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张保山 俺说的中还是不中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9

3562

张保山 俺说的中还是不中
  初到网上,偶听了保山先生两次语言,就给人第一印象:此人与滑腔痞调者不同,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正经厚道。于是就想了解。打开画家在线一看,先生那非标准照所露出的精神气质,就象我圈子中的某位故交,厚道、爽朗、和乐。再读读先生的漫画,颇受喜爱。
  让我首先欣赏的是先生的用笔。先生用传统的单线造型,其用线的特点,自铸一种风格。中国传统用线,有铁线游丝、鼠尾、披麻等等很多创造,我觉得先生的用线,似有披麻味,但的确又有自铸。披麻起笔轻,收笔轻,中间稳健,细长而流利。先生起笔轻、收笔轻、中间重,整体行笔急速,于是行线粗重而劲拙,我把它叫做“蚂蟥线”。蚂蟥这个比喻的确俗了一点,但先是个和乐人,可能会不计较。说到“蚂蟥线”之劲拙,那就是对美感的赞扬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画讲生拙、古拙。宋之黄庭坚讲“几书要拙多于巧”。另一位大文人苏轼则讲“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与大文人们的哲学信仰与道德修养有关。儒家讲“中和”,道家讲“上善若水”、“大巧若拙”。我没有与先生通过伩,不知先生是否如此刻意追求。但读张先生的用笔,能让人联想起传统文化渊源,就觉得已经不是俗气了。先生至简略朴拙反倒造出一种雅气。当然不是如屈原峨冠丽服一般的骚丽之雅,而是一种布衣不为五斗折腰的清骨之雅。先生取这种清骨之雅的气质,自然不与滑腔痞调者流。滑腔痞调者自以为是放浪幽默,还自以为洋洋,还自以为幽默可以上《史记》哩。但《史记》《滑稽列传》中的那些人物,他们都是大智谋家,岂是滑腔痞调的戏儿可比?保山先生用线劲拙与画体造型的简洁朴拙相匹配,画如其人,笔如其人,画笔实在可赏,人德实在可敬!
  以文会友,以画交益,至于他本人在社会上作了些什么,那就不是这个识人的范围了。所以,越读张保山先生的画,越发觉得张先生厚道、爽朗、和乐。
  《被迫再迁》应是张先生的名作了。《四郞探母》、《传声筒》让人忍俊不止。《四郞探母》让你在听乡间的笑话。乡间会讲笑话的人,很是擅长“谐音”的技巧:接过别人的话头,把一句正儿八经的话,谐其音而灌上另一种内容,造成一种大出他人所料的效果,引人大笑。《传声筒》则是把晕事晕话侃成正经内容,或者用晕事晕话去包装正经内容,引也起捧腹大笑。这些画可以让人想象,张先生在一群人中讲笑话的才气。也让人想见其为人的爽朗和乐。张先生把这些才气用于漫画创造,取民族化、大众化的艺路,因此先生的画读来特感快乐亲切。幽默是个泊来词,我们自己的美学名词叫诙谐,张先生的这种土生土长的幽默,读起来更觉得爽快、和乐、风趣。
  乡间里擅讲笑话的人,往往是乡间的精英,他们充满了智慧。再难再危再大的事,往往他们讲几句笑话就能化解,既能使各方明白道理,又不激化矛盾。这种人深藏智慧、学问,又为人厚道、性情爽和。《被迫再迁》就是这种人,才能讲得出来“故事”。这幅画表面刺激并不辛烈,对号入座者也并不会感到太投枪匕首,但画的内里却有很深的学问,让读得懂的老板汗颜,让读得懂的文人嗟叹。孟母再迁,是转“谐其音”的才能为“谐其事”。换一说法也叫比喻,但我更欣赏“谐其事”的才气。因为它灌入了很深的民族文化。商品这东西,中国古代不是没有,但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在考虑这个问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整体的仁爱、幸福、富强,不仅是儒家,包括法家商鞅这种改革先祖,也不把商品化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不是那时的人不聪明,而是他们洞察的太深刻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商鞅说的是“耕”)。“无商不奸”中的“奸”,怎能提倡为社会的动力?我们今天吃的住的,哪样东西不被商“奸”了?哪样不是被官商勾结所“奸”了?淮河的水还能吃吗?难道不是被商“奸”了?黄河长江被商“奸”死也只是时日之事。你说这个社会不治商奸能和谐吗?能仁爱、幸福、富强吗?所以很多仁人志士又企图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有益的经济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希望社会能得到一些反省。《被迫再迁》“谐”了一个“孟母再迁”的“故事”,你能说“谐故事”的人没有深藏的学问吗?孟母当时的居住权能被随便拆推吗?毛泽东还引用孟子的学说来教育他的官员: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商之奸,谁还顾不顾国之维!《被迫再迁》自然是张保山先生在“谐事故”,先生面和而厚道又深藏学问,我服了!
  张保山的确非常擅长讲“故事”。一幅《威望》让人叹绝。故事性,戏剧性,人物神情态貌,心灵阴处,无不丰富生动,揭露无余,令人击节。它反映的世态人情,政场炎凉,又是何其深刻。《被迫再迁》是“谐故事”,《威望》是说“故事”,讲艺术感染力,我觉得后者比前者强。前者“再迁”与“拆迁”谐音,有它幽默诙谐处,但《威望》具备一切文学因素,尤其是那戏剧性的大转折,艺术效果特别强烈。读到《威望》,我深感张先生不仅有讲“故事”的才气,简直就是才华。其时,在先生的漫画创作中,这类优秀作品还多。说到这里,也有一个感觉,先生的才华在这方面还发挥不够,有些作品还可以再作一些加工,使其文学性、幽默性更强烈。例如《八戒的本能》,如果加入更为风趣的对白,那味儿就更浓。有些画的点子特好,已是非常难得,再作一些加味的事,才华发展更充分就更好更好了。再略举,《最后一刀》、《春眠不知晓》都 是好画,前者的题目和“点句”是否可以向更趣的方向发挥?后者题目好,画境的设置可否向趣一点上发挥?等等。此一意见不一定对头,但我总体感觉,张先生很熟悉和注意研究民间的风趣与智慧,并用之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路子,是很显才气的,才华也是可以深炼与发挥的。
  画如其人,以画会友,但愿我的文章没有走水。无论如何,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滑腔痞调之人,更不是腔痞调俗得与年岁都完全不能匹配的那种人。向先生致敬了,也向先生的画鼓掌了。俺说得不中之处,请先生指教。
罗兴发
2009.5.11
(不知先生是否工作于山西,山西常进先生我是很尊敬的,不知张先生与之有交否?过几天我想把写他的一篇旧文贴在网上,请张先生指教,不知可否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5-12 18:02|

    张保山 俺说的中还是不中
      初到网上,偶听了保山先生两次语言,就给人第一印象:此人与滑腔痞调者不同,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正经厚道。于是就想了解。打开画家在线一看,先生那非标准照所露出的精神气质,就象我圈子中的某位故交,厚道、爽朗、和乐。再读读先生的漫画,颇受喜爱。
      让我首先欣赏的是先生的用笔。先生用传统的单线造型,其用线的特点,自铸一种风格。中国传统用线,有铁线游丝、鼠尾、披麻等等很多创造,我觉得先生的用线,似有披麻味,但的确又有自铸。披麻起笔轻,收笔轻,中间稳健,细长而流利。先生起笔轻、收笔轻、中间重,整体行笔急速,于是行线粗重而劲拙,我把它叫做“蚂蟥线”。蚂蟥这个比喻的确俗了一点,但先是个和乐人,可能会不计较。说到“蚂蟥线”之劲拙,那就是对美感的赞扬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画讲生拙、古拙。宋之黄庭坚讲“几书要拙多于巧”。另一位大文人苏轼则讲“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与大文人们的哲学信仰与道德修养有关。儒家讲“中和”,道家讲“上善若水”、“大巧若拙”。我没有与先生通过伩,不知先生是否如此刻意追求。但读张先生的用笔,能让人联想起传统文化渊源,就觉得已经不是俗气了。先生至简略朴拙反倒造出一种雅气。当然不是如屈原峨冠丽服一般的骚丽之雅,而是一种布衣不为五斗折腰的清骨之雅。先生取这种清骨之雅的气质,自然不与滑腔痞调者流。滑腔痞调者自以为是放浪幽默,还自以为洋洋,还自以为幽默可以上《史记》哩。但《史记》《滑稽列传》中的那些人物,他们都是大智谋家,岂是滑腔痞调的戏儿可比?保山先生用线劲拙与画体造型的简洁朴拙相匹配,画如其人,笔如其人,画笔实在可赏,人德实在可敬!
      以文会友,以画交益,至于他本人在社会上作了些什么,那就不是这个识人的范围了。所以,越读张保山先生的画,越发觉得张先生厚道、爽朗、和乐。
      《被迫再迁》应是张先生的名作了。《四郞探母》、《传声筒》让人忍俊不止。《四郞探母》让你在听乡间的笑话。乡间会讲笑话的人,很是擅长“谐音”的技巧:接过别人的话头,把一句正儿八经的话,谐其音而灌上另一种内容,造成一种大出他人所料的效果,引人大笑。《传声筒》则是把晕事晕话侃成正经内容,或者用晕事晕话去包装正经内容,引也起捧腹大笑。这些画可以让人想象,张先生在一群人中讲笑话的才气。也让人想见其为人的爽朗和乐。张先生把这些才气用于漫画创造,取民族化、大众化的艺路,因此先生的画读来特感快乐亲切。幽默是个泊来词,我们自己的美学名词叫诙谐,张先生的这种土生土长的幽默,读起来更觉得爽快、和乐、风趣。
      乡间里擅讲笑话的人,往往是乡间的精英,他们充满了智慧。再难再危再大的事,往往他们讲几句笑话就能化解,既能使各方明白道理,又不激化矛盾。这种人深藏智慧、学问,又为人厚道、性情爽和。《被迫再迁》就是这种人,才能讲得出来“故事”。这幅画表面刺激并不辛烈,对号入座者也并不会感到太投枪匕首,但画的内里却有很深的学问,让读得懂的老板汗颜,让读得懂的文人嗟叹。孟母再迁,是转“谐其音”的才能为“谐其事”。换一说法也叫比喻,但我更欣赏“谐其事”的才气。因为它灌入了很深的民族文化。商品这东西,中国古代不是没有,但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在考虑这个问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整体的仁爱、幸福、富强,不仅是儒家,包括法家商鞅这种改革先祖,也不把商品化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不是那时的人不聪明,而是他们洞察的太深刻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商鞅说的是“耕”)。“无商不奸”中的“奸”,怎能提倡为社会的动力?我们今天吃的住的,哪样东西不被商“奸”了?哪样不是被官商勾结所“奸”了?淮河的水还能吃吗?难道不是被商“奸”了?黄河长江被商“奸”死也只是时日之事。你说这个社会不治商奸能和谐吗?能仁爱、幸福、富强吗?所以很多仁人志士又企图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有益的经济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希望社会能得到一些反省。《被迫再迁》“谐”了一个“孟母再迁”的“故事”,你能说“谐故事”的人没有深藏的学问吗?孟母当时的居住权能被随便拆推吗?毛泽东还引用孟子的学说来教育他的官员: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商之奸,谁还顾不顾国之维!《被迫再迁》自然是张保山先生在“谐事故”,先生面和而厚道又深藏学问,我服了!
      张保山的确非常擅长讲“故事”。一幅《威望》让人叹绝。故事性,戏剧性,人物神情态貌,心灵阴处,无不丰富生动,揭露无余,令人击节。它反映的世态人情,政场炎凉,又是何其深刻。《被迫再迁》是“谐故事”,《威望》是说“故事”,讲艺术感染力,我觉得后者比前者强。前者“再迁”与“拆迁”谐音,有它幽默诙谐处,但《威望》具备一切文学因素,尤其是那戏剧性的大转折,艺术效果特别强烈。读到《威望》,我深感张先生不仅有讲“故事”的才气,简直就是才华。其时,在先生的漫画创作中,这类优秀作品还多。说到这里,也有一个感觉,先生的才华在这方面还发挥不够,有些作品还可以再作一些加工,使其文学性、幽默性更强烈。例如《八戒的本能》,如果加入更为风趣的对白,那味儿就更浓。有些画的点子特好,已是非常难得,再作一些加味的事,才华发展更充分就更好更好了。再略举,《最后一刀》、《春眠不知晓》都 是好画,前者的题目和“点句”是否可以向更趣的方向发挥?后者题目好,画境的设置可否向趣一点上发挥?等等。此一意见不一定对头,但我总体感觉,张先生很熟悉和注意研究民间的风趣与智慧,并用之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路子,是很显才气的,才华也是可以深炼与发挥的。
      画如其人,以画会友,但愿我的文章没有走水。无论如何,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滑腔痞调之人,更不是腔痞调俗得与年岁都完全不能匹配的那种人。向先生致敬了,也向先生的画鼓掌了。俺说得不中之处,请先生指教。
    罗兴发
    2009.5.11
    (不知先生是否工作于山西,山西常进先生我是很尊敬的,不知张先生与之有交否?过几天我想把写他的一篇旧文贴在网上,请张先生指教,不知可否

    举报 回复

    # 1楼

  • 茄子漫画发表于2009-05-12 18:31|

    据我所知张保山老师是河北邯郸人,不过我与常进老师一样都是山西人,常老师是我的漫画启蒙者,初学漫画时与常老师通过很多信,现都保存着。 本贴最后由 茄子漫画 于 2009-05-12 18:3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5-12 18:53|

    Franklin(斐斐) 说:
    我们英文版也有一个漫画家,刘瑞,不知您听过没有?

    ++++++++++++++++++++++++++++++++++++++++++++++++++
    这是刚才和他沟通时的对话。

    举报 回复

    # 3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5-12 21:21|

    茄子漫画(2009-05-12 18:31 )  # 2楼  
    据我所知张保山老师是河北邯郸人,

    呵呵
    果真是邯郸人么
    看张保山哥们的留影应该是在丛台
    我们邯郸还有个侯海波
    产品优良
    效率高产
    不知道2位哥们喜不喜欢斗酒
    春节回去
    如果可以较量一番就相当妙了

    举报 回复

    # 4楼

  • 茄子漫画发表于2009-05-12 21:26|

    回邝飚兄,这个女孩子是我们这儿的,前两年我和她见过,当时她还是位学生,现在某中学的美术老师了。

    举报 回复

    # 5楼

  • 张保山发表于2009-05-13 08:36|

    罗老师:您好!
        刚看到您的文章,迟复为歉!
       您的文章对我的几篇拙作点评,让我诚惶诚恐,我赞成漫友所说的“用作品说话”我的画,如能达到文章所说的境界一二足矣!文章说了我想说又表达不出来的意思,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文笔流畅,不温不火,不掖不藏,坦坦荡荡。这样的文章在论坛上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对我是鼓励又是鞭策,有不小的冲击力,推动力。
    我想罗兴发老师如能一如既往多发表这样的文章,对我们会有益处的。我谢谢罗老师的指点帮助,比起漫界同仁,老师和大师我差的太远啦。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再次感谢,不多说了,以免落下吹拍的嫌疑。
                                         此致
                                                   敬礼!
                                              漫画爱好者:张保山
                                                           2009-5-13
    又及:我的地址: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天水小区1-4-10号
          电话:   0310-3181922
             电邮:zbs500315@163.com

    举报 回复

    # 6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5-14 14:43|

    谢谢
    谢谢保山先生有如此好画让我们欣赏。先生颇擅讥诮。对某种昏事再于以“荤装”,更在于揭昏家之丑,以伸德道,这亦是讽刺艺术讥诮之一法。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有句:“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毛泽东“试看天地翻覆”气度之大,可惊天地鬼神,“土豆烧牛肉”岂可与之相阵!毛泽东是思想家,牛肉对阵思想家,的确已是不须放屁!漫画里用“荤词”说事儿,其实不俗。对于无故生事,愚也曾以“荤词” 作有一讽,贴于后,欲搏其他先生一笑耳。

         拟六丑•屁痛
    ﹙零八年报载,某地国立医院花四千万建一栋二十二层医用楼才用几年,政府决定炸掉重建二百五十米高的商用大楼。南国一位痔疮患者正在此就医,一听便发牢骚,公立医院本就投入不足,咋能这样?我对他的牢骚只稍加整理,录载于后。﹚
    久高烧不退,
    屁股痛、火烧火燎。
    遍求四医,
    总未断得绞。
    知谁治好?
    又去寻医就,
    恰逢奇事,
    有、茶水当尿,
    水茶也会发炎早。
    如此行医,
    也得求告。
    明知处处假冒,
    谁、敢不就宰,
    让其施药!

    屁痛如绞。
    却、突听报道:
    摩天国医厦,
    命不好,
    转轨将其炸倒。
    虽、痛惜鼎沸,
    公告大表:
    炸国医、商厦利好;
    理更道:政府为民谋利,
    岂不赚饱!
    屁痛叹:国医和饱?
    看身边、痣瘘又添癔,
    怎生治了?

    举报 回复

    # 7楼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5-15 17:40|

    张先生擅风趣,擅故事,重民族化。风趣、故事、民族化也恰恰是中国动漫要走的路。先生的艺术本就是一条好路,同时也是一座桥,将来桥搭对了,又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举报 回复

    # 8楼

  • 张保山发表于2009-05-15 22:23|

    罗兴发老师的教诲,学生谨记,并决心朝这个方向努力,望罗老师今后不吝赐教,并多多对我的拙作批评,斧正。

    举报 回复

    # 9楼

  • ywyw190发表于2009-05-17 06:31|

    好文章,收藏了.

    举报 回复

    # 1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