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漫网存在多篇对中国漫画界攻击的文章
如该网站“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漫画碎片”中涉及《讽刺与幽默》一文: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25/mhsd/200901/37691.html。
该系列全部文章网页:http://www.zhongman.com/Special/kqdh/index.html
另外,前段时间对子恺杯漫画大赛的评论也显得别有用心: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25/mhsd/200811/36928.html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漫画界,尤其是传统的漫画这一块发展并不很好,这更需要漫画界齐心协力,我们看到像美协漫画家艺委会等组织,以及像讽刺与幽默这样的权威报刊,都在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普及漫画氛围、推动漫画发展,作为漫画网站,更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攻击、拆台。作为一个普通的漫画作者、漫画读者,衷心希望中漫网,以及其他漫画网站,端正心态,真正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出力。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怒火发表于2009-01-13 16:57|
如该网站“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漫画碎片”中涉及《讽刺与幽默》一文: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25/mhsd/200901/37691.html。
该系列全部文章网页:http://www.zhongman.com/Special/kqdh/index.html
另外,前段时间对子恺杯漫画大赛的评论也显得别有用心: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25/mhsd/200811/36928.html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漫画界,尤其是传统的漫画这一块发展并不很好,这更需要漫画界齐心协力,我们看到像美协漫画家艺委会等组织,以及像讽刺与幽默这样的权威报刊,都在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普及漫画氛围、推动漫画发展,作为漫画网站,更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攻击、拆台。作为一个普通的漫画作者、漫画读者,衷心希望中漫网,以及其他漫画网站,端正心态,真正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出力。举报 回复# 1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9-01-13 17:31|
《讽刺与幽默》的讽刺与幽默——三十年中国漫画的碎片之七
WWW.ZHONGMAN.COM 2009-1-8 11:23:09 中漫网
《讽刺与幽默》,这份据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张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百度百科里说,他诞生于1979年1月20日。
他的发行量,最高峰时,据说是达到130万份,而现在,无从考证,据说是几万份,也有说十几万的。
请原谅我在这个系列里用了很多“据说”,以及从网上找的数据资料,很多未必准确,因为这仅仅是杂感文章。如有出入,还请相关人士指正。
我只记得,以前这份报纸是可以在报刊亭买到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地方的报刊亭里买不着了,想看的话,要么看他的网络版,要么邮局去订阅。
我试着搜索了一下,百度第一条,他的电子版竟然是2006年某一期的。第二条才是现在的。看了看,现在这份报纸基本上是大杂烩,杂文、笑话、微型小说、漫画都有,当然,漫画还是占了较大比例的,而且有一些新兴的故事漫画等,被放在了冠以“动漫”之名的版面上。
一个微妙的变化是,《讽刺与幽默》原本一直是人民日报社直属管辖,而在几年前,他被悄悄地划到了同样是人民日报社直属的《环球时报》管辖,给人的感觉是降了一辈。我曾因工作关系与该报的一名前任工作人员有过交流,他直言不讳:赔钱!领导也没兴趣了!《环球时报》有钱啊!
我也有好些年没有仔细地看这份报纸了,因为写这个杂感,网上搜索,看了一下,感觉还是很平淡,至少,如果这样一份报纸搁报刊亭里,我这个漫画爱好者是不会掏钱买的。昔日巨大的发行量,同“文革”刚刚结束,大众无比饥渴这样一个状态有关,当时几乎任何文艺作品都会受到空前的欢迎,这是一个特殊历史阶段造就的繁荣,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繁荣的假象。在介绍《讽刺与幽默》曾经的主编,漫画家英韬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英韬先生“经营能力非同一般”,佐证就是“130万的发行量”。这其中究竟有无关联,我想应该是有一点的,但不妨做个假设,假设真的“经营能力非同一般”,那不妨在现在重出江湖,至少做个顾问,来挽救一下现在这份报纸的尴尬境地,如何?
在市场上不占优,在艺术上呢?在社会功能上呢?在思想意义上呢?如果这些能真正服人,那么,即便《讽刺与幽默》只能卖个三五份,他照样有存在的意义,并且应该得到扶持,可翻开现在的《讽刺与幽默》,所谓的讽刺仅仅是隔靴搔痒,而离希望达到的“幽默”境界又是相距甚远。贴出的这个最新一期的头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人民日报》的恶搞山寨版,自身特色全无,看得出他也想创新,也想突破,也想吸引更多读者,但体制的制约以及意识、勇气、智慧等的匮乏,使得《讽刺与幽默》越来越变得四不像,他的本身就充满了讽刺与幽默,而这恰恰是最大的讽刺与幽默!
在网络上还搜到了2006年该报的一则招聘启事,招一名编辑部主任,要求的第一条:美术专业毕业,具有优秀的美术素质和漫画功底。一看这条,《讽刺与幽默》现在为何不尴不尬的原因,似乎揭晓了一半。一个急需要高水平媒体运营人才的报刊,却还是抱着“漫画家办漫画报刊”这类陈旧的指导思想,将“厨师”与“美食家”当成一个职业,让人似乎觉得,三十年里,这份报纸,至少在办报观念上,是在不断退步。
(大鱼/文)
吴之如感言:
非常感谢“怒火”先生的推介,使我得以一读“大鱼”先生评论《讽刺与幽默》的文章。
一气读完,觉得大鱼先生说得颇有道理,虽是一家之言,却并非言不由衷。我不知道大鱼先生画不画漫画,但由文章可以看出,至少他是十分喜欢漫画,非常关心中国漫画的传承、发展和繁荣的。我还实在看不出大鱼先生的文中有什么“攻击”中国漫画界的恶意。
或许,因为漫画的兴旺离不开言论环境的宽松自由,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讽刺与幽默》编辑们纵然才气非凡、努力不懈,也自有他们难以言说的为难之处,但是,大鱼先生分析的诸如“观念上的不断退步”,还是值得他们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中国漫画需要鼓励,同样也需要批评。二者不可或缺,尤其后者更不可缺位。
我们是否可以养成多听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的批评意见的习惯?我相信,这会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包括漫画事业的健康发展受益匪浅。举报 回复# 2楼
-
爬山虎发表于2009-01-13 18:06|
有句古话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应该求同存异
说的对不对,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很清楚
不能一有点不同的意见,就把他"打成反派"吧
漫画的进步,需要百花齐放举报 回复# 3楼
-
老油发表于2009-01-13 22:11|
攻击、拆台、别有用心等词汇很空洞,不如用真凭实据去证明别人的谬误,如果做不到用事实说话,那反而让人觉得对方说的是实话,在实事求是面前,谁发脾气谁就是不讲道理。
因为我不清楚,所以我希望楼主讲清楚,那些文章哪里说错了?举报 回复# 4楼
-
贾锐军发表于2009-01-14 09:50|
也许楼主是为了引起漫友们注意而故意那么做。
中国漫画需要创新,需要宽松的环境,也需要批评。举报 回复# 5楼
-
张保山发表于2009-01-14 10:02|
现在漫画界或许正缺少大鱼先生这样的好文章。希望再多一些!
举报 回复# 6楼
-
怒火发表于2009-01-14 11:03|
中漫网大鱼的几篇评论,虽看不出恶意的骂人性质的攻击,但其间的含沙射影、扭曲事实等可见一斑,比如《讽刺与幽默》一文中,对老一辈漫画家英韬先生的评论暗含嘲讽之意,评论“子恺杯”的文章中,将子恺杯定性为“对丰子恺前辈的亵渎”,更是无中生有,子恺杯对弘扬漫画、繁荣漫画同时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前往参观子恺杯漫画展,同时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连年上升,应该说是呈现出很好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桐乡市政府还是漫画艺委会,以及老一辈的漫画家,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中漫网以如此尖刻的话语来对此定性,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言论。
举报 回复# 7楼
-
怒火发表于2009-01-14 11:03|
漫画确实需要宽松、需要批评,但不需要含沙射影扭曲事实的言论! 本贴最后由 怒火 于 2009-01-14 11:0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8楼
-
韦荣景发表于2009-01-14 11:17|
艺术也不总是要市场来衡量的,
举报 回复# 9楼
-
金鱼发表于2009-01-14 15:41|
说实话,中漫网的内容形式是比较前卫一些,有对中国漫画界攻击的文章也不用奇怪,廖老不也说“中国漫画死了”吗?既是文章就是拿来大家评说的,言辞偏激可以理解。
举报 回复# 10楼
-
老油发表于2009-01-14 23:38|
“这又何尝不是对丰子恺这样大师级前辈的一种亵渎?”
这句话的确有点过激。但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作者很崇拜前辈,觉得前辈的名声很神圣,相比较而言,子恺杯就差距很大呢?
就其实质观点的倾向性,我依然看不出文章有多大的危害性。如果说对英韬先生“经营能力非同一般”表示怀疑,我觉得也不能说是含沙射影,他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怀疑的。
很多时候,问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往往都是在有意无意当中把对方往坏的方面夸张了一点,你来我往,逐步升级,就把对问题的探讨变成了对人的攻击。中国人的学术之争往往带有“人术”之争的成份。
众所周知,对中国漫画界批得最夸张的就是廖冰兄。大家可以设想,假如“中国漫画死了”这句话是我老油说的,又有谁敢附和?我还能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吗?
相比廖老这句话,还有什么批评是我们中国漫画人承受不了的呢?从这角度去看,廖老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不敢说“中国漫画死了”,但我敢说今天的中国漫画界真的有很多问题,子恺杯也真的有很多问题。具体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点,中国漫画界曾经是中国文化界里的一只虎,现在只是一只兔。当然,这也是廖老的观点。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经验,我感觉,能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很可能还不能入选子恺杯。问题不在作品的水平,而在评委的胆量。
评委的胆量又是谁造成的呢?不是评委本身,而是……说起来就话长了。
我们不应当回避问题,更不能掩盖问题。而应当大大方方地把问题摆出来,用我们漫画人的智慧去解决。
说周老虎是假的,并非不希望有真老虎;说中国漫画死了,也并非要拆中国漫画的台。
支持中国漫画界,就应当多给中国漫画界提意见,支持子恺杯,就应当多给子恺杯提意见。
不久前我就在本论坛给中国漫画界(肯定也包括子恺杯)提了以下意见——
中国漫画界“三聚氰胺”含量蒸蒸日上
以下是我对近年来国内多项重大漫画评奖的看法:
投枪匕首已变成可爱的玩具手枪,廖冰兄精神显得是那么的另类。
为避免雷同曾做过的积极改革没有继续,反而倒退。大量雷同作品获奖已成为中国漫画的一大特色。回想蔡联当初主动放弃头奖的“创举”,显得是那么的书生气。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已经麻木,致使中国漫画界的“三聚氰胺”含量蒸蒸日上。
有识之士是否应当考虑一下未来将如何“问责”我们所留下的这一段“中国漫画史”?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09-01-15 09:56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1楼
-
老油发表于2009-01-15 10:00|
1957年王复羊因为率直耿介、不愿说假话而被打成右派发往青海改造。
作为右派的第二代,我向前辈鞠躬、敬礼!
历史证明:所谓的右派,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民族的脊梁,当他们被打倒之后,国家也就趴下了。一旦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国家就复兴了。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漫画界还是很需要率直耿介、不愿说假话的人。举报 回复# 12楼
-
蔡联发表于2009-01-15 10:1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举报 回复# 13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9-01-15 11:20|
赞成老油先生的意见。
感谢怒火先生的帖子推荐相关文章,
按照给出的链接,
将大鱼先生的一组文章及一篇评论“子恺杯”的文章
都一一拜读了。
感觉大鱼先生只是讲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虽然直言不讳,
却不过是说漫画,
并无攻击他人之处。
诚如老油先生所指出,
大鱼先生说“子恺杯”是对丰子恺先生的亵渎,
确为过激言辞,
但也只是说他自己对赛事的看法,
不必理解成是对主办者的攻击。
关于英韬先生的那段话,
虽有“时势造英雄”的意思,
却不必理解成是在嘲讽英韬先生。
事实上,
文革几乎扼杀了一切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文革结束后,
各种艺术门类的复兴之潮形成“井喷”之势,
顺势兴起的不仅仅有漫画艺术,
其他如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也同样如此。
英韬先生的漫画成就早已为漫画界公认,
他在《讽刺与幽默》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杰出贡献也有目共睹。
但是,时过境迁,
即便英先生今天精力依旧充沛,
再次出山主持《讽》报编务,
恐怕也难让《讽》报再现百余万订户的盛况,
不是英先生的“经营能力”今不如昔了,
而是社会变化太大了,
漫画的由热闹回归平静,
就像小说、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起落一样,
不能仅仅归究于作者或刊物编者能力与努力不足。
相信英韬先生若有机会一阅大鱼的文章,
以他的气度、学识和胸襟,
也会在一笑之余,
继以联想和反思,
而不至于责怪大鱼冒犯老前辈。
我这么说,
决不是认为我们对漫画艺术的复兴就无能为力了。
就像老油先生、大鱼先生指出的,
中国漫画界其实问题多多,
我们理当具有发现问题的敏感,
更有正视问题的勇气,
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才能一步一步地将漫画推向新的艺术高峰。
漫画作者或漫画爱好者就漫画创作和漫画界现状踊跃发表见解,
对整个漫画事业的发展有好处。
不能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十分精准,
或四平八稳而毫无激情。
要提倡广泛地讨论交流,
哪怕这种讨论有时表现为激烈的争论,
只要大家坚持说理而不引进人身攻击之类的歪风,
就不必大泼冷水。
就像老油先生举的例子:
廖冰兄先生谓“中国漫画死了!”
可算是激愤言辞的典型了。
然而,
廖老期待中国漫画(尤其是讽刺漫画)健康地、龙腾虎跃般地活着,
而不是虽活犹死,
屈辱地、趋炎附势地苟活,
其赤诚之心可鉴,
其一腔真情可敬。
谁也不能说,
廖老是在恶毒诅咒中国漫画,
是在恶意攻击中国漫画人。
我想,
我们还是在有关漫画创作和发展的讨论中,
摒弃时刻警惕对方“含沙射影”的文革心态,
而营造一种公开讨论、坦诚相待的学术氛围为好。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9-01-17 08:03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4楼
-
吕志华发表于2009-01-15 19:3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不同的声音才有提高!
举报 回复# 15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1-16 11:13|
我觉得中国漫画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有亮点的作品征服大众。发展才是硬道理,漫画也要与时俱进走进新时代。
方成的《武大郎开店》是计划经济时代代表作。现在是市场经济,武大开店可以自己做董事,聘高个子给他打工了。举报 回复# 16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1-16 18:28|
尤其是在这里,这个以新闻漫画命名的专业BBS里,更是鲜见。
我之所以叫好,是因为终于可以看到不同观点的对碰,这不同观点是有深度的探讨;有份量的对话;展示真我的真情告白。大家都畅所欲言,这就是向民主社会方向迈进的开始,就是一大进步。
说真话、不做作;摆观点、讲道理;是作为一真正的漫画人的道德底线。
再次为认真回帖的同学们鼓掌!
吧唧 吧唧 吧唧 吧唧……
我粗略浏览了全部内容,也谈下自己的看法吧。
楼主“怒火”的“愤怒”,我认为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丰子凯大师和英韬大师就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任何对之的轻言和对立观点都是反动的。所以我很理解王国勇。也希望大家都能理解,理解万岁嘛……
我对“《讽刺与幽默》的讽刺与幽默——三十年中国漫画的碎片之七”的作者大鱼先生表示钦佩,从评论文章中看得出大鱼先生是个说真话的人;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剪掉了“辫子”的人。
而吴之如老师和老油教授我很了解,也都是和大鱼先生属于“一丘之貉”。我非常赞同他们三位的观点,有好些想说的都被他们抢了先……呵呵。
漫画圈,其实不大,但水还是很深的,在国人习惯了的“高举旗帜”“永远坚持”“坚决拥护”啊等等口号式的意识形态之下,有相当部分的人会把持不住自己,变成了服务上层建筑的工具或机器,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维护“领导”层的奴性意识,忘记了作为漫画人应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举报 回复# 17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1-17 20:46|
人生往往是这样:幽默因生活而生,生活本身处处包含着幽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幽默的人会快乐,而能够把这些幽默上升为哲理的人更是智者。无论你是否看过灰色幽默漫画,我都希望它们能教会你我在生活中学习、在调侃中成长,也许有了这许多“顿悟”,生活会更充满韵味、别具光彩。
时评漫画也一样,也需要我们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去欣赏、去创作,这是我对当今讽刺漫画创作的理解。
现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那个“阶级斗争”的时期已经随风而逝,在没有了“阶级敌人”的意识形态中,我们再不能被人家当成“匕首”和“投枪”,我们应该和当政者站在一个平台上对话,实事求是,摆观点、讲道理,追求真理。为把人制社会真正转化为法制社会而工作。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尤其是我们时评漫画人更应责无旁贷。举报 回复# 18楼
-
小梁发表于2009-01-18 02:42|
和谐社会了, 还是少发火为宜。
老人家不是说过“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吗? 不过,在某些人的意识中,“让人说话”的后果就意味着要丢面子甚至丢官。在这个权力高于一切的现实环境下,丢了官无异等同于天塌了下来。但一个走向法制的社会里,如果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一个口径,发出一个声音一个观点,显然是非常不明智和不现实的。
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和谐社会更需要让人说话,这是一种进步的、正义的、与时俱进的法治理念。只有让人畅所欲言,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发展理论,创新理论。
大鱼是个非常关心中国漫画事业的热心人,爱之深,骂之切。子恺杯漫画大赛和中国漫画界的现状确是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是漫画界本身都无法解决的。我们需要尊重良知、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不应把不悦耳的话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应堵住说话者的嘴!
让人说话,利莫大焉。举报 回复# 19楼
-
lys发表于2009-01-19 14:57|
楼主神经过敏了! 艺术上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嘛! 对于"死"了的东西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
举报 回复# 20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1-20 15:34|
中漫网的内容还是丰富的。
举报 回复# 21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1-21 22:07|
看完大鱼的《武大郎一直在开店》,觉得好玩,我也来解读一下方成的经典之作。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可能千篇一律。
上面这幅图放在民生的角度看,就是关于解决高个子就业问题的漫画。我想的是作为高个子怎么会与矮个子争就业呢,矮个子的薪酬高个子能接受吗?虽然说现在研究生也能卖猪肉,但也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或者说当年的就业有饭吃就成,不讲薪酬,这还说得过去。
还是改革开放好,其中的一个成就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谁都有活干。现在高个子干高个子的活,拿高个子的工资,年薪几十万没人说,因为有本事你也可以当高个子去。矮个子干矮个子的活,拿矮个子的工资,多少都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各得其所,凭本事吃饭,这是社会的进步了。 本贴最后由 新手上路 于 2009-01-21 22:38 编辑过。举报 回复# 22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1-24 11:56|
半年前,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员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也就是说通过考试来判别工作者在专业的应知应会、实际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鉴定,分出工作者的初、中、高级别,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的薪酬待遇。那天我坐车经过广州海珠区的一间中学时,看到其教学楼上空飘动着一面很大的旗帜,上书“笑傲考场”金色大字,很雷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动画工作为新兴职业,国家也有标准鉴定初、中、高级工了。换句话说,高不高个子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要通过鉴定中心考试合格发证才算。笑傲考场,不分个子高矮,不分校内校外,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本贴最后由 新手上路 于 2009-01-24 12:17 编辑过。举报 回复# 23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2-01 12:26|
牛年到,但愿高个子矮个子都能就业,一个人没活干会出很多问题。
举报 回复# 24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2-07 09:40|
转贴 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1/Viewpoint/200812/37467.html
大鱼∶关于漫画《武大郎开店》
这幅漫画的作者是老一辈漫画家方成先生,图中矮个伙计的台词是: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另外,门口那副对子是: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横批:王伦遗风。
从网络上搜索到的新闻,方成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57年后很长一段时间,谁也不敢画漫画了。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闭幕的时候,小平同志来了,“他致闭幕词的时候我听得很仔细,有一句话大意是说:不要随便把文艺作品和政治联系起来。有了这句话,就明白了,画漫画以后不划右派了。”1980年8月,方成先生举办了一个展览,50幅作品里就有《武大郎开店》。同时,该作品《工人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这幅漫画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被读者评选为《人民日报》新闻作品优秀奖。方成先生还谈了关于这个作品的一些故事:这幅画画好后,他带给华君武先生指正。华君武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幅对联不好,不能充分表达其中的意味。于是方成根据刘禹锡的《陋室铭》,将对联改为“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惟我独尊”。横批为“王伦遗风。”而在四川举行展览时,还有人说该作品有“影射中央领导”的嫌疑。引起了一阵争议。
社会终究是在不断开放、进步,争议很快就尘埃落定,这幅漫画至今仍被漫画界和很多读者认为是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漫画界十大或者百大作品之类,即便是把所有风格、所有门类的漫画作品全部列为评选对象,这幅漫画都应该有一席之地。我不知道这个作品在当时形成的影响力,但应该能想象的到,在长期封闭、压抑之后,这样的漫画作品,和当时其他如戏剧、电影、曲艺、音乐等等一样,必定能引发一种巨大的集体共鸣。虽然在现在看来,尤其是看惯了连环卡通、四格漫画且没有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年轻读者而言,这样的漫画作品可能太平淡,但若是慢慢体会,这幅漫画一点都没有过时,在我们的身边,不一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武大郎其实一直在开店,而且还开起了连锁店。
在几年前,一个漫画论坛上,有网友在讨论有一些老一辈的漫画家看不惯现在的漫画界年轻新锐这一现象时,有个回帖很有意思,我现在还记得:武大郎开店,有什么办法?一语已不止双关。老一辈的漫画家,我一个都不认识,其实我是很想和他们聊聊,比如方成先生,看有报道说他很喜欢朱德庸的作品,而且其子孙晓纲先生创作的浓郁欧式风格的连环漫画《郎雀》连载十余年,经久不衰。在我的眼里,这一些,包括“武大郎开店”,都是非常优秀的。而放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去想象三十年前,或许创作这么一幅漫画,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回过头来想想现在,若是创作了这么一幅漫画,风险或许依然存在,谁又能保证没有人会对号入座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十年前的昨天,和三十年后的今天,似乎又没多大差别了。举报 回复# 25楼
-
lys发表于2009-02-10 02:10|
批评声音越多, 社会就越“和谐”
沉默才是最可怕的!
楼主, 醒醒吧,
连平民都听不进批评声音,
官爷们就更听不进了!举报 回复# 26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2-10 12:50|
基因多样化,有选择性的遗传才最好。“和谐”社会既需要高个子又需要矮个子。
举报 回复# 2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