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你们猜,我捐了多少?
余秋雨被指20万地震捐款不实 最多捐6万
近日,针对余秋雨在网络上被指责承诺为地震灾区捐款20万,却始终没有动静,其助理金克林做出回应,“余秋雨的20万捐款是通过九久读书人直接捐的,现在九久的董事长在台湾,等他回来后会和余秋雨一起联合跟媒体交代此事。”而在此前,《北京文学》杂志的编辑萧夏林曾在博客中撰文,认为余秋雨的20万捐款是虚假捐款。萧夏林称,余秋雨是骗子,还说如果捐款了就要拿出证据。
从文革写作组到假捐款门
余秋雨是是非非三十载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 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为“文化人不该上电视”。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关己”的言论和最近的捐款质疑无疑将这种争议面又一次扩大了,这次,无关文学,落在人品。
余秋雨历年争议事件一览
1 “文化口红”批判
2 “石一歌”写作组
3 “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
4 石破天惊逗秋雨
5“首富”事件
6 是非青歌赛
7“故居门”
8“大师”事件
9 地震博文引争议
10“私通”美女作家
11假捐款
以上11条详情连接:
余秋雨“光荣”史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邝飚发表于2009-06-05 17:04|
余秋雨被指20万地震捐款不实 最多捐6万
近日,针对余秋雨在网络上被指责承诺为地震灾区捐款20万,却始终没有动静,其助理金克林做出回应,“余秋雨的20万捐款是通过九久读书人直接捐的,现在九久的董事长在台湾,等他回来后会和余秋雨一起联合跟媒体交代此事。”而在此前,《北京文学》杂志的编辑萧夏林曾在博客中撰文,认为余秋雨的20万捐款是虚假捐款。萧夏林称,余秋雨是骗子,还说如果捐款了就要拿出证据。
从文革写作组到假捐款门
余秋雨是是非非三十载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 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为“文化人不该上电视”。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关己”的言论和最近的捐款质疑无疑将这种争议面又一次扩大了,这次,无关文学,落在人品。
余秋雨历年争议事件一览
1 “文化口红”批判
2 “石一歌”写作组
3 “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
4 石破天惊逗秋雨
5“首富”事件
6 是非青歌赛
7“故居门”
8“大师”事件
9 地震博文引争议
10“私通”美女作家
11假捐款
以上11条详情连接:
余秋雨“光荣”史
举报 回复# 1楼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09-06-06 09:25|
余大师的“含泪劝告”成为网络热句
举报 回复# 2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06 11:32|
从文革写作组到假捐款门
梁上君子点点评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为“文化人不该上电视”。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关己”的言论和最近的捐款质疑无疑将这种争议面又一次扩大了,这次,无关文学,落在人品。
历年争议事件一览
“文化口红”批判
1999年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用不以为然的口气称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是“历史利用文学获得‘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他讲述了在上海文化圈流传很广的一件趣事: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方从某妓女的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朱大可认为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文化苦旅》与口红、避孕套一样是“日用消费品”,余秋雨的作品就是点缀生活的“文化口红”,并且还是规避道德病毒的“文化避孕套”。
呵呵
这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不明白的是--从某妓女的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有什么错?
就算是“文化口红”又有什么错?
在中国
总有一些臭酸文人利用一些小概率事件而故做高深。
“石一歌”写作组
1999 年 12 月,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杰发表《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声称据一个“当年同事”的揭发,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过一个叫“石一歌”的写作组,写过几十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因此是“文革余孽”、“文化流氓”。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全国轰动,多数媒体作了报道。
在那个只有一个人是奇迹的非常年代
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独醒其身”
如果这就以为是抓住了别人的小辨子
这样的人
不是白痴就是流氓
“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
2000年第2期《书屋》杂志刊登了肖夏林所写的针对余秋雨的文化批评文章《文化中的文化》,里面写有“他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的文字。2000年8月,这篇文章又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余秋雨现象再批判》一书,随着书的出版批判随着而来。
市场经济时代
为文化名人受惠而欢呼
石破天惊逗秋雨
2003年7月,书海出版社出版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辩》一书,指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中存在的差错多达126个,其中“时、地、书、名”差错30个;职官旧制差错3个;“文词音韵”差错 61个,另有由于误书和排校疏漏等所造成的差错16个。这些差错的具体分布是:《文化苦旅》65个,《山居笔记》56个,《霜冷长河》4个,《智者的声音》1个。
无错不成书
但“错”也的确多了些
做名人难
做文化名人更难
做一个有钱的还喜欢抛头露面的文化名人难乎其难
“首富”事件
2006年12月20日余秋雨在博客上贴出《我对“全国作家财富榜”的回复》对“中国作家富豪榜”做出回应。他认为1400万元的版税错把伪书和盗版书收益计算在内,但这也证明了自己拥有强大的购买号召力。此举遭到作家郑渊洁的抨击,认为余秋雨“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赚钱最少、书又卖得最好的作家”,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虚伪。
我觉得是余秋雨“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书卖得很好,而赚钱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的一个作家”
偷换概念 玩弄文字游戏同样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虚伪。
是非青歌赛
2006年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作为评委的余秋雨因将“仁者乐山”中的“乐”“yao”字读成“le”音,将“杯水车薪”的“车”(che)误读成“ju”,遭到观众的短信挑错。
2008年网友总结了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三大口误。
(1)“鲁国太弱小,所以不属于战国七雄”——针对 “哪个不属于战国七雄”的选择题,余秋雨在点评时对“鲁国”这个答案的解释是“它太弱小”。 随后有观众在网上纠正说:“鲁国之所以未列战国七雄,不是因为弱小,而是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
(2)“孔子是战国后期人”——— 在点评一个流行组合的回答时,余秋雨评委发出一连串提问:“孔子,字什么?名什么?”答题者没答出孔子字仲尼,是儒家创始人,余秋雨在点评时突然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随后,有观众在网上发帖纠正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3)“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余秋雨问一位选手:“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选手答“但丁”。余秋雨却认为不对。有观众立即在网上留言说:“余秋雨对选手回答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感到惊讶,这使我也很惊讶,恩格斯早就说过,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显然他应该是文艺复兴的最早代表。”
脱口而出
点评文化这方面
我以为余秋雨做的很出色
余秋雨虽然不是神
但看的出
很多人都想把余秋雨塑造成神 “故居门”
2008年9月上旬,一则“慈溪为余秋雨老宅申报文保单位”的消息见诸于省外几家媒体。报道说,余秋雨在慈溪的老屋,也就是慈溪桥头镇“2层7间房的老宅”已经重新修葺,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而当地文化站也正在努力,争取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一时间“余秋雨故居有可能成为文物”的言论快速传播开来,网上口水四溅,来自民间、媒体、网络的各路评论员纷纷发表评论。
天要下雨
娘家人要申报余秋雨老宅
这似乎不关乎余秋雨的事
“大师”事件
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设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此后,“余秋雨有没有资格称大师”成为文化圈内一大焦点话题。
市场经济时代
噱头而已
地震博文引争议
5·12汶川地震后,余秋雨在博客发表题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文章,希冀通过自己含泪苦劝的悲情态度,让灾区民众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倒掉一两座学校而成为外界反华的口实。此文一出,顿时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认同者认为他语重心长,极具责任感;反对者认为他是站在“死者身上跳舞”。
没时间通查内幕
不予点评
“私通”美女作家
2009年“五一”期间,一份号称是马兰撰写的《我的声明》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份声明中,“马兰”称因余秋雨与某美女作家私通,“她”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这份流传的声明中,号称是马兰的人写道:“因为我的丈夫余秋雨与某美女作家私通,本人掌握了确凿证据,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该声明在网上出现后立即引来网友议论纷纷。对此,余秋雨予以否认,称“美女作家”就是马兰。
这似乎不也关乎余秋雨的事
假捐款
近日,余秋雨老冤家萧夏林的博文《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被国内著名博客网“博客中国”置顶,在这篇数万字的博文中,作者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捐款属于“虚拟虚构捐款”,并指责余秋雨借国难炒作自己。这篇博文被多家论坛及博客网站转载。
真相调查”如果虚拟虚构捐款是真
则是余秋雨人生之中最大的败笔
如果还当真还捐出6万元而落的一身骂名
呵呵
余秋雨可真是比阿娇
还傻还天真!举报 回复# 3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6-08 10:17|
问题的关键是---证据
萧夏林要拿出证据说明余秋雨“虚拟虚构捐款”,而余秋雨也要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否则,又是一场闹剧而已!举报 回复# 4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08 11:06|
余秋雨这是是非非的三十载
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个公众靶子
以余秋雨的智商
我觉得他不可能那么笨
那么敏感的时期
那么敏感的“文化名人捐款数第一”的殊荣
他居然要作假? 本贴最后由 梁上君子 于 2009-06-08 11:07 编辑过。举报 回复# 5楼
-
超级大苹果发表于2009-06-08 13:10|
如果真捐了,把单据拿出来证明一下不就得了,很简单的事情。而且还能告对方诽谤罪,肯定胜诉。
可余好像一直在打太极拳,王顾左右而言他。
余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书,至少我挺喜欢看。
至于文革时期的劣迹,怎么说呢,虽说这是一个完全癫狂的时代,但还是有那么些清醒的人,舍生取义的人,所以说,余如果真干了一些违背道义事情,(估计是真干了,好像证据确凿)不妨大大方方站出来,真诚地道歉,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反而会让人对余更敬仰几分。毕竟你做错了事情,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那个时代。
余是一个不错的作家,但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当然现在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是稀缺品种),余跟政治跟得太紧,太媚时,说的重一点,缺少独立人格。这点上,他的上海同行沙叶新比他强不少。尽管沙的名气远不如余。举报 回复# 6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6-08 17:43|
含泪劝告答非所问的余秋雨投案自首
文/周筱赟
据昨日(6月7日)《北京晨报》报道,作家余秋雨日前在网上被指为地震灾区捐款的20万元是“假捐款”,他日前在博客上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浪费精力对其进行造谣,而有关捐款的事情也是此四人所为,并暗示自己可能要对他们进行“揭露”。而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昨天表示,接受捐赠的单位将于下周发表声明澄清此事。
此前,《北京文学》编辑萧夏林在博客中发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一文,对于余秋雨与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向地震灾区捐款一事写道:“那是余秋雨和九久公司虚构的捐款,所谓汶川‘99秋雨希望小学’纯属虚构。”萧夏林猜测,余秋雨与九久读书人公司真正的捐款只有6万元,而且是企业行为,余秋雨恐怕是一分未捐。
其实,是否捐款很好证明。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只要出示银行票据,如果是捐助的现金,也可以出示捐款抵税证明。余秋雨的脑残粉丝大概要跳出来辩护说,俺们余大师就是捐的现金,直接给了钱,没有拿抵税证明。拜托,这些脑残粉丝有点财务常识好不好?接收捐款的对方是一个单位,20万元总要入账的。要入账就有财务凭证。余秋雨怎么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呢?反而是在那里答非所问,用他的文学腔说:“要不要系统地写篇文章揭露一下呢?”
既然在那里答非所问,东拉西扯地转移话题,看来是拿不出来了。否则,按余秋雨的行事风格,早拿出来显摆了。当年上海某政府部门要给余秋雨搞个“大师工作室”,余还专门写篇文章,说自己根本够不上大师,但有关部门盛情难却,自己是个“老师”,而大师的“大”比“老”还低一级,所以可以称为“大师”了。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
既然“余大师”说这些都是诬蔑,那么“汶川99秋雨希望小学”就应该是存在的喽?那就请余大师公布地址,咱们也好去实地参观一下。余秋雨不敢公布了吧?
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对记者表示,下周除了九久读书人会发表声明外,四川接受捐赠的单位将发表声明。为什么要等到下周一起发表声明呢?其中的秘密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周六、周日银行不办理对公业务,他们只有等下周的银行工作日,才好做假账,以证明余秋雨捐了20万。
不过我提醒余秋雨,号称捐款20万,实际一分未捐,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而指示手下伪造账目,更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你即使现在为了圆谎,转账20万,从银行也可以查到日期。所以我还是含泪劝告余秋雨,不如还是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理吧。
最后,我得声明一下,我和被余秋雨称为“四个咬余专业户”的萧夏林、古远清、余杰、沙叶新,全都不认识,我从未受到这四人的指使。如果余秋雨非要说我是受这四人的指使,那就请拿出证据来,而不是在那里凭空意淫。余秋雨竟然说,批评余秋雨,就是侮辱中国人。你余秋雨,竟然能代表全体中国人?
文章出处:http://user.qzone.qq.com/35362110/blog/1244401717举报 回复# 7楼
-
小梁发表于2009-06-08 18:20|
如果余秋雨20万地震捐款不实, 最多捐6万,也算他有点良心了!
以前香港有个刘盈福, 开放改革之初在广州大做“捐款秀”, 这里认捐三十万、那里认捐五十万,结果新闻报道出去了,荣誉市民他也获得了, 但很多的认捐他最后都没守诚诺! 本贴最后由 小梁 于 2009-06-08 19:42 编辑过。举报 回复# 8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08 18:55|
这位周筱赟的文章大致看了一下
然后又顺着邝飚哥们的指引电极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出处
哈
映入眼帘的竟然是“落魄书生周筱赟”的地盘
哈哈
“落魄书生”?
这博客名起的好!
先吃饭去也
晚上回来
再来点评一下这位落魄书生周筱赟的狗屁文章……举报 回复# 9楼
-
超级大苹果发表于2009-06-08 19:09|
以前香港有个刘盈福, 开放改革之初在广州大做“捐款秀”, 这里认捐三十万、那里认捐五十万,结果新闻报道出去了,荣誉市民他也获得了, 但很多的认捐他最后都没守诚诺的!
-----此人还当过中国足协的副主席,现在应该在监狱里吧。举报 回复# 10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08 22:39|
含泪劝告答非所问的余秋雨投案自首
含泪劝告答非所问的余秋雨投案自首
文/周筱赟
据昨日(6月7日)《北京晨报》报道,作家余秋雨日前在网上被指为地震灾区捐款的20万
元是“假捐款”,他日前在博客上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浪费精力对其进行
造谣,而有关捐款的事情也是此四人所为,并暗示自己可能要对他们进行“揭露”。而余
秋雨的助手金克林昨天表示,接受捐赠的单位将于下周发表声明澄清此事。
此前,《北京文学》编辑萧夏林在博客中发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一文,
对于余秋雨与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向地震灾区捐款一事写道:“那是余秋雨和
九久公司虚构的捐款,所谓汶川‘99秋雨希望小学’纯属虚构。”萧夏林猜测,余秋雨与
九久读书人公司真正的捐款只有6万元,而且是企业行为,余秋雨恐怕是一分未捐。
其实,是否捐款很好证明。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只要出示银行票据,如果是捐助的现金
,也可以出示捐款抵税证明。余秋雨的脑残粉丝大概要跳出来辩护说,俺们余大师就是捐
的现金,直接给了钱,没有拿抵税证明。拜托,这些脑残粉丝有点财务常识好不好?接收
捐款的对方是一个单位,20万元总要入账的。要入账就有财务凭证。余秋雨怎么不拿出来
给大家看看呢?反而是在那里答非所问,用他的文学腔说:“要不要系统地写篇文章揭露
一下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络上开始流行“脑残”这个词儿,意思估计和智障同义。很有攻击性
。我也拜托一下,不要把自己臆测思维“大概”到别人身上行么?如此感同身受不就把自己也
等同于“脑残”之列了么?总有一些貌似愤青的文人喜欢把“脑残”挂在嘴边,仿佛一高
举“脑残”利器,对方立刻落于下风,自己立马占领了智者高地一样。如此幼稚的简
单想象道是有些“脑残”迹象。余秋雨的文字那么受人关注,故做高深一下“写篇文章揭
露一下”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拭目以待呢?
既然在那里答非所问,东拉西扯地转移话题,看来是拿不出来了。否则,按余秋雨的行事
风格,早拿出来显摆了。当年上海某政府部门要给余秋雨搞个“大师工作室”,余还专门
写篇文章,说自己根本够不上大师,但有关部门盛情难却,自己是个“老师”,而大师的
“大”比“老”还低一级,所以可以称为“大师”了。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
哈哈
把一种被动的调侃或者一种尴尬的幽默竟然看作是“厚颜无耻”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噱头而已
眼球经济而已
名片而已
别忘了是上海某政府部门要给余秋雨搞个“大师工作室”
而不是余秋雨要上海某政府部门搞个“大师工作室”
怎么就厚颜无耻”了?
顶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余大师”说这些都是诬蔑,那么“汶川99秋雨希望小学”就应该是存在的喽?那就请余大师公布地址,咱们也好去实地参观一下。余秋雨不敢公布了吧?
汶川99秋雨希望小学
有么
没有么
真有么
真没有么
这倒可以穷追一下,花那么多的精力去扯那些没用的干啥呢?以为自己只利用文笔就可以制服余秋雨?
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对记者表示,下周除了九久读书人会发表声明外,四川接受捐赠的单
位将发表声明。为什么要等到下周一起发表声明呢?其中的秘密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周
六、周日银行不办理对公业务,他们只有等下周的银行工作日,才好做假账,以证明余秋雨捐了20万。
哈,这话说的。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真正着急的不应该是余秋雨吧?
再说了
人家还有老婆热炕头呢
如果心中无愧
不能因为是个名人一睁开眼就先照顾这些无聊的是非吧?
我到觉得如果再老谋一些,完全可以在下个月发表声明?
因为如果是真捐
外界越质疑谜底越迟揭开对余秋雨的声名就越有利。(这就是炒作)
不过我提醒余秋雨,号称捐款20万,实际一分未捐,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而指示手下伪造
账目,更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你即使现在为了圆谎,转账20万,从银行也可以查到日期。
所以我还是含泪劝告余秋雨,不如还是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理吧。
我依然相信
以余秋雨的智商
我觉得他不可能那么笨
那么敏感的时期
那么敏感的“文化名人捐款数第一”的殊荣
他不可能作假
和大家一样我也在期待真相。
但是
即使最后“虚拟虚构捐款”是真,我也不赞同周筱赟先生的这篇哗众取宠狗屁不通的文章。至少逻辑思维有待提高。
最后,我得声明一下,我和被余秋雨称为“四个咬余专业户”的萧夏林、古远清、余杰、
沙叶新,全都不认识,我从未受到这四人的指使。如果余秋雨非要说我是受这四人的指使,那就请拿出证据来,而不是在那里凭空意淫。
周筱赟先生
既然余秋雨还没有“如果”
你最好不用声明
你一声明
就显的你这个书生太“落魄”了!
太“意淫”了
余秋雨竟然说,批评余秋雨,就是侮辱中
国人。你余秋雨,竟然能代表全体中国人?
余秋雨有没有说过这句话?
什么场合说的这句话?
作者有没有在断章取义?
暂时先不做点评。
最后我百度了一下
作者竟然是南都的
让人失望……举报 回复# 11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6-09 09:29|
君子:
我到觉得如果再老谋一些,完全可以在下个月发表声明?
因为如果是真捐
外界越质疑谜底越迟揭开对余秋雨的声名就越有利。(这就是炒作)
***********************************************************
个人觉得:老冤家萧夏林是有备而来,余秋雨和相关人员也会花时间想妥对策,如果说为了炒作拖的时间太长,即使今后有证据证明自己,只要出俱证据的时间不需这么长,也会引起读者争议和反感的。就像下棋,人家“将军”了,你呢?又说其他事,又走开,就是不应招,旁观者会说你耍花招、棋风不好。举报 回复# 12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09 10:34|
关于炒作或者说玩深沉的时间长短
这个问题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
这个捐款门道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金鱼兄说的有道理
炮轰者萧夏林应该是有备而来
哈哈
难道余秋雨对这个犀利的网络公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
居然笨到去作弊?
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
竟然折腾的如此复杂
还真是
现在最好看的不是文艺
现在最好看的新闻
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
这是多么棒的《3只眼》漫画素材!!!!! 本贴最后由 梁上君子 于 2009-06-09 10:37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3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6-12 15:05|
慕容萱的MTV《余秋雨之歌》里多次出现漫画画面,看看都有谁的作品?
余大尸看了肯定要气坏了……
请大家点开欣赏:
《余秋雨之歌》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9-06-12 15:07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4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6-12 21:11|
如果说余秋雨这次真的是"老猫烧须",他气死了都没办法……哈哈!
举报 回复# 15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6-12 22:14|
阅读(2194) 评论(25) 发表时间:2009年06月12日 05:36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496892138-1244756219
本文标签: 大师 捐款 专业户 秋雨 博客
无假不秋雨,撒谎真大师?
朱少华
针对《北京文学》编辑萧夏林日前在博客中“揭发”余秋雨向四川灾区“假捐款”一事,余秋雨委托九久读书人公司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称20万捐款将用于都江堰三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对于这一声明,萧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余秋雨出示不了相关部门的收据,以及所捐单位名称、地址等,就意味着假捐款。另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民政局、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这三个地震时的捐款机构均无余秋雨的捐款记录。(据6月11日京华时报)
其实这个“假捐款”的事件余秋雨要想澄清太简单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我这20万捐款要是捐了,肯定会有收款人的收据,就是没有,人家收了款要办慈善事业,要盖房子,要建学校,有真砖实瓦摆在那里,有凭有据,一些“谣言”自会不攻自破,这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怎么我们的大师反倒迷糊了?事件发展到今,虽然余大师和他的助手、老婆不断的出面解释甚至驳斥,但却都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忽略”了,事件不仅没有澄清,反而越描越黑。余大师又是个非常体面的人物,根据余大师的性格,这更是为了自己树碑立传,痛击那些“咬余专业户”的时候,怎么能会有意放弃防线,让人家步步紧逼?如果说这里面没有猫腻或完全没有猫腻,恐怕三岁的孩子也不会相信了,这也正是余秋雨的助手说的“常识问题”。
余大师在第一次解释的时候,曾把希望全压在黄育海身上,奇怪的是这个黄育海直到现在也没有吭声,有的还是余大师自己当“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公司,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最有权威的四川省民政局、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这三个地震时的捐款机构均无余秋雨的捐款记录。那余大师的这个20万捐款哪里去了?也没听说过余大师提着现金像某位捐款者一样走村串户直接把钱送到灾民手里呀?更不可能是上述三家单位收款不认账吧?这回余大师的助手金克林回答的话语更“绝了”: “还是等到图书馆建好了,大家看图书馆不是更好吗?” 看图书馆就是看余秋雨的捐款,这叫什么逻辑?难道灾区那些图书馆都是余大师的杰作,都姓余?
萧夏林在最后总结余大师的人品时用了“无假不秋雨”几个字,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话糙理不糙。就余大师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却真有点撒谎真大师的味道,上海要建个“大师工作室”,余秋雨这边谦虚,那边却乐得屁颠屁颠的去剪彩去接受,过后还撒谎不脸红的说人家再三要求的。几位学者仅仅是对他的作风和人品提出质疑,他却给人家扣上一顶“咬余专业户”的帽子。而这次“捐款门”事件,不在关键问题上回答社会,却尽在其他问题上忽悠,其玩太极的手段让张三丰的传人也自愧不如,这难道就是大师的风范,就是所谓的对社会充满爱心?余大师很会“含泪”,不知道这次会含的什么泪?就是大哭一场,恐怕也难让社会理解了。
话还回到老问题上,余大师你到底捐了没有?如果捐了,你就拿点真凭实据出来吧,省的那些“咬余专业户”背后乱嚼舌头。真要是没捐也就痛痛快快的承认吧,反正也没有触犯法律,更不会有人夺你大师的头衔,更况且那个大师也不是什么机关授予的,想戴你自己可以随时戴上。你还可以继续你的“文化苦旅”,有这样一场风波,说不定你的书会卖的更好,就让那些“咬余专业户”继续“咬”吧,他们也就能在报刊上瞎嚷嚷,难道还能咬掉你一根毛不成?常言说“无知者无畏”,再大的“师”也就那一身衣服,面子都不要了还在乎那一身衣服吗?举报 回复# 16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12 23:20|
凭心而论
朱少华的这篇文章要比“落魄书生”周筱赟的文章强很多
我现在道有点相信“虚拟虚构捐款”诘问依据了
但也扯进去一些没用的东东在里面
我觉得一篇文章能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已经不错了
强拉一些无有定论的“佐证”壮胆
反而是心虚的表现
“挺”或“打”都是需要技术含量的举报 回复# 17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6-15 09:18|
余秋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易中天
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余秋雨先生涉嫌“诈捐”一案,现在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了。由此引发出来的公众之愤怒,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我认为,即便如此,余秋雨先生的公民权利,仍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比方说,称其为“余首骗”,就甚为不妥。真相大白之前,还是“无罪推定”为好。至于“余含泪”或“含泪大师”,我个人认为,这个可以有。正如有人叫我“易超男”,我就算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一笑了之。出来混,是要还的,余先生得包涵一点。阁下总算“含泪”过,也曾自称从老师“退居”大师,比起我来,不算冤枉。
不过,我以为最靠谱的,还是“余秋雨公民”。这样说,对于对方是尊重,对于自己是提醒,即提醒自己在进行道德批评的时候,恪守尊重公民权利的原则,不要“飙车”。当然,得到尊重的余秋雨,也应该履行公民的义务。为此,特发表意见如下。
第一,余秋雨公民可以不捐。
捐款,是一种善举。它是权利,不是义务。作为权利,它包括三个内容或三个选项:捐,不捐,捐多捐少。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强迫他人(公民)或单位(比如企业)捐款,否则就是“摊派”和“逼捐”(上级强迫下级,是“摊派”;公民强迫公民,是“逼捐”)。更何况,余秋雨公民的版税,非偷非抢,非贪非贿,是他的合法收入。如何支配,也是他的自由。因此,余秋雨公民哪怕一文不捐,我们也不能说三道四。
第二,余秋雨公民不能诈捐。
捐款既是一种个人权利,也是一种公共行为。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你可以不捐,不能诈捐。尤其是公众人物,又尤其是号称捐款最多最早者,必须信守诺言,尽快到账。从筹款到转账,一般不应超过七天。没有那个款,就别充那胖子。如果扬言捐款多少万,又分文不见,那就不是什么“诚信”问题,而是涉嫌“欺诈”,即骗取公众的爱戴和同情。如果还发生在国难时期,那就更是“欺(骗)人太甚”,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公众可以质疑余秋雨。
公众有此权利,是因为公开捐款不是隐私。它既然发生在公共空间,赢得了公众的赞美和支持,那就必须在公共空间接受监督和质疑。当然,我说的是“公开捐款”,私下捐款则不必。而且,只要是公民,就有权质疑。质疑者的动机和身份,则可以不问,也不能问。这就正如捐款人的身份和动机,也不可以问。说白了,就是贪官也可以捐,赃款也可以捐,只不过将来审判的时候,那赃款无论是捐了还是花了,都照样计算不误。所以,余秋雨公民拿质疑者的动机和身份说事,最客气的说法,也是“小沈阳的裤子”──跑偏了!
第四,余秋雨公民必须回应。
因为是“公开捐款”,而且是“巨额捐款”,其中已涉及到公德、公义、公信力,以及公众的回报,余秋雨公民必须面对监督和质疑。这是他的公民义务。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行使“沉默权”,也不能拿“言论自由”做挡箭牌。沉默、拖延、推诿、绕弯子、编谎、打太极拳、王顾左右而言他,就不但涉嫌挑衅社会公德,也是对公众智力的侮辱,后果很严重。因此,为余秋雨公民计,应尽快拿出“捐款早已如期到位”的确凿证据,以释众怒,以正视听。只要证据确凿,余秋雨公民还可以行使诉权,将涉嫌诽谤的人告上法庭。到时候,相信一定会有人支持。当然,他也可以放弃或不行使这个权利,我们也表示支持。毕竟,民事权利的主张与否,是每个公民的自由。
最近,李辉先生通过《长江商报》提问:假如我易中天发现有人涉嫌欺世盗名,会质疑吗?如果质疑,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这篇文章,恐怕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好歹也算“具体的例子”,多少能看出点意思。至于“道德批评的四项原则”,当另文阐述。
附记:今天(2009年6月14日)出版的《现代快报》,发表了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董事长黄育海的谈话,称余秋雨公民所捐20万善款“当然到账了”,而且“确实是余秋雨的”。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拜托黄董说得再明白一点:第一,到哪个账了?第二,怎么到的?第三,啥时候到的?千万别说余公民热泪盈眶地拎着密码箱,直奔灾区而去,收据都没要一个。也别说贵公司专门为此单独设立了一个账户,啥时要用啥时用。诸如此类的说法,恐怕都是难以服众的。举报 回复# 18楼
-
hongenhuangzhen发表于2009-06-17 11:26|
捐款没有超过6万的是没有资格参与本次批判公审大会的。。。。毕竟人家捐了(就是这么多)。。。虽然做了点小事想立个大牌坊。。。。估计老余目前正听“黄梅戏”的唠叨呢“。。。你我本是同林鸟,一分不捐有多好。。。”呵呵。。。。这事件对“慈善”后来者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无疑扭转了慈善事业发展改革的方向,从此点上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正是犰狳先生毕生追求的革命目标吗?!
举报 回复# 19楼
-
梁上君子发表于2009-06-17 12:31|
易中天说的中肯
不捐可以
但不能声明已捐
捐多捐少没关系
但不能“诈捐”!!!
余和及其助手的解释不能服众
希望这个“捐款门”最终能给我们真相!!!举报 回复# 20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6-18 09:53|
捐款没有超过6万的是没有资格参与本次批判公审大会的。。。。毕竟人家捐了(就是这么多)。。。虽然做了点小事想立个大牌坊。。。。
*********************************************************
贴易中天打油诗一首和hongenhuangzhen朋友共赏吧!:-)
看得明白就明白,
看不明白不明白,
揣着明白装糊涂,
揣着糊涂装明白。举报 回复# 21楼
-
超级大苹果发表于2009-06-19 15:42|
标榜江湖仇家,据说古余肖沙。大师左右而言他,不谈捐款神话。前有鳄鱼含泪,后有桑槐叫骂。大爱至善满生涯,绝技倒打一耙。
----五岳散人举报 回复# 2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