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2009年 中国漫画碎片(转漫友苏大鱼博文)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1

4081

2009年 中国漫画碎片
                            文/苏宇(苏大鱼)
   我只在2006年底那会儿写过一篇很长的东西,算是对当年漫画圈的一个小小点评吧,后面两年也都没怎么动笔,有一个原因就是感觉后来也没什么关于漫画的新闻,不过根源还是自己懒了,呵呵。刚看到分子兄给我留言说,写写2009年的漫画界吧,一下子似乎又勾起了我的敲打键盘的冲动,谈不上点评,更不是盘点吧,其实就是一些杂感而已。回想一下,2009年的中国漫画界,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回味的碎片。
丁聪

2006年廖冰兄走了,2009年丁聪走了。

   都是漫画界的老前辈,丁聪先生逝世那会儿,舆论报道还是挺多的,记得《南方周末》文化版有将近两个版面刊登了几年前对丁聪的一个采访,标题触目惊心——画漫画有个屁用!

   这和廖冰兄前辈说的那句“中国漫画死了”一样的振聋发聩,老一辈们的命运,那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皆因小小的漫画而产生,他们对漫画的那种情感,太复杂了!哎!漫画啊!政治啊!

   1949年后,誓死保卫北京古城的梁思成先生,面对大权独揽的疯狂破坏,曾冷冷的说:党不懂建筑!

   他说的对,但党又岂止不懂建筑!他们不懂文学不懂艺术不懂数学不懂物理不懂化学……也不懂漫画!


  但他们恰恰懂一样东西,而懂其他那么多的人,又恰恰不懂这一样东西,这就是——政治!懂了这个就太好办了,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工具罢了!


   丁聪先生逝世时,曾看到网络写手,据称也是知名影评人和菜头先生写过一个文章,大意是丁聪是漫画大师吗?谁能记住他的作品?言外之意就是老一辈漫画家不过是体制的受益者。我憎恶对老一辈漫画家的无限吹捧,但也反感这类不懂装懂、标榜个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样是一种不客观。在这点上,和菜头和党一样,都不懂漫画。


周刊

《知音漫客》在2009年推出了周刊,这应该是一招险棋。


   中国的动漫产业嚷嚷了很多年,钱也砸进去不少,但说实话,真正稍稍可以称得上“产业化”的,只有漫画杂志领域,这是一个基本自负盈亏、自我造血,且积累了一定市场基础的领域,其他的,动画片、衍生产品,以及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新媒体之类等等等等,算了吧!多数是官员们拿纳税人的银子堆砌政绩而已。



   而在漫画杂志领域,起先月刊是比较普遍的,后来慢慢有了半月刊,有了旬刊,而现在,周刊诞生了。



   漫画连载需要踩着读者的阅读兴奋周期前行,尤其是长篇故事类,就跟评书一样,每次都要留好扣子,而且,周期肯定不能太久。周刊是必须的产物,日本就是如此,而且,集结成书、二次盈利的周期短了很多!



   但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这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来支撑!日本够了,中国,够吗?这几年中,冒出来的新人,说实话数量也并不多,真正畅销的,还是几年前那几位。



   漫画杂志的发展,同样也有大跃进那样的潜在危险,大干快上!先求量,再管质。像美苏争霸,最终很容易被拖垮。



但不管怎么说,《知音漫客》迈出的是有风险但同样有探索意义的一步,衷心祝愿他们成功!



刀刀



  2009年,我又一次见到了慕容引刀老兄。



他笔下的刀刀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七八个年头,那只温馨可爱的小狗,总是说着我们的心里话。伴随着唯美的画面,一不小心就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慕容引刀老兄已经职业化了,他已经放弃了原本的动画工作,他一门心思画那个刀刀,并完全以画刀刀的稿费、版税以及品牌授权等收入作为生活来源。



  那天,他在一个小咖啡馆参加读者见面会,他的粉丝确实不少,而且年轻MM占了大多数,哈哈!有从其他临近城市特意赶来的,很多人都给他带了礼物,他也给粉丝们带了很多礼物,大家见面,就像老朋友见面那样,很随意,很温暖。



   很多人都有担忧,职业化后,有了很多创作压力,刀刀还能保持本色么?会不会因为赶稿之类,显得“生产”色彩浓了些,而“创作”色彩淡了些?毕竟,这种味道的漫画,她太需要那种非职业状态下的有感而发了。



   不过,2009年那本新书《微笑的咖啡杯》应该能打消大家的疑虑,在这本书里,刀刀还是那个样子,而且,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创新。慕容引刀说他还是一年一本书,不会赶着做,不会像有些人,稍微一火,立马赶着做,然后就把好好的东西给做死了。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是王道,慕容引刀兄很清醒、很冷静、很低调。



   而刀刀同样是近几年里鲜有的以漫画为依托,成长起来的卡通形象,而且,除了出版之外,已经逐步尝试各类衍生产品的开发,以及其他商品的代言授权,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让刀刀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要知道很多畅销漫画书都还没能迈出这一步,确实太难了!



   一面是自然,一面是职业,我觉得,慕容引刀老兄在状态上掌握着很好的平衡。因为刀刀就是他,他就是刀刀,他与笔下的角色已经慢慢融为一体了。不管是怎么样的创作状态,已经不再重要了,这是一种境界。



广东



广东很锐利,广东很前沿,同样在漫画上。



   看了眼纽斯卡通网站上,广东漫画界似乎还在为陈年旧账吵吵,我不关心这个,但我关注广东的漫画作者。



   比如邝飚兄,我记得他当年在自由漫画联盟里头叫“要命大嘴”,这正是他的一贯风格,在2009年里,很欣喜的看到,那些社会热点的背后,要命大嘴的漫画几乎无一缺席。



   这里面包括邓玉娇、躲猫猫、欺实马、暴力拆迁等等等等,而那幅为“官员公开财产”而作的漫画,则更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有人将其印到了T恤上。还拿了一个全国时评类的金奖。



   建国六十年,邝飚兄画的那幅在血色的溪流中逆流而上的作品,还有那幅站在木头轮子的车上阅兵的作品,让人觉得真大胆啊!要知道那时绝大多数可都是主旋律作品。但愿没有因此被河蟹。



  还有同在广东的蔡联兄,我也是越来越喜欢他的作品,那种平实风格带给人的震撼,那种大胆的题材涉猎,我觉得,跟其他媒体一样,只能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诞生吧?



   我看了蔡联兄画的那个“中国火锅”,老房子当柴火,烧着高楼大厦烟囱林立一个火锅,这正是当下的社会生态。太精辟了!



   带给人轻松愉悦是一种漫画,而让人无奈、悲愤以及涕泪交加也是一种漫画,我们需要前者,我们也需要后者。



还好,中国还有个广东省。



我自己



   我觉得这篇东西是一份私人的年终记录,所以在最后,写写自己在这一年里与漫画相关的那些机缘吧。



   从上大学开始,我通过互联网,渐渐结交了国内很多漫画作者,很多人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我想,这份因漫画而生的友谊,一定会伴随一生。



    2009年,一位好友,也是国内一位非常棒的漫画作者,他当爸爸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买了一个蓝印花布的小肚兜,寄给他,作为送给他女儿的一份礼物。



他收到礼物了,说:太好啦!孩子明年就能穿喽!



   我能想象的到在另一个城市里,那一刻,他的表情。一定是很高兴。我觉得这礼很轻,似乎说“情义重”也有点夸张,但因友谊而生的那份感觉,那种默契,我想,是有的。



真正爱漫画的人,大家都有一颗纯真而善良的童心。



   还有一个事儿,我虽然一直从事和漫画有关的工作,但自己已经很少拿笔画画了,水平次,而且也没啥新鲜的创意。不过去年开始,也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什么,重新拾起笔来,陆陆续续画了点乱七八糟的涂鸦,一直画到今年。完全是随性而作,在网上发发。有一些网友留言,觉得也挺有趣,虽然不多。其实画的东西很粗糙也很简单,无非是一些对以前生活的小小回忆之类。没什么固定情节,都是天马行空。就这么自娱自乐一把。



    大概上个月,有个朋友跟我说,在校内网看到有人转了我的那个画山东的漫画,很多人留言,我过去看了看,好家伙,确实不少。到现在还有朋友在留言,而在网上搜了搜,转载的就更多了。



后来,我陆续收到了网友的邮件,也有报刊采访。



  我觉得这事很有意思,算是2009年个人生活的一个小小插曲。其实我真的就是随便画画,没想到“山东”二字,确切的说是“家乡”二字,能如此触动心灵。



   作为一个曾经山东的过客,我感到挺温暖的。有朋友留言说,你以后来济南不用带钱!还有人留言说:做我们山东的女婿吧!



很多人说看完后流泪了,而我看完这些留言后,也有点流泪了。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我很珍惜这种感觉。而这一切,皆因漫画而生。



我感谢漫画。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10-01-24 15:38|

    2009年 中国漫画碎片
                                文/苏宇(苏大鱼)
       我只在2006年底那会儿写过一篇很长的东西,算是对当年漫画圈的一个小小点评吧,后面两年也都没怎么动笔,有一个原因就是感觉后来也没什么关于漫画的新闻,不过根源还是自己懒了,呵呵。刚看到分子兄给我留言说,写写2009年的漫画界吧,一下子似乎又勾起了我的敲打键盘的冲动,谈不上点评,更不是盘点吧,其实就是一些杂感而已。回想一下,2009年的中国漫画界,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回味的碎片。
    丁聪

    2006年廖冰兄走了,2009年丁聪走了。

       都是漫画界的老前辈,丁聪先生逝世那会儿,舆论报道还是挺多的,记得《南方周末》文化版有将近两个版面刊登了几年前对丁聪的一个采访,标题触目惊心——画漫画有个屁用!

       这和廖冰兄前辈说的那句“中国漫画死了”一样的振聋发聩,老一辈们的命运,那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皆因小小的漫画而产生,他们对漫画的那种情感,太复杂了!哎!漫画啊!政治啊!

       1949年后,誓死保卫北京古城的梁思成先生,面对大权独揽的疯狂破坏,曾冷冷的说:党不懂建筑!

       他说的对,但党又岂止不懂建筑!他们不懂文学不懂艺术不懂数学不懂物理不懂化学……也不懂漫画!


      但他们恰恰懂一样东西,而懂其他那么多的人,又恰恰不懂这一样东西,这就是——政治!懂了这个就太好办了,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工具罢了!


       丁聪先生逝世时,曾看到网络写手,据称也是知名影评人和菜头先生写过一个文章,大意是丁聪是漫画大师吗?谁能记住他的作品?言外之意就是老一辈漫画家不过是体制的受益者。我憎恶对老一辈漫画家的无限吹捧,但也反感这类不懂装懂、标榜个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样是一种不客观。在这点上,和菜头和党一样,都不懂漫画。


    周刊

    《知音漫客》在2009年推出了周刊,这应该是一招险棋。


       中国的动漫产业嚷嚷了很多年,钱也砸进去不少,但说实话,真正稍稍可以称得上“产业化”的,只有漫画杂志领域,这是一个基本自负盈亏、自我造血,且积累了一定市场基础的领域,其他的,动画片、衍生产品,以及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新媒体之类等等等等,算了吧!多数是官员们拿纳税人的银子堆砌政绩而已。



       而在漫画杂志领域,起先月刊是比较普遍的,后来慢慢有了半月刊,有了旬刊,而现在,周刊诞生了。



       漫画连载需要踩着读者的阅读兴奋周期前行,尤其是长篇故事类,就跟评书一样,每次都要留好扣子,而且,周期肯定不能太久。周刊是必须的产物,日本就是如此,而且,集结成书、二次盈利的周期短了很多!



       但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这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来支撑!日本够了,中国,够吗?这几年中,冒出来的新人,说实话数量也并不多,真正畅销的,还是几年前那几位。



       漫画杂志的发展,同样也有大跃进那样的潜在危险,大干快上!先求量,再管质。像美苏争霸,最终很容易被拖垮。



    但不管怎么说,《知音漫客》迈出的是有风险但同样有探索意义的一步,衷心祝愿他们成功!



    刀刀



      2009年,我又一次见到了慕容引刀老兄。



    他笔下的刀刀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七八个年头,那只温馨可爱的小狗,总是说着我们的心里话。伴随着唯美的画面,一不小心就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慕容引刀老兄已经职业化了,他已经放弃了原本的动画工作,他一门心思画那个刀刀,并完全以画刀刀的稿费、版税以及品牌授权等收入作为生活来源。



      那天,他在一个小咖啡馆参加读者见面会,他的粉丝确实不少,而且年轻MM占了大多数,哈哈!有从其他临近城市特意赶来的,很多人都给他带了礼物,他也给粉丝们带了很多礼物,大家见面,就像老朋友见面那样,很随意,很温暖。



       很多人都有担忧,职业化后,有了很多创作压力,刀刀还能保持本色么?会不会因为赶稿之类,显得“生产”色彩浓了些,而“创作”色彩淡了些?毕竟,这种味道的漫画,她太需要那种非职业状态下的有感而发了。



       不过,2009年那本新书《微笑的咖啡杯》应该能打消大家的疑虑,在这本书里,刀刀还是那个样子,而且,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创新。慕容引刀说他还是一年一本书,不会赶着做,不会像有些人,稍微一火,立马赶着做,然后就把好好的东西给做死了。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是王道,慕容引刀兄很清醒、很冷静、很低调。



       而刀刀同样是近几年里鲜有的以漫画为依托,成长起来的卡通形象,而且,除了出版之外,已经逐步尝试各类衍生产品的开发,以及其他商品的代言授权,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让刀刀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要知道很多畅销漫画书都还没能迈出这一步,确实太难了!



       一面是自然,一面是职业,我觉得,慕容引刀老兄在状态上掌握着很好的平衡。因为刀刀就是他,他就是刀刀,他与笔下的角色已经慢慢融为一体了。不管是怎么样的创作状态,已经不再重要了,这是一种境界。



    广东



    广东很锐利,广东很前沿,同样在漫画上。



       看了眼纽斯卡通网站上,广东漫画界似乎还在为陈年旧账吵吵,我不关心这个,但我关注广东的漫画作者。



       比如邝飚兄,我记得他当年在自由漫画联盟里头叫“要命大嘴”,这正是他的一贯风格,在2009年里,很欣喜的看到,那些社会热点的背后,要命大嘴的漫画几乎无一缺席。



       这里面包括邓玉娇、躲猫猫、欺实马、暴力拆迁等等等等,而那幅为“官员公开财产”而作的漫画,则更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有人将其印到了T恤上。还拿了一个全国时评类的金奖。



       建国六十年,邝飚兄画的那幅在血色的溪流中逆流而上的作品,还有那幅站在木头轮子的车上阅兵的作品,让人觉得真大胆啊!要知道那时绝大多数可都是主旋律作品。但愿没有因此被河蟹。



      还有同在广东的蔡联兄,我也是越来越喜欢他的作品,那种平实风格带给人的震撼,那种大胆的题材涉猎,我觉得,跟其他媒体一样,只能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诞生吧?



       我看了蔡联兄画的那个“中国火锅”,老房子当柴火,烧着高楼大厦烟囱林立一个火锅,这正是当下的社会生态。太精辟了!



       带给人轻松愉悦是一种漫画,而让人无奈、悲愤以及涕泪交加也是一种漫画,我们需要前者,我们也需要后者。



    还好,中国还有个广东省。



    我自己



       我觉得这篇东西是一份私人的年终记录,所以在最后,写写自己在这一年里与漫画相关的那些机缘吧。



       从上大学开始,我通过互联网,渐渐结交了国内很多漫画作者,很多人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我想,这份因漫画而生的友谊,一定会伴随一生。



        2009年,一位好友,也是国内一位非常棒的漫画作者,他当爸爸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买了一个蓝印花布的小肚兜,寄给他,作为送给他女儿的一份礼物。



    他收到礼物了,说:太好啦!孩子明年就能穿喽!



       我能想象的到在另一个城市里,那一刻,他的表情。一定是很高兴。我觉得这礼很轻,似乎说“情义重”也有点夸张,但因友谊而生的那份感觉,那种默契,我想,是有的。



    真正爱漫画的人,大家都有一颗纯真而善良的童心。



       还有一个事儿,我虽然一直从事和漫画有关的工作,但自己已经很少拿笔画画了,水平次,而且也没啥新鲜的创意。不过去年开始,也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什么,重新拾起笔来,陆陆续续画了点乱七八糟的涂鸦,一直画到今年。完全是随性而作,在网上发发。有一些网友留言,觉得也挺有趣,虽然不多。其实画的东西很粗糙也很简单,无非是一些对以前生活的小小回忆之类。没什么固定情节,都是天马行空。就这么自娱自乐一把。



        大概上个月,有个朋友跟我说,在校内网看到有人转了我的那个画山东的漫画,很多人留言,我过去看了看,好家伙,确实不少。到现在还有朋友在留言,而在网上搜了搜,转载的就更多了。



    后来,我陆续收到了网友的邮件,也有报刊采访。



      我觉得这事很有意思,算是2009年个人生活的一个小小插曲。其实我真的就是随便画画,没想到“山东”二字,确切的说是“家乡”二字,能如此触动心灵。



       作为一个曾经山东的过客,我感到挺温暖的。有朋友留言说,你以后来济南不用带钱!还有人留言说:做我们山东的女婿吧!



    很多人说看完后流泪了,而我看完这些留言后,也有点流泪了。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我很珍惜这种感觉。而这一切,皆因漫画而生。



    我感谢漫画。

    举报 回复

    # 1楼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10-01-24 15:40|

    注:转载未经大鱼同意,如反对,则请版主删除 本贴最后由 南方姑娘 于 2010-01-24 15:4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茄子漫画发表于2010-01-24 20:00|

    大鱼是才子,写得真好。

    举报 回复

    # 3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25 00:53|

    如没猜错大鱼是卡卡兄弟吧! 茄子说的对,大鱼的确是才子,看他写的东西是在轻松加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读完了,经常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次因计划变化而未能与卡卡相聚一叙,真是遗憾!很怀念联盟论坛,也想念卢坛主、卡卡、漫鬼、光雨、N次方、漫人迷、品子等等才华横溢的朋友,唉!

    举报 回复

    # 4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25 01:47|

    关于广东,我觉得吴之如老师的感受很到位,那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家不要忘了,“喜羊羊”就是广漫网创始人之一的杰作。光这个就跟那些陈年老账已隔万重山了。

    历史上有哪一位中国漫画人能让我们国家的一个产业为之一振?这就是历史了!

    世界变化太快了,尽管有人还在原地不动抱残守缺地啼不住,但广东漫画界早就换了人间。在黄伟明的影响下,广东漫画界肯定还会不断越过新的万重山。

    举报 回复

    # 5楼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10-01-25 12:54|

    大家不要忘了,“喜羊羊”就是广漫网创始人之一的杰作。光这个就跟那些陈年老账已隔万重山了。

         油教授: 关于广东、关于喜羊羊,苏大鱼说过会另作一篇文章来专门谈

    举报 回复

    # 6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26 11:55|

    苏大鱼写得不错,期待新作。

    举报 回复

    # 7楼

  • lsmh发表于2010-01-28 09:18|

    期待

    举报 回复

    # 8楼

  • 苏大鱼发表于2010-01-29 23:50|

    谢谢南方的转帖和大家的捧场,感谢金鱼兄还记得我,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也很怀念那段时光。期待有机会见面。

    举报 回复

    # 9楼

  • 小梁发表于2010-01-30 21:21|

    如今的“大鱼”比当年的“卡卡”显然成熟多了! 他的文章我是经常看的,任何东西在他的笔下都被琢磨得很有味道。

    当今的社会已不需要“投枪和匕首”了,丑恶封存在人为的黑洞中,需要的是更多赞歌、脂粉、麻药。 大鱼还是多写点“喜洋洋”吧!

    举报 回复

    # 10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31 09:45|

    现在有点时间上网,都被大鱼博客占据了,哈哈!

    怎会不记得,一定有机会见面的。今后有话我就留言在你博中了,哈哈哈!

    举报 回复

    # 11楼

  • 有点酸发表于2010-04-18 15:43|

    推上来学习学习。

    举报 回复

    # 12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