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华君武有个“百宝囊”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2

3334

华君武有个“百宝囊”
    郑化改

   华君武(1915——2010)从15岁开始画漫画,95岁逝世,从艺整整80周年。这期间,他创作的数千幅漫画既不重复又不间断,并出版漫画类书籍40余种。
   人们在赞叹之余,不禁会问:华老的漫画点子怎么会那么多?花样怎么总是那样新呢?
   这除了他所具有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综合修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的‘百宝囊’,我会从里面掏出宝贝来的。”
   既然是“百宝囊”,就要不断地往里面装宝贝,那么“宝”从何来呢?
1995年冬天,我在他家中有幸欣赏了被华老称作“百宝囊”的小本子:它64开本大小,里面有序地记着他那三言两语的生活感受、歇后语、某人的一句话、新闻广播中的一个新名词、报刊中的一则小消息、一个新的漫画题目、一个人物或动物的形象、一个小药方、一句诗或一句成语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于是我顿有所悟:原来这些就是“宝”,此宝全都是他从生活中拣来的。
   华老常说:“一个漫画家上街,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上街逛逛,买点日用品,就完成任务,漫画家则要用漫画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分析人和事。”前些年华老在不断创作单幅漫画的同时,又推出了五个系列漫画,分别是:《疑难杂症》《生活拾趣》《东郭寓言》《笑林广告》和《猪八戒》。这些系列里的漫画全部来自华君武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试想:画家在观察生活时,如果不往小本子上记的话,谁能记住那么多需要画的题材呢?
   华老还说:“我身上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有所感触就及时记下来,记下这些东西,有的可以成画,有的虽一时不能成画,却可以帮助思索,有朝一日也可以用上,到时候,不是这样用上,就是那样用上,总之,这个记事本对我的漫画创作有很大的好处。”
   比如,他到火车站送客人时有所感悟,便在他的小本子上记下两个字“送行”。过了些天,《人民日报》上就刊登出他《车站送别有感》的漫画,画面上一个在车窗里的人在向站台上的人挥舞着帽子,站台上的人也面向车内的人挥手,旁边一首打油诗写道:“里面直挥帽,外边频摆手。我说请回吧,他说再来游。其实都在想,就盼车快走。”
   华老一生究竟用过多少这样的本子是难以计数的。在他八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随身带有这样一个“百宝囊”,他辛勤地为人民捡着“宝贝”,加工着“宝贝”,奉献着“宝贝”。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zhenghuagai发表于2011-01-21 22:32|

    华君武有个“百宝囊”
        郑化改

       华君武(1915——2010)从15岁开始画漫画,95岁逝世,从艺整整80周年。这期间,他创作的数千幅漫画既不重复又不间断,并出版漫画类书籍40余种。
       人们在赞叹之余,不禁会问:华老的漫画点子怎么会那么多?花样怎么总是那样新呢?
       这除了他所具有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综合修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的‘百宝囊’,我会从里面掏出宝贝来的。”
       既然是“百宝囊”,就要不断地往里面装宝贝,那么“宝”从何来呢?
    1995年冬天,我在他家中有幸欣赏了被华老称作“百宝囊”的小本子:它64开本大小,里面有序地记着他那三言两语的生活感受、歇后语、某人的一句话、新闻广播中的一个新名词、报刊中的一则小消息、一个新的漫画题目、一个人物或动物的形象、一个小药方、一句诗或一句成语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于是我顿有所悟:原来这些就是“宝”,此宝全都是他从生活中拣来的。
       华老常说:“一个漫画家上街,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上街逛逛,买点日用品,就完成任务,漫画家则要用漫画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分析人和事。”前些年华老在不断创作单幅漫画的同时,又推出了五个系列漫画,分别是:《疑难杂症》《生活拾趣》《东郭寓言》《笑林广告》和《猪八戒》。这些系列里的漫画全部来自华君武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试想:画家在观察生活时,如果不往小本子上记的话,谁能记住那么多需要画的题材呢?
       华老还说:“我身上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有所感触就及时记下来,记下这些东西,有的可以成画,有的虽一时不能成画,却可以帮助思索,有朝一日也可以用上,到时候,不是这样用上,就是那样用上,总之,这个记事本对我的漫画创作有很大的好处。”
       比如,他到火车站送客人时有所感悟,便在他的小本子上记下两个字“送行”。过了些天,《人民日报》上就刊登出他《车站送别有感》的漫画,画面上一个在车窗里的人在向站台上的人挥舞着帽子,站台上的人也面向车内的人挥手,旁边一首打油诗写道:“里面直挥帽,外边频摆手。我说请回吧,他说再来游。其实都在想,就盼车快走。”
       华老一生究竟用过多少这样的本子是难以计数的。在他八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随身带有这样一个“百宝囊”,他辛勤地为人民捡着“宝贝”,加工着“宝贝”,奉献着“宝贝”。



    举报 回复

    # 1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11-01-23 09:26|

    永远的经验。

    举报 回复

    # 2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11-01-27 10:06|

    这也是郑先生的一篇随笔文章,使人读来颇得收获。把郑先生的那篇写画兔的文章联系

    起来看,确实可见先生的文章动向了。

    举报 回复

    # 3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