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怀念80年代--流行的记忆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30

20803

久不逛论坛,今天上来浏览,感觉干净清爽了很多,忍不住晒些拙品,我不大喜欢电脑绘图,直接发手绘白描让大家拍砖。

以下是些感言啦,大家忍耐下:
                                                              
记得那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记忆总会定格在80年代,梦里花落并不知多少,却总响起首首劲歌金曲,泛起逐草四方的剑光侠影,投射幅幅自然本色的电影画面。虽然,这些流行文化并不被当时统治国内艺术王国的“艺术家”们认同,甚至被其惊恐地评价为无艺术的低俗文化,不断的遭受压制……但留在我记忆中的,总是它们。
  在一个弹丸之地,凭一腔“方言鸟语”,抗一股强大打压力量,却以润物细无声的神奇魅力,传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俘获了全球华人的心,影响了整个神州文化潮流。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史,除了五四运动,我们几乎找不到可以与之媲美的文化现象(按:此语纯属个人观点)。因此,无论历史在日后如何评价港台流行文化,至少,笔者认为,缔造这座文化辉煌殿堂的先驱们,是多么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
  正是基于这些情怀,在港台流行文化逐渐从辉煌走向平淡的今天,笔者以白描线条画的形式,怯怯的为他们造像,寻一点记忆碎片。或者,在这些稚拙的画像背后,也能勾起您的一丝回忆?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17|

    久不逛论坛,今天上来浏览,感觉干净清爽了很多,忍不住晒些拙品,我不大喜欢电脑绘图,直接发手绘白描让大家拍砖。

    以下是些感言啦,大家忍耐下:
                                                                  
    记得那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记忆总会定格在80年代,梦里花落并不知多少,却总响起首首劲歌金曲,泛起逐草四方的剑光侠影,投射幅幅自然本色的电影画面。虽然,这些流行文化并不被当时统治国内艺术王国的“艺术家”们认同,甚至被其惊恐地评价为无艺术的低俗文化,不断的遭受压制……但留在我记忆中的,总是它们。
      在一个弹丸之地,凭一腔“方言鸟语”,抗一股强大打压力量,却以润物细无声的神奇魅力,传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俘获了全球华人的心,影响了整个神州文化潮流。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史,除了五四运动,我们几乎找不到可以与之媲美的文化现象(按:此语纯属个人观点)。因此,无论历史在日后如何评价港台流行文化,至少,笔者认为,缔造这座文化辉煌殿堂的先驱们,是多么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
      正是基于这些情怀,在港台流行文化逐渐从辉煌走向平淡的今天,笔者以白描线条画的形式,怯怯的为他们造像,寻一点记忆碎片。或者,在这些稚拙的画像背后,也能勾起您的一丝回忆?

    举报 回复

    # 1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0|

    流行的记忆――金庸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
    金庸是人类历史上文学作品在同等受读期内拥有读者人数迄今无人能超越的作家。金庸以波澜壮阔的情节、天文地理的博大知识、深厚的文化功底,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20世纪的中国成人童话——武侠小说,推至了最高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举报 回复

    # 2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1|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梁羽生在上世纪60年代率先在报纸上开始连载新派武侠小说,一发不可收拾。代表作有《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等等,虽然其写作风格仍带着旧章回小说的痕迹,但他最先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一派新风,影响深远,为武侠文学一代宗师。

    举报 回复

    # 3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3|

    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另类武侠小说的代表,以诡异的情节、充满个性哲理的词句饮誉文坛,与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古龙以丰富无比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文学流派,极具个人风格,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举报 回复

    # 4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4|

    成龙:(1954--),原名陈港生,香港导演罗维给他取艺名“成龙”,原意是希望他能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巨星。成龙出身卑微,小时拜京剧武生于占元为师,出师后以当武师及替身为生,1976年凭借《蛇形刁手》、《醉拳》二部谐趣功夫喜剧走红。进入80年代,成龙以《警察故事》、《A计划》、《奇迹》等几部动作大片,开创了香港功夫动作电影的新局面,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大哥地位。成龙至今活跃在娱乐圈,曾先后获金马及金鸡最佳男演员奖。

    举报 回复

    # 5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6|

    顾嘉辉:(1931--):香港著名音乐大师,他和许冠杰,是缔造粤语流行曲文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顾嘉辉原籍江苏,生于广州,1948年举家迁至香港并定居,成长于九龙木屋区。1961年以作品《梦》初露头角,此后经典作品纷至沓来,《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万里长城永不倒》、《忘尽心中情》、《旧梦不须记》、《啼笑因缘》、《小李飞刀》、《当年情》、《心债》、《用爱将心偷》、《不了情》、《勇敢的中国人》、《狮子山下》、《亲情》、《焚心以火》等等,数量超过1000首。可以说,顾嘉辉作品是港台流行音乐鼎盛时期的缩影。

    举报 回复

    # 6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27|

    陈百强:(1958-1993),80年代的情歌代表人物,是许冠杰之后,谭咏麟、张国荣之前香港乐坛的最耀眼的巨星。陈百强是才华横溢的歌手,《眼泪为你流》、《今宵多珍重》、《念亲恩》、《偏偏喜欢你》、《一生何求》等歌曲深刻反映其人生经历,为人们所缅怀。1993年,陈百强英年逝世。

    举报 回复

    # 7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31|

    林子祥:(1947-),香港流行音乐最具个人演绎风格的歌星,唱腔被誉为真正“男人的声音”,1976年推出首张英文专辑《Lam》,此后30余年长盛不衰。
    林子祥以其穿越云霄的高亢歌声、迷摄灵魂的男人魅力,展现了粤语歌曲繁盛年代的多元、包容、真性情,代表作有《男儿当自强》、《千亿个夜晚》、《每夜唱不停》、《选择》、《在水中央》、《千支针插着心》等等。

    本贴最后由 焚琴煮鹤 于 2010-07-28 00:1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36|

    邓丽君:(1953-1995),祖籍为河北邯郸,生于台湾。邓丽君是最早被大陆艺术界批评为低俗“靡靡之音”的歌星。邓丽君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港台流行音乐对大陆影响发展过程的缩影:最先被批判,但她去世的1995年,流行音乐在港台影响下已开始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大陆音乐艺术的主流。
    邓丽君形象高贵、亲切、成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一生的唱片销售量超过4800万张。

    本贴最后由 焚琴煮鹤 于 2010-07-28 00:1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9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38|

    叶振棠:(1944--),叶振棠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已经陌生了,但记得“万里长城永不倒”吗,《霍元甲》的主题曲便是由他原唱。叶振棠是香港主唱最多电视剧主题曲的歌手之一,以运用“假音”的技巧闻名,歌曲基调沧桑悲凉。80年代的香港,是电视连续剧的天下,叶振棠适逢其时,与同时代的罗文一起,既造就了电视连续剧,也通过电视连续剧造就了自己,代表作有《霍元甲》、《忘尽心中情》等。

    举报 回复

    # 10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39|

    周润发:(1955--),周润发出生在农村家庭,做过酒店服务生、邮差、照相机推销员、的士司机等,18岁参加无线电视演员训练班步入娱乐圈。1980年,周润发与赵雅芝出演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主角许文强、程程,金童玉女形象、跌宕起伏剧情,加上荡气回肠的主题曲,使该剧成为华人地区影响最大的电视剧,也迎来了周润发事业的高峰。此后,周润发出演电影100多部,曾两次获台湾金马最佳男主角奖、三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举报 回复

    # 11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40|

    周星驰:(1962--),著名喜剧电影大师。周星驰中学毕业即投身影视事业,但跑龙套将近10年,尝尽草根滋味,1989年才得以主角身分演出剧集《盖世豪侠》,展现了独特的“无厘头”表演风格。1990年周星驰主演《赌圣》,仿佛给香港电影圈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这种天才般的表演艺术,毫无痕迹地融合了嬉皮士、相声、漫画风格,使人由衷捧腹。此后,周星驰在《喜剧之王》、《大话西游》等影片中更揉入爱情、人生探索等因素。演艺生涯中,周星驰曾获亚太影展影帝、香港电影金像奖等荣誉。

    举报 回复

    # 12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44|

    许冠杰:(1948.9.6-)1970年创香港粤语流行曲的潮流,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开创者,他和顾嘉辉,是笔者最为尊崇的流行音乐文化大师。《财神到》、《父母恩》、《浪子心声》、《铁塔凌云》、《十个女仔》、《半斤八两》等等荟萃人口的经典金曲历久常新。
    许冠杰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词曲唱大多由其个人完成,是真正的创作者,内容多反映草根阶层的生存状况,赞扬人生、针砭时弊,被称为“歌神”。

    本贴最后由 焚琴煮鹤 于 2010-07-27 23:5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48|

    刘德华:(1961--),乐坛和影坛巨星,华人娱乐圈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德华是个勤奋的艺人,接拍的电影和演唱的歌曲多不胜数,至今活跃在娱乐圈。1982年刘德华出演电视连续剧《猎鹰》开始走红,曾两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歌唱艺术上,刘德华在起步阶段备受排挤,1985年在自己演艺事业高峰时期进军乐坛,被批评“不会唱歌”,但凭借顽强毅力和勤奋精神,以《情感废墟》、《再会了》等歌曲开始得到大众认可,演唱风格沧桑而充满男性魅力,相继演绎了《可不可以》、《一起走过的日子》、《忘情水》、《天意》、《真我的风采》等等经典名曲,6次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是90年代谭咏麟、张国荣淡出歌坛后香港“四大天王”排首位的歌星,也是在港台流行音乐、电影鼎盛时期能在两大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

    举报 回复

    # 14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53|

    徐小凤:(1949- ),原名徐郧书,1979年,她演唱的国语歌《卖汤圆》风靡全国,开始踏入歌坛,此后演绎了《顺流逆流》、《随想曲》、《无奈》、《风雨同路》、《风的季节》、《城市足印》、《每日怀念你》等近千首经典歌曲,至今无人超越。
    徐小凤最大特点是拥有浑厚的女中音,歌声平和中渗透感情,于不觉间感染听者灵魂。在她的影响下,女性中性声线通俗唱腔得到认可和发展,其后的梅艳芳便是成功例子。

    举报 回复

    # 15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57|

    琼瑶:(1938- ),原名陈喆,新言情小说的杰出代表,是20世纪80、90年代国内拥有最大女性读者群的作家。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此后共创作长篇小说42部。
    琼瑶以绚丽的爱情作为小说的主旋律,以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描绘生活,虽然各重要作品情节上大同小异,但无碍于她的作品被万千少男少女追捧,并被大量拍成电影、电视片,也藉此成就了林青霞、秦汉、胡慧中、赵薇等等几代影视明星。

    举报 回复

    # 16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7 23:58|

    关正杰:(1949- ),关正杰是粤语流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主要早期实力派歌手,1976年前后开始唱粤语流行曲,声线绵里藏针,平稳而隽永,1979年开始连续8届入选“十大中文金曲”,80年代中期淡出乐坛,《星》、《雪中情》、《两忘烟水里》、《渔舟唱晚》等名曲传唱至今。

    举报 回复

    # 17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00|

    林青霞:(1954--),1973年被台湾电影公司发现,同年出演琼瑶的处女作改编而成的影片《窗外》大获成功,此后饰演了《云飘飘》、《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文艺影片及《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反串角色,奠定了影坛地位,出道以来一直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及至年近60岁仍吸引万众眼球。林青霞表演风格自然朴实、内敛细腻,外表锋利而性感,善于表现人物思绪的繁杂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出演过100多部影片,1990年凭《滚滚红尘》获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举报 回复

    # 18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04|

    谭咏麟:(1952--),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港台流行音乐巅峰年代的代表。1973年,谭咏麟与钟镇涛、彭健新、陈友、叶智强五人组织成立了温拿乐队,1979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1983年凭借《迟来的春天》入选十大劲歌金曲,此后《爱在深秋》、《雾之恋》、《爱的根源》《爱情陷阱》、《夏日寒风》等奠定了他粤语歌坛天皇巨星地位,连夺84~87年度四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谭咏麟在80年代演绎经典金曲之精良、数量,无人能出其右,无愧为香港流行乐坛的神话。艺术影响跨越70、80、90年代,被尊称为“谭校长”。

    举报 回复

    # 19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08|

    梅艳芳:(1963--2003),梅艳芳生长于单亲家庭,四岁半便踏上舞台,跟随妈妈与姐姐梅爱芳表演。1982年,在香港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上,梅艳芳演绎徐小凤作品《风的季节》被惊为天人,获得冠军。1985年开始连续五界获“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与谭咏麟、张国荣同为粤语流行乐坛三大天皇巨星。梅艳芳发展了徐小凤的中性唱腔艺术,融入了更现代的元素,演绎歌曲虽不算十分丰富,但经典歌曲深入人心,历久常新,代表作有《坏女孩》、《孤身走我路》、《亲密爱人》、《女人花》、《似水流年》等等。2003年,梅艳芳因病去世。

    举报 回复

    # 20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11|

    Beyond:成立于1983年,以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四人为阵型。“Beyond”的原意是决心超越当时以改编翻唱英文歌的风潮。
      Beyond在八、九十年代创作了《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大地》、《海阔天空》、《长城》、《农民》等等歌颂亲情或激人奋进的歌曲,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Beyond一直坚持自行创作所有作品,黄家驹是乐队的主创及主唱。1993年,黄家驹因意外在日本逝世,Beyond创作开始走下坡路,但经典旧歌传唱不衰,在华人特别是男性拥趸里具有极其顽强的影响力。2005年,Beyond乐队解散。

    举报 回复

    # 21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13|

    小虎队:小虎队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流行歌坛最走红的演唱组合,由“霹雳虎”吴奇隆、“小帅虎”陈志朋和“乖乖虎”苏有朋组成,组合时的三人年龄分别只有18、17和15岁。小虎队的贡献更多的体现在青春健康的偶像形象影响上:记得那时的发廊吗?几乎每一家都贴有这三个青春活力帅哥的海报。代表作有《爱》、《蝴蝶飞呀》和《青苹果乐园》等歌曲,2010年春晚,三虎联袂再度演唱三曲,掀全国怀旧热潮。

    举报 回复

    # 22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15|

    达明一派:达明一派成立于1985年。其年,音乐人刘以达刊登广告寻找音乐合作伙伴,黄耀明应征,两人一拍即合。
    达明一派的音乐,以原创的旋律、诡异的配乐,加上空灵的唱腔组成,融摇滚与抒情为一体,往往能化平凡为神奇。一曲代表作《石头记》(1987年),无论作曲、配乐、演唱均臻完美境界,听之如天籁之音。达明一派在港台音乐圈的地位,宛如武侠文学的古龙现象,独树一帜。

    举报 回复

    # 23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16|

    叶倩文:叶倩文是香港流行音乐继梅艳芳之后最重要的一位女性歌手。叶倩文1984年回港推出首张粤语大碟,《零时十分》即获得巨大成功,但直至90年代初梅艳芳淡出歌坛后,她才迎来事业的高峰。这时期,叶倩文相继演绎了《祝福》、《秋去秋来》、《情人知己》、《女人的弱点》、《潇洒走一回》、《曾经心痛》、《选择》等经典名曲,1990至1993年连续四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手”,一时无人可匹。叶倩文生长于英文环境,不熟悉中文,但演绎的粤语歌曲字正腔圆,个性磁力十足,是港台流行音乐百花齐放的鼎盛时期的一朵奇葩。

    举报 回复

    # 24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20|

    张学友:(1961--),香港实力派歌手,“四大天王”之一。张学友毕业于香港崇文英文书院,1984年凭《大地恩情》获首届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1986年以《遥远的她》入选十大劲歌金曲,但直到90年代谭咏麟、张国荣淡出歌坛,才迎来事业高峰,《吻别》、《分手总要在雨天》、《只想一生跟你走》等已成为经典金曲。张学友是谭、张后粤语歌曲时代最具唱功的歌手之一,他和刘德华,被认为是港台流行音乐从辉煌走向余辉夕照的中流砥柱。

    举报 回复

    # 25楼

  • 焚琴煮鹤发表于2010-07-28 00:22|

    黎明:(1966--),香港90年代乐坛“四大天王”之一。黎明外形俊朗、雅儒、高大,1990年凭借《相逢在雨中》一炮而红,此后虽不断被批评唱功太差,但屡屡在重大颁奖礼中获奖,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分庭抗礼。黎明与郭富城均是港台娱乐明星制造机制的成功典范:以外表及包装取胜,摈弃了80年代歌曲的感情、唱腔和个人风格,获奖无数,新闻无数,却难以有真正的经典金曲流传。这种现象繁荣了香港后粤语流行音乐时代文化,但也预兆着从辉煌走向平淡的必然。

    举报 回复

    # 26楼

  • 尹成伟发表于2010-07-28 17:44|

    我也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人,现在已经被工作的压力和城市的压力掩盖的儿时的记忆。看了楼主的帖子,勾起我少年时的许多记忆;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临下课的几分钟,如坐针毡,心早已飞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前,观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睡觉前把自己想像成郭靖大侠,编制自己的射雕英雄传,现在想来,即天真又有趣;
    人们都说70后事被牺牲的一代,即没有60后的沉稳老练,也没有80后的桀骜张狂。眼瞅着快四张了,已经没有了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也没有了开创事业的野心,只想天天老婆热炕头,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有时伏案画上几幅漫画,以释放心中杂乱的一些思绪;

    举报 回复

    # 27楼

  • 小梁发表于2010-07-30 22:52|

    很久没见少勇兄了,你的作品比前更成熟了!

    你和茄子对港台的电影、文学、歌唱界都非常熟悉,画中的人物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非常大,我和你们一样,都是看着、听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

    举报 回复

    # 28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0-07-31 06:07|

    上世纪八十年代
    确实是值得怀念的历史时期

    那是一个倡导思想解放的年代
    是大量平反冤假错案
    而让千百万饱受多年冤屈的人们
    如释重负的年代
    文化的繁荣
    学术的活跃
    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焚琴煮鹤先生的线描人物绣像
    让人看了觉得十分清雅又十分可亲
    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詹忠效先生
    非常出色而又别具一格的线描人物画
    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举报 回复

    # 29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8-02 14:03|

    “奔四”的人,哈哈!最深刻的记忆的确是80年代-----开放时觉得什么都好奇、新鲜!我可是打“魂斗罗”的好手哟!

    举报 回复

    # 3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