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坛报》本期漫画主题。
各位画友:我们本期拟为如下述评论配发漫画,请大家多支持。来稿请寄:zhengsh@cmt.com.cn或zhengshanhai@sina.com。
医生应该是多彩的
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合格的医生?在今天的观念中,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会包含这样的前缀:懂科研的、能带教的、善于总结的(写论文或专著),长于看病的……这些要求对于医生的确十分有用――懂科研才能不断探索创新,医学才能发展。能带教,才能让现在的医疗技术后继有人。有了专著或论文,才能让医疗活动数据化,便于推广。而长于看病,则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缺了那个看起来似乎都不怎么完美。
不可否认,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合格医生,这些医生也的确很让人尊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相对数量还是不太多,大多数的医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有些医生非常善于写论文,参与某项工作时间并不长,就能发表出质量很不错的文章出来。可是其看病的水平可能毫无过人之处。还有的医生非常善于和患者交流,常常几句话就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病人相信的不得了,可是一说写论文、教学生又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些医生科研教学没有问题,可是在别的方面能力似乎又很有限。总之,参照合格的标准总有那么一些方面显得不大硬棒。
当前对于这些缺点明显的医生,人们的评价常常是,某某医生虽然有什么优点,但干什么什么不行,言下之意就是,这个人还不是合格的医生。
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世界是多样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正是世界多样的一个表现。让所有的人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发展,是对客观规律的无视。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除了看到为数不多的集大成者外,更多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某一个方面的长处。
事实上,我们要求一个人样样都会,其结果常常是导致这个人不但非常辛苦,还可能什么都精通不了。如果我们容忍某人仅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反倒可能出现“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
假如在一个科室里,一个医生特别善于和患者交流,另一个医生非常善于科研,还有一个医生很会教学生,这样一个各具特点的医生组织起来的科室,不是同样可以完成现代医学提出的不同需求吗?而且,因为大家的特点不同,反而更容易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如果,大家都是冲着全才的目标成长起来的,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很难各取所长了。相互之间因为找不到互补的点,今后的发展路径也相互重合,其结果很容易导致相互斗争,分出高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各自的位置。
因此,当今我们对医生过于“全面”的要求,不但给了医生过多的压力,还使得医生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利于形成团队合力。所以,抛弃不切实际的“全面”苛求,给医生更宽松的成长空间,让不同的医生有机会具有鲜明的特点,这样的团队才会多彩,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郑述发表于2007-05-17 22:01|
各位画友:我们本期拟为如下述评论配发漫画,请大家多支持。来稿请寄:zhengsh@cmt.com.cn或zhengshanhai@sina.com。
医生应该是多彩的
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合格的医生?在今天的观念中,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会包含这样的前缀:懂科研的、能带教的、善于总结的(写论文或专著),长于看病的……这些要求对于医生的确十分有用――懂科研才能不断探索创新,医学才能发展。能带教,才能让现在的医疗技术后继有人。有了专著或论文,才能让医疗活动数据化,便于推广。而长于看病,则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缺了那个看起来似乎都不怎么完美。
不可否认,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合格医生,这些医生也的确很让人尊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相对数量还是不太多,大多数的医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有些医生非常善于写论文,参与某项工作时间并不长,就能发表出质量很不错的文章出来。可是其看病的水平可能毫无过人之处。还有的医生非常善于和患者交流,常常几句话就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病人相信的不得了,可是一说写论文、教学生又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些医生科研教学没有问题,可是在别的方面能力似乎又很有限。总之,参照合格的标准总有那么一些方面显得不大硬棒。
当前对于这些缺点明显的医生,人们的评价常常是,某某医生虽然有什么优点,但干什么什么不行,言下之意就是,这个人还不是合格的医生。
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世界是多样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正是世界多样的一个表现。让所有的人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发展,是对客观规律的无视。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除了看到为数不多的集大成者外,更多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某一个方面的长处。
事实上,我们要求一个人样样都会,其结果常常是导致这个人不但非常辛苦,还可能什么都精通不了。如果我们容忍某人仅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反倒可能出现“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
假如在一个科室里,一个医生特别善于和患者交流,另一个医生非常善于科研,还有一个医生很会教学生,这样一个各具特点的医生组织起来的科室,不是同样可以完成现代医学提出的不同需求吗?而且,因为大家的特点不同,反而更容易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如果,大家都是冲着全才的目标成长起来的,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很难各取所长了。相互之间因为找不到互补的点,今后的发展路径也相互重合,其结果很容易导致相互斗争,分出高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各自的位置。
因此,当今我们对医生过于“全面”的要求,不但给了医生过多的压力,还使得医生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利于形成团队合力。所以,抛弃不切实际的“全面”苛求,给医生更宽松的成长空间,让不同的医生有机会具有鲜明的特点,这样的团队才会多彩,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举报 回复# 1楼
-
大兵青蛙发表于2007-05-17 23:00|
医生..治病救人才是正路...只为了表现能力光会写书..有啥用呀...把非淋菌性尿道炎说成淋病...这样的医生谁敢尊重呀...
举报 回复# 2楼
-
海春发表于2007-05-18 12:15|
奉上一幅,请赐教。
举报 回复# 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