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谈谈漫画的形式问题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6

3169

谈谈漫画的形式问题
                                一、理论认识的误区
     漫画创作眼下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某漫画家创作了一件好作品,创意了表达此思想内容的好形式,于是乎,该漫画家便把这件作品的形式独立出来,装进新内容,多处投稿,且不说这种多快好省地挣稿费的方式是否恰当,就这种“多快好省的创作方法”,肯定地说是很不恰当的。产生这种“多快好省的创作方法”,其理论背景肯定有很多问题。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可以一个瓶子装百酒吗?凭常识都可以感觉这是不行的,然而在理论时,却又有不少漫画家认为他的这种创作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有要求为其写赞扬文章者,当然,也有不赞同者,讥讽的反话是:“词这种形式不就可以一瓶装千万次新酒吗?”而某漫画家能够理直气壮这么干,壮胆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显然有很多误区。
                        第一个就是对“形式”认识的误区。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而形式往往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院校里出来的艺术家,在美学的基础理论课上,已经是背得滚瓜烂熟了。然而,这种基础理论如何与漫画创作的实际作对接,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是如何理解基础理论课所讲的“形式”,另一个是如何理解漫画创作中的“形式”。
      基础理论中讲的“形式”,首先指的是大概念,如诗歌、小说、油画、水墨、漫画等等。当然也要讲到一些小概念,如比例、黄金律、色彩、笔法等等。而漫画创作中讲的“形式”,除了基础理论中的“形式”概念要讲之外,还要讲漫画艺术中的独特形式:“点子”。“点子”在艺术基础理论中是没有的,是漫画创作中的“黑话”,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漫画理论家来专门就“点子”进行正名,有着理论语言的叙述,所以在艺术基础理论里还没有它的户口。然而,它又是在每个漫画家人人心了的概念,而且可以彼此沟通。作为一种艺术概念,它当然有缺点,“点子”的字面不能反映其漫画创作的特殊内涵,不能被漫画家以外的人所理解,“点子”的普遍语义是“主意”,如“好主意”“馊主意”等。由此可见,漫画界的理论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只能用“黑话”来表达。“黑话”已成了约定俗成,改也难了,所以本文也就入乡随俗,重视这个“点子”。所谓“点子”,大略就是指一件漫画作品的艺术创意,用以表达这件作品思想内容的独具艺术形式。此处的“形式”与基础理论中讲的“形式”,在内涵上肯定是指两个概念了。(中国语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此处看是它的缺点,但在某些场合又是优点,所以我们不能怪中国语言不好。我们自己要做的是细心辨析同一词语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不同内涵。)漫画“点子”所指的形式,是一件作品的独具性,没有通用性。这里引一段俄罗斯从前一位文学大理论家别林斯基的话:“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这个从前的理论大师,好像就是对我们漫画说的一样,我们漫画创作中的“点子”,恰恰就是这个大理论家所说的“形式”,他简直把“点子”与内容的关系说得太清楚不过了。漫画的所谓“多快好省创作法”,说白了就是一个“点子”多次重复用,也就是一个瓶子装百酒。世界前人一百多年前,就否定了这个“创作法”,这个“创作法”也实在说不上理论创新了。茅台酒瓶是茅台酒的“形式”,但是,每一个茅台酒瓶都只是这一瓶茅台酒的“形式”,如果这个酒瓶二次使用,必然是假酒。
      居住广州的著名漫画家顾文昭先生提出了一个“漫画腐败”的专用词,远义在于防止漫画腐败。廖冰兄说“漫画死了”,那是极为沉痛的委婉。他当然不是说漫画死于政治,现在漫画的政治生存环境比改革开放前好,为什么漫画会死呢?那就是漫画死于漫画家自己之手。如果从理论上承认一个“点子”反复使用的“多快好省创作法”,那么这样的稿子只能在“稿权交易”中进行,就很可能产生腐败,漫画不死么?“稿权交易”是漫画大家英韬先生对漫画中的不正现象的批评。
      前面提到在理论讨论时,有同志认为这种创作法没有什么不妥。我当然知道,这些同志是出于情感,生怕有所得罪人面,不和谐。问题是,如果让这种“创作方法”泛滥了,对漫画事业损害就大了。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上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个“点子”重复使用的“创作法”,理论的误区当然不只是对“形式”概念的辨析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对漫画本体的理论误区。例如,一个“点子”多用的创作,他们一方面说是踩着廖冰兄的肩膀成长起来的,一面又说,自己的漫画反对讽刺性的政治宣传,搞的是黑色幽默。殊不知,廖冰兄的漫画就是以讽刺为战斗,他的漫画恰恰极富政治性。真不知这些漫画家是怎样在踩廖冰兄的肩膀。从理论角度看,这样的漫画家对漫画的本体认识是有很大误区的。关于对漫画本体的误区,本文就不在这里讲了。节约一点篇幅谈下一个问题。
                      二、漫画创作上的艺术形式不作为
      一个“点子”反复使用,不是现在才有,当下一个例子只是太突出而已,过去有些老漫画家就干这事。有的漫画家某件漫画创作的确创造了一个很独特很艺术的“点子”,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荣誉,于是他就按照这个“点子”之路走下去,弄出一些“系列”,到头来实在倒人胃口。他们这种作法,当然要比当下一个例子要“高明”一点。影响所及,好像也成了一种“创作方法”。对此也得要谈谈他们的艺术形式不作为。
这里的艺术形式,当然是指“点子”。“点子”对于局外人来说,的确是“黑话”,为了区别“点子”与艺术基础理论中的“形式”而得叙述之方便,本文姑且称它为“点子创意”。
      漫画的点子创意是怎样产生的?真正的艺术创造,是从生活中来的,首先有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之后,才会产生点子创意。这如同你决定了要过河,才选择造什么桥。思想内容从生活中来,“桥”的形式也从生活中来,这样的作品真是好作品,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华君武在介绍他的创作经验时说,有了想表达的思想内容之后,为了找到表现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此时的思维就像一只蜜蜂,尽情地在自己生活资料花园中奋飞,找到最适合的花粉。例如华老1962年创作的漫画《科学分工》,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思想内容来源于生活,当时艺术家缺乏创作自由,他华君武当时就是美协党组书记,共产党的艺术高官,他的顶头上司是周扬,共产党中央的宣传部副部长,华君武与周扬的私交不错,华君武胆大包天讽刺谁呢?当时整个文艺界的创作环境,大略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种吹奏笛子的点子创意虽然异想天开,吹笛却是生活中的常见事,“异想天开”是对生活原型加工。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思想内容肯定是来源于生活。其点子创意像似来源于《水浒传》和唐人刘锡禹的诗。这的确是漫画形成点子创意的一个特殊,将前人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加以再运用。王复羊把罗中立的《父亲》拿来直接拼凑,这种攀龙附凤的方法,与方成的方法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华君武漫画点子创意也有从古诗词与大众谚语、歇后语中寻找营养的情况。但是,像华君武、方成这样的大师,创作总趋势,总前提,首先是从生活出发,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提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内容,然后找到最适合表现内容的点子创意。“点子创意”在这里作名词用,如果作动词使用,点子创意的过程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经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具体叙述。所以,只谈其名词形态的相关内容。
       从生活出发,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内容的创作方法,点子创意不仅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同时也表现了漫画的文学美感。文学美感是漫画艺术非常独特的艺术美,山水风景画、装饰画都没有文学美感,尤其是标准的“四格漫画”,其它任何画种都不具备此一画种的文学美感。这里的“文学”,主要指小说、故事、戏剧等,“画中有诗”的确是我们的国粹,此地的“诗”是指意境,“画中有诗”基本上是作为修辞用法,与漫画中的文学美感有区别。在谈漫画的形式美感时,我们往往只记住了造型、夸张、色彩、线条,却忘记了文学美感。以往,这既是漫画理论的缺陷,也是创作上的薄弱,所以图解漫画很盛行,还被这些漫画家自夸为一种风格,实在是理论认识、艺术审美、漫画艺术本体认识的肤浅。方成先生很强调好漫画就是讲好故事,讲的既是好漫画的点子创意好,也是讲好漫画形式美感中的文学美感。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文学美感就特别令人欣赏。滑稽幽默当然也是漫画艺术的一种独特,这独特是从哪来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从文学美感中来的,也就是说,是文学美感生出了滑稽幽默,不是什么色彩、线条生出了滑稽幽默。单纯地以形体夸张而生滑稽幽默的,远不能像文学美的滑稽幽默那么打动人。丁聪大师从来不说自己的漫画像如何如何的滑稽幽默,个中掩藏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图解漫画能滑稽幽默吗?除非图解漫画家真是个大大的天才,否则,他就只是一个图解,说不上任何艺术价值。华君武老的《科学分工》之所以滑稽幽默,就来自于文学美。我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乌龟把自己的壳烤来吃,很幽默。这幽默来自哪里?不在造型上,全在它点子创意的文学美感上。
      从生活出发的创作,点子创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整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就像别林思基所说,你拆开了形式,内容就不存在了;拆开了内容,形式也就不在了。试试看,如果将华君武的《科学分工》与方成的《武大郎开店》的形式与内容分开来,再看看形式与内容还存在不存在?正因为它们的独具性,所以华君武与方成两位大师都没有沿着自己的“点子”而再开发一个系列。华君武、方成、丁聪、廖冰兄这些大师级的漫画家,他们创作的总方向总原则,就是从生活出发,创造独具的点子创意以表现内容。
      有没有不从生活出发搞创作,专门在别人成功的作品里去钓“点子”的呢?有!还不少。以前老漫画家有,现在新漫画家就多了。首先,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不了问题,没自己的主见,也提不出有益于社会的问题,但他们又要搞创作,怎么办?办法就是专门看哪个的“点子”好,然后把人家的“点子”拿过来,把图形变一变,或者将图形另外标上几个字,便产生了“新内容”,成了他们的“新创作”。英韬先生是大家,又作了几十年编辑,对这种“创作”见多了,2006年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这种现象作了严厉的批评:无病呻吟,东拼西凑,炒冷饭。无病呻吟是批评这些漫画家看不见社会有什么问题需要批评,创作根本就不是从社会出发,只在钓“点子”上进行纸上谈兵,弄出来的东西不食人间烟火,不关社会人生痛痒。东拼西凑是批评这些漫画家不能创造自己的点子创意,没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就晓得东抄袭一点“点子”西抄袭一点“点子”进行组合拼装。炒冷饭是批评这些漫画家一瓶装百酒,艺术上不作为,不在艺术的新创造上下功夫。英韬先生这样严厉批评,当然是很得罪人的,但是,为了中国的漫画事业,他不得不这样,他反复呼吁漫画家要精心作创作,从生活出发,关注社会,要有思想,要有艺术,哪怕只画得出几幅可以传世流芳的好作品,都是功德成绩。前辈大家的批评与期望,的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钓“点子”的“创作方法”弄出来的作品,的确有点“假神难遮人眼刁”,为此引发了多次讨论:这些雷同的作品,叫不叫剽窃?说剽窃当然不好听,因为不仅仅是创作方法有问题,还涉及到人品道德的问题,确实不好下断言。但至少可以说,这种作品是非独立创作,或者叫非原创作品,是创作上的艺术不作为。
      有没有办法改变创作上的艺术不作为呢?当然有。向前辈大师学习,创作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去发现思想内容;从生活中或者前人对生活提炼的经验中找营养,创造自己表达思想内容的独具艺术形式;理论上摒弃一个“点子”装百酒的理论误区,创作上不走钓别人“点子”的斜路。
                                             罗兴发      2010年1月17日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罗兴发发表于2010-01-17 12:29|

    谈谈漫画的形式问题
                                    一、理论认识的误区
         漫画创作眼下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某漫画家创作了一件好作品,创意了表达此思想内容的好形式,于是乎,该漫画家便把这件作品的形式独立出来,装进新内容,多处投稿,且不说这种多快好省地挣稿费的方式是否恰当,就这种“多快好省的创作方法”,肯定地说是很不恰当的。产生这种“多快好省的创作方法”,其理论背景肯定有很多问题。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可以一个瓶子装百酒吗?凭常识都可以感觉这是不行的,然而在理论时,却又有不少漫画家认为他的这种创作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有要求为其写赞扬文章者,当然,也有不赞同者,讥讽的反话是:“词这种形式不就可以一瓶装千万次新酒吗?”而某漫画家能够理直气壮这么干,壮胆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显然有很多误区。
                            第一个就是对“形式”认识的误区。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而形式往往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院校里出来的艺术家,在美学的基础理论课上,已经是背得滚瓜烂熟了。然而,这种基础理论如何与漫画创作的实际作对接,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是如何理解基础理论课所讲的“形式”,另一个是如何理解漫画创作中的“形式”。
          基础理论中讲的“形式”,首先指的是大概念,如诗歌、小说、油画、水墨、漫画等等。当然也要讲到一些小概念,如比例、黄金律、色彩、笔法等等。而漫画创作中讲的“形式”,除了基础理论中的“形式”概念要讲之外,还要讲漫画艺术中的独特形式:“点子”。“点子”在艺术基础理论中是没有的,是漫画创作中的“黑话”,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漫画理论家来专门就“点子”进行正名,有着理论语言的叙述,所以在艺术基础理论里还没有它的户口。然而,它又是在每个漫画家人人心了的概念,而且可以彼此沟通。作为一种艺术概念,它当然有缺点,“点子”的字面不能反映其漫画创作的特殊内涵,不能被漫画家以外的人所理解,“点子”的普遍语义是“主意”,如“好主意”“馊主意”等。由此可见,漫画界的理论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只能用“黑话”来表达。“黑话”已成了约定俗成,改也难了,所以本文也就入乡随俗,重视这个“点子”。所谓“点子”,大略就是指一件漫画作品的艺术创意,用以表达这件作品思想内容的独具艺术形式。此处的“形式”与基础理论中讲的“形式”,在内涵上肯定是指两个概念了。(中国语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此处看是它的缺点,但在某些场合又是优点,所以我们不能怪中国语言不好。我们自己要做的是细心辨析同一词语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不同内涵。)漫画“点子”所指的形式,是一件作品的独具性,没有通用性。这里引一段俄罗斯从前一位文学大理论家别林斯基的话:“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这个从前的理论大师,好像就是对我们漫画说的一样,我们漫画创作中的“点子”,恰恰就是这个大理论家所说的“形式”,他简直把“点子”与内容的关系说得太清楚不过了。漫画的所谓“多快好省创作法”,说白了就是一个“点子”多次重复用,也就是一个瓶子装百酒。世界前人一百多年前,就否定了这个“创作法”,这个“创作法”也实在说不上理论创新了。茅台酒瓶是茅台酒的“形式”,但是,每一个茅台酒瓶都只是这一瓶茅台酒的“形式”,如果这个酒瓶二次使用,必然是假酒。
          居住广州的著名漫画家顾文昭先生提出了一个“漫画腐败”的专用词,远义在于防止漫画腐败。廖冰兄说“漫画死了”,那是极为沉痛的委婉。他当然不是说漫画死于政治,现在漫画的政治生存环境比改革开放前好,为什么漫画会死呢?那就是漫画死于漫画家自己之手。如果从理论上承认一个“点子”反复使用的“多快好省创作法”,那么这样的稿子只能在“稿权交易”中进行,就很可能产生腐败,漫画不死么?“稿权交易”是漫画大家英韬先生对漫画中的不正现象的批评。
          前面提到在理论讨论时,有同志认为这种创作法没有什么不妥。我当然知道,这些同志是出于情感,生怕有所得罪人面,不和谐。问题是,如果让这种“创作方法”泛滥了,对漫画事业损害就大了。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上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个“点子”重复使用的“创作法”,理论的误区当然不只是对“形式”概念的辨析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对漫画本体的理论误区。例如,一个“点子”多用的创作,他们一方面说是踩着廖冰兄的肩膀成长起来的,一面又说,自己的漫画反对讽刺性的政治宣传,搞的是黑色幽默。殊不知,廖冰兄的漫画就是以讽刺为战斗,他的漫画恰恰极富政治性。真不知这些漫画家是怎样在踩廖冰兄的肩膀。从理论角度看,这样的漫画家对漫画的本体认识是有很大误区的。关于对漫画本体的误区,本文就不在这里讲了。节约一点篇幅谈下一个问题。
                          二、漫画创作上的艺术形式不作为
          一个“点子”反复使用,不是现在才有,当下一个例子只是太突出而已,过去有些老漫画家就干这事。有的漫画家某件漫画创作的确创造了一个很独特很艺术的“点子”,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荣誉,于是他就按照这个“点子”之路走下去,弄出一些“系列”,到头来实在倒人胃口。他们这种作法,当然要比当下一个例子要“高明”一点。影响所及,好像也成了一种“创作方法”。对此也得要谈谈他们的艺术形式不作为。
    这里的艺术形式,当然是指“点子”。“点子”对于局外人来说,的确是“黑话”,为了区别“点子”与艺术基础理论中的“形式”而得叙述之方便,本文姑且称它为“点子创意”。
          漫画的点子创意是怎样产生的?真正的艺术创造,是从生活中来的,首先有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之后,才会产生点子创意。这如同你决定了要过河,才选择造什么桥。思想内容从生活中来,“桥”的形式也从生活中来,这样的作品真是好作品,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华君武在介绍他的创作经验时说,有了想表达的思想内容之后,为了找到表现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此时的思维就像一只蜜蜂,尽情地在自己生活资料花园中奋飞,找到最适合的花粉。例如华老1962年创作的漫画《科学分工》,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思想内容来源于生活,当时艺术家缺乏创作自由,他华君武当时就是美协党组书记,共产党的艺术高官,他的顶头上司是周扬,共产党中央的宣传部副部长,华君武与周扬的私交不错,华君武胆大包天讽刺谁呢?当时整个文艺界的创作环境,大略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种吹奏笛子的点子创意虽然异想天开,吹笛却是生活中的常见事,“异想天开”是对生活原型加工。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思想内容肯定是来源于生活。其点子创意像似来源于《水浒传》和唐人刘锡禹的诗。这的确是漫画形成点子创意的一个特殊,将前人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加以再运用。王复羊把罗中立的《父亲》拿来直接拼凑,这种攀龙附凤的方法,与方成的方法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华君武漫画点子创意也有从古诗词与大众谚语、歇后语中寻找营养的情况。但是,像华君武、方成这样的大师,创作总趋势,总前提,首先是从生活出发,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提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内容,然后找到最适合表现内容的点子创意。“点子创意”在这里作名词用,如果作动词使用,点子创意的过程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经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具体叙述。所以,只谈其名词形态的相关内容。
           从生活出发,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内容的创作方法,点子创意不仅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同时也表现了漫画的文学美感。文学美感是漫画艺术非常独特的艺术美,山水风景画、装饰画都没有文学美感,尤其是标准的“四格漫画”,其它任何画种都不具备此一画种的文学美感。这里的“文学”,主要指小说、故事、戏剧等,“画中有诗”的确是我们的国粹,此地的“诗”是指意境,“画中有诗”基本上是作为修辞用法,与漫画中的文学美感有区别。在谈漫画的形式美感时,我们往往只记住了造型、夸张、色彩、线条,却忘记了文学美感。以往,这既是漫画理论的缺陷,也是创作上的薄弱,所以图解漫画很盛行,还被这些漫画家自夸为一种风格,实在是理论认识、艺术审美、漫画艺术本体认识的肤浅。方成先生很强调好漫画就是讲好故事,讲的既是好漫画的点子创意好,也是讲好漫画形式美感中的文学美感。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文学美感就特别令人欣赏。滑稽幽默当然也是漫画艺术的一种独特,这独特是从哪来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从文学美感中来的,也就是说,是文学美感生出了滑稽幽默,不是什么色彩、线条生出了滑稽幽默。单纯地以形体夸张而生滑稽幽默的,远不能像文学美的滑稽幽默那么打动人。丁聪大师从来不说自己的漫画像如何如何的滑稽幽默,个中掩藏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图解漫画能滑稽幽默吗?除非图解漫画家真是个大大的天才,否则,他就只是一个图解,说不上任何艺术价值。华君武老的《科学分工》之所以滑稽幽默,就来自于文学美。我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乌龟把自己的壳烤来吃,很幽默。这幽默来自哪里?不在造型上,全在它点子创意的文学美感上。
          从生活出发的创作,点子创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整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就像别林思基所说,你拆开了形式,内容就不存在了;拆开了内容,形式也就不在了。试试看,如果将华君武的《科学分工》与方成的《武大郎开店》的形式与内容分开来,再看看形式与内容还存在不存在?正因为它们的独具性,所以华君武与方成两位大师都没有沿着自己的“点子”而再开发一个系列。华君武、方成、丁聪、廖冰兄这些大师级的漫画家,他们创作的总方向总原则,就是从生活出发,创造独具的点子创意以表现内容。
          有没有不从生活出发搞创作,专门在别人成功的作品里去钓“点子”的呢?有!还不少。以前老漫画家有,现在新漫画家就多了。首先,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不了问题,没自己的主见,也提不出有益于社会的问题,但他们又要搞创作,怎么办?办法就是专门看哪个的“点子”好,然后把人家的“点子”拿过来,把图形变一变,或者将图形另外标上几个字,便产生了“新内容”,成了他们的“新创作”。英韬先生是大家,又作了几十年编辑,对这种“创作”见多了,2006年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这种现象作了严厉的批评:无病呻吟,东拼西凑,炒冷饭。无病呻吟是批评这些漫画家看不见社会有什么问题需要批评,创作根本就不是从社会出发,只在钓“点子”上进行纸上谈兵,弄出来的东西不食人间烟火,不关社会人生痛痒。东拼西凑是批评这些漫画家不能创造自己的点子创意,没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就晓得东抄袭一点“点子”西抄袭一点“点子”进行组合拼装。炒冷饭是批评这些漫画家一瓶装百酒,艺术上不作为,不在艺术的新创造上下功夫。英韬先生这样严厉批评,当然是很得罪人的,但是,为了中国的漫画事业,他不得不这样,他反复呼吁漫画家要精心作创作,从生活出发,关注社会,要有思想,要有艺术,哪怕只画得出几幅可以传世流芳的好作品,都是功德成绩。前辈大家的批评与期望,的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钓“点子”的“创作方法”弄出来的作品,的确有点“假神难遮人眼刁”,为此引发了多次讨论:这些雷同的作品,叫不叫剽窃?说剽窃当然不好听,因为不仅仅是创作方法有问题,还涉及到人品道德的问题,确实不好下断言。但至少可以说,这种作品是非独立创作,或者叫非原创作品,是创作上的艺术不作为。
          有没有办法改变创作上的艺术不作为呢?当然有。向前辈大师学习,创作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去发现思想内容;从生活中或者前人对生活提炼的经验中找营养,创造自己表达思想内容的独具艺术形式;理论上摒弃一个“点子”装百酒的理论误区,创作上不走钓别人“点子”的斜路。
                                                 罗兴发      2010年1月17日

    举报 回复

    # 1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10-01-17 12:54|

    罗先生:文字太挤,容易看得眼花缭乱!

    可进入“我要发言”,点击右上角“编辑”,再把每行文字用键盘右下角“回车”敲一次空一行,这样读者就可以轻松阅读了!

    还可以按下“鼠标”左键,把需要的字体、字号、颜色部分框住,再用“鼠标”点击选择喜欢的字体、字号、颜色,点击后即可随心所欲啦!修改完成后点击“提交”。


    另,我不在广州,已来深圳26年啦!亲眼目睹“腐败势力”向党和人民发动你死我活的争夺大战!很精彩啊!

    哈……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10-01-17 14:3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10-01-17 12:58|

    感谢指点。下次照办。

    举报 回复

    # 3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10-01-17 13:03|

    何不就试试1楼?可以修改的!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10-01-17 13:0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10-01-17 20:05|

    顾先生的指点,我已试过了,原理已掌握了,真好,再次感谢。

    举报 回复

    # 5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10-01-17 20:06|

    一位朋友在另一处发的帖子已看到了,能够心领神会就很快乐。中国文人中国诗就讲究这个方式,很艺术。

    举报 回复

    # 6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10-01-17 22:34|

    文章布局好看多啦!

    包括标题,每行文字用键盘右下角“回车”敲一次空一行,做到行行有空间!这样读者就可以毫不费劲地轻松阅读了!

    看见“立竿见影”很替你高兴!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10-01-17 22:3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7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