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原创]来自金箍棒的报告(报告文学)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38

28667

来自金箍棒的报告

——记漫画家赵良先生

    (报告文学)

原文曾发表于《喜剧世界》杂志

    文/杜育龙

      

     一九五六年夏季,西安市的一些漫画家在西北大学会议室里开会,研究成立一个漫画组织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西丁、叶坚、崔辛、赵良、王丙炎等七、八个人。梅一芹,是延安时代的漫画家了,在西北大学任党委书记,省高教局教务长,他主持了这次漫画会。当时,参加会议的漫画家们一致同意成立漫画组织。但叫什么名字好呢?意见便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叫刺玫瑰漫画学会;有人建议叫五味子漫画学会。经过一场很激烈的讨论,一致确定,漫画组织的名字叫:陕西省金箍棒漫画学会。梅一芹。作为一名老漫画家,他担任会长,后来为名誉会长,于一九九二年逝世。

     金箍棒漫画会的名称,新颖、正气,而且金箍棒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很快,金箍棒的威力在全国很响地发挥了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应及反响。活跃的作者有:西丁、王考、赵良、王丙炎、李守职、孙少白等等。

     金箍棒漫画会的成立,是陕西省漫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只有二十三岁的赵良先生,参加了金箍棒漫画会的第一次会议之后,更加鼓足了干劲,扬起了风帆,在漫画创作的海洋里大显身手地干了起来。

     漫画是笑的艺术,漫画家则把自己的笑挤出来献给广大读者,自己却痛苦。漫画创作确是苦中作乐。现在的赵良,已是六旬老人,作为陕西漫画界的前辈,以其的人品、画品,正在和曾经教育、影响了一大批漫画青年。而自己又笔耕不止,收获颇丰。

     赵良先生于1933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原名赵学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金箍棒漫画学会副会长,西安漫画研究会副主席。

     赵良先生从事漫画创作已有近四十年了。这四十年来,他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杂志、《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等全国5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作品2300多幅。其中,在全国获奖的有两幅,在省上获奖的有十多幅,参加全国性美展、漫画展的有二十多幅,并有三十多幅作品被收进漫画集。从总数看,他平均每年发表作品六十多幅。赵良工作十分繁忙,创作只能在业余时间,以此不难看出,作者是多么勤奋,对漫画艺术是多么挚爱。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07 22:39|

    来自金箍棒的报告

    ——记漫画家赵良先生

        (报告文学)

    原文曾发表于《喜剧世界》杂志

        文/杜育龙

          

         一九五六年夏季,西安市的一些漫画家在西北大学会议室里开会,研究成立一个漫画组织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西丁、叶坚、崔辛、赵良、王丙炎等七、八个人。梅一芹,是延安时代的漫画家了,在西北大学任党委书记,省高教局教务长,他主持了这次漫画会。当时,参加会议的漫画家们一致同意成立漫画组织。但叫什么名字好呢?意见便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叫刺玫瑰漫画学会;有人建议叫五味子漫画学会。经过一场很激烈的讨论,一致确定,漫画组织的名字叫:陕西省金箍棒漫画学会。梅一芹。作为一名老漫画家,他担任会长,后来为名誉会长,于一九九二年逝世。

         金箍棒漫画会的名称,新颖、正气,而且金箍棒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很快,金箍棒的威力在全国很响地发挥了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应及反响。活跃的作者有:西丁、王考、赵良、王丙炎、李守职、孙少白等等。

         金箍棒漫画会的成立,是陕西省漫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只有二十三岁的赵良先生,参加了金箍棒漫画会的第一次会议之后,更加鼓足了干劲,扬起了风帆,在漫画创作的海洋里大显身手地干了起来。

         漫画是笑的艺术,漫画家则把自己的笑挤出来献给广大读者,自己却痛苦。漫画创作确是苦中作乐。现在的赵良,已是六旬老人,作为陕西漫画界的前辈,以其的人品、画品,正在和曾经教育、影响了一大批漫画青年。而自己又笔耕不止,收获颇丰。

         赵良先生于1933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原名赵学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金箍棒漫画学会副会长,西安漫画研究会副主席。

         赵良先生从事漫画创作已有近四十年了。这四十年来,他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杂志、《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等全国5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作品2300多幅。其中,在全国获奖的有两幅,在省上获奖的有十多幅,参加全国性美展、漫画展的有二十多幅,并有三十多幅作品被收进漫画集。从总数看,他平均每年发表作品六十多幅。赵良工作十分繁忙,创作只能在业余时间,以此不难看出,作者是多么勤奋,对漫画艺术是多么挚爱。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8-12-07 22:4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07 22:41|

      近期,惊闻赵老师不幸逝世,特发此文(原发《喜剧世界》杂志1994年第6期)纪念之。
      赵老师永垂不朽!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8-12-07 22:4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07 22:44|

    报告文学连载中……

    举报 回复

    # 3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08 22:08|

      一 少年时代对艺术的热爱和富有“漫画”色彩的第一幅漫画的产生

      少年时代的赵良先生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便在小学壁报上画画,年幼的赵良分不清画种,只是在墙上随心所欲地画满了戏剧人物,如关公、张飞、吕布等。十二三岁的赵良竟然在家乡小有名气,被人请了去画中堂。当地的中堂是直接画在白灰四方墙上,画的有山水、松树等。画完了,主人家便请这位小画家去吃饭。当时并没有什么高级的颜料,用细红土对上胶做颜料,还有一些蜡笔,可以用作简易颜料,去给人家画照壁、门帘等。
      赵良先生在绘画上受到比较严格、正规的训练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学校有木刻画,用铁板凿成再印到墙上染成。在这个时期,赵良在绘画上上了一个台阶,进步很快。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正上完小的赵良只有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漫画。学校组织学生常去县城演活报剧进行宣传活动。从小喜欢表演、爱演戏的赵良便是活报剧的重要演员,非常活跃。
      县城当时有一种文艺形式叫拉洋片,就像电视屏幕一样,里面放了幻灯,一片一片放了给人看,酷似市场上出售的那种儿童玩具,可以看到某地的很多旅游风光。
      洋片里便有很多漫画,有解放军解放四平,解放东北等的漫画。
      这些漫画,赵良感觉到比较新奇和有趣。而他开始临摹漫画则已是十六、七岁了。
      1948年5月,不到20岁的赵良到石家庄参加工作。他14岁工作,17岁入党。天津解放后又到了天津,最后到了北京,最后又回到了天津。
      到了北京后,赵良接触了大量的漫画。
      北京街头三天两头有游行的队伍。大学生们把华君武画的解放南京或者其它什么的漫画,放大了画在牌子上抬出来游行。漫画在当时起了相当特殊的战斗作用。人们依照华君武的漫画人物造型化了妆在大街上游行。可见漫画的效果效率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此时,赵良见到了相当多的漫画,最多的是华君武、方成、钟灵、米谷、张文元、郑文中(《大公报》记者)的漫画。
      抗美援朝期间,方成在《人民日报》上画了一张抗美援朝的漫画,画的是李承晚被金日成的大炮逼在釜山快掉到海里的画面。
      赵良当时还在天津上班,他用复写纸把这张画描下来又寄给了《人民日报》。他当时并不懂得,漫画既不能重复自己的,也不能重复别人的。更不知道漫画怎么画,用什么纸画,该画多大。
      不久,赵良收到了方成的回信,也就是这封信,塑造了一个优秀的漫画家和漫画教育家。
      方成的信很简短,内容是:
      你喜欢漫画,很好。漫画不是很好画,你要画成黑色,可以画大一点。欢迎你来稿。你要好好学习,多画、多看、多学习。
      赵良第一幅漫画见报还是一九五三年他来西安工作后的事了。
      画面上画的是做工间操的各种怪现象,列举了五、六个不认真做操的形象,有喷气式的,拾石头式的,大便式的等等。这幅题为《如此工间操》的漫画在现在《西安晚报》的前身《西安日报》上登了出来。
      当他的作品寄出后,他怀着极大的希望之情,每天早晨骑了车到《西安日报》门口的阅报栏去看。他终于看到自己的画印在报纸上,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印成了铅字,只有二十岁的赵良激动的手在颤抖,高兴得失眠。把报纸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时不时地欣赏,他当时是支部的专职干事。赵良处女作的见报,在单位相当轰动,人们谈论了很长时间,他也买了很多糖分发给大家吃。
      第一幅漫画的见报,是赵良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他走上了漫画创作之路,几十年如一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8-12-08 22:0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10 21:31|

      二 中国的库克雷尼克赛和华君武现象

      第一幅漫画作品的见报,对年轻的赵良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芳香的玫瑰园里辛勤地耕耘着。
      他开始结识了西丁(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西安日报》美术编辑)。结识西丁是他领稿费时的一大收获,稿费只有四块钱。西丁在漫画、美术理论和研究上已很有些建树,有自己的见解,他成了赵良的启蒙老师,而且友谊很深。西丁鼓励他多画,告诉赵良说《西安日报》有个专栏,名叫《都来画》,办了好几年,过一段时间发一版群众漫画。赵良的第二幅画也发在《西安日报》上,题目是《有力的支援》,画的是互助组互相支援的内容,甲单位支援乙单位,乙单位支援甲单位,去支援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其实是无力的支援。发在《都来画》专栏中。
      初涉漫坛的赵良便对漫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偏爱,又非常勤奋。赵良一开始投稿还怕丢人,偷着画,偷着投稿,偷着送到报社。他性格内向,怕别人说他,你还想成为漫画家?后来作品多了,才消除了这种心理。他常画了七、八张或者十多张请西丁看,西丁就提出意见,帮着修改,如果能被《西安日报》采用的就通知他,让他画得更加仔细认真。
      在这一阶段内,赵良的收益相当大,进步很快。
      艺术是相通的。当时在解放路有一个席棚,外号叫张烧鸡的人在里面说相声。里面有木条凳子,观众就坐在凳子上听。虽然当时的相声有的不太健康,但也有许多笑料,不乏有可取之处。赵良他们常去听相声,看了这些东西,对理解幽默很有好处,幽默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画漫画要深入生活。西安几个有志的漫画青年走到一起,这几个年轻人就是西丁、赵良、王丙炎,李守职、李乃良、赵世霖、李克立等等,还有后来的林积令。西丁组织他们去工厂画速写、体验生活,也去农村。王丙炎是省建三公司子弟学校的教师,李守职是东郊某工厂的,李克立是群艺馆的干部。他们和西丁关系都不错,而这几个年轻人就是西安最早崛起的漫画新秀
      一次,夏收前,西丁、赵良他们几个人去南郊画夏收准备工作的漫画。农村一片繁忙的景象,开始修扫把、修杈等等。回来后,由西丁组织了一版在《西安日报》上发了出来。
      几个有志青年常常星期天到公园去画速写、交谈。拿上草图到小茶摊上研究作品,交流看法。他们已经是很要好的朋友了。
      当时,苏联有三个大漫画家组成一个漫画群体,发表漫画只签一个群体的名字,就是很著名的库克雷尼克赛。
      西丁便有个建议,由西丁、赵良、王丙炎三人组成一个漫画集体,学苏联的库克雷尼克赛。集体创作或个人创作都要标上三个人的名字:西丁、赵良、王丙炎。他们在《西安日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漫画,如《四世同堂》、《西安街头见闻》等。很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这些东西,这无疑对于赵良来说是一大遗憾。
      反右中,这三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赵良因为人缘较好,也没有错误的漫画及言论,只是受到了一笔带过的批评,而基本没有受到打击;西丁受到了批评,但不是很严重;而王丙炎在单位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当作典型重点来抓,定为右派言论,只是比右派分子低一点。
      反右后,他们便不再合作。西丁、赵良继续创作,王丙炎一蹶不振,从此再也不画漫画了。
      中国的库克雷尼克赛消失了。
      三人集体创作中间,王丙炎结婚最早,西丁和赵良便常去王家吃饭。接着西丁也结了婚,王丙炎和赵良商议给西丁送什么礼,研究半天,便合作了一幅漫画送给西丁。画的是一个正在开放芬芳的花朵,这朵花象郑丽芬(西丁夫人),一只蜜蜂象西丁,正叮在画上采蜜。赵良先生为这个奇妙的构思及趣事一直记忆犹新。
      反右后,赵良把全部精力用在国际漫画的创作上。每天晚上,国际消息发到各报社,版面留空登重要消息、登漫画。消息一来,赵良他们根据消息内容画成漫画。他们连夜画,常画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连夜制版,第二天见报。如此,赵良发表了相当多的漫画,绝大多数是国际漫画,讽刺美国侵略越南,美英侵略中东等。
      这期间,便产生了华君武现象,影响相当大。学校组织游行,把赵良等的漫画放大画在大板子上,抬着游行。有人化装成赵良笔下的人物,跟着游行。
      这时的赵良,在漫画生涯上出现了第一次的辉煌。
      由于政治气候还比较严肃,所以人民内部的讽刺画还不好画,必须很慎重。赵良把主要精力用在国际漫画上,当时也举办了很多次画展。由群艺馆的周克难发到各文化馆,然后全省各地市巡回展出。有迎春漫画展、反右漫画展、大跃进漫画展、巡回漫画展等等。美协在钟楼旁边、邮电大楼南边树了一个大牌子,叫书画窗,一月或半月展出一次,大多数是漫画,也有国画,配合形势很近,群众相当多,川流不息,影响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赵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一直用的是毛笔宣纸。笔下的人物很拙,但线条很美,很有节奏和味道,艺术性已趋于很高境界。
      在文化大革命前创作了一千五、六百幅作品,这么多产的漫画家,在当时以及今天也是很少见的。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8-12-17 22:0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12 23:39|

    顶起来~

    举报 回复

    # 6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17 22:06|

      三 逆境中,给赵良更多的打基础、思考和积累的时间,给以后第二个辉煌鼓足了干劲。

      在文化大革命中,赵良受到了迫害。他一开始是四清工作队的副队长,被认为是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被打倒。大大小小的批判会上过32次。后来被造反派闹到西北局扣起来。过了几天,赵良见没有人管,自己又回来了,这事到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他回到单位继续受到批判。
      他被下放到扶风县天度镇野河公社一个山沟里的一个农场里,在那儿呆了一年半。然后,这个农场被撤销,赵良被直接从扶风下放到大荔县黄河滩又劳动了一年半。
      以后,又从农场调回来,没有审查出什么问题,他又被结合成领导班子成员,当了办公室主任。
      在赵良被下放期间,生活十分艰难,经常借储金会十元钱去买粮,然后让公家从工资里扣除。度日如年,有苦难言。
      在这期间,各报刊都不发漫画,也不许画漫画。但是,赵良不能画漫画但又没有放弃对漫画素材的积累、对知识的积累。他想着,总有一天会被解放出来画漫画的。
      他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在两个农场里接触了好多的人民群众,结识了山区很多农民和渔民。当地离麟游县不远,水也不能喝,喝了人会得克山病,长不高。赵良直接向群众学习,农业上的活路:耕锄、耙磨、扬场、垛垛、打圈、扛包、推碾子、磨磨等都学会了。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农民也够格了。他在农场干的活还有:种包谷,种洋芋,种芝麻,放羊等。
      当时,赵良曾养过两条狗,大花和小花,与主人相随相伴,感情极好。
      其次,他觉得这个时期是个积累的时期。所以他千方百计搜集被机关禁止的书,但又不是“反革命”的书。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榜》,《世界美术史》、《毕加索传》、《罗丹传》等等。冬天躺在炕上看书,夏天找个僻静的地方看,用以丰富自己。
      第三,赵良画了大量的速写。用水彩画画风景,画山水,画树木,画劳动场面。这些锻炼对赵良以后笔墨的形成大有好处。他经过一场逆境的磨练,自己在绘画上上了一个台阶。
      当时虽然报刊杂志不发漫画,但赵良还可以画反修的漫画,画赫鲁晓夫等。
      后来,从农村回到城里,回到单位,组织上没有给他分具体的工作。他大量画了毛主席的像,也画林彪。西安市到处张贴的赵良画的毛主席像。还画了大幅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的像。同时,赵良还学木刻,把这些伟人的像刻在了木板上,有十个版,每个像有对开大。然后,用油墨印,谁要就印一套给谁,当时十分红火、辉煌。还特别刻印了一个非常精致漂亮的主席像,头像是黑色,下边是红色的毛主席书写的主席诗词。这些像在西北七省区节油展览会上展出过,在七个省区巡回展出。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画像。后来,赵良还刻了一个一人高的主席像。他同时还学会了烫画,用烙铁烫,烫毛主席像,也达到了十分娴熟的地步。
      在文革期间,赵良总觉得这种混乱的局面终究是要过去的,最终还要落到大地上呢。虽然漫画暂时不能发表,但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一种武器,被广大群众喜爱的画种,终究总有一个会恢复本来面目的时候,还是可以发表的。可以丰富、锻炼、积累自己,为将来创作打下一个基础。他的这个信念始终没有泯灭。这是文革后第二个创作高潮的基础。
      人在逆境中是坏事也是好事。人有了逆境才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成为人生继续前进的动力。不屈服于逆境,在逆境里可以找出自己可以做的事,为将来顺境大发展的时候做积累。人在逆境中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赵良当时虽然没有画漫画,但是也没有虚度光阴。
      赵良在文革期间,最痛心的事是丢失了几十年的心血,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造反派们勒令,让赵良交出所有的漫画,他们要进行审查。赵良当时没有耍滑头,把发表了1500多幅漫画的剪集本全部交了。
      交了后,组织了一次批判会,把漫画展出让群众批评。
      有人说,赵良画了很多反动漫画,讽刺革命干部。
      赵良没有做亏心事,所以并不害怕。他对答如流,把他们问得哑口无言,把批判赵良的回忆开成了批判他们自己的会议。
      赵良说:老朱,今天开会就有人迟到,迟到不对,我画漫画讽刺他们,是让他们变好。
      赵良起初是四清队的副队长,他知道,这些造反派们起来全是坏人整好人呢!所以他有意压制造反派。
      在西安,交大的学生静坐,工人——自认为是领导阶级,跟学生打起来。就这样,学生打工人,工人打学生,反反复复,翻来覆去,好多人是为了给个人报仇。
      后来,造反派把赵良的漫画送给了“红大刀”,“红大刀” 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造反派,红极一时,是人人皆知的漫画组织,总部设在今省美协。他们在钟楼有个相当长的版,作为画栏,从邮局一直到新华书店。他们画总理、画朱德、画刘少奇、画王光美等等。把漫画交给“红大刀”以后,他很担心,怕丢失了,这毕竟是几十年创作的心血。很长时间,他向单位造反派负责人提出来,别弄丢了。单位负责人说,好,明天上午一块儿去要。第二天上午,去了“红大刀”总部,在场的有五、六个人,他们都不承认,都说没有见到那东西。毫无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空手而归。这是赵良的一块心病,二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丢了。
      一直到文革以后,他到处找遗失的作品,但收获甚微。“红大刀”抄了很多人的家,把这些“战利品”都在美术学院的会议室里扔着。赵良打算去找一找,他带了几个馍,骑着自行车,到了美院,到门房给门房老头一说明来意,老头说,你去找吧。
      会议室里没有人管,那些“战利品”堆积了半房子。他慢慢地翻着。饿了就喝凉水吃冷馍。他用了三天时间,把那些东西整个翻了一遍,依然一无所获。这里边有很多名人字画,都是宝贝,但赵良没有拿。
      以后,他在许多文革发还物品展览会上都找了,还是没有找到。他彻底失望了。但又产生了新的希望、动力和勇气。他打算重新积累作品,为此写了誓言。大意是,重新做起,继续创作。于是,文革后,产生了第二个创作高潮,又画了两千多幅漫画作品。
      赵良的另一件痛心的事就是他丢了一件名人字画。
      有一年春节(五七年或者五八年),在美协举办联欢会,西安很多著名画家联合为赵良作了一幅画。这些画家有,石鲁、赵望云、刘旷、罗鸣、李梓盛、康师尧等。当时是石鲁画石,望云画鸟,师尧画竹,罗鸣画草等。最后,每人都签了名,题上字曰:赵良漫画家一晒。
      这幅画被公司造反派要去了,后来他不承认,说丢了。赵良不知是识货的人藏起来了呢,还是真丢了。
      天终于晴了,文革结束了,祖国的文艺事业又恢复了生机。赵良心情十分激动、高兴,他摩拳擦掌,准备把失去的年华夺回来,再大干几十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漫画作品来。
      他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是青春的鸽子在空中飞翔,今后也许是笼中冲出的一只矫健的雄鹰吧!
      是的,这只矫健的鹰一日冲出,将锐不可当,一击万里长空。

    举报 回复

    # 7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19 22:55|

    今天开漫画会,见到了很多老师和朋友,感慨万千~

    举报 回复

    # 8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22 23:09|

      四 第二次的辉煌和群众的支持

      《讽刺与幽默》报是《人民日报》的增刊,是一九七九年创刊的。它为繁荣漫画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创刊标志着漫画的复活与繁荣。赵良奋起直追,把失去的夺回来。他创作了一大批好作品。文革中,他虽然没有画,但是也积累了好多的东西,所以文革后,这些灵感,如江水决堤,汹涌澎湃,一泻千里。《陕西日报》和《西安晚报》发的第一幅漫画是赵良的。漫画在除了大跃进时期以外是不上第一版的。然而,文革后,赵良的画多次上了《陕西日报》和《西安晚报》的第一版。紧接着,赵良又在《讽刺与幽默》上发了一件作品,《人民日报》也作了转载。这幅画名叫《只顾一头》。另一幅作品《谁说我们没干事》,全国十三家报刊杂志作了转载,包括《中国美术》杂志,而且大多是国家级的刊物。《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对世界发行,也转载了这幅画。《嫁接》这幅作品,光赵良见到的就有八、九个杂志转载,包括《中国建设》杂志。
      第二个创作高潮开始了。
      1980年10月,赵良在《陕西农民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叫《指挥生产三部曲》,有个叫杨有鱼的公社干部看了后,写了一首歪诗在报纸上,又寄到了报社。这首歪诗是这样写的:
      放屁放屁真放屁,报社放的狗臭屁;
      我说此话你不服,登到报上来评理。
      报社领导对读者的反应很重视,社长张光指示美编戚子斌主持在报上登了一个启示,让读者展开讨论,看这幅画对不对?好不好?
      在一个月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收到读者614(641)封来信。来信群众。其中有干部、农民、工人、战士、学生等各行各业的读者,除了有四个人同意杨有鱼的观点外,其他人都说是好漫画,打中了当前干部的缺点和要害,首先是干部思想受到了教育。都说漫画的效果很好,打中了官僚主义的痛处,写出了群众的心里话。
      有一个公社书记这样写道:
      这幅漫画没麻达,干部看了受启发;
      这幅漫画画得真,干部看了教育深;
      这幅漫画画得聊,给官僚作风放出炮;
      这幅漫画没问题,你发心虚就说你!
      有一个生产队长说:我看了漫画一夜没睡好觉,对老婆说,这幅画戳到了咱心尖子上了。早上起来就下地,从此改掉官僚主义这坏毛病。社员们说:咱队长的心,石头都砸不开,叫一幅漫画给戳开了。
      几位六十多岁的老汉联名来信说:要发扬党的好传统,就得批评坏作风,不能听好的笑,听坏的就跳。
      这幅作品当年被评为优秀稿件获得甲等奖。
      这幅漫画是赵良在户县招待所里听几位农民说出的顺口溜而加工创作出来的。后来,《中国农民报》作了转载。以后,《中国农民报》发了不少赵良的漫画作品。
      《看病历险记》是赵良画的配文字漫画,点名批评了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在患者就诊上手续的冗繁,比如排队、看病、取药、化验、透视等等等等,把好人都折腾成了病人,进来时还精神饱满、挺年轻的,出来时已经老了。
      这幅漫画发在了《西安晚报》上,三天后,院长和办公室主任通过报社到赵良的单位找到了赵良,向赵良赔礼道歉,征求意见。赵良很客气的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成绩,然后再批评了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的冗繁杂长等等。
      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为此举行了一次活动:“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大讨论,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并办壁报、贴标语,场面十分热烈、诚挚、真切、感人。
      在这之后,赵良注意留心这个医院的情况,看到每天早晨领导干部站到门口检查迟到的职工,进行了整顿的小活动。
      为此,西安市卫生局召开了西安市各大医院院长、书记的会议,提出了七、八条解决患者看病难的办法。
      《西安晚报》把这些反响都登了出来,还刊登了几次群众来信等。
      当时,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赵良单位的副经理一次给赵良提出了西安市5路公共汽车的见闻,说售票员打瞌睡,凳子脏等等。赵良根据这些画了一套漫画《行车见闻》。画面上也标出了“5路”字样,这幅画也发在了《西安晚报》上。结果,西安市公交局党委写了介绍信找到了《西安晚报》社,认为他们的司乘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劳动,说这幅漫画对他们工作的否定。很多司乘人员要求作者公开道歉,否则就要罢工停车。
      报纸上公开说那幅画的作者是赵良。赵良便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
      一,    确有其事。这是他们的副经理所见,认为这种现象应予批评。
      二,过去也画过不少颂扬公交方面成套的漫画,发在《公交报》、《西安晚报》上,从来没有人来表扬作者。今天有人闹,是不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并且,赵良把颂扬公交方面的漫画复印了交给他们看。
      三,画漫画不是工作总结,不是写文章。好就好,坏就坏,总的来说,是肯定多于否定。你们要加强艺术修养,加强漫画认识,不要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四,我愿意也接受把这些事包括公交局党委的信和此答复信登在报上让群众讨论。
      这封公开信转到了公交局党委,再也没有见吭气。事后了解,原来公交局党委下去给司乘人员作了回复信的解释。事情才算了结。
      赵良常收到陌生朋友的来信或者接到陌生朋友的电话,说你的漫画很精彩,很好,切中要害。单位及社会看到赵良一幅好的漫画见报,要讨论好几天;学习讨论,也拿赵良的漫画举例子,做笑料。单位原来一九五六年的时候,单位伙食管理员,以后工作调走了。八十年代中期见到赵良,他问道:“你的病好了没有?”赵良才想起一幅漫画:我有病,胃不好,做三碗挂面,五个荷包鸡蛋,这是画中一个职工求伙食管理员为他改善生活时说的话。这个管理员三十年后对这幅画依然记忆犹新。又一次,赵良到一个大学去办事,在一个教授家等人,见教授桌上的玻璃板下压了一幅赵良的漫画,名为《他谋事,他谋人》。赵良问教授,你为什么把这幅画压在这儿》?教授说:这幅画太好了,看了真叫痛快。赵良问: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教授说:不知道。赵良说: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我。教授十分惊异,遂与赵良谈得很密切。1992年,赵良因病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动手术时,手术室的王大夫,知道他就是画漫画的赵良时,说:赵良,我看过你的漫画《捧飞》,太好了,国家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出来,他们却飞了。动手术时,王大夫一面动刀,一面说漫画。赵良问他为什么对他的漫画记得这么清楚?他说:好的漫画一辈子都忘不了,太深刻了。
      赵良说:我要垒起我的金字塔。他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了。这些用汗水换来的辉煌,对一个多产的作家来说,正是给他的一种最好的回报。

    举报 回复

    # 9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29 22:01|

      五 肩负起教育漫画青年的责任,做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作为陕西漫画界的前辈,赵良担负起了教育漫画青年的重任。
      刘民学,原来在西一路派出所工作,与赵良单位相距只有几步,他不知道赵良在石油总公司工作。一次,赵良单位一位女同志在西一路派出所帮忙,刘民学拿出一本自己的剪报给大家看。这位女同志便说,赵良是我们的处长。刘民学说,真没想到,距这么近而不相识。便跟这位女同志一块儿来找到赵良,两人一起切磋漫画技艺。
      赵良一次忽然收到一封陌生青年张长虎的信,信上说:我叫张长虎,是个残疾人,酷爱写作和绘画,给很多作家和画家写过信,没有回音。我感到对生活已经失望了。我要跟你学画画,如果你不答应收我做学生,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赵良看完信后感到很沉重,决定去找找这个年轻人。一个星期天,他按照张长虎留的地址,西安市三桥硫酸厂家属院,骑着自行车,冒着夏日酷暑,找到了张长虎。
      张长虎开了门问赵良:“你找谁?”
      赵良说:“找张长虎!”
      张长虎问:“你是谁?”
      赵良说:“我就是赵良,你不是要学画吗?”
      张长虎一听,脸一下子红了,然后眼泪也下来了。
      经过交谈,赵良发现张长虎的美术基础太差,要学画,得先从基础抓起。于是商定张长虎每个星期三晚七点到九点半到赵良家来学画,赵良当时住在西安市尚德路。
      张长虎学画的事迹很是感人,风里、雨里、雪里,从不间断。赵良先给他讲绘画基础,接着给他讲漫画。(张长虎已三十多岁了,学画的精神很感人)。赵良也给他讲张海迪、保尔•柯察金等,让他更加坚定对生活的信念。
      赵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令人感动。张长虎非要给赵良当儿子,赵良说什么也不答应。赵良说,我为了你这个残疾青年,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不图你对我有什么报答。你对我最好的报答就是能有所作为,将来能生活得更美好。赵良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学生的作品能发表、获奖,成为西安漫画界有所作为的残疾人。
      这段时光,发生了一件令赵良感到最难受最难忘的一件事。有一年冬天,天上下着雪,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赵良为张长虎讲完课催他快走,不然就赶不上车了。长虎一边往外退一边和赵良告别握手,不小心,被门槛拌了一下,一下子摔了个跟头。赵良连忙赶过去扶起长虎,他一下子就把长虎抱了起来,他万没有想到长虎竟是如此的轻,以致于就像抱起一团棉花一样。赵良的眼泪夺眶而出,不知是出于同情、感动还是可怜他。赵良一直把他背下楼,并亲自送到车站。这件事对赵良的印象很深,使他终生难忘。
      赵良在教他作画作人的同时,还始终关心他一个问题,就是想给他找个对象。于是四处托人找。后来,在郊区一个农家果然找了一个。先让赵良一见,那个姑娘是个傻子,还傻得挺厉害,赵良觉得不行,也就未成。后来,在三桥硫酸厂找了一个小工,就是临时工,是米脂县山沟沟的姑娘,人长得挺白净漂亮,后来还是成了。到结婚的那一天,长虎专门用车把赵良及夫人接去,敬为贵宾。
      后来,赵良才了解到,他曾在《中国青年报》上登了一幅漫画,下边标上了他的通讯地址,长虎便给他写了信。
      长虎结婚一年后,奇迹发生了,他爱人一胎生了两个大胖小子,特别可爱。
      长虎对赵良一直感恩不尽。他不但发表了漫画,还获了奖。每到逢年过节,长虎爱人用三轮车登上一家四口到赵良家去看他的赵老师。两个小老虎,免不了热闹一天,然后就回去了。
      现在,长虎承包了一个门市部,当上了经理,他爱人也有了工作,一家生活得很幸福美满。
      郑印全,是外地一位漫画青年,在韩城矿务局工作。他到美协去找西丁,要学漫画,没找到西丁,刚巧碰到了赵良。一问是赵良,便说是找赵良,要学漫画。于是,以后他们经常书信来往。后来,郑印全就提出要求,他画漫画,后面署两个人的名字,他和赵良的名字,为的是中稿率能高一点。赵良不大愿意,说,如果我觉得你的画不错,我可你帮你推荐,发表的这幅推荐作品,只署你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不成熟,我再修改,这样就署两个人的名字,稿费各拿一半。就这样,郑印全发表了好多作品。
      这时候,谣言出来了。有人说赵良剽窃初学者的作品。赵良很生气,因而也不再与郑印全合作。
      马本仁,是河南省柘城县山沟里的一位老农民,喜欢画漫画,还能写古诗。他向李乃良写过信,于是,和李乃良便经常通信。后来,李乃良向马本仁介绍赵良,马本仁便给赵良写了一封信算是认识。马本仁说他比较困难,上有老人,下有几个孩子。赵良便让他参加长岭杯电视漫画大奖赛。后来,他就积极创作,寄来了五幅作品,有一幅不错,给评了个三等奖,奖金五百块钱。陕西电视台向他发出通知,让他来西安领奖,并负担他的路费和住宿费。他由当民警的女婿领着一块来到西安。马本仁是个聋子,生活有诸多不便。他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牲口圈里创作,真是不容易。
      这个从没出过山沟沟的农民,一下子来到这个繁华的大城市,很是风光了一阵子,漫画大师华君武亲自给他颁奖,在电视里露足了脸。
      周克文,是昆仑厂的一名职工,喜欢绘画,常画了些稿子拿到漫画会上给一些漫画家看。可有些漫画家根本看不上他的画,也看不起他这人,这对于周克文来说是极大的痛苦,心里烧着气愤,同时又有诸多委屈。
      也只有赵良,愿和他交朋友,鼓励他多画,一定能够胜利成功的。
      周克文对赵良充满感激之情,在漫画上有很大的长进。与此同时,他开始研习国画,天资加上勤奋,他进步很快。自己在动物园、书院门等地卖国画,口袋也慢慢鼓了起来,画儿也慢慢有了出息。一九九一年,周克文的个人画展在西安市陕西美术家画廊展出。虽然画儿还略显幼稚,但他的精神很令人佩服。省美协一位副主席在画展的前言里用“丑媳妇敢见婆婆”的话来赞美周克文。
      能在省级举办个人画展也是不容易的。周克文成功了,令那些曾经取笑过他的小丑门乍舌。小丑们毕竟是小丑们,自己的脸早就找不找了,乍了舌又能怎么样?以后,他们还要继续担任他小丑的角色。
      周克文继续在奋斗着,他要用自己成功的喜悦来报答赵良老师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杜育龙,也就是笔者我自己,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漫画专业毕业后,初涉社会,屁事不懂,蠢蠢的言语冒犯了一些小丑,天,天塌下来了。这些以漫画家自居的“大人物”个个粉墨登场,对杜育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使杜育龙几乎对生活及前途失去了信心。然而,在几乎没有一个人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也只有赵良老师理解和支持他。
      后来,我怀着及其感激与崇敬之情,与赵良老师一直相处极好,情同父子。并且花大功夫为赵良老师写了这部报告文学。
      只有用自己事业的成功,来报答赵良老师的一片真情。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8-12-29 22: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0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8-12-29 22:07|

    我与赵良老师

    举报 回复

    # 11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1-06 00:16|

      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赵良先生年过花甲,然而,宝刀不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离休后,更加勤奋,漫画创作又多又精,又快又好。《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喜剧世界》等报刊杂志,三天两头发赵良先生的漫画。他冬不怕冷,夏不惧热,伏案创作,这是年轻人都吃不了的苦。凭着对社会的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对初涉漫坛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真情,赵良老师只觉得肩上的胆子还很重很重,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他总是谦虚严谨,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创新。赵良先生说:“漫画是宣传工作中的特殊武器,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效果,希望更多的人拿起这个武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赵良认为漫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这与某些漫画家的观点不太相同。但大凡大师级漫画家,都认为漫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比如华君武、廖冰兄、张乐平、方成、叶浅予、丁聪等等。
      1992年,赵良的漫画选集《赵良漫画选集》出版发行了。这是对赵良漫画生涯的总结,对赵良几十年来漫画成绩的肯定,对赵良的鼓舞、理解和支持,这是陕西唯一出版的个人漫画专集。这本集子收集了一九九一年前绝大多数赵良先生的代表作,方成先生专门为此书题写了书名,西丁先生写了序言。
      金箍棒的威力无穷,横扫一切妖魔鬼怪。毛主席的诗句有:金猴奋进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赵良先生一生“金箍棒”不离手,扫清了社会上、思想上很多“妖魔”。
      漫画是最难画的画儿,难就难在了构思上。画国画就容易一点,我今天画莲花,明天画莲花,后天还画莲花,没人说什么。可漫画不行,既不能重复别人的,也不能重复自己的。这就是贵在出新,贵在出奇。赵良先生有一个很巧妙的“拉土论”。他说,画漫画不容易,使出浑身解数也未必能成。比如这儿有一堆土,拉不完了,我不吃饭,多加些班就能拉完。然而画漫画不行,别说你不吃饭,多加班,就是饿死、累死,画不出来还是画不出来。要不中国十亿人,能拉土的超过九亿人,然而画漫画的不足两千人。
      赵良先生的作品生活气息最浓。这同他注意深入生活,从生活的本身提炼主题,以及精心的构思是分不开的。他说:“漫画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只有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作品构思中,他特别注意主题的社会效果,注意从主题思想到画面构图,做到既具体,又抽象,既明快,又含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深入浅出,意味无穷。他说:“幽默是漫画的灵魂,但漫画的幽默性与严肃性是一致的,漫画的作者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艺术本身负责。”
      赵良先生寡言善思,理事严谨,性格内向,有一股潜在的毅力,在创作上以其稳健的脚步,不辞辛苦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创作旅途上探索奋进。他善于把握时间。“时”的概念对从事漫画创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赵良就是一个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时”的内涵和外延的人。为了创作不得不牺牲业余爱好,如听音乐、打篮球、开汽车、赛摩托,把时间苦苦地留给了漫画,实是难能可贵,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众多的作品何以问世?他亦善于把握时机和时事。
      让我以西丁为《赵良漫画选集》作的序言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赵良的漫画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生活气息浓郁,构思奇巧,或讽刺,或幽默,皆有深度,能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赵良正当盛年,他会将更多更好的漫画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让我们共同期待。

      育龙于93年12月25日西安洗砚园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9-01-08 00:2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1-08 00:22|

    缅怀·纪念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9-01-08 00:2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2-06 22:13|

    赵良轶事
        文/杜育龙

            赵良先生是陕西省老一辈漫画家,为人诚恳谦虚;作为金箍棒漫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但在漫画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及成就,而且在人品、画品上留下了很多令人称道的轶事。今辑数则,以飨读者。

    举报 回复

    # 14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2-06 22:13|

      一 第一次见漫画
      1947年秋,解放战争正进入如火如荼的转折阶段。当时正在河北省灵寿县南贾良村上高小的赵良,经常参加宣传队的演出,到三里五乡宣传我人民解放军捷捷取胜的消息。一次进县城宣传庆祝“四平解放”时,看到了“拉洋片”的,从镜头看进去竟是非常有趣的画,一张张揭过去竟是那么精彩,高大的人民解放军高举红旗大步前进,蒋家官兵象蚂蚁一样纷纷败逃。头上贴着一块膏药的蒋介石成了瓮中之鳖。在这之前,只知道在白墙上画关公、张飞、吕布之类的戏剧人物,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意思的画。这几张精彩的漫画一辈子也忘不掉。这就成为赵良漫画的契机。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9-03-13 10:5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5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2-07 13:09|

    如何有漫画上来会更好。

    举报 回复

    # 16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0:56|

    谢谢楼上支持,我手头暂无赵老师的电子版漫画。

    举报 回复

    # 17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0:57|

                二 第一次投稿
        赵良在天津解放后进入天津不久,当时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斗争,巩固政权。看到报纸上发表的漫画,当天就被大专院校、机关单位制作成几人抬着的大牌子,来到大街上游行,欢呼胜利,支持斗争。赵良认识到漫画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真大,他是那么生动地表明立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赵良心想自己如能画漫画多好。后来就试着画,但不知怎么画,话不出来,就把《人民日报》发表的方成的一张描写朝鲜人民军取得胜利、把李承晚逼迫到釜山快掉下海的漫画,用复写纸影描下来又寄给《人民日报》,虽然好像被人笑话,但得到了方成先生的亲笔回信。信上说:你愿学漫画,这很好,但漫画不能重复别人的,要自己想。自己创作,可以先画你周围的人和事……这几句话使赵良思索了好几年才一关关地领悟。

    举报 回复

    # 18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0:58|

                三 第一次学美术
        在开始画漫画的时候,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绘画技巧太差,构思漫画与绘画技巧应该是走向漫画之路并存的两个难关,不攻破这两个难关就难以进入漫画之门。于是,赵良先生开始找门路攻克绘画技巧这个难关。当时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举办绘画训练班,很多著名画家担任教员,每晚两小时。赵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训练班里学习了一年,懂得了绘画的透视、明暗、浓淡,各类画种特别是漫画的基本知识技法,以及所用的颜料、工具等等。还学习了一些世界美术史、美术家,中国美术史、美术家等等知识,这次的学习为赵良先生丰富了绘画知识,提高了绘画技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举报 回复

    # 19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1:00|

                四 处女作
        赵良发表第一幅漫画时已经是1953年秋天了。那时,他已随着支援大西北解放的人流调来西安。当时全国正在推广第一套工间操,有人不认真做,出现了许多怪姿势,如喷气式(扩胸)、抬煤式(腹背)、蹲马桶式(下肢运动)……赵良就画下来,寄给《西安日报》。时间不长,竟然发表了。紧接着又画了一幅,支援别单位时,派去了断腿、断胳膊、用担架抬着的病号,题为《有力的支援》,也很快发表了。赵良高兴得犹如一个孩子,一夜不能入睡。周围同志做操时议论,用那几种怪姿势开玩笑,但同时也很受鼓舞。赵良心里甜滋滋的。稿费8元,是一个月的伙食费,请同志们吃了一顿,从此走上了漫画创作之路。
    本贴最后由 杜育龙 于 2009-03-13 11:0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0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1:00|

                五 结识西丁
        西丁是当时《西安日报》的美术编辑,是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毕业生,懂得绘画知识、理论,技法也挺不错。因为给报纸送漫画,赵良结识了西丁。西丁当时非常喜欢和提倡漫画,而且自己的漫画也常在报纸上发表。他俩一见面就很亲热,一交谈就非常投机,不久就成了好朋友。当时俩人都是单身汉,没有什么牵挂,晚上便一块去解放路游艺市场听相声(他们认为相声里有幽默和讽刺)。星期天一起去郊外、公园写生。夏收时一起去生产第一线画漫画速写,回来整理后发表在《西安日报》上。交往、交流、交谈、讨论、争论、切磋,使赵良的创作知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和长进,不仅画内部漫画,也跟着形势画起了国际漫画。发表的多了,创作的也勤了,名气也越来越大了。至今与西丁是同志、画友、好朋友。赵良总觉得西丁是自己的良师。

    举报 回复

    # 21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1:02|

                六 三人学“库克雷尼克赛”
        库克雷尼克赛是苏联著名的漫画家,他是库浦利亚洛夫、克雷洛夫、尼柯索夫三个人的创作集体和统一笔名。他们的作品构思巧妙、技巧高超,国内外影响很大。西丁提出由西丁、赵良、王柄炎(当时省建三公司的漫画作者)三个人组成一个类似库克雷尼克赛、使用统一笔名的联合体,后来因为叫什么名字看法不一而没有起出来,但实质上的三个人合作创作漫画体还是形成了。当时他们规定,集体构思出来的漫画署三个人的名字,一个人构思出来的漫画也署三个人的名字。三个人的智慧作品,通过集体与读者见面,就这样他们一起创作了许多漫画,差不多每周都有三、四幅漫画作品在《西安日报》上与读者见面,而这个小集体一直维持到“反右”时被打散了。西丁、赵良受到牵连,王柄炎受到了批判。从此,中国的“库克雷尼克赛”销声匿迹了。后来,西丁、赵良又开始了个人署名的创作,柄炎再也不画漫画了。但三个人一直是好朋友。

    举报 回复

    # 22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3 11:03|

                七 送给西丁的结婚礼物
        1956年,西丁要结婚了。对象是中学美术老师郑丽芬,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伴侣。作为好友的赵良和柄炎送给他们什么礼物呢?柄炎结婚早,过去赵良和西丁常在他家吃河南薄饼卷鸡蛋,这次西丁成家。赵良觉得他们不可不贺,他与柄炎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合作一幅漫画作为他们的结婚礼物。赵良和柄炎画了一只象西丁摸样的蜜蜂,死死叮在一朵鲜艳的花蕊间,贪婪地吸着花“芬”。这幅画贴在他们的洞房里很显眼的墙壁上。西丁夫妇看了默默作笑,客人们看了咯咯乍舌。

    举报 回复

    # 23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2|

      八 成立“金箍棒漫画会”

      赵良等七、八位漫友于1956年夏季在西北大学会议室里开会,商议成立一个漫画组织(为什么会址选在西大会议室,因为高教局教务长、西北大学党委书记梅一芹是一位延安时代的漫画家),参加会议的有梅一芹、西丁、叶坚、赵良、王柄炎等。当时决定要成立一个漫画组织。关于这个漫画组织叫什么名字却各抒己见。有的人从花木角度结合漫画讽刺的特点考虑提议叫“刺玫瑰”,有的从治病救人结合漫画是有力的批评武器角度考虑,提议叫“五味子”等等。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认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威力无穷,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所以最后一致决定,漫画组织名为“金箍棒漫画学会”,这就是解放初期西安漫画组织的由来(2006年后更名为陕西省漫画学会)。之后,赵良与西安的“金猴们”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赵良担任漫画会的副主任),不断“奋起千钧棒”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漫画作品,自办与兄弟省联办了许多次展览。在城市、农村、工矿单位巡回展出,使“金箍棒”这个名字和赵良及他的“战友们”的名字,不仅在省内、国内叮当作响,就是在港、台,以及国外也有回声。

    举报 回复

    # 24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2|

      九 《看病历险记》的连锁反应

      《看病历险记》是赵良有感而发的一幅配有较长文字的作品,画了一个病人通过医院走出来后更加衰老体弱了。文字详细记述了他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看病手续繁琐,到处碰钉子,医务人员态度不好的实际情况,在《西安晚报》登出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给报纸写信,反映类似情况,并就此发表评论,引起医疗部门强烈反响。四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动员讨论,整顿医疗作风。院长和办公室主任亲自找到赵良当面道歉和说明情况。市卫生局召开市属各医院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就《看病历险记》在各院展开讨论,重点整顿医疗作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时隔几个月后,赵良又去医院看病时,亲身体验了这个医院的医疗作风、改变的新气象。并听医护人员们议论说:“真没想到一张漫画,在我们医院起了这么大的作用。”赵良及时将此情况反馈给报社,报社为此进行了专题发了四院“医疗作风明显好转”的报道。事情才得到圆满结局。

    举报 回复

    # 25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3|

      十 《三部曲》引起的风波

      赵良在《陕西农民报》上发表了一幅题为《指挥生产三部曲》的漫画。批评农村干部指挥生产抓着喇叭喊,骑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深入实际的官僚主义。扶风县降帐公社副主任杨有鱼看了,极为恼火,在报边空白处批道:
      放屁放屁真放屁,
      报社放的狗臭屁。
      我说此话你不服,
      登到报上大家评。
      然后寄回报社,当时的总编辑张光、美编戚子斌同志看了后,即将此话登在报上,要求广大读者讨论,结果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到来自农民、干部、工人、战士等各行各业的读者来信达614封。除四人有不同看法外,610人都说“好漫画”、“画得对”、“打中了当前干部缺点错误的要害”、“首先是干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证明漫画批评效果很好”、“漫画打中了官僚主义的痛处,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有位公社书记写诗赞扬:
      这幅漫画没麻达,
      干部看了受启发;
      这幅漫画画得真,
      干部看了教育深……
      有个队干部来信说:“我看了漫画一夜没睡好觉,对老婆说,这幅画戳到咱心尖子上了,早晨起来就下地。从此改了官僚主义的毛病,社员们说,咱队长的心石头都砸不开,叫一张漫画给戳开了。”几位六十多岁的老汉也来信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就得批评坏作风,不能听好的笑,听坏的跳。”杨有鱼同志先后给报社写了两次信,承认自己骂人不对,观点有偏。并向报社和赵良道歉。
      这幅漫画作品被评为当年报社的甲等稿获奖。
      赵良并不恨杨有鱼,他还主动写信与他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交朋友;还把《赵良漫画选集》寄给他做礼物。很可惜,不知什么原因,杨有鱼没有给赵良回信,可能是没有相通,或者是不好意思。

    举报 回复

    # 26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3|

      十一 全国漫画迷的来信

      赵良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漫画迷们的来信。有的拜师求教,有的研讨问题,有的联谊交友,有的求画签名。广东省茂名一位中学生黄国铭来信说要终生献给漫画,提出几十个问题,赵良都一一作了回答,一封回信长达几千字,从不怕麻烦,至今保持联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薛家湾税务所干部武誉斌来信求购《赵良漫画选集》并要求结友共研漫画技艺,赵良回赠画册,并多次复信。辽宁本溪市湖区彩玉街待业青年苗洪兴来信,要求赵良送照片自画像,提出学漫画许多问题,赵良给予一一满足。安徽省丝绸研究所何玉文来信说:“你画出那么多精美之作,令吾大饱眼福,受益匪浅,我当视为家珍传世。”并请求为其父六十大寿书赠一画,赵良也满足了他的要求。西藏山南隆子县供那边防哨所,上尉班长杨通亮来信说:“这里生活非常艰苦,常年积雪,一个月才能收一次信和报纸,但仍能看到你的漫画作品。看到了你的漫画作品,使我非常高兴,愿我们成为好朋友。我喜欢文艺写作,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并介绍了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与这位朋友通信虽然非常困难,但赵良仍与他们不断书信来往,成了这个边防班的朋友。

    举报 回复

    # 27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4|

      十二 “一辈子都忘不了,太深刻了”

      赵良说他画了几十年漫画,究竟有多大知名度,自己也很难预测。他经常受到一些陌生朋友的来信。有的说:“你近日发表的作品很精彩深刻,真是一针见血的刺到了问题的关键,我们单位许多人都在议论……”有的来电话说:“你今天发表的一幅漫画,立意很好,但树画歪了。”赵良因事去某大学教授处,见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幅赵良的《他某事他谋人》漫画,当时某教授并不知道作者是谁。赵良问他,为什么压这幅画?教授回答说,我们学校就有这种情况,真是画到点子上了。赵良因病住院动手术,王大夫说,有张漫画《捧飞》,我们医院就有这种人。当得知作者就是赵良时,兴奋地说:“但愿我给你做的手术成功,不像你漫画里的马大哈大夫。”两人哈哈对笑。在手术台上,这位王大夫还不断地同赵良说起他的一幅幅漫画,以转移赵良的注意力。当赵良病愈后问他,怎么对他的漫画记的那么清楚时,这位大夫说:“好的漫画,一辈子都忘不了,太深刻了。”

    举报 回复

    # 28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6 11:05|

      十三 结识民学与长虎

      赵良与民学可以说是一板之隔,同在一条街,跨几步就到。但多年相知而不相识。一次,赵良单位派一个同志去民学单位派出所帮忙,看到民学的一个本子里夹着许多赵良的漫画剪报。拉话间得知赵良就是这位同志的处长,而且相距只有十步之遥。于是民学如获至宝,连声说:“多年相知不相识,得来全不费工夫。”从此便与赵良结为好友。一个干部,一个民警共同研讨创作漫画,几年以后,民学也成了西安地区的漫画骨干作者,还多次获奖。
      有一次,赵良突然收到一封信,打开细细读来,令他紧张起来,原来这是一位残疾青年写来的。说他喜欢文学艺术,但投门无路,自感前途渺茫,一片黑暗,如果得不到您的帮助将以死相求……赵良坐不住了,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跑了四十多里路,找到了这位写信者,原来他是三桥西安硫酸厂的一位待业残疾青年张长虎。当他得知来者就是他所求的老师赵良时,红着脸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我还以为又是石沉大海了呢!”后来才弄清,长虎是从《中国青年报》登载赵良漫画作品下面登有赵良的地址,才得知赵良的单位,才给他写信的。他们商量了一个计划,每周一次由赵良在家里给长虎讲漫画,好学的长虎虽然身有残疾,行动不便,每次都要由他姐把他送上公共汽车,下车后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赵良家。但无论刮风下雨、冰冻、下雪,从未间断过。赵良给他讲人生,讲漫画,一讲就是一年多。赵良义务执教,从头做起。分文不取。有时怕耽误末班车,连饭都顾不上吃,先教课,到九点多送走长虎才吃晚饭。一次,长虎临走时被门槛绊倒,赵良抱起他时,感到很轻,一阵心酸,掉下眼泪。赵良被长虎的好学精神感动了,长虎也哭了,他为找到这样一位老师而高兴、激动地哭了。……现在长虎已经成了西安地区的骨干漫画作者,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并两次获奖,悲观厌世情绪早就一扫而光了。后来,他成了家,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媳妇儿。赵良携夫人,参加了他的婚礼。更可喜的是他们一年后一胎生了两个男孩,活蹦乱跳,实在可爱。每逢佳节长虎夫妇总是带着两个小老虎来赵良家作客,免不了在赵良家翻箱倒柜打闹一番……,其乐无穷,幸福美满。

    举报 回复

    # 29楼

  • 杜育龙发表于2009-03-18 10:50|

      十四 与农民画家马本仁交朋友

      河南省柘城县马集乡雀庄农民漫画家马本仁给赵良的一封信,问赵良索要《赵良漫画选集》,他们结为漫友。马本仁是位耳聋人,身在河南山区农村中,家庭生活困难,创作条件很艰苦。白天劳动,晚上在牲口圈的油灯下创作漫画。赵良对这位“苦行僧”非常同情,经常向他提供各种资料,相互通讯切磋漫画创作问题。1992年陕西电视台与长岭机械厂联合举办《屏幕与观众-长岭杯漫画大奖赛》时,赵良、李乃良(省漫画会主席)等被聘为评委,他们及时将征稿信函及信息寄给马本仁,马本仁创作了许多幅作品寄来参赛,最终被评为三等奖,奖金500元,还被邀请来西安参加领奖活动。这位从来没有离开过山沟、连郑州都没有到过的农民画家,这次由女婿陪同来到古都西安,住在大宾馆,接受了由漫画大师华君武亲自为他颁发的获奖证书……这位农民漫画家感动得含着眼泪给赵良和李乃良写信(因他耳聋不便交谈)并拉住他们的手说:“闪光的一刻,胜过平庸的一生……你们是多么善良可亲,托洪福来西安领奖,大开了眼界……难忘啊老师们……”马本仁又回到了他的山沟里,但书信穿梭,友谊长存。

    举报 回复

    # 3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