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重庆的屁股摸不得?(漫评)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7

6888

张晓舟的《弄他!弄他!重庆是座很“搞”的城市》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陪都”重庆,全城上下一片沸腾,叫骂声铺天盖地,矛头直指《南方都市报》的首席体育记者张晓舟,重庆网络上BBS的砖头疯狂的砸向了他。这股“文革”期间才有的全民性“运动”之风又复制到当今这个现代化时代的重庆,客观的地说,很滑稽。据说此次声讨张晓舟的全民“运动”是有指示、有策划、有组织、有行动的,想象得出来:三千多万人每人一口痰足可以把你淹死。由此可见,晓舟同志闯下“大祸”了……


印象中,重庆是个美丽、有气魄的大都市,重庆人民是勤劳和有幽默感的人群。不过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有他光鲜的一面,也有见不得人的陋习,重庆也不例外,晓舟同志只不过将他的切身体会和感觉说了出来,难道就成了罪人?好的就需要媒体大力宣传,不好的就不许传媒曝光了?说真话就要遭到封杀,那么这个社会无疑将变成美丽谎言的世界,那么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俗语有讲: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现在我们也可以说:重庆的屁股也摸不得了。

详情请点击这个超级连接:
重庆的屁股摸不得(漫评)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邝飚发表于2008-02-28 20:26|

    张晓舟的《弄他!弄他!重庆是座很“搞”的城市》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陪都”重庆,全城上下一片沸腾,叫骂声铺天盖地,矛头直指《南方都市报》的首席体育记者张晓舟,重庆网络上BBS的砖头疯狂的砸向了他。这股“文革”期间才有的全民性“运动”之风又复制到当今这个现代化时代的重庆,客观的地说,很滑稽。据说此次声讨张晓舟的全民“运动”是有指示、有策划、有组织、有行动的,想象得出来:三千多万人每人一口痰足可以把你淹死。由此可见,晓舟同志闯下“大祸”了……


    印象中,重庆是个美丽、有气魄的大都市,重庆人民是勤劳和有幽默感的人群。不过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有他光鲜的一面,也有见不得人的陋习,重庆也不例外,晓舟同志只不过将他的切身体会和感觉说了出来,难道就成了罪人?好的就需要媒体大力宣传,不好的就不许传媒曝光了?说真话就要遭到封杀,那么这个社会无疑将变成美丽谎言的世界,那么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俗语有讲: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现在我们也可以说:重庆的屁股也摸不得了。

    详情请点击这个超级连接:
    重庆的屁股摸不得(漫评)

    举报 回复

    # 1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2-28 21:59|

    【华龙网:】 14:32 嘉宾就坐,直播马上开始。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主持人:】 14:34 各位华龙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走进本期的华龙会客厅。
    2月22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张晓舟的评论文章《弄他!弄他!重庆就是一座很搞的城》在通篇评论中,张晓舟使用很低俗、甚至有点黄的言辞表现重庆人民、重庆历史和重庆文化。这样的一篇文章发表后,引起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不少网友认为,张晓舟的评论文章用词欠妥,极大的伤害了重庆人民的感情。而张晓舟及其所在的南方都市报必须向重庆人民道歉。
    【主持人:】 14:35 今天的华龙会客厅邀请了两位重庆文化界的名人来点评这件事,一位是重庆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张育仁、一位是重庆著名作家许大立。在网上,《南都》事件有两派,一派是愤慨,表示南方都市报和张晓舟必须向重庆人民道歉,另一派说张晓舟的言辞过激,的确指出了重庆发展的弊端,我们要冷静看待这个事件,不知道两位的看法是怎样的?
    【许大立:】 14:37 这件事我知道,我本来不想点评。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周年了,像这样的事情我早已耳熟能详,不会感到奇怪。我看了张晓舟的文章之后并没有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南方都市报我们平时是看不见的。通过纸媒和网媒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这位先生很有洞察力,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不一定同意他的言辞,但是我欣赏他的勇气,居然能把它写出来。
    这样铺天盖地的回应,体现了重庆人民的自爱和对我们重庆的过分热爱,在网上表达了自己的言辞,我可以理解。
    【许大立:】 14:38 我觉得张晓舟的文章比较浅薄,我们的网民要息怒,冷静、客观地分析我们这座城市的环境、生态、思想以及种种的在人文和物质上的表现。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觉得这次讨论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广大的网民、读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件好事。
    【张育仁:】 14:41 我的观点基本上和许总差不多,既然张晓舟写这篇文章酿成了一个事件,我们姑且说是一个“事件”(其实不应该是一个事件),在我们现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应该是允许有多种声音并存。在这些声音中,不是说不妥当、错误的声音就不允许它出现。应该说一个社会允许一些不妥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些言论,但是不要违反党纪国法,我认为是允许的。所以我和许总的看法比较一致,不以为怪。
    但是针对张晓舟这个评论的事情,不妥有两点:
    第一、他的基本身份,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网民,他是一位职业的新闻人,而且发表在公开的官方的媒体上,这个不是他个人的行为,是一种职业行为。所以张晓舟这个事情既是他的责任,也是南方都市报的责任。南方都市报是一个官方媒体,这个是它的失误。
    第二、我们重庆这座城市不是不允许批评,我们这座城市被人家关注、引起人家激烈的批评是一个好事。最怕的是一个城市人家不关注,不屑评价,这最糟糕。但是张晓舟的评价过头了。他罗列的事情是夸大的,甚至有的根本就是歪曲。
    还有是言辞上没有教养,显得比较粗俗,你对一个城市点评要用词文明,要显示出你的文化涵养。
    【主持人:】 14:41 我们说张晓舟是新闻工作者,来到重庆的目的是报道东亚四强赛赛事的情况,但是通过和重庆球迷的接触,他就用一些过激的语言评价重庆这座城市的素质,可能是球迷的一些比较激动的行为让他有这种反应,但是在赛场上球迷的表现真正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素质吗?
    【许大立:】 14:43 通过一件小事可以放大,重庆球迷不一定是重庆人民的代表,但是可以反映我们某些方面。
    不吹牛的说,我在80年代是比较有名气的体育记者,算体育记者里的老前辈了,我们那时候的采访足球只有一点,就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那时候精神生活丰富,但是物质生活缺乏。我们国家要强大往往寄托在某一个小的事情上,什么乒乓球、跳水、体操上。那个时候是很自然的事情。
    现在为什么球迷很激动呢?就是张晓舟说的,重庆已经没有中超了。中国队的表现很臭,所以我这个老球迷也不看足球了。我们球迷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过激的反映可以理解。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不一定要关心足球,足球上不去,老百姓着急,说一些过激的话我们可以理解。
    张晓舟这篇是第五篇,前面的我没有看过,估计还是写赛事的情况,这个第五篇要寻找一些边缘的东西来反映这座城市,我认为比较正常。
    【许大立:】 14:45 我写文章也比较幽默,也比较喜欢调侃的东西,我喜欢用一些吸引眼球、吸引目光的文字。当然,我们知道他写过了,比如说把“求精中学”写得过了,把“精美”、“精华”向性的方向转移,作为资深的文娱记者,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把重庆负面的东西放大之后肯定会引发爱重庆、爱家乡的网民的愤怒。
    我们看到的是网络上的多数以上甚至90%的人都反对这种声音,我可以理解。但是反过来想,我们的反应是不是过分强烈了,一个城市要有自省的精神,一个人也是这样的,没有自省就没有进步。
    【许大立:】 14:46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比较清醒的网民写的文章非常好,但是不一定正确,他引用的是马克思的话,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可以自由谈“性”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已经是非常发达了。这个不是原话,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艳照门”、我们的“色戒”等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负面东西是这个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
    张晓舟先生这次写这篇文章尽管激怒了重庆人、激怒了重庆媒体和爱重庆的人民,我想这也是一个好事,我们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就像毛主席说的辩证法。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物极必反。我们不要老盯着张晓舟怎样,我们要心胸宽一点。
    【主持人:】 14:47 说到重庆球迷,不知道张教授看了我们的球赛没有,重庆球迷在赛场的表现真的激起外地人对重庆人的这么大的反应吗?
    【张育仁:】 14:48 我没有看球赛,如果是倒退20年,我和他们的表现也是一样的,或许会更激动。
    张晓舟拿重庆球迷来说事,这个事显得有点不妥当。其实不只是重庆的球迷,全国各地的球迷和重庆的球迷表现差不多,而且比重庆球迷过激的事件经常发生。他挑选这次重庆球迷的表现没有典型意义。
    比如说,好多年以前,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国家队和香港队踢足球,香港队赢了,北京的球迷表现不得了,扔瓶子、扔穿的鞋,辱骂香港队,但是香港队也是中国人。
    所以我认为张晓舟拿这个来说事不妥当。
    【张育仁:】 14:50 如果我们纠缠张晓舟的措辞、情绪、动机等等,现在讲没有什么意义了。我非常同意许总说的,我们把这个坏事变成好事,张晓舟这篇文章能够引发重庆人对自身的反思,对重庆这座城市负面的东西进行反思。同时,即使我们反驳、不赞成张晓舟的一些言论和情绪,但是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
    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重庆人重感情。我是重庆人,我批评重庆人好像没有什么事,就是自家人。重庆人最大的优点是重感情,但是缺点就是太重感情而缺乏理性。
    【张育仁:】 14:51 当然你说爱重庆、爱家乡、爱自己,自尊、自爱很好,但是自尊、自爱还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如果说张晓舟错了,我们要从理性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一条一条地符合逻辑地驳倒,还要让他口服心服。
    在兵家里面,最高的境界是“化敌为友”。当然张晓舟不是敌人,但他是网民的心中是敌人,我们要怎样让张晓舟不是几十个字道歉而已,要从内心上认为我们重庆人不仅反驳他,而且反驳得有道理,这样一来张晓舟认为重庆人有素质,他的眼睛看走神了。
    【张育仁:】 14:54 不是说在网上没有理性的人存在,而是非理性的比较多,比如我们媒体一些报纸上写的什么“泼男骂城”、“猥琐的灵魂面对站着的城市”。但是你敢说哪个城市不是站着的,是趴下的。
    还有是报纸上讲的求精中学,张晓舟实际上不是不知道精益求精的含义,而是有意调侃,但是又过头了。我看了一下报纸上说的“求精中学是多少年成立了,是百年名校,曾培养出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国画大师张大千。”这个过了。要说刘伯承的元帅是你求精中学培养出来的吗?那我把一个小孩放这个学校,你能说能培养成一个元帅?只能说我们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刘伯承、张大千。他能成为元帅,有很多因素。那如果刘伯承读的幼儿园就可以说是培养元帅的幼儿园了。这样就是没理性了。
    我们说张晓舟过头了,我们自己也有一些不符合理性的地方。
    【许大立:】 14:57 我们面对不理性的批评,不能用不理性的语言和不理性的思索来还击,这样不利于我们这座城市的进步。我今天上午看了《南方都市报》的道歉,我觉得这个道歉是很原则的,是逼迫于某个层面的压力来道歉了,并不是张晓舟和他的同仁们想要道歉。有记者要采访他了,到后来就感到是广东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关系的问题了。我们把一篇文章的东西提升到一个城市上来,没有必要了。他们不会心服口服的。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是发表在A22版上,不是政论版,要闻版,而是一个体育版上。说实话,现在对体育的关注不像20年前了。现在社会进步了。我相信南方都市报的领导、编辑、审稿人员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应该比我们高明,因为他们发展得比我们好。我干了20年的媒体,干过编辑,我们的报纸赶不是南方都市报,它刚开始出来就是4个版本,现在做得很大了,我觉得这里面就是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我不赞成张晓舟这样的做法,他这种敢为人先是有失风度的,是有失文人基本的道德,有失记者的基本道德。但我们要看出来,为什么南方都市报这份报纸有活力,在10多年里,能傲立于中国新闻之林。但是反过来我们为什么对这篇文章这么愤怒,反过来说明他们影响力强大,如果是发在一个发行量只有几千份、几万份的报纸上我们的反响不会这么大。
    【许大立:】 14:59 还有是我们现在的球迷的心态和20年前不一样,不仅仅是我们的球老上不去,我们烦了,厌了。另外是我们社会在进步,发展。张晓舟不是看不到重庆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变了,道路变了,袁家岗以前是一片荒凉的农田,现在变成了一个辉煌的体育城。他不知道吗?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当然我不认识他,他是我的后辈,他在现在的文娱圈是有知名度的,他写这篇文章可能是想炫耀自己的文笔好,还有也许是炒作自己的想法。
    这个有好处,张晓舟骂重庆,让重庆出名,他自己也出名。这样一来国外、国内的媒体注意力都投向重庆。这就是所谓的坏事变好事。
    我希望你们把这场争论继续下来,只是这个争论是势均力敌的。99个人骂1个人没有什么好看的,最好是40个人骂60个人,或者50个人和50个人对骂好一些。
    我说这些话,可能有人会批评我。我这个人和有些人的观点不一样,不要最后由骂张晓舟变成骂许大立了。
    【许大立:】 15:0 我是一个写文章喜欢生动活泼的人,我不喜欢把重庆的缺点、伤疤、我们的阴暗面都集中起来,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重庆人要直面自己,加强自省,来纠正我们很多不正确的东西。
    【许大立:】 15:4 我刚才说了,你们老抓住重庆的求精中学,这个是过分调侃。但他说的也有对的,比如重庆媒体上的性病广告的宣传这个不对吗?还有我们在重庆解放碑的广场上被人塞了很多美丽的小姐的广告,这个有不对吗?我们自己的媒体前些年也在抨击。我们能不能够通过这个事情反过来看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当然是尽量完善自己,不可能是彻底完善的。
    我刚才说的,马克思都说社会都自由谈性的时代到了这个社会就非常美好了,事实上我们社会生活和20年、10年前有很大的进步。
    还有是“搞”、“精”、“雄”、“弄”这几个字。“搞”在70年前说搞文化大革命、搞生产。但是说搞对象就不正确了,那时就是谈恋爱、耍朋友。还有是“精”字,没有什么争论,他是无事生非,故意这样搞的;还有是“雄”字,开始说“雄起”的时候肯定有性的成分,后来大家就接受了,雄起很正常,体现阳刚之气。这是经过语言界、文学界、艺术界多年的匡正,雄起成了一个正面的字。
    【许大立:】 15:5 还有“弄”字,在英语里既是动词也是名词,“弄”动词的时候就是摇的,还有一个歌词就是“弄你弄你”。
    【主持人:】 15:5 有一个网友说说到“雄起”这个字,是这样表达他的看法:“雄起”是一个来源于民间非常生动积极的词汇。现在已经融入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希望小孩子努力读书,爸爸妈妈会说“雄起”;工作中希望你能吃苦耐劳,努力奋斗,朋友会鼓励你“雄起”;在赛场上,希望队员能勇往直前,取得胜利,我们会高呼“雄起”。但是,作为外地人,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雄起”的真正含义。如何才能让一座城市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化积淀传承下去,并且让更多的外地人知道它,正确地理解它,这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两位能给这位网友一个答案呢?
    【张育仁:】 15:7 关于“雄起”这个词刚才许总也讲了,最初是60、70年代形成的,雄起普遍使用的就是在文革当中,特别是搞武斗。最初是街头的青少年喊起来的,有点朦胧“性”的成分。当时还没有把这个词用来振兴中华、振兴城市、立志奋斗的意思。就是要争口气。
    很多词的出身不是很文明的,最后是时代进步我们注入了积极的内容。如果一个词、一个言子要让更多的人理解它的内涵,无论我们喊得怎么响,应该是我们要具体怎样来做,使这些词的内涵显示出活力。
    如果你喊“雄起”我们自己可以理解,但是别人看见我们有些做派就不是正面、积极的,你怎么处理。我们就面对张晓舟的事情我们网民要雄起,但是张晓舟来看,你们雄起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我申明一下不是网民都不讲道理),整体上看是情绪比较过激,过激的雄起比较可怕,带来的后果不太好。
    所以雄起要准确理解,一个是积极向上,另一个要有理性、分寸。
    【主持人:】 15:7 我们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民间的文化积淀,要让世界的更多人理解,这方面上我们重庆怎样来更好地利用它,不至于让外界来错误理解呢?
    【许大立:】 15:9 我认为张晓舟先生没有看见重庆进步的东西,但是另外有一点,我们自己这些年把重庆由一个落后的城市发展到现在的初步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做出很多贡献。我们这些年在运动上、体育上比较沉寂,没有90年代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我们很多人已经沉醉在酒色财气中。我们学习氛围、学习愿望不是很强,我们有时候对很多事情比较漠然,包括我自己。
    比如以前我看出街头上有人乞讨,我非常主动地送一些非常微薄的钱财,但是现在比较漠然了。张晓舟这篇文章如果有功劳的话,就是我们在比较贫乏、冷漠的生活中投了一块石头,他激怒了我们,但是也激起了我们某一根神经。
    我们现在有80%、90%的人包括媒体对张晓舟这件事进行指责,这个事情是好事,让我们从麻木中警醒,来思考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的争论也好,张育仁先生讲的批判和反批判也好,它毕竟使我们头脑中有了一些振荡。
    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最怕的就是冷漠和沉沦。把我们激发起来不断批评、思考,兴许这是一个好事。
    【许大立:】 15:9 我还是要感谢华龙网、感谢媒体们对张晓舟的不雅之词发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是非在这场争辩中越辩越明,这对我们是一个好事,我们重庆人今后该怎么办、该做什么。
    【张育仁:】 15:11 许总说的非常好,我要说的是张晓舟丢下这颗石头,我们不要老是盯着这个石头,他激起了一连串的正面的涟漪,什么涟漪呢?
    第一是重庆人表现出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不要人家写一文章对你这座城市中伤,你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个就是麻木、不自尊、不自爱。现在我们有了自尊、自爱非常好,华龙网提供这个平台让广大网民参与,这表明我们的城市有活力,有活力是好事,但是这个活力要引导,要引向反思。
    【张育仁:】 15:13 张晓舟说得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反驳,要摆事实讲道理。但是不是有些东西我们批驳了我们还是执迷不悟。
    比如说张晓舟讲的一些东西或者是用语不对,我作为一个重庆人也反对,说“什么高架路胯下就是古城墙”但是我们要来理性反思,我们如何合理协调现代城市建设和保存历史遗迹。
    重庆作为抗战文化地,这个在全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们的房地产商已经毁坏了多少抗战遗迹,很多抗战老兵千里迢迢回到重庆来寻找当年激发起他们青春热情的历史回忆,但是没有了。后来对我们后人讲,我们看不见这些东西怎么激发我们对英雄城市历史的感情。
    【张育仁:】 15:14 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应当反思。
    第二、刚才许总讲的,我们重庆人和我们的邻居成都人相比,我们读书的氛围非常差。满足于感官的享受,不是说其他的城市没有,但是成都人普遍比较喜欢读书。
    我们上一届市委书记汪洋到重庆来就发现这个问题,提倡把重庆变成一个读书的城市,这个非常好。
    还有是一个人文精神上,我们发现我们重庆人是有他的性格,但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内涵。
    【许大立:】 15:14 王市长也提出了。
    【张育仁:】 15:16 这个和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是明显滞后的。
    张晓舟这篇评论中的有些东西我们可以说是乱说,但是提到城市的雕塑,讲到长江大桥四座春夏秋冬的雕塑。我们认为很好,但是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雕塑是怎么来的。最初是四川美院的雕塑家雕的全裸,非常典雅有内涵。但是我们的官员说这个是裸体,要穿衣服,于是就穿出笑话,最后冬天的雕塑穿的衣服连裤腰都没有。
    这反映出我们重庆搞了很多城市雕塑,但是重庆的城市雕塑水平总体上讲水平比较低(我不怕得罪人),尽管我们有一流的美术家和美术学院,有些雕塑仍然非常粗糙,肤浅。
    还有是以前较场口的拳头,本来为了纪念较场口惨案。当时是国民党特务拿拳头打我们的民主人士,结果到最后,我们在较场口塑了一个拳头,就搞清楚了。
    【张育仁:】 15:16 人家说我们重庆人不善于言辞,不善于讲道理,只会拳头功夫。
    有一句话说“成都妹子嘴巴凶,重庆崽儿拳头硬。”本身就是贬低了。
    重庆在城市雕塑上做了一些作品,但是真正拿得出手的精品确实很少。让一个外地人到重庆来看标志性的雕塑,但是有什么可以留下深刻印象的呢?
    可能有些雕塑家很自恋,说有,但是我们市民知道吗?这些都是应该反省的。
    【许大立:】 15:18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要破坏一些祖先留下的东西,包括原始社会留下的东西不可能,不必要全部留下来。但是我们城市的精华——对不起,我又说了一个“精”字,年轻人不要有想法——我们要多关心祖辈留下来的,我们是一座抗战的城市。
    老说我们有3000年的文化,有800年的建设城市,我们的建设要考虑一下,我们建设了钢铁的建筑,水泥的森林,我们要关注一下。
    【张育仁:】 15:19 我补充一下,我看了《人民日报》写的一篇文章。政协的一位委员到美国去,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的历史很短,但是处处可以看到美国的历史建筑;中国的历史很长,但是到处看到的都是水泥森林。
    【许大立:】 15:21 而且我们是千城一面。特别是渝中区历史建筑破坏殆尽。张晓舟有一些夸大的语言,他是文人的语言。他是不是文人我也不知道啊。我觉得我们不要过分生气,这个“胯下的什么什么”之类的我们不要太在意,我们的轻轨好不好?我写了几篇文章,说很好。比如说佛图关那段搞得不错,很多历史上的东西留下来了。搞得很好。说起来张先生在有些地方是在提醒我们,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毛主席说的“言者无罪,文者多见”。
    【许大立:】 15:23 我想我们以后要起诉也罢、不起诉也罢,但是这件事情的延续部分应该是要把目光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要自省、思考。我最近看到的文章也是在华龙网看到的,有一篇博文说城口的陋习,这篇文章本来是匿名发表的,但是县委书记看到后非常重视,到处找这个人,组织县里面的干部学习这篇文章,然后找这个人给他颁奖,我觉得这才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才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座城市的发展。我们要通过这件事来达到目的,就是把所谓的坏事变成好事。
    我觉得好事、坏事也说不上,这篇文章引起这么大的波澜确实不容易,我们这座城市应当有更多的波澜。重庆人非常勤劳、非常志气。我们加快发展,我们的城市会更完美。
    【主持人:】 15:24 两位嘉宾谈了我们的艺术内涵,对我们重庆的年轻人的启发很大,我们重庆的年轻人不太知道历史,要通过建筑来了解历史,但是通过有些破坏的建筑是无法了解历史,无法了解文化的沉淀。反过来,我们说这个事件,重庆的网民和市民的回应给外地的人造成一个印象是,你们的反映这么过激,你们的素质是不是真的不高呢?这样是不是再一次显示出重庆人没有文化修养呢?
    【张育仁:】 15:25 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权利,在重庆已经酿成了这个事件还扩大了重庆市外,当然也是更好的事。我刚才讲的,重庆网民都关注是一个好事,全国网民都关注那更好,说明我们这座城市别人关注了,我刚才讲了,如果不关注这座城市的话,这座城市就没有什么品位。
    我们现在说大家关注了,别人怎么看,别人说你们反应过激,有没有文化。我不知道我们的网民在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可能有很少一部分的网民在讨论。我认为这个也不用过虑。
    【张育仁:】 15:27 鲁迅先生讲的是《红楼梦》,他说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理解,革命家看到的是反对满清政府;但是下流的人看到的就是里面的谈情说爱。如果我们把重庆看成一部经典著作的话,每个人看这部经典著作的眼光是不一样,他的文化、理论水平、动机都不一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追究、要穷追猛打,我们累不累?这样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不仅是人家置疑你有没有文化,还有是你有胸襟、气度没有?
    通过张晓舟这个事件要显示我们不仅有文化、有理性,我们更有胸襟,讲宽容。我认为这个事件最后的结果这样最好。
    【主持人:】 15:27 我们要拿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风度,不能和张晓舟比。
    【张育仁:】 15:27 对,要让他感觉到我张晓舟遇到有文化的人了,遇到有文化的城市了,这样我们就是大获全胜了。
    【主持人:】 15:28 说到张晓舟这个人,有网友提出张晓舟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他的笔下没有看到新闻记者应有的责任感,我们媒体上对这个事的说法和做法看起来是不是过激了,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应当如何把握尺度和分寸呢?
    【许大立:】 15:29 我觉得我们还是采取了过去几十年沿用的办法——以牙还牙。人家说重庆这座城市没有修养,你打我一拳,我就要还你两拳。这说明我们还是修养不够。说我们没修养吗?那我们还是有这么多人才,把重庆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之间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没有文化、没有人才是不对的。
    【张育仁:】 15:29 倒退30年我们也不知道会有今天。
    【许大立:】 15:31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有文化吗?有修养吗?我们讨论的是码头文化,我们的码头文化的确沉积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我许大立是书香门第,三代都是读书人,我也有码头文化上的东西,我十多岁接触到的是文化大革命,接触武斗、钢钎、红樱枪,还送到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那个时代就接触了这些。当时人很单纯。所以追究历史也不行。一个人要走上不学无术的道路很容易,但是要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就很难了。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的人说培养一个贵族就是要经过三代,我们现在是两代了,下一代起来了,我们要进行长期的修身养性,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注意学习精神生活。这是学风问题。有人打麻将几个人都去了,有的人说读书就读书。
    【许大立:】 15:32 现在华龙网请我们开博客,请我们来侃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我们还读了点书,在六十年代,我最饥饿的时候,那时没有饭吃。我那时候抵御饥饿的方法就是到阅览室看书,什么都看。但是那时候没有带色的东西,《红楼梦》也是要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看。
    【许大立:】 15:32 我们说饱暖思淫欲,那时候是不饱暖的,我们就看书。我上大学的时候是一个音乐学院,也没有地方可去,没有光怪陆离的东西,我就到图书馆看书去,什么书都看。
    现在我们怎么引导我们的青少年,我们无所事事地就选择去看书是一个问题。
    【张育仁:】 15:34 我觉得我们重庆人不是说天生不喜欢读书。我讲一个在二三十年代重庆人读书的感人的场面,那时候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都是抢位置,好书都是排队看。那时候的新华书店一来好书,我们晚上通宵排队买,重庆的红岩杂志登的《一双绣花鞋》都排队买,那时候的市民普遍喜欢学习,但是我们现在看,读书的人不是没有,但是读书水平是低于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许大立:】 15:35 我也理解,在市场经济下很多人为了生存,要发展,没时间读书。包括我自己,说实话我读书最少的时候就是当记者这几年。我在《经济报》做五年老总,基本没有看书,天天看报纸,天天学习党的政策,特别是宣传方面的东西。但是我们长期不读书,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社会就越来越浅薄,问题会越来越多,在大街上骂娘的,还有球场骂娘的。
    这又说回来了,张晓舟说的“留下一个辉煌的体育中心”,但是比赛一过,成了一个休闲场所。休闲也可以啊,但是是否可以往体育方面发展。要让重庆人民能够发泄一下的地方,现在很少了,没有了。这个令我焦虑,我焦虑也是白焦虑,没有什么意思。
    【主持人:】 15:36 我们通过张晓舟这件事,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特别是如何提高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的文化修养,我们要多读书来进行自身提高。
    无论这次《南都》事件是恶搞还是炒作,我们不必花太多的功夫去深究他,我们需要的是有诚意的道歉和明确的处理结果。在回应这次事件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比张晓舟来得更为有文化,更有风度。重庆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我们欢迎所有善意的批评与监督。直爽、吃苦耐劳的重庆人正在努力把这座城市建设得更为和谐、美好。
    非常感谢广大网友观看这期的华龙会客厅,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到来,我们下一期再见。
    【华龙网:】 15:36 谢谢广大网友关注。

    举报 回复

    # 2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2-28 22:02|

    弄他!弄他!     2008-02-25 17:18:20
    大 中 小
    标签:杂谈


         说明一下,我没有在这篇博客文章的后面自己留言,我没那么无聊。

    -----------------------------------------
    据说很多重庆人看了不爽,所以贴出来让大家都一起来不爽一下吧。
    至于有记者就这篇文章想要采访我,我看就不必了吧。




      重庆就是一座很“搞”的城市。

      这个暧昧的动词意味着“搞笑”和“恶搞”。高架桥把古城墙摁在胯下,米开朗基罗的肌肉男雕像守卫着长江大桥,宋代古镇磁器口的茶社里键盘为三把二胡伴着电子节奏,江滩的庙会上响彻震耳欲聋的“WewillWewillrockyou”―――可译为“我们就是要搞你”。

      这个暧昧的动词当然还意味着“搞”女人乃至“搞”男人。每天总有人往你宾馆房间的门缝下塞形形色色的名片,有的冠名为“大学生商务中心”,宣称为客户提供优雅浪漫的女大学生,而名为“欣丝路”的则宣布:“本公司长期提供处女”。

      似乎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重庆这样电视上成天不断轰炸的是“男性广告”―――准确地说是“男根广告”,在重庆,男根广告对隆胸广告占有压倒性优势。在关于东亚四强赛的电视节目间歇,你不时会听到广告在苦大仇深地哭爹喊娘―――“男人的尴尬,男人的伤心……”而且真的把他娘给喊来了。在广告中,老婆向婆婆投诉她儿子不中用,老太太脸一哆嗦,恍然大悟,仿佛从此明白了人生真谛和革命道理,而她可怜的儿子像个委琐的特务一样缩在门后偷听,露出革命叛徒的羞悔之色,而广告语不忘对他加强核打击力度:“再小声,有些事也会让人知道!”这意思很明白:您要么赶紧来我们“男性生殖健康医院”,要么死了算球。

      你必须具备受虐狂的修养,才能忍受这样的广告轰炸。而重庆,似乎正是一座阴性的城市,或者说阴阳有些倒转调换的角色,女人比男人泼辣,女人比男人能干。盛志民的电影《浮生》在这方面有所表现。在嘉陵江的美丽夜色中,我看到一幢楼巍然耸立在江边,楼顶四个灿烂辉煌的大字―――“求精中学”。如果你长大了不想去男性生殖健康医院,最好先来报考这个中学。“求精中学”,俨然成了本城地标男性图腾。

      于是,你该明白了,为什么重庆是“雄起”的老巢,为什么重庆球迷那么爱喊“雄起”,或者说那么需要有一个地方能让数万男人排山倒海地一起“雄起”。尽管为了减抑球迷对日本队的敌意,组委会作了个姿态特意在中日之战看台上高悬“礼仪重庆,诚信重庆,书香重庆,魅力重庆”。但毫无疑问,“雄起重庆”才是最伟大的重庆城市口号。

      然而,这座城市已失去了中超,萧条的大田湾被沸腾的奥体中心取代了吗?可是亚洲杯和东亚四强赛多少年才能轮到一回?中韩、中日两仗上座率6成,但随着中国队接连败北,东亚四强赛颇有提前结束的感觉,还有多少球迷愿意花钱啃后面的鸡肋。―――即使那是一只雄起的雄鸡……鸡肋?

      “前列腺的事,交给爱德华”,那么雄起的事,就得交给“爱我中华”。爱德华是一家男性医院的名字,看来主治医生肯定是剪刀手爱德华。重庆球迷爱我中华心切而狂嘘日本队可以理解,而他们不嘘中国队而仅仅针对主席台上的谢亚龙高喊“下课”,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只是庙大船小的奥体中心马上又要长时间归于沉寂,重庆球迷找乐和泄愤的机会好不容易轮到一回,马上又没了。重庆男人该去哪儿雄起呢?桑拿中心和医院都不大合适啊。

      重庆的城市名片似乎已渐渐从足球转为电影,但《疯狂的石头》再好看也不能老看。不如去婚介中心。嘉陵江边有家婚介中心门外赫然大书特书大得吓人的承诺―――“如假赔十万”。

      李玮峰和对方发生冲突时,全场高呼“弄他!弄他!弄他!”“弄他”是“雄起”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不管是对韩国队日本队,还是对千夫所指的中国足协,重庆球迷惟有“弄不到他”的不爽。



    ----------------------写于2008年2月20日--------------------










    文章引用自:
    评论(5826) 引用 阅读(74780) 圈子 编辑 打印 有奖举报

    举报 回复

    # 3楼

  • 蔡联发表于2008-02-29 08:42|

    哈哈哈!我的另一半早餐也喷了出来了.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08-02-29 08:4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楼

  • CSB发表于2008-02-29 09:38|

    这群人吃饱了,太闲了,没事干!别人写篇文章,指出点毛病,有什么不好?目前就是“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派大好。任何人不能提批评,否则就是大义不道…这样没有好处!

    举报 回复

    # 5楼

  • 一笑发表于2008-02-29 09:54|

    弄他!弄他!张子仪是个很“搞”的人!
    弄他!弄他!张白芝是个很“搞”的人!
    弄他!弄他!巩厘是个很“搞”的人!
    弄他!弄他!张小舟老婆是个很“搞”的人!
    一般来说哗众取宠的人都喜欢搞
    所以
    张小舟一搞兴
    后果很严重!!! 本贴最后由 一笑 于 2008-02-29 09:5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6楼

  • 一笑发表于2008-02-29 10:16|

    不是所有的批评都不能批判的
    不是人的所有的部位都可以爱摸摸的
    你的低俗批评
    人家一不高兴就对你批判
    你摸人家屁股
    人家一不高兴就踢你屁股
    中国漫画要(搞)上去
    中国漫画人就一定要(补)思想

    举报 回复

    # 7楼

  • 海面发表于2008-02-29 12:04|

    既然张晓舟摸了重庆的屁股,那么重庆人民就可以摸张晓舟的屁股。一样道理嘛!

    更何况,张晓舟这文章写得确实不咋地啊。至少那所中学如果上诉的话,准赢。

    我现在挺反感那些写足球的所谓的球评家,写的那叫什么玩意。

    我也很反感那些将无聊肉麻当有趣当幽默,将纵容将是非不分当宽容当度量大的“漫画家”。 本贴最后由 海面 于 2008-02-29 12:0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