f6f30100lxsy.html)

    原载《连环画报》2010年7月号


        数字绘画的普及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有人欢迎、自然也有人排斥。那些欢迎的大多是从事数字绘画者或者是这种新兴艺术的固定读者,而排斥的大多没有直接接触过数字绘画、甚至不知道数字绘画究竟为何物(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艺术界的同仁想当然地认为数字绘画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干活,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参与)。

        因此,在没有开讲技法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说说什么才是数字绘画。

        据我个人理解与亲身创作体验,这种新的艺术可以概括为“用计算机和数位板为工具的绘画”,其本质还是绘画,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仅仅是那套创作工具变化了而已。它的创作还是要艺术家本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判断、用自己的手拿着笔一点点刻画、传达完成的。而且,数字绘画的创作方法、理念、创作感受以及完成作品的视觉效果也都与传统绘画非常接近。


        以我的这两幅作品《白马游侠儿》和《慧远虎缘》为例,画面所追求的审美特征是传统中国写意,如果不加以说明,恐怕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它们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

        画这两幅画的过程,基本和在宣纸上画国画一样,我也是从淡墨开始画,逐渐勾长线、进而皴染、分块着色再推敲复勾才完成的。与传统写意画不同的是,以上画的动作都通过压感笔落在了与计算机连接的数位板上。
    数位板在这个绘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它,我们讲的数字绘画基本将寸步难行。因为,仅靠鼠标和键盘在计算机上是很难流畅绘画的。下面几讲里所涉及到的方法,无一例外都在数位板上如何画。

        如果有读者要从事数字绘画创作,我建议直接买一款专业高端的数位板,比如INTOUS系列;没必要先买一块初级的,等逐渐进入状态了再换一块专业的。以我个人经验,这种专业级数位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的确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别再因为工具的问题干扰绘画本身了。

        在此,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误认为有了专业板子再配合以高端图形工作站就能画出优秀的作品。它们仅仅是方便、舒适的工具,绘画创作的关键还在人。纸上画不好,到了计算机上一样不好;反之,纸上的功底强,数位板上手的感觉才是如虎添翼。再者,数位板很容易让人专注于画面的细节,也就很容易让人失去整体感;容易让画面精准清晰,也就很容易暴露绘画者的弱点。所以,在学习用数位板绘画之前,我建议最好先打上至少一年的传统绘画底子。

        至于软件,安装一个photoshop和一个painter就可以了,把这两个软件配合起来使用的表现效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刚开始用数位板画画的时候,都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眼睛要盯着屏幕而不是手,笔尖太滑难以稳定。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法是,以自由创作小幅作品入手,尺寸在600*800(像素)就可以。同时,在数位板的感应区垫一张复印纸,用来增加摩擦力。以我的经验,熟练使用电脑的人需要垫纸画画找准头的过程大概也就是一天左右。



    《三国场景》2002年

        上图是我的第一张数字绘画作品,很程式化、游戏化,完成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没有想到这是我与数字绘画结缘的开始。八年过去了,我的画作风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回望起点,我的强烈感受是数字绘画已经内化到我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很难再以简单的形式、工具来形容,它渗透到从构思到表达的各个层面。所以我说数字绘画的根本还是画家主体,绘画者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了数字绘画美妙的前景与丰富的可能性。

    本贴最后由 abc126709 于 2011-02-16 15:0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abc126709发表于2011-02-16 14:49|

    数字绘画技法漫谈

    第二讲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f6f30100mkrh.html



    原载《连环画报》2010年9月号

      开始进行数码绘画之前,请先关掉所有与创作无关的软件。

        在我们魅力非凡的个人电脑里面,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人分心。很诚肯地讲,如果一边开着Photoshop一边开着QQ的话,给我半天的时间也是画不了几笔正经东西。(而且,这两个软件的热“Ctrl+Alt+Z”也是冲突的,同时使用肯定互相影响。)再者,画画毕竟是一件比较独立的事情,需要充分完成后才能和好友们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我基本是断开网络连接的。

    还有一个画画时需要关掉的,那就是音乐。

        据我这几年来的观察,很多人在画画的时候有听音乐的习惯;也曾经有不少学生问过我在画画的时候爱听什么、硬盘里存了谁的歌。如果是为了完成一时的工作任务放松一时的情绪,这种习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此刻画画的目的是要在绘画领域取得进步、或是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佳作,那么就请自觉保持安静。因为,绘画的创作无论在纸上、墙上、木板上、石头上还是计算机上都是需要艺术家的灵感的。这灵感大多是来自艺术家主动进行的形象思维,而少有被动地跟着音乐的感觉走出来的。

        老先生们常说:“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下笔有神。”

        目前,数字绘画创作领域应用比较多的软件是Photoshop,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画家喜欢用Painter。我还见过有一些人将Poser和Zbrush里做好的模型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得到的画面效果很出色。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也不断地主动与艺术家合作,完善其产品功能、开发新型产品,使之越来越适合数字绘画的创作需要。

        在琳琅满目、功能强劲的软件面前,很多初学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学的软件越多、越全面,数字绘画的效果就会好呢?或者,在开始学习怎么画之前,要提前学好软件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能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数字绘画的过程将步履维艰。不过,对这些软件的学习、掌握需要把握一个适合自己的度,就是学到哪个程度就可以让自己画得很舒服了的那个度。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对周围同行的观察,目前业界流行的这些绘图软件都不必掌握到说明书水平。

        很多人的情况是,某一个软件用了N年,其中的某一部分功能被反复使用、充分发挥、甚至超界限发扬光大,而其他一些功能几乎从来不去问津,甚至闻所未闻。而这些“囫囵吞枣”的软件使用者创作出的作品,却已经非常精湛、深受大众欢迎。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人软件研究得很精到,始终能保持与软件更新速度同步,但鲜以佳作闻名于世。究其原因,无外乎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在一方面有所建树,难免要在其他方面就要有所偏废。虽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磨剑”上,无暇“练剑”的话,就很容易成为“磨刀师傅”,而难以成为“剑客”了。

        虽然我在大学任教,而且曾经任教于软件学院数年,但是关于软件的学习方法还是比较推崇“在有一定帮助下的自学”。十几年接触数字绘画的经验告诉我,个人最高效的软件学习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成系统地讲解,而是跟着一个高手做实际的项目。有志于数字绘画艺术的人,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机会,就一定要好好珍惜、把握。它真的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软件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使用方法,并不断加深记忆、提高熟练程度,使之成为一种强劲的技能。

        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好机会,网络上很多的教程也是不错的学习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完全自学,有疑问最好立即就到网上的相关论坛里提问或者直接找周围的高手请教。关于软件应用的诸多问题,多是听明白人讲一句比自己死钻工具书一整天更要有效。敞开心扉、虚心求教,一直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在这个系列的漫谈中,我们的重点是“如何画”。因此,接下来就不详细介绍软件的具体功能,只讲述如何用那些功能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以及如何设置自己的数位板和软件工具等以利于数字绘画创作。

        Photoshop的初始设置是比较适合对现有图片进行修改,而不完全适于绘画创作。于是,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对其进行一些修改。

        首先,它的界面中,比较多的窗口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于是在CS版里,可以将其缩小为图中的状态放在一个角落,这样就给创作所用的画面腾出了更多的区域。

       

        创作数字绘画时,由于工具的便利,很适合将作品的细节加工得极致精美。我本人就习惯将图片放大到300%甚至400%大小,把每一个部分都尽己所能地描绘得充分深入、精致。这样画固然能表现出数字绘画独有的异常精致的艺术效果与作者一丝不苟的努力状态,但也很容易造成画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不和谐。

        因此,如果显示器比较大,我推荐同时在工作区域显示两个窗口。如此一来,在进行细部刻画的同时,就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整体效果,随时保证各个局部始终对整体的服从,不喧宾夺主。当然,如果手头所使用的计算机支持双显示器就更爽了,可以左边局部、右边整体。再有,就是数字绘画最常用的工具:“画笔工具”。它的原始设置里,笔刷只有图中的这些种。但是在Photoshop里,包含了数量巨大的笔刷资源。

        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载入各种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画笔,或者载入新的画笔预设工具。具体哪一款适合自己,就要花时间去挨个尝试了。由于个人创作习惯、创作目标的差异,对于笔刷工具的选择也千差万别。因此,才华横溢的软件设计师们,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惊喜;一定要都尝试着画一下,千万不要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另外,画笔预设工具和笔刷都是可以自定义制作的,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具体的制作方法。如果软件自带的所有笔刷都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也不妨自己动手为自己量身打造一系列属于自己的。这其实也是数字绘画的魅力所在:它不仅可以创作绘画作品,还可以自由创作工具。当然,在互联网上还有数量庞大的笔刷资源,在确认哪些是可以自由使用的笔刷工具后,可以不断扩充自己的笔刷库。

        软件设置停当时,我们又要提起数位板了。别图一时省事,直接插上USB线就开始画画。只有完整安装数位板的驱动程序,才能充分实现它的绘画功能。另外,对其属性的合理调整,也能使我们的创作开始得更加舒畅。比如,在开始接触数位板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因为掌握不好压感笔的方向而落笔比较重,所以画出来的线条也就显得比较粗重。这时,就可以将数位板的属性里的笔尖感应调整得趋向于“用力”。这样再画起来,笔触线条就要轻快许多了。而且,经过这样的调整,下笔时就不必特别用力。减少了笔尖与数位板感应区之间的摩擦力,也就相对低减低了笔尖的损耗。

      最后,提示大家最好养成在每次画画前清洁一下数位板和笔尖的好习惯。落在感应区和笔尖的灰尘颗粒,很容易使感应区出现划痕,让笔尖磨损成倾斜的角度。较多的磨损势必会给创作造成负面的影响。

    举报 回复

    # 2楼

  • abc126709发表于2011-02-16 14:53|

    数字绘画技法漫谈

    第三讲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f6f30100ncla.html

    原载《连环画报》2010年9月号


      我对于数字绘画的情有独钟,主要由于它所具有的卓越的可修改性。这一点,是其他美术形式难以比拟的。

      在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总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正。无论造型、设色,还是构图等方面的能力都是通过不断对自己的幼稚笔法进行纠正,而逐渐得到提高。数字绘画中的这种修改,我将之比喻成为“模拟飞行”:它是一种代价相对于传统绘画要低很多的修改,不必全盘推翻,更也不必担心修改失败后“覆水难收”,就像模拟飞行降低了风险而又高效地训练了飞行员。只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存盘习惯,就可以保证已有成绩的安全。

      所谓比较良好的存盘习惯,也是因人而异的。以我个人为例,在经历了若干次非常惨痛的教训后,逐渐养成了一套比较保险的存盘习惯。首先,我的电脑里有两块硬盘,都很大,分区的时候,特意在一个硬盘上分出了一个区(D盘)作为原文件存储,在另一个硬盘上再分出一个区(F盘)作为备份,而且在这两个区是绝对保证没有存什么电影、游戏、音乐等其他类型文件的,此两处只有图形文件和文档。第二,在存盘的时候,将不同类别的作品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文件夹。第三,每次存盘的时候都是“保存为”,详细的讲就是第一次存在D盘,第二次存在F盘,第三次再存回D盘,如此往复存,并且每天都将其复制到另外一块移动硬盘上以防万一。这样使我的每个文件都至少有三个备份,即使某一个坏掉了,还是有两个完好的随时可以顶上。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在存盘的时候,一定保留原始的分层文件,即PSD文件。有了这样的原始文件,才使得修改进行起来时能够从容不迫。数字绘画对于我的魅力,很大也就在于此。以下面这张《爱上齐天大圣》为例,在初次完成时,它是一张竖版的作品。但到了出版前期,编辑临时建议要以横板印刷。好在我保存了原始的分层文件,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如此的修改。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气势也更加宏大起来。




      与此类似的修改成功的典型例子,还有这张《铜魂魅影》,也是初稿为竖版,后来没有费太多的时间就修改为横板。完全不需要推倒重来,只是在相应的图层里,逐个做修改即可,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种修改,在以前的传统绘画中,则势必需要画家多花费几倍的心力,而效果,也未见得能做到数字绘画这样的“无缝”拓展画面。




      数字绘画的高度可修改性,还十分有利于创作中对画面的反复推敲。比如我的这幅《辟邪》,在创作之初,角色的身上是穿了一付胸甲的。


    但是,在身体逐渐成型的时候,我感觉这件胸甲有点突兀,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很恰当的呼应。于是,就去掉它,画出了裸体。



      画好后,反复推敲,我考虑到裸体的效果在上色后可能过于简单,就又重新为她加上了胸甲。而且,为了让胸甲不再突兀,我特意将其向下延展过了腰部。



      可是,上色后的效果显示这件胸甲虽然精美,但还是难以与画面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尤其它和角色的整体气质相左,实在不能保留。因此,我下定决心将其去除掉。由于前面保留了修改过程稿,所以就很简单地将过程稿中人体的胸部拷贝下来,直接粘贴到正在着色的分层文件中,省去了再重新画上一遍的时间。

      为了让裸体不显得简单,我开始在辟邪的身体上加入纹身图案。不过,单一颜色的纹身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当时画着画着,我忽然感到笔下的这个形象有些似曾相识。很自然就想到了动画片《九色鹿》,于是就立即将辟邪身上的纹身分成了三种颜色。这幅数字绘画作品也就由此形成了与动画片以及经典的敦煌壁画的互文,画面所蕴含的意味因此丰富起来了。

      数字绘画的这种高度可修改性,使其成为了我们学习造型艺术的一种捷径。让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多次的修改,而又不必付出太多的时间、更不必走太多的弯路。但这种修改还是需要创作者有很大的勇气,去不断否定自己。也正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之中,我们逐渐攀登上一个新的境界。

    举报 回复

    # 3楼

  • abc126709发表于2011-02-16 14:58|

    数码绘画技法漫谈 第四讲

    (原载《连环画报》2010年11月)

    张旺

    第四讲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f6f30100ocgb.html
      
    在继续谈技法之前,我要对这个系列漫谈的名字做一个小小的修正:将原来的“数字绘画”修改为“数码绘画”。原因如下:

      今年暑假期间,有艺术理论界的朋友和我探讨CG艺术的内涵外延等问题时,我抛出了“数字绘画”这个概念并加以详细的解释和作品演示等说明,令他们很感新奇。在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讨论和一段长时间的研究后,他们向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数字绘画”这个名称,在语言上容易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绘画”、“在(阿拉伯)数字上的绘画”以及“利用(阿拉伯)数字为模具进行的绘画”等歧义,更有可能在今后向更深层次进行的研究中产生比较多的语言障碍;而“数码绘画”虽与“数字绘画”仅一字之差,在字面意义上则要清晰很多,非常明确的指向目前我们利用数码设备创作的绘画。

      因此,从本期开始,这个漫谈的名称就改为“数码绘画技法漫谈”,并从此开始以“数码绘画”为主要探讨对象正式命名。在此,再次向给予我大力支持的艺术理论界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言归正传,前几讲我们谈论了很多数码绘画的优势,尤其在效率方面的突出表现,很容易让人们将它理解为高效化了的绘画。于是,一种认为数码绘画是“快餐式创作”的误解也自然而然地随之产生了。这种误解导致了多数数码绘画的初学者,都试图迅速得到某种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得到很突出的画面效果的“方便法门”,以便达到一劳永逸的潇洒状态。

      然而,在近年的亲身创作体验以及与相关业界众多人士认真交流创作心得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所谓“方便法门”,只是刚入门时的一种感受,甚至仅仅是个美丽的愿景而已;那些精美、感人的CG画面,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才打造出来的。


      以我个人创作经验为例,大多数作品在初步完成时,都还能令自己满意。但不久之后(一般仅仅一两个月)再回过头去看时,就能找出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于是,就会花上与原来创作时间相等,甚至翻倍的时间去修改它。而画面质量,都得益于这种“冷却后修改”而再上一个台阶。这幅《兴风狂啸者》是今年八月底完成的(当时大约花了两天的时间)随即放到互联网上,很快就收到了大量积极的评价,自己也小小得意了一番。十一放假期间拿出来再一看,当时就觉得不对了,老虎身上的皮毛层次太少,小老虎的神态也不够的生动。经过翻阅大量资料,再反复参考、比对前辈的佳作后,又花了四天的时间将很多地方推翻重画,才得到现在的画面。



      “推翻”在这里起了关键的作用。之所以能推翻,主要得益于数码绘画的工具以及其特有的保存方式:计算机、数位板与专业绘图软件的配合,使修改次数和修改时间都不再受限制;储存空间的多元化,使一个画稿得以多处甚至全网络备份。这些特性都使得大幅度的“推翻”不至于损伤到作品中那些需要保护的、已经比较理想的部分,而只对那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下手。于是,即使“推翻”式的修改完全失败,至少也还可以保留原完成画稿,不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数码绘画又可以随时撤销掉那些不满意的修改步骤(Ctrl+Z),比使用传统工具进行的绘画安全很多,所以也就不存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能。如此代价小、效益大,何乐而不为?

      因此,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我对自己的作品总会做数次修改。有的在创作过程之中,更多的是在创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进行。这些修改没有毁掉既有成品的担心,也就进行得比较愉快。所要克服的也只有自己的惰性,以及“鸿鹄将至”等闲心。在创作完成后仍继续的、对自己的作品不厌其烦的修改中,我明显感受到了自己在观察能力和创作技巧等方面的不断成熟、进步。对过去的自己的不断否定,带来了的是对自己的将来的更多肯定。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辛勤创作的快乐,就在这期间逐渐涌现出来。

    即使如此花时间去修改,以前的我还是觉得数码绘画的速度应该比传统绘画要快很多。但近期创作的重点由工笔逐渐转向写意后,我真实地感受到数码绘画的单幅创作时间很有可能要逐渐与传统绘画趋于一致,而且随着它的不断成熟,很有可能在一幅作品的创作整体时间上要超过传统绘画。

    认真追究其原因,我想这是还由于数码绘画的高度可修改性造成的。

    随着从事CG相关行业的时间不断加长、对CG艺术理解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都认识到快速高效基本只能做出满足一般大众文化消费需要的图片,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认真的推敲,而且很快就会淹没在海量的同类作品之中。如果想到体验到艺术创作中的快乐、创作出卓尔不群的艺术作品,还是需要付出与传统艺术创作一样、甚至更多的心力。数码绘画的高度可修改性,为作品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可能。所以,数码绘画可以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极致完善地进行推敲,能够让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可能的无懈可击。于是,也就对从事数码绘画的画家们提出了比前辈画集更高的审美要求。他们想要通过数码绘画有所建树,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让自己的作品达到理想中的尽善尽美。如《青萝》中女孩的脸部线条,和前面《举杯邀明月》中诗仙的衣袂飘飘,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其实已经难以计算究竟修改了几千笔之多。



    本贴最后由 abc126709 于 2011-02-16 15: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