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关于郭沫若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34

16818

仅供批判:[转贴]信力建:郭沫若是怎样走向堕落的
289 次点击
4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剑门碧玉 于 2010/11/14 15:37: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郭沫若是怎样走向堕落的

2010-11-14

建国后的文人中,表现最多也最让人诟病的是郭沫若。鲁迅之后,当局把他奉为“另一面旗帜”,于是,需要“旗帜”表态发言的时候,郭沫若也就自然责无旁贷了。

原本郭沫若就是一个有从龙追求的权欲中人,他1926年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投笔从戎,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抗日战争时出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还不是全部,一些不重要的职务还没列在里面。郭也不是没有推辞过官职。那是在1938年,陈诚任政治部主任,让他当第三厅厅长,他看给他安排了复兴社的人当副主任,又在〈政治部组织大纲〉中看到“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提法,就怪陈诚不尊重他,跑到长沙躲了起来。然而,形势比人强,到了解放后,他连这点傲气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对权势的妩媚。

这种妩媚当然首先表现在他对强权人物无微不至的歌颂上。譬如在《我向你高呼万岁 》(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中,我们的大诗人这么热情澎湃地对独裁者歌颂“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70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协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而在《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一诗中,他又这么写到:“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图—104的飞机之上,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象静穆的丛山峻岭,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只是逢迎最高统治者也还罢了,他竟然连最高统治者的夫人江青也逢迎起来。1967年6月5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的讨论会上,他以《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为题致闭幕词,他说:“请允许我把我粗糙的诗朗诵出来,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他在诗中称“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不知郭老在念这些句子时是否有些难为情。即使当时风黑浪恶,他不去这样谄媚江青,江青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其实,在当时形势下,特立独行几乎不可能。人难免违心地表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可我们不必谄媚,不必曲意逢迎,更不必落井下石。这是一个做人的底线。可惜郭有时竟没守住这个底线。

尽管他与毛泽东有过诗词唱和,可在人格上他与唱和者并不平等。在所有的史传中,没有看到他对毛泽东劝戒的记载。相反,毛泽东一点点对他不满的表示,都让他战战兢兢。郭曾对秦始皇写过批评文章,题目叫《十批判书》,后来,毛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十批不是好文章。他知道后,仿佛末日来临一般。而郭沫若从开始就把自己摆在词臣的位子上,对毛泽东采取一种仰视的角度。他对毛五体投地,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不敢去想毛泽东也会犯错误。在毛面前,他不但交出了思想的权力,也交出了感情和人格。而且,他将感情与原则混在一起,总是诚惶诚恐,完全失去了自己。所以,毛发动的历次运动,它都紧紧跟随,从反胡风到反右,到文革,他有时甚至比发动都走得还远。毛说要百花齐放,他就为一百种花写了一百首诗;毛喜欢李白,他就专门写了一本〈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大风卷走了杜屋上的三重茅,也被当作杜是大地主的证据,令人哭笑不得。他对毛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处处看毛的脸色行事,从不敢有丝毫拂逆。他把毛看作神,至死都没有觉悟。他病重期间,还把家人叫到身边,要他们记下他的话:“毛主席的思想比天高,比海深。照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就会少犯错误。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这段遗嘱,可以解释他一生中的行为。盲目的信仰铸成了他晚年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为之叹息。

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候,他总是急于表态,惟恐表得晚了上面怪罪。九大召开,他斥责刘少奇“大工贼,黄粱梦”。反右倾翻案风时,他又骂“小平,复辟狂。”当然,四人帮倒台时,他也表了态:“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但到底哪个是他的真感情呢?  

更要命的是,在涉及到民族大义之际,郭沫若也往往站不稳立场,而一味奉迎权势。194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郭沫若写于1949年8月12日的文章《中苏同盟四周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周年纪念日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的广播词》(节选): “这些歪曲中的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外蒙古的独立的。在这一点上我想多说几句。反动分子企图煽动某些中国人的大汉族主义的感情,反对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国家。但是请问。外蒙古附属于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于外蒙古人民究竟给了些什么福利呢?难道不是某些中国的侵略主义者,派兵攻入外蒙古,在政治经济方面压迫外蒙古人民,这才激起外蒙古人民脱离中国而独立的要求吗?我们自己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之下差不多不能自保,难道一定要强迫外蒙古人民跟着我们殉葬吗?我们在双重压迫之下,稍微有点觉悟的人便知道要求解放,难道外蒙古人民就不应该有点觉悟,不应该有解放的要求吗?

认真说,倒是外蒙古人民比我们争气些,比我们觉悟的早,比我们更清醒地能和社会主义地苏联做朋友,因而得到了帮助,而比我们早解放了。我们假如是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我们倒应该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蒙古人民学习地。更那里有什么理由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地后面,来对苏联“愤慨”呢?再请问,由于外蒙古的独立,在苏联方面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岂不是和我们一样,仅仅得到了一个邻邦?

问题应该是——外蒙古脱离了我们之后,外蒙古人民是不是更加幸福了?事实告诉我们,外蒙古人民是更加幸福了。前几年国民党政府派到库仑去监视公民投票的一位姓包的,事毕回重庆,曾经在报上发过谈话。“库仑街头差不多每家人家都有了无线电。”这是国民党说的话,而且是有报可查的。在得到解放之后,外蒙古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不是都已经充分地提高了吗?

人民中国和人民蒙古今后应该是亲密的兄弟,我们不能够固执着那种宗主和藩属的落后观念了。那是丝毫也不足引为光荣的!

今年四月,我们中国代表团到欧洲去,在捷克的布拉格参加拥护世界和平大会的时候,外蒙古代表团的团长齐登巴而先生,曾经为我们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向我们致敬。他说:“日本帝国主义在远东称霸的时候,蒙古人民是寝息不安的,今天民×中国做了东方的盟主,我们蒙古人民就可以放心了。”

请看看蒙古朋友们的这种坦白的风度吧。难道我们不应该有同样坦白的气概吗?”

这就不仅是妩媚了,而就是知识分子的失格。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吴之如发表于2010-11-14 17:01|

    仅供批判:[转贴]信力建:郭沫若是怎样走向堕落的
    289 次点击
    4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剑门碧玉 于 2010/11/14 15:37: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郭沫若是怎样走向堕落的

    2010-11-14

    建国后的文人中,表现最多也最让人诟病的是郭沫若。鲁迅之后,当局把他奉为“另一面旗帜”,于是,需要“旗帜”表态发言的时候,郭沫若也就自然责无旁贷了。

    原本郭沫若就是一个有从龙追求的权欲中人,他1926年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投笔从戎,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抗日战争时出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还不是全部,一些不重要的职务还没列在里面。郭也不是没有推辞过官职。那是在1938年,陈诚任政治部主任,让他当第三厅厅长,他看给他安排了复兴社的人当副主任,又在〈政治部组织大纲〉中看到“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提法,就怪陈诚不尊重他,跑到长沙躲了起来。然而,形势比人强,到了解放后,他连这点傲气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对权势的妩媚。

    这种妩媚当然首先表现在他对强权人物无微不至的歌颂上。譬如在《我向你高呼万岁 》(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中,我们的大诗人这么热情澎湃地对独裁者歌颂“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70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协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而在《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一诗中,他又这么写到:“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图—104的飞机之上,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象静穆的丛山峻岭,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只是逢迎最高统治者也还罢了,他竟然连最高统治者的夫人江青也逢迎起来。1967年6月5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的讨论会上,他以《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为题致闭幕词,他说:“请允许我把我粗糙的诗朗诵出来,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他在诗中称“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不知郭老在念这些句子时是否有些难为情。即使当时风黑浪恶,他不去这样谄媚江青,江青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其实,在当时形势下,特立独行几乎不可能。人难免违心地表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可我们不必谄媚,不必曲意逢迎,更不必落井下石。这是一个做人的底线。可惜郭有时竟没守住这个底线。

    尽管他与毛泽东有过诗词唱和,可在人格上他与唱和者并不平等。在所有的史传中,没有看到他对毛泽东劝戒的记载。相反,毛泽东一点点对他不满的表示,都让他战战兢兢。郭曾对秦始皇写过批评文章,题目叫《十批判书》,后来,毛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十批不是好文章。他知道后,仿佛末日来临一般。而郭沫若从开始就把自己摆在词臣的位子上,对毛泽东采取一种仰视的角度。他对毛五体投地,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不敢去想毛泽东也会犯错误。在毛面前,他不但交出了思想的权力,也交出了感情和人格。而且,他将感情与原则混在一起,总是诚惶诚恐,完全失去了自己。所以,毛发动的历次运动,它都紧紧跟随,从反胡风到反右,到文革,他有时甚至比发动都走得还远。毛说要百花齐放,他就为一百种花写了一百首诗;毛喜欢李白,他就专门写了一本〈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大风卷走了杜屋上的三重茅,也被当作杜是大地主的证据,令人哭笑不得。他对毛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处处看毛的脸色行事,从不敢有丝毫拂逆。他把毛看作神,至死都没有觉悟。他病重期间,还把家人叫到身边,要他们记下他的话:“毛主席的思想比天高,比海深。照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就会少犯错误。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这段遗嘱,可以解释他一生中的行为。盲目的信仰铸成了他晚年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为之叹息。

    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候,他总是急于表态,惟恐表得晚了上面怪罪。九大召开,他斥责刘少奇“大工贼,黄粱梦”。反右倾翻案风时,他又骂“小平,复辟狂。”当然,四人帮倒台时,他也表了态:“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但到底哪个是他的真感情呢?  

    更要命的是,在涉及到民族大义之际,郭沫若也往往站不稳立场,而一味奉迎权势。194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郭沫若写于1949年8月12日的文章《中苏同盟四周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周年纪念日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的广播词》(节选): “这些歪曲中的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外蒙古的独立的。在这一点上我想多说几句。反动分子企图煽动某些中国人的大汉族主义的感情,反对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国家。但是请问。外蒙古附属于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于外蒙古人民究竟给了些什么福利呢?难道不是某些中国的侵略主义者,派兵攻入外蒙古,在政治经济方面压迫外蒙古人民,这才激起外蒙古人民脱离中国而独立的要求吗?我们自己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之下差不多不能自保,难道一定要强迫外蒙古人民跟着我们殉葬吗?我们在双重压迫之下,稍微有点觉悟的人便知道要求解放,难道外蒙古人民就不应该有点觉悟,不应该有解放的要求吗?

    认真说,倒是外蒙古人民比我们争气些,比我们觉悟的早,比我们更清醒地能和社会主义地苏联做朋友,因而得到了帮助,而比我们早解放了。我们假如是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我们倒应该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蒙古人民学习地。更那里有什么理由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地后面,来对苏联“愤慨”呢?再请问,由于外蒙古的独立,在苏联方面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岂不是和我们一样,仅仅得到了一个邻邦?

    问题应该是——外蒙古脱离了我们之后,外蒙古人民是不是更加幸福了?事实告诉我们,外蒙古人民是更加幸福了。前几年国民党政府派到库仑去监视公民投票的一位姓包的,事毕回重庆,曾经在报上发过谈话。“库仑街头差不多每家人家都有了无线电。”这是国民党说的话,而且是有报可查的。在得到解放之后,外蒙古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不是都已经充分地提高了吗?

    人民中国和人民蒙古今后应该是亲密的兄弟,我们不能够固执着那种宗主和藩属的落后观念了。那是丝毫也不足引为光荣的!

    今年四月,我们中国代表团到欧洲去,在捷克的布拉格参加拥护世界和平大会的时候,外蒙古代表团的团长齐登巴而先生,曾经为我们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向我们致敬。他说:“日本帝国主义在远东称霸的时候,蒙古人民是寝息不安的,今天民×中国做了东方的盟主,我们蒙古人民就可以放心了。”

    请看看蒙古朋友们的这种坦白的风度吧。难道我们不应该有同样坦白的气概吗?”

    这就不仅是妩媚了,而就是知识分子的失格。

    举报 回复

    # 1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6 22:48|

    对那个时代的人,请不要用傲气来苛求。

    如果作者是那个时代的人,那就说说自己是如何傲气的吧!

    否则,就请先看看《往事并不如烟》。

    廖冰兄够傲气了吧,不也画反右漫画吗?

    那个时代,就跟现在的朝鲜差不多,你能指责朝鲜人民没有傲气吗?

    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个时代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有完美人格?

    容国团够傲气,一死了之,但死前还要“山呼万岁”!

    如果那个时代能容的下一个有傲气的郭沫若,就不会有“如果鲁迅还活着”的命题了。

    举报 回复

    # 2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7 10:24|

    1968年6月20日,容国团从国家体委大楼里走出,他刚刚参加完批判大会,满脸愁云,双眉紧蹙,一双大眼似乎心不在焉地扫视着前方,这种异样的表情并没引起人们的留意。因为那时,这绝望、憔悴的面孔,在凡有人群的地方都会见到。

      他留恋地看着这个刚建立三年的温暖的小家。他眷恋贤慧的妻子,疼爱不满两岁的女儿,更牵挂与他相依为命的老父亲。但,他又有着十分执拗的个性,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颤巍巍地拿起了笔,用泪、用血、用生命写下了临别的心声:

      “我历史清白!”

      “不要怀疑我是敌人!”

      “请允许我最后一次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他着重地把遗书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又装进了一条尼龙绳……

      趁妻子去开会时,他走了,走向遥远的“天国”。

    举报 回复

    # 3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7 10:33|

    看历史人物,要从他的社会存在去评价他的社会意识。

    举报 回复

    # 4楼

  • 布告发表于2010-11-17 11:30|

    但郭沫若是不能原谅的。他是明白人,啥没见识过?他是自甘堕落。
    林昭,张志新会比他博学吗?
    这是人格问题。

    当今,信息今非昔比,只要不愿被蒙蔽,就很难被蒙蔽。
    不能用“古人”来原谅自己了。

    举报 回复

    # 5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7 13:11|

    被蒙蔽的人可以原谅
    但郭沫若是不能原谅的。他是明白人,啥没见识过?他是自甘堕落。
    林昭,张志新会比他博学吗?
    这是人格问题。

    当今,信息今非昔比,只要不愿被蒙蔽,就很难被蒙蔽。
    不能用“古人”来原谅自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张志新做标准,没多少可以原谅的了。

    不要说“古人”,就是现在,又有几个张志新。而在当年,比郭沫若还郭沫若的何止千千万万,只不过他们没爬到郭沫若的位置罢了。

    被蒙蔽是不需要资质的。廖老也是改革开放后才知道要取回自己头脑的,于是才有《自嘲》,他不博学?如果郭沫若长寿,保不准也会反思文革。

    即使是张志新,也是被人告发后才大大方方地斗争的。

    英雄可以用来敬仰,也可以激励自己,但不是用来贬低他人的。“古人”就是“古人”,既不需要谁的原谅,也不可以原谅谁。这已不是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时代,有道理不需要抬出死人。

    不要以为可以用荒谬的途径可以到达真理的彼岸。

    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勇士。当你具有苛求权利的时候,宽容比苛求更需要勇气。这才是民主的真谛。

    举报 回复

    # 6楼

  • 蔡联发表于2010-11-17 13:58|

    同意老油的观点.

    想起最近在微博上转载的一段文字,不知真假,也不知与上文有无直接关系,供大家对比:

      因为说地球转动,伽利略被审判。当他出来时,他的学生冲过来:老师,你顶住了?伽利略:不,我招了。学生震惊:为什么?伽利略:因为我怕挨揍。学生愤怒:没有英雄的国家真不幸!伽利略摇头:不,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结论:理性的国家不需要英雄,只有失常的国家,才将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

    举报 回复

    # 7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0-11-17 15:40|

    仔细看了老油先生的几个跟帖
    我完全赞同老油先生的看法

    当社会处于非常时期
    某种被扭曲了的思潮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时
    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也不得不跟着扭曲
    正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
    谁想坚持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那就往往逃不过张志新的下场

    具体说到郭沫若先生
    这是一位社会公认的才子
    在文学、戏剧和考古等文化领域成就卓著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革命时代曾大义凛然
    公开痛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当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大陆终结后
    郭先生步步紧跟人民领袖
    在试图迎合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疲于奔命
    却终于没能完全揣摩透领袖捉摸不定的思想
    而感到力不从心、心力交悴
    在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中苦捱岁月

    人们往往看到郭先生对伟人无原则的恭维逢迎
    却不知道先生内心的彷徨、孤独和苦闷
    他不止一个儿子在政治运动中惨遭厄运
    最有才华也最受郭钟爱的长子受迫害死于非命
    作为父亲却毫无救助的勇气和能力
    虽然常有见到毛、周的机会
    却始终未敢开一次口
    替冤屈的儿子说半句话求一次情
    失去爱子后
    郭先生只能夜夜独坐在灯下的桌前
    偷偷地摊开儿子遗留的日记本
    铺开纸张
    手执毛笔
    用端端正正的蝇头小楷
    一遍又一遍地含泪抄写
    先他而去的爱子的一篇篇日记
    以求得心灵的一丝慰藉
    这一幅多数人并不知道的图景
    蕴含着晚年郭先生的多少悲怆和苍凉
    折射出郭先生始终未泯
    却又从来不敢表露的
    多少父爱之情
    其中又极具人格与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样的结局
    难道就是他毅然投身革命几十年
    所追求所企盼的正果么?

    其实
    这不止是郭先生一个人的人生悲剧
    虽然他曾经非常风光享尽荣华
    这也不止是郭先生一个家庭的悲剧
    这是一个步入疯狂的迷乱之中的社会的悲剧
    是一个被领入歧途的民族的悲剧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大悲剧之中
    要求任何一个成员单独地
    游离于这一悲剧之外
    正常地思维正常地行为
    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苛求
    因此
    我们未可苛责郭先生
    因为当年的八亿人
    绝大多数都不是张志新
    即使是张志新
    一开始也是志在成为伟人的好学生
    而与绝大多数人一道深信过“不断革命”的荒诞理论

    但是
    在原谅扭曲的社会里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的扭曲思维和行为时
    我们却不应中止对被扭曲了的社会的反思
    不应停止永远告别那样的扭曲了的社会的努力
    那个理应反思并告别的社会
    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前的昨天
    就是“政治一贯正确”的朝鲜的今天

    正是在今天
    仍有一些人
    无限迷恋着中国反右、文革时的昨天
    无限向往着专制世袭的朝鲜的今天
    例如“乌有之乡”的狂热乡民们

    因此
    只有不忘记苦难的昨天
    才不会倒退回荒唐的昨天
    只有看清楚苦难的朝鲜
    才不会走向荒唐的朝鲜

    中国的明天
    只能比今天更加光明
    而不是倒退回到怪诞而苦难的昨天
    温家宝总理说得好:
    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
    是不可阻挡的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10-11-17 15:5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7 15:53|

    在一个政治生命等同于肉体生命的时代,就不要奢望一个书生有什么英雄气概了。抗战时他能躲,解放后他往哪躲?正因为他有见识,他就肯定知道什么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当然我不肯定他就是因为怕死才去歌功颂德,但他肯定知道就他的地位不歌功颂德的严重后果。

    我对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就是:不无中生有地陷害他人,就是一个好人。在那个你不整人人就整你的时代,能做到这样,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了。

    至于外蒙,我觉得无论什么观点都是可以宽容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此能上纲上线吗?

    从今天看,元朝也是中国的王朝吧,我们能根据元朝的版图对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吗?

    领土边界都是人为的结果,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不容忍现实就打,不打就必须容忍现实。我主张容忍,否则世界将永无宁日。

    举报 回复

    # 9楼

  • 布告发表于2010-11-17 18:28|

    不能忽略老舍、傅雷、上官云珠、罗瑞卿、邓朴方们……
    不能因为宽容,就将明显的苟且迎合屈服者与这些人平起平坐,化为无愧。若如此,汪精卫们也大可被人性化理解了。
    当然,我也不大赞成极端的壮怀激烈,留得青山在更好,柳暗花明是常事,黑暗中要看到光明。

    代价小的方式就是消极,这个更有操作性。除非不得已,消极地应对一些违心的事,这就是好人了,甚至是达人,没有异议。

    比如陈云,就比郭沫若少挨骂,宁可不要权,甘于边缘化,也没啥嘛。
    可时机一到,立马无病一身轻,说事论事针针见血,这就是既人格又智慧。
    他也许有他的局限性,另论。但他面对文革,是无愧的,跟违心恋权者不在一个层次。

    举报 回复

    # 10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0-11-17 19:55|

    很认真的拜读老油老师的几个跟贴,赞同老油老师的观点。能理性的看待历史问题,令人敬服!

    举报 回复

    # 11楼

  • 邝飚发表于2010-11-17 23:06|

    信力建先生的《郭沫若是怎样走向堕落的》值得一读

    郭沫若现象,这个的确需要我们去解读,如何去看这个人,需要对新中国的历史有深刻的研究,这段历史需要翻墙去了解,毕竟,在我们可以公开知晓的历史是“注水肉”,是被打了马赛克的。
    只有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才可能客观的作出判断。

    我认可布告先生的人格论,作为公民的标准,郭沫若的人格是不健康的,他奴性意识这根辫子长得很牢固,尤其是为了成为高级公务员而丧失了文人的立场和艺术家的风骨,被嗤之以鼻很正常。

    蔡联兄弟引用的这段很有道理,而油老师所阐述的角度性观点也值得赞赏。吴之如老师的点评我很共鸣。

    举报 回复

    # 12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8 00:25|

    说是辫子就客观,说人格那还是苛求了。

    千千万万的郭沫若之所以值得宽容,那就是他们不过是辫子的问题;汪精卫却是认贼作父。一个愚忠,一个卖主,再糊涂的人也不应相提并论。

    几千年的辫子迄今仍未剪完,既然用武力不能剪完,那我们就不妨用“文力”去剪除。

    辫子并非长在少数人头上,而是长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头上,甚至是每一个国人头上。上世纪50年代之后,这些辫子被染成了红色,以至于出现了红海洋。

    如今,辫子的颜色变了,五彩斑斓了。但辫子还是辫子,不管什么颜色的辫子,都是几千年的余毒,我们都应该坚决剪除。

    说说华老和廖老的故事吧:90年代初,华老到广州,广东美术界搞了一个座谈会,我也列席了。廖老说:香港有人把我和华君武对比起来,说我是右派,华君武是反右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也画了不少反右漫画……

    我父亲当右派前也是反右积极分子,因为单位抓的右派不够多,就用非常巧妙的方式,让父亲也当上了右派,之前的右派知道后都很开心。

    我收藏了不少50年代的美术杂志,一些后来以文革时倒霉为荣的名家,在反右时也发表过反右文章。

    周扬反右很积极,文革很倒霉,文革后很反思。还有邓小平,还有……

    那是一个绝对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看待的时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切地理解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问题,不是因为人好人坏,而是好坏的标准错乱了。主要原因就是辫子被染红了,红得像旗帜,人们就不知道它是辫子了,或者不敢说它是辫子了。

    在英雄与罪人之间,就是占绝大多数的、可以分出很多层次的、值得同情和理解的人民大众。

    美国兵当了俘虏还可以享受英雄的待遇,还能竞选总统。我们的志愿军俘虏回来后得到的是罪人的待遇。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就是辫子造成的。

    敢于宽容,也是剪辫子。

    辛亥时的辫子往往由别人剪,今天的辫子往往要由我们自己剪。

    举报 回复

    # 13楼

  • Whymmgg发表于2010-11-18 08:56|

    0 本贴最后由 Whymmgg 于 2011-05-28 09:5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8 09:47|

    Whymmgg(2010-11-18 08:56 )  # 14楼  
    没把信力建的文章看懂啊!
    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旗帜?领袖?过来人都笑了。如果你了解那个时代,你就不会这么说了。江青也不过是旗手,老郭,护旗手还不够格吧!

    旗帜与领袖是一个人的专利。不了解这一点,就没有发言权了。

    除了一个人,所有人都要不断改造世界观,周恩来在家庭会议上说:我们都要改造。彭大将军够猛吧,他的“庐山万言书”也不过是征询领袖意见的“悄悄话”,竟因此走上不归路!

    所有文化人,都是要彻底改造的小资产阶级。郭沫若无非就是一个被改造的傀儡样板,他不想做,没问题,大把秀才可供选择,但他却只有死路一条,而且也会和荣国团一样,山呼万岁地死,不这样,就会连累家人。

    看看另一位秀才——田家英的悲剧吧!

    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人,什么都不做也是罪。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11-18 10:3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5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8 09:51|

    百度一下,“辫子被染红”的创意,可能是我的科研成果,特此“抢注”!有言在先,今后谁画成漫画就是剽窃!

    辫子被染红了,红得像旗帜,那就是红海洋。

    淹没在红海洋里,人性已被溶化,哪来的人格?只剩下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和一定要服从的领袖。

    在神圣的目标和领袖之下,一切有用的手段皆可采用,一切无用的原则皆可抛弃。

    这种辫子海洋并非中国特色,也并非空前绝后。纳粹辫子、天皇辫子、高棉辫子、高丽辫子,尽管辫子的颜色不同,但都形成了这种恐怖的海洋。堪称文明的日耳曼与大和民族,被辫子海洋淹没后,也只剩下野蛮的兽性。迄今,北高丽民族的人性依然被溶化在辫子的海洋。

    有鉴于此,当我们回望那个红色的海洋,请不要用人格去挑剔那些挣扎、苟存其中的生灵!

    有鉴于此,当广州亚运以珠江文化漂浮起我中华人性的时候,请不要狭隘地认定仅仅是作秀,而更应看到这是我们这个社会难能可贵的进步,哪怕很表面,哪怕很微弱。

    彻底剪除辫子的强有力“文器”,那就是实事求是,不仅对人,更是对己。

    共勉!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11-18 10:5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6楼

  • Whymmgg发表于2010-11-18 10:34|

    0 本贴最后由 Whymmgg 于 2011-05-28 09:5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7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8 10:45|

    Whymmgg(2010-11-18 08:56 )  # 14楼  
    没把信力建的文章看懂啊!
    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普通人的愚忠可以原谅,但文化界的领路人也盲从和愚忠,就是堕落。
    扯上小人物张志新和容国团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兄,“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这句话百度没有呀。

    你不说“那时,当局”,我会笑你吗?今天的百度能代表“那时,当局”吗?

    如果实事求是你就没话好说,那不是我的错。谁自恋与否有必要讨论吗?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11-18 10:4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8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0-11-18 10:46|

    "当我们回望那个红色的海洋,请不要用人格去挑剔那些挣扎、苟存其中的生灵!"
    油老师说得好!受教了!谢谢油老师! 本贴最后由 海边人 于 2010-11-18 10:4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9楼

  • Whymmgg发表于2010-11-18 11:01|

    0 本贴最后由 Whymmgg 于 2011-05-28 09:5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0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8 19:41|

    Whymmgg(2010-11-18 08:56 )  # 14楼  
    没把信力建的文章看懂啊!
    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普通人的愚忠可以原谅,但文化界的领路人也盲从和愚忠,就是堕落。
    扯上小人物张志新和容国团没用。

    Whymmgg(2010-11-18 11:01 )
    # 20楼
    百度中: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百度可以不信,难道就要信你所说?

    郭既然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忠心可以有,但大是大非上要有气节。张学良忠于蒋,但西安事变让全中国人敬仰,这就是有人格不堕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信什么不关我的事。我只是说“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的说法不是百度说的。你要我信你我也很乐意,但你要拿出依据。

    百度说他是领袖,你信不信也不关我的事,但这肯定也不是“那时,当局”的意思。我们在讨论你说的“那时,当局”的说法,而不是现在百度的说法。

    你又拿大英雄来做标准了,难道不做大英雄就一定是人格堕落?你这种观点就是违背人性,也是中国式的辫子。正是按这种逻辑,用黄继光做标准,所有志愿军俘虏都人格堕落了。

    信不信由你,在那个时代,人格对于国人来说不仅是奢侈品,更是违禁品!除了一个人,谁都别想有什么人格。

    什么叫做改造,那就是要你放弃你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格,做一个驯服工具,你的一切,尤其是你的思想都不是你个人的。你要把你的一切个人的思想完完全全地抛掉,一有个人独立的思想,就要自我批判。这就叫做“狠抓私字一闪念”,这就叫“斗私批修”。

    这是一个消灭个人思想时代,那个“郭领袖”能够享有特权吗?不仅没有特权,而且还要带头紧跟。

    随手摘一段文字——
    当年被称为毛泽东的“好学生”、“亲密战友”的柯庆施60年代初就有过这样的名言:“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这比林彪那句著名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还要早上好几年,也许林彪的话实际就是“盗版”。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主体思想”。还想人格?找死吧!国家主席检讨了都要死,一个臭老九还敢不歌功颂德?

    朝鲜的党徽中间还有一根笔,说是象征知识分子。而在那个年代,被领袖称作“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是要接受工农改造的被领导阶级。为什么,不就是要这些人放下自以为很高贵的人格吗?

    文革后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心呀!为什么?那就是被长期改造过的知识分子都瞧不起自己的身份了,觉得属于工人阶级更有地位,甚至怕怕了!这可是他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阶级身份啊!

    也就是说,如果广大的领导阶级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却要求被领导阶级做到,这岂不是为难人家吗?

    当年千千万万的郭沫若,在今天的国人眼里,能享受到“美军战俘”那样的待遇吗?

    举报 回复

    # 21楼

  • Whymmgg发表于2010-11-18 22:03|

    0 本贴最后由 Whymmgg 于 2011-05-28 09:5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2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0-11-18 22:29|

    作者: 老油(2010-11-18 19:41 )  # 21楼

    在那个时代,人格对于国人来说不仅是奢侈品,更是违禁品!除了一个人,谁都别想有什么人格。

    这是一个消灭个人思想时代。

    随手摘一段文字——
    当年被称为毛泽东的“好学生”、“亲密战友”的柯庆施60年代初就有过这样的名言:“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这比林彪那句著名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还要早上好几年,也许林彪的话实际就是“盗版”。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主体思想”。还想人格?



    吴之如感言:

    老油先生的这些论述
    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实质

    确实
    在这样的时代里
    可以说谁都不被允许具有人格
    而唯一的“一句顶一万句”的那位“四个伟大”
    因为成了神
    也就只有神格而不再需要人格
    在这样的疯狂时代
    演绎反右、大跃进、文革这样的社会闹剧、民族悲剧
    便是合乎逻辑的历史现象了

    但是
    如此扭曲人格、压抑人性的历史时期
    却被当今的极左势力推崇备至
    时刻梦想彻底终结改革开放
    急速倒退回到“那个时代”去
    未免令所有希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人们
    不得不睁开警惕的眼睛
    以至于温家宝总理都不得不反复呼吁:
    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顽固地阻挠政治改革
    只会是死路一条

    但愿某些人
    “退回过去
    走向朝鲜”的急切企图
    只是南柯一梦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中国只能走向世界
    而不是走向朝鲜
    只会走向进步
    而不会倒退回去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10-11-18 22:3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3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9 01:10|

    Whymmgg先生,到底“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这句话是百度说的还是你自己的理解?这是很简单的问题。

    谈史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不能用理解代替取证。没必要为历史而激动,因为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犯不着。

    作为过来人,我们只听说过毛泽东的旗帜,没听说过其他活人的旗帜。那时除了领袖,对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死是不能定论的。但一个单位,一种精神,就有可能说旗帜。比如大庆,比如大寨。

    我跟你赌一把玩玩,如果你真的可以用历史资料证明“那时,当局把郭奉为‘另一面旗帜’”,我就同意郭沫若人格堕落。反正我也没喜欢过郭沫若,就连他一件作品都没读过。

    之所以谈这个话题,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像郭沫若那样歌功颂德的不是一个,是千千万万,甚至是全国人民,谁真心谁假意只有天知道,不是你我所能证实。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地位最高的一个,甚至现在还有千千万万。其他人可以宽容,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他呢?为什么一定要逼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作家走张学良的道路呢?

    在那个年代,地位越高,并不意味着对人民负的责任越重,没有的事,你只需要盲从就行了。地位高只说明领袖对你越放心,但同时危险也越大。

    林彪靠无数的盲从坐到副统帅的位置,但就在一个问题上不盲从(他坚持要设立国家主席),便被摔死在蒙古大沙漠。这就是一个因盲从而升,因不盲从而跌的生动例子。

    总之一句话:对于没有人性的时代,对于被剥夺尊严的生灵,奢谈人格毫无意义。

    希望大家多从具体的历史故事里头了解那个时代。

    再次推荐《往事并不如烟》。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11-19 01:1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4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0-11-19 06:34|

    作者: 老油(2010-11-19 01:10 )  # 24楼  

    对于没有人性的时代,对于被剥夺尊严的生灵,奢谈人格毫无意义。

    再次推荐《往事并不如烟》。




    吴之如感言:

    有人将这“没有人性、剥夺尊严”的时代
    与改革开放的时代
    一并称之为“辉煌60年”

    有人主张历史的真相永不可大白于天下
    要求必要时将一些历史真实档案予以销毁
    以便永远不让人民知道某些真相

    《往事并不如烟》
    早已被列为禁书
    好像至今并无开禁的迹象

    总之
    “实事求是”
    只是挂在某些权贵嘴巴上的华丽装饰
    他们根本不想认真地实践这一原则

    因此
    中国的进步
    变得阻力重重
    以致温家宝总理也忍无可忍
    不得不多次公开呼吁:
    尽快推行政改
    勿蹈死路一条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10-11-19 06:3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5楼

  • 蔡联发表于2010-11-19 09:55|

    一堂生动的课.

    举报 回复

    # 26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19 10:38|

    作者: 吴之如(2010-11-19 06:34 )  # 25楼  

    《往事并不如烟》
    早已被列为禁书
    好像至今并无开禁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这是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如果是真的,我就不推荐了。遵纪守法是我们的义务,希望大家不要看禁书!

    但我们怎么知道真是禁书呢?总不能听吴先生说是禁书它就是禁书吧,看来有必要公布禁书目录,还要发到每一位读书人手上。

    举报 回复

    # 27楼

  • 俗哥发表于2010-11-19 15:19|

    关于郭沫若,吴老师了解的非常透彻,油教授的评价客观公正。
    油教授看问题有深度,不偏激不偏袒,不愤青也不反愤青,理性睿智。

    油教授推荐的《往事并不如烟》,网上可以搜到。给一个超级链接


    .《往事并不如烟》  (点击阅读)


    这本书刚开始看,心里就发堵。
    如果大家看完此书,在这里谈读后感,可能大家都变成邝飚,大家都要发飙。
    那样的话,大家都要被跨省,油教授要被请去喝茶。

    还是无语吧,沉默是金。

    今天天气H H H 。
    本贴最后由 俗哥 于 2010-11-19 15:2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8楼

  • 俗哥发表于2010-11-19 15:25|

    说这本书被禁,也不是空穴来风。
    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足可以成为被禁的理由:——

    ( 章伯钧对女儿说):“前两年,爸爸还期待着摘帽子,现在戴不戴、摘不摘均无所谓。只是连累了你们。
    小愚,我向你郑重宣布──反右时的爸爸并没有错。两院制一定会在中国实现。”

    说到这里,父亲的声音很高,拳头攥得紧紧的
    ………我敢断言,老毛绘制的共产主义美好理想永远是蓝图,是幻想。。。。。。。。。”

    几十年的光阴似云烟一般飘散而去。
    果然,父亲和罗隆基以未获改正的右派身分,被历史铭记。
    我始终且永远为这个身分而自豪。

            ————章诒和


    (如果感到上述文字违规,版主可以删除 ) 本贴最后由 俗哥 于 2010-11-19 15:2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9楼

  • 老油发表于2010-11-20 09:41|

    我猜:所谓禁书,也许有禁印、禁售、禁读三个级别。有些仅仅是禁印、禁售,因此读者不知道也无所谓。看过世博都知道,展馆内一旦人太多,就不让人进去,否则就会有麻烦。由此我想也许有些禁书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目的不在于消灭一本书,而是想调控一下读者的人数。

    回到主题,通过讨论这个案例,我理出一条读史的心得:判定一件事,要根据普世的价值观;判定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超出其所处环境的常态。

    从环境看,汪精卫前期与后期都做出了超出其所处环境常态、冒着生命危险的大事;但根据普世的价值观判定,这些事却分别是好事与坏事,于是他先是大英雄后是大奸贼。

    郭沫若总体上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因此,无论他干了什么,就其个人来说都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去。

    其实,绝大多数人(包括本人)都是随波逐流之凡夫俗子。也正因为如此,大英雄才显得难能可贵。

    举报 回复

    # 3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