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萧继石老师的《老武汉风情》画册出版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1

7303

萧继石老师的《老武汉风情画展》于2008年初在武汉博物馆展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湖北省博物馆已收藏其中部分画作,近日《老武汉风情》画册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漫画泰斗方成老先生为画册题写书名并作序,该书全彩色印刷,每本定价40元(含邮资),需要的画友可汇款至(430071)武汉大学工学部教工69舍30号郭玮  收  
    萧继石老师现任武汉漫画研究会秘书长、湖北书画家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审计月刊》主编。曾出版连环画《安徒生童话》,编辑出版《世界漫画杰作选》、《国际获奖漫画作品选》,2006年漫画作品《连战省亲图》获全国新闻漫画复赛银奖,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漫画大赛展及全国美展。发表了系列漫画《高老二趣事》、《刘大逛武汉》、《贱三爷》及许多漫画和插图作品。《老武汉风情系列》于2008年在全国书协展览中获一等奖。
    反映老武汉民风民情的110幅水墨漫画是萧继石老师历时四年时间创作而成。新闻专业出身的萧继石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与洞察有着职业的敏感。他的思维活跃、深沉而睿智。他的漫画构思奇妙、新颖、不落俗套,造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他笔下塑造的普通而又鲜活的人物,唤起人们对已逝时代的追忆。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对乡土的眷念及对普通百姓的一片深情。这组以老武汉为题材的汉味精品水墨漫画,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具有浓烈的生活情调及乡土气息。为漫画艺术涉足人文景观、方志历史及民俗做了很好的探索。

                    《武汉民俗画卷》      序   
    萧继石先生来北京时,我看到他画的一套有关武汉市民往日生活的画卷。看了首先使我感到惊奇和钦佩。这是一部十分难得,令人欣赏,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画家白天上班工作,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必要时,还须到一些地方作画写生。经过长期的苦心操劳,才获得如此丰腴的成果。难得的是他的艺术良心,想到用他的画笔来从事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在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中,把旧时代的生活回忆记录下来。难得的还是,他能在百忙之中,放弃休息和娱乐,坚持不断,用几年时间来完成他的这项工作,创出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成果。
    社会不断变动,人的生活、经历也在不断变动之中。画里留下旧时的生活情景,给人看了,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忆旧情怀,更会使人感觉社会的变迁和进化。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变化更加明显,萧继石的这一组往日生活画卷,自能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对国家建设事业寄于厚望。
                                             方成
                                          2007.1.28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2 14:32|

    萧继石老师的《老武汉风情画展》于2008年初在武汉博物馆展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湖北省博物馆已收藏其中部分画作,近日《老武汉风情》画册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漫画泰斗方成老先生为画册题写书名并作序,该书全彩色印刷,每本定价40元(含邮资),需要的画友可汇款至(430071)武汉大学工学部教工69舍30号郭玮  收  
        萧继石老师现任武汉漫画研究会秘书长、湖北书画家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审计月刊》主编。曾出版连环画《安徒生童话》,编辑出版《世界漫画杰作选》、《国际获奖漫画作品选》,2006年漫画作品《连战省亲图》获全国新闻漫画复赛银奖,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漫画大赛展及全国美展。发表了系列漫画《高老二趣事》、《刘大逛武汉》、《贱三爷》及许多漫画和插图作品。《老武汉风情系列》于2008年在全国书协展览中获一等奖。
        反映老武汉民风民情的110幅水墨漫画是萧继石老师历时四年时间创作而成。新闻专业出身的萧继石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与洞察有着职业的敏感。他的思维活跃、深沉而睿智。他的漫画构思奇妙、新颖、不落俗套,造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他笔下塑造的普通而又鲜活的人物,唤起人们对已逝时代的追忆。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对乡土的眷念及对普通百姓的一片深情。这组以老武汉为题材的汉味精品水墨漫画,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具有浓烈的生活情调及乡土气息。为漫画艺术涉足人文景观、方志历史及民俗做了很好的探索。

                        《武汉民俗画卷》      序   
        萧继石先生来北京时,我看到他画的一套有关武汉市民往日生活的画卷。看了首先使我感到惊奇和钦佩。这是一部十分难得,令人欣赏,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画家白天上班工作,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必要时,还须到一些地方作画写生。经过长期的苦心操劳,才获得如此丰腴的成果。难得的是他的艺术良心,想到用他的画笔来从事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在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中,把旧时代的生活回忆记录下来。难得的还是,他能在百忙之中,放弃休息和娱乐,坚持不断,用几年时间来完成他的这项工作,创出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成果。
        社会不断变动,人的生活、经历也在不断变动之中。画里留下旧时的生活情景,给人看了,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忆旧情怀,更会使人感觉社会的变迁和进化。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变化更加明显,萧继石的这一组往日生活画卷,自能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对国家建设事业寄于厚望。
                                                 方成
                                              2007.1.28




    本贴最后由 方少华 于 2009-04-25 12:1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2 14:39|

    清末民初,是武汉茶馆极盛时,三镇茶馆千余家,遍及大街小巷,开的是闲门,走的是闲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小的茶馆,一把开水壶,一个炉子,十几个茶杯,摆几张桌子,即可开门候客。有点规模的茶楼,白天以喝茶为主,晚间咬册子(说评书)、围鼓子(清唱汉剧、楚剧)、皮影戏,抹牌赌博。五花八门。位于汉口闹市中心的临城茶楼,二层楼七八十张茶桌,每天座无虚席。茶客中提雀笼的雀鸟商人居多,他们边喝茶,边做雀鸟生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汉口一些茶楼逐渐形成各自特色。利济路的安乐泉茶馆,来往的多是土产、水果业商人。硚口的德心茶楼,米贩粮商常在这里谈生意;各种匠人进出于长堤街巷口的保寿泉茶馆;扁担们常聚集在利济南路的清香茶社。
        清末,许多茶馆被青红帮所控制,茶馆也成为赌博、吸食鸦片、贩卖枪支、拐卖妇女儿童的场所。有的茶馆即便不是帮会办的,也要找个帮会的做靠山。当时流传有句民谚叫:不是光棍(青红帮成员)不开茶馆。
    说书人

    举报 回复

    # 2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2 14:42|

    热干面这种最为普遍最为市民化的小吃却贴着一个大大的汉味“标签”。外地人谈起武汉小吃,莫不提到热干面,生活在外地的武汉人,热干面让他们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念。
        热干面特别普通,但普通得特别,特别在它的做法和佐料。它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汉口长堤街有位买凉粉和汤面的人名叫李包。一天,他将没卖完的面条煮到七分熟后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一不小心,油壶里的麻油泼到了面条上,他索性再倒一些油,将面条拌匀摊凉。第二天早上,李包把这些拌了油的面条放在沸水里烫一烫,捞起来,加上拌凉粉用的芝麻酱、葱花、大蒜籽、酱萝卜丁等佐料在碗中拌匀,供顾客食用,广受顾客称赞,有人问李包,卖的什么面,他随口说道:“热干面。”此后,李包专卖这种面,并授徒传艺,很快热干面作为早点风行江城。

    举报 回复

    # 3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2 14:44|

    “曹祥泰”为老武汉响当当的日杂商号。日常生活杂用,品类之全、货色之佳,衣食住行,式样之新,别无他店能与之项背。老字号与知名老品牌商品相互烘托。曹祥泰肥皂厂生产的“警钟”牌肥皂行销中南各省。“曹祥泰”的创始人曹南山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提篮小买卖维持家计,因卖蚕豆时,大把抓给顾客,比其他小贩多,故外号“一大把”。后来,小本经营,赚了些钱,开起“曹祥泰”水果杂货店,生意日益兴隆。

    举报 回复

    # 4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2 14:47|

    武汉乃“三大火炉“之一,名不虚传。盛夏,不等太阳下山,各家各户早早地搬出竹床、躺椅在街头、路边、屋前占一块地方纳凉。大约七点至十点,只是多姿多彩纳凉的序曲。打牌的,聊天的,喝茶的,听收音机的,唱小曲的,讲故事哄小孩的,无序上演。晚上十一点之后,人声渐稀,凉意徐徐降临,鼾声渐起,忙碌一天的人们慢慢进入梦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夜武汉街头的竹床阵堪称天下奇观。那时,京广铁路沿汉口闹市横贯而过。坐过晚班列车的人,一定记得铁路沿线十里长街、十里长阵的景象。
    那时,凡盛夏到武汉来出差的外地人,几年后提起来,都掩不住对武汉酷热难当的那种恐惧。大概经过武汉盛夏恣意蹂躏的武汉人,天下再没有吃不了的苦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扇进入家庭,九十年代空调的普及,街头竹床阵式的纳凉就成为历史。

    举报 回复

    # 5楼

  • 动漫小子发表于2009-04-22 16:19|

    萧继石老师画得太棒了,顶!

    举报 回复

    # 6楼

  • 魏文华发表于2009-04-22 20:41|

    萧老师去年成功举行了画展,今年又出画册,在此祝贺! 本贴最后由 魏文华 于 2009-04-22 20:4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7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4-22 23:22|

    偶非常喜欢这种描述下里巴人(现称草根阶层)的生活画面,
    为之讴歌、为之倾情挥毫……

    萧继石老师是有良心艺术家。
    学习学习!

    举报 回复

    # 8楼

  • 东南王发表于2009-04-24 20:53|

    哪里有卖?我要一本!

    举报 回复

    # 9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5 12:08|

    邮购地址:需要的画友可汇款至(430071)武汉大学工学部教工69舍30号郭玮    收,该书全彩色印刷,每本定价40元(含邮资)。
        前面有邮购地址,我将字体再改大一点。  

    举报 回复

    # 10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8 15:17|

    创始于清乾隆三年的“汪玉霞”,其创始人汪玉霞本名蔡玉霞,随夫汪士良姓。初始于汉正街灯笼巷口,开店经营茶叶、甜食的小本生意。汪士良长孙汪国柱贩卖桐油,投机获暴利,于外地开店铺百余家,汪玉霞号越做越响。汪玉霞号远近驰名,糕点制作、销售,后厂前店,规模也渐大,经营益精。
        汪玉霞糕点制作选料极讲究。据说必用英商太古或台湾的糖,驻马店的麻油,阳逻的鲜鸡蛋,糯米粒筛选一样的粒子。汪玉霞制作的酥糖、酥饼、京果,香脆酥爽,大饱老武汉的口福。

    举报 回复

    # 11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09-04-28 15:28|



    举报 回复

    # 12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