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韩寒的文章及评论韩寒的文章,不妨一读
韩寒的文章:
自由有限,禁止滥用
首先,是请您欣赏某诗人和时评员的文章:
《瞧不起文学大师瞧得起徐静蕾》
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反而遭“炮轰”:评论家浩歌撰文回应称,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评论家李亚广则直言不讳地表示,韩寒、陈丹青之流已经把“批名人”招“骂”当作保持大红大紫光环的灵丹妙药,是把肤浅当作招惹眼球的卖点;更有网友嘲讽韩寒“就是又一个靠骂人炒作自己的宋祖德”、“如此言论只能说明他们自大和无知,就当是狗叫”。此外,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没看过韩寒的作品,以后更不会看了。
被“炮轰”的文学大师个个著作等身、德艺双馨,为人为文远非韩寒鼠辈所能及!他那无耻张狂的言论,就如一只蚂蚁扬言要踏死一群大象般滑稽可笑!可笑的背后或许有“文学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或许有韩寒自身个性的张狂但文学素养匮乏、鉴赏能力弱智;或许有韩寒故意拿肉麻当有趣,借骂人来炒作的变态心理。但最大的可能还是韩寒江郎才尽,于是重蹈王朔覆辙,最后疯狂一把,以歪批大师否定名家来沽名钓誉,亦有可能是学宋祖德靠骂人炒作来维持浪得的虚名。
韩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新浪网博客亚军的雅称!写作本文是笔者拜读其博客的唯一理由,之前作家韩东批评韩寒走的是野路子、完全非文学、缺乏对写作的诚意,读后发现此言不假。其中有一篇讥讽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江城子》的文章,仅仅一个标题:幸亏没入作协。言外之意是瞧不起作协及王兆山,仿佛作协是藏污纳垢之地,王兆山是水货作家。殊不知其“幸亏所入的新浪博客”,却让一个玩不好文学的演员徐静蕾坐上了博客王的宝座,自己却甘居其后。如果博客王是余秋雨或余光中,韩寒他倒还可以炫耀一把,可偏偏不是。甘居徐静蕾之后可从未听其“炮轰”过徐静蕾文笔很差。现在,却“炮轰”老舍、巴金、冰心等文学泰斗的文章完全没法看。可见韩寒瞧得起的人只有徐静蕾,即使是老舍、冰心等公认的文学名家也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说王兆山了。也许徐静蕾是韩寒的绯闻女友,而让他真的“腥嘴”于其美貌绝色了!
笔者奉劝一句,韩寒之流不妨听听:“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是通过谩骂别人,踩踏别人而成为伟人的,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这篇在逻辑上很有创新的文章是在某网站的新闻评论上看见的,标题是《韩寒瞧不起文学大师瞧得起徐静蕾》,把我骗进去点击了。评论家浩歌的文章虽然差点,但是至少我还能一遍看明白,因为毕竟上纲上线最近见多了,你一抬腿我就知道你要上哪根线了。但这个我看了两遍。我想,他可能是余秋雨或者作协派来的。和那些把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评论家一样,他最后也代表历史发表了他的看法。我很同意他的最后一句话,害得我还回头又去看自己的文章,看看自己哪里对这三老进行漫骂的。怎么看都没有,后来才明白,哦,原来这话是他在自勉来着。
我身边也有小朋友问,哥哥最近又说什么了?小朋友没有读过三位老人的东西,我就跟他这么解释来着,你看,新中国的文坛和流行音乐一样,有四大天王,老舍就好比是张学友,茅盾好比郭富城,巴金好比刘德华,冰心好比黎明。我觉得除了张学友唱的还行以外,其他人都一般,黎明的唱功最差。就这事儿。
小朋友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就跑了。其实把一些神化的符号弄通俗点,就是这样的。但最对不住的是陈丹青先生,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网友留言:
不了解你要评价的人,你就没有发言权,你和陈丹青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大师的作品看完,你们就根本不了解他们,你就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你们两个人就是两个八零后脑残……
还有留言说,虽然说要言论自由,但是我觉得最近的言论有点太自由了,自由得有点可怕。居然有人可以随便对大师表示不敬。
关于自由,赵燕都市报还有让人叫绝的肖先生的文章,认为我和陈丹青“攻击人”,有违法之嫌一说,因为我们已经侵犯了别人的公民权,而且“滥用自由”——我第一次听见“滥用自由”一说,原来在我国,一个读者在电视节目里表示不喜欢某作家的文笔,读不下去某作家的书已经事滥用了自由,大家可要以我为鉴,你就那么点自由,别滥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有说话的自由”,这放在学术讨论上,应该照常实用。但是韩寒如此“炮轰”文学大家,不得不让人思考,这个自由也不是无限的,电视是宣传为主,以这个宣传为主,不是学术讨论为主的电视,来说某个人怎么怎么不好,恐怕已经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有侵犯公民权利和滥用自由之嫌。
做个读者真难。大家拿起一本书千万记住,你是没有权利读不下去的,万一你真没读下去,你是万万不能说的,尤其是面对大师,因为你不光人格沦丧了,你还可能违法犯罪了。据说法律是人人平等的,在我身上适用的,在你们身上也肯定适用。
所以,听了大部分的评论者们自己想象出来的“谩骂大师,踩踏大师,侮辱大师,颠覆大师”的罪名以及“危害民族”“忘本灭祖”“人性沦丧”的批评,再一听说我翻不下去冰心的书涉嫌到了犯罪以后,我害怕了,我怂了,我决定收回我说的话,并重新告诉大家:
那是上午录的节目,听说早上起来要喝水,所以我不小心喝多了,我说的都是胡话,其实啊,在我看过的所有的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巴金,冰心,茅盾和老舍的书,他们四个人的书我从来爱不释手。一旦三缺一,我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巴金教我说真话,所以,我从来不说谎,你看,这不正说的欢么。我最喜欢《寒夜》,我愿意为你,忘记我姓名,所以我改名韩寒,以此纪念。因为张爱玲不喜欢冰心,所以我一点都不喜欢张爱玲。色戒我也抵制了。汤唯被广电总局禁了,我很高兴。谁让你跟错人呢?其实汤唯你还是有潜力的,如果当时你演的是《致小读者》里那可爱的小读者,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了。他们四人,尤其是冰心茅盾和巴金三人,思想性就别提了,肯定正确,但关键是文笔还特别的好,这点尤其难得,我常常情不自禁就背诵了起来,我真希望不光小学语文书里让我们背诵他们经典的段落啊,我多么希望我参加工作以后,公司都让我们背诵啊。我多么希望,CCTV的百家论坛里用四百集的节目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剖析,这样,在我死后,我就只盼坟前有电视,做鬼也幸福啊。
因为以前说过,文学往往是政治的妓女,所以,像上文一样,我伺候的评论家们舒服不舒服啊?要不要我叫上陈丹青给大家也认个错,双飞更舒服哦……如果大家觉得我这样的服务很好的话,以后一直点我哦,我的工号是18万4531号,工号是有点难记,唉,没办法,作家里干这行的太多了……
评论韩寒的文章:
韩寒什么都不是
文章提交者:倚栏读简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韩寒很火,这毋庸置疑。
原因是他经常成为被赞赏、被攻击的热点。
赞赏和攻击实际上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两个层面,但双方的子弹飞来飞去所瞄准的目标都不是对方,且都没有意识到,这很有意思。
赞赏者认为韩寒是个年轻的好作家,批评者说他浅薄、文学造诣上不值一提。
都错了,原因是韩寒之所以能够称为社会热点,与文学无关。
执政者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打压、利益裹挟,早就把中国的绝大多数"作家们"变成了缩头乌龟,为了能够让自己"汤碗"里的剔骨肉多几片,作家们早就变成了"乐手",成为附庸在这个社会肌体上靠演奏赞歌混饭吃的群体。
即便是被封为"一向敢说真话"的巴金老,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敢在"事后"、或者说敢在"特定时期"说一些别的作家尚不敢说的"无风险真话"而已。
这个特色语境,成就了韩寒小子。
也就是说,韩寒的"火",也只有在中国能够火起来。
换到一个言论自由的语境中,韩寒什么都不是。
原因是:在一个人人都可以说实话的社会语境中,仅仅说了些实话的韩寒会引人注意吗?当然不会,结局只会被其它的实话所淹没,韩寒既显不出山,也露不出水。
韩寒的火,是中国文人、知识界的悲哀,因为本来他不可能火起来的。
韩寒的火,也可以说成是中国人的希望。因为在我们这个民族"整体虚伪"的国情中,人们对他的赞赏,客观上是对说实话的一种褒扬和肯定。这也是一种倡导,民间倡导。这意味着人们对虚伪赞歌的反叛!非常好的一个社会现象。
当韩寒们再也形不成"社会热点"时,也许以为着我们的言论环境已经自由。
只要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环境,就会有"韩粉"。
一切都是相对而言。
韩寒小子不高大,如果说真有点高大的话,那是因为中国文人群体太低下的映衬原因。是卑劣、污浊和伪善,映衬出了韩寒、陈丹青们的卓尔不群。
别的且不说,就特色国家的语境而言,跟什么秋雨、兆山之类"作家"比起来,韩寒的实话表达、行文为人境界,可谓是高山峰巅了。
再进一步说:被中国媒体称为"第一敢说真话"的巴金,也逊色的多,比韩寒小子差得远!
我说的这些,其实韩寒小子自己都没有认识到。
论据是他还在和陈丹青议论什么"文字美不美"。
六十年代的"著名"散文作家杨朔的文字非常美,但可惜这位"演奏技巧"极为高明的"小提琴家"只会拉一首曲子的旋律:"社会主义好"。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6-25 11:11|
韩寒的文章:
自由有限,禁止滥用
首先,是请您欣赏某诗人和时评员的文章:
《瞧不起文学大师瞧得起徐静蕾》
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反而遭“炮轰”:评论家浩歌撰文回应称,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评论家李亚广则直言不讳地表示,韩寒、陈丹青之流已经把“批名人”招“骂”当作保持大红大紫光环的灵丹妙药,是把肤浅当作招惹眼球的卖点;更有网友嘲讽韩寒“就是又一个靠骂人炒作自己的宋祖德”、“如此言论只能说明他们自大和无知,就当是狗叫”。此外,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没看过韩寒的作品,以后更不会看了。
被“炮轰”的文学大师个个著作等身、德艺双馨,为人为文远非韩寒鼠辈所能及!他那无耻张狂的言论,就如一只蚂蚁扬言要踏死一群大象般滑稽可笑!可笑的背后或许有“文学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或许有韩寒自身个性的张狂但文学素养匮乏、鉴赏能力弱智;或许有韩寒故意拿肉麻当有趣,借骂人来炒作的变态心理。但最大的可能还是韩寒江郎才尽,于是重蹈王朔覆辙,最后疯狂一把,以歪批大师否定名家来沽名钓誉,亦有可能是学宋祖德靠骂人炒作来维持浪得的虚名。
韩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新浪网博客亚军的雅称!写作本文是笔者拜读其博客的唯一理由,之前作家韩东批评韩寒走的是野路子、完全非文学、缺乏对写作的诚意,读后发现此言不假。其中有一篇讥讽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江城子》的文章,仅仅一个标题:幸亏没入作协。言外之意是瞧不起作协及王兆山,仿佛作协是藏污纳垢之地,王兆山是水货作家。殊不知其“幸亏所入的新浪博客”,却让一个玩不好文学的演员徐静蕾坐上了博客王的宝座,自己却甘居其后。如果博客王是余秋雨或余光中,韩寒他倒还可以炫耀一把,可偏偏不是。甘居徐静蕾之后可从未听其“炮轰”过徐静蕾文笔很差。现在,却“炮轰”老舍、巴金、冰心等文学泰斗的文章完全没法看。可见韩寒瞧得起的人只有徐静蕾,即使是老舍、冰心等公认的文学名家也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说王兆山了。也许徐静蕾是韩寒的绯闻女友,而让他真的“腥嘴”于其美貌绝色了!
笔者奉劝一句,韩寒之流不妨听听:“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是通过谩骂别人,踩踏别人而成为伟人的,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这篇在逻辑上很有创新的文章是在某网站的新闻评论上看见的,标题是《韩寒瞧不起文学大师瞧得起徐静蕾》,把我骗进去点击了。评论家浩歌的文章虽然差点,但是至少我还能一遍看明白,因为毕竟上纲上线最近见多了,你一抬腿我就知道你要上哪根线了。但这个我看了两遍。我想,他可能是余秋雨或者作协派来的。和那些把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评论家一样,他最后也代表历史发表了他的看法。我很同意他的最后一句话,害得我还回头又去看自己的文章,看看自己哪里对这三老进行漫骂的。怎么看都没有,后来才明白,哦,原来这话是他在自勉来着。
我身边也有小朋友问,哥哥最近又说什么了?小朋友没有读过三位老人的东西,我就跟他这么解释来着,你看,新中国的文坛和流行音乐一样,有四大天王,老舍就好比是张学友,茅盾好比郭富城,巴金好比刘德华,冰心好比黎明。我觉得除了张学友唱的还行以外,其他人都一般,黎明的唱功最差。就这事儿。
小朋友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就跑了。其实把一些神化的符号弄通俗点,就是这样的。但最对不住的是陈丹青先生,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网友留言:
不了解你要评价的人,你就没有发言权,你和陈丹青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大师的作品看完,你们就根本不了解他们,你就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你们两个人就是两个八零后脑残……
还有留言说,虽然说要言论自由,但是我觉得最近的言论有点太自由了,自由得有点可怕。居然有人可以随便对大师表示不敬。
关于自由,赵燕都市报还有让人叫绝的肖先生的文章,认为我和陈丹青“攻击人”,有违法之嫌一说,因为我们已经侵犯了别人的公民权,而且“滥用自由”——我第一次听见“滥用自由”一说,原来在我国,一个读者在电视节目里表示不喜欢某作家的文笔,读不下去某作家的书已经事滥用了自由,大家可要以我为鉴,你就那么点自由,别滥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有说话的自由”,这放在学术讨论上,应该照常实用。但是韩寒如此“炮轰”文学大家,不得不让人思考,这个自由也不是无限的,电视是宣传为主,以这个宣传为主,不是学术讨论为主的电视,来说某个人怎么怎么不好,恐怕已经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有侵犯公民权利和滥用自由之嫌。
做个读者真难。大家拿起一本书千万记住,你是没有权利读不下去的,万一你真没读下去,你是万万不能说的,尤其是面对大师,因为你不光人格沦丧了,你还可能违法犯罪了。据说法律是人人平等的,在我身上适用的,在你们身上也肯定适用。
所以,听了大部分的评论者们自己想象出来的“谩骂大师,踩踏大师,侮辱大师,颠覆大师”的罪名以及“危害民族”“忘本灭祖”“人性沦丧”的批评,再一听说我翻不下去冰心的书涉嫌到了犯罪以后,我害怕了,我怂了,我决定收回我说的话,并重新告诉大家:
那是上午录的节目,听说早上起来要喝水,所以我不小心喝多了,我说的都是胡话,其实啊,在我看过的所有的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巴金,冰心,茅盾和老舍的书,他们四个人的书我从来爱不释手。一旦三缺一,我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巴金教我说真话,所以,我从来不说谎,你看,这不正说的欢么。我最喜欢《寒夜》,我愿意为你,忘记我姓名,所以我改名韩寒,以此纪念。因为张爱玲不喜欢冰心,所以我一点都不喜欢张爱玲。色戒我也抵制了。汤唯被广电总局禁了,我很高兴。谁让你跟错人呢?其实汤唯你还是有潜力的,如果当时你演的是《致小读者》里那可爱的小读者,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了。他们四人,尤其是冰心茅盾和巴金三人,思想性就别提了,肯定正确,但关键是文笔还特别的好,这点尤其难得,我常常情不自禁就背诵了起来,我真希望不光小学语文书里让我们背诵他们经典的段落啊,我多么希望我参加工作以后,公司都让我们背诵啊。我多么希望,CCTV的百家论坛里用四百集的节目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剖析,这样,在我死后,我就只盼坟前有电视,做鬼也幸福啊。
因为以前说过,文学往往是政治的妓女,所以,像上文一样,我伺候的评论家们舒服不舒服啊?要不要我叫上陈丹青给大家也认个错,双飞更舒服哦……如果大家觉得我这样的服务很好的话,以后一直点我哦,我的工号是18万4531号,工号是有点难记,唉,没办法,作家里干这行的太多了……
评论韩寒的文章:
韩寒什么都不是
文章提交者:倚栏读简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韩寒很火,这毋庸置疑。
原因是他经常成为被赞赏、被攻击的热点。
赞赏和攻击实际上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两个层面,但双方的子弹飞来飞去所瞄准的目标都不是对方,且都没有意识到,这很有意思。
赞赏者认为韩寒是个年轻的好作家,批评者说他浅薄、文学造诣上不值一提。
都错了,原因是韩寒之所以能够称为社会热点,与文学无关。
执政者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打压、利益裹挟,早就把中国的绝大多数"作家们"变成了缩头乌龟,为了能够让自己"汤碗"里的剔骨肉多几片,作家们早就变成了"乐手",成为附庸在这个社会肌体上靠演奏赞歌混饭吃的群体。
即便是被封为"一向敢说真话"的巴金老,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敢在"事后"、或者说敢在"特定时期"说一些别的作家尚不敢说的"无风险真话"而已。
这个特色语境,成就了韩寒小子。
也就是说,韩寒的"火",也只有在中国能够火起来。
换到一个言论自由的语境中,韩寒什么都不是。
原因是:在一个人人都可以说实话的社会语境中,仅仅说了些实话的韩寒会引人注意吗?当然不会,结局只会被其它的实话所淹没,韩寒既显不出山,也露不出水。
韩寒的火,是中国文人、知识界的悲哀,因为本来他不可能火起来的。
韩寒的火,也可以说成是中国人的希望。因为在我们这个民族"整体虚伪"的国情中,人们对他的赞赏,客观上是对说实话的一种褒扬和肯定。这也是一种倡导,民间倡导。这意味着人们对虚伪赞歌的反叛!非常好的一个社会现象。
当韩寒们再也形不成"社会热点"时,也许以为着我们的言论环境已经自由。
只要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环境,就会有"韩粉"。
一切都是相对而言。
韩寒小子不高大,如果说真有点高大的话,那是因为中国文人群体太低下的映衬原因。是卑劣、污浊和伪善,映衬出了韩寒、陈丹青们的卓尔不群。
别的且不说,就特色国家的语境而言,跟什么秋雨、兆山之类"作家"比起来,韩寒的实话表达、行文为人境界,可谓是高山峰巅了。
再进一步说:被中国媒体称为"第一敢说真话"的巴金,也逊色的多,比韩寒小子差得远!
我说的这些,其实韩寒小子自己都没有认识到。
论据是他还在和陈丹青议论什么"文字美不美"。
六十年代的"著名"散文作家杨朔的文字非常美,但可惜这位"演奏技巧"极为高明的"小提琴家"只会拉一首曲子的旋律:"社会主义好"。举报 回复# 1楼
-
韩丕亮发表于2008-06-25 23:57|
韩寒和兆山都应该载入史册,不过一个流芳,一个遗臭。 本贴最后由 韩丕亮 于 2008-06-26 06:4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2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6-26 00:11|
执政者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打压、利益裹挟,早就把中国的绝大多数"作家们"变成了缩头乌龟,为了能够让自己"汤碗"里的剔骨肉多几片,作家们早就变成了"乐手",成为附庸在这个社会肌体上靠演奏赞歌混饭吃的群体。
即便是被封为"一向敢说真话"的巴金老,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敢在"事后"、或者说敢在"特定时期"说一些别的作家尚不敢说的"无风险真话"而已。
这个特色语境,成就了韩寒小子。举报 回复# 3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6-26 20:14|
☆
☆
☆
赤身裸体的皇帝,
其实非常伟大。
若说他没罩衣裳,
真是天大的笑话。
君不见皇上通体闪耀着灿烂的万丈光芒,
丝丝缕缕织就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崇高衫褂。
若敢视而不见这身辉煌的皇袍,
定然是我朝的死敌民族的人渣。
哦,谁家缺少大人管束,
跑出了穿着开裆裤的小娃,
竟然口无遮拦胡说皇帝光着屁股——
来人哪,快把韩寒拿下!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8-06-26 20:25 编辑过。举报 回复# 4楼
-
老油发表于2008-06-27 00:01|
社会的进步,既有赖于人的观念更新,更有赖于人的更新。
自近代以来,能以自身观念的一再更新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实在不多,首推梁启超。而以继续革命为口号的人,却反而是开了倒车。
中国,加油!
哈哈,今天听到一种说法:为什么世界油价在拼命上涨,就因为汶川要加油,中国要加油,奥运要加油……
看来,中国要进步,就要加油,为此,就要付出代价。希望中国进步的人,你们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吗?举报 回复# 5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6-27 10:34|
☆
☆
☆
把油加在油箱里,正常而且应当,只是太过于平淡未免失之寻常。
何妨把汽油加进脑袋里,一热乎超过燃点,那就一轰而起,火红而且滚烫,
让一枕黄粱托起一腔乌托邦,
诸多“人间奇迹”瞬间便在报纸版面满目晃荡,
将“大跃进”的好戏铺陈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
于是,世人看到,
伟大的领导们满面红光,
卑微的百姓蹈火赴汤、痛断饿肠。
这一页分外沉重的野史,
难道只在村夫乡民的心底收藏?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8-06-27 10:43 编辑过。举报 回复# 6楼
-
邝飚发表于2010-04-14 00:51|
再次回味民意领袖的思想……
希望赤色大地涌现更多的韩寒举报 回复# 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