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转帖一则新闻,看看某位“著名漫画家”如何恬不知耻信口雌黄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3

5142

今天上午,“著名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漫画展”在厦门美术馆一楼主展厅正厅隆重开幕,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联手为厦门观众奉献了100多幅精彩的作品。朱根华说,他和方老的作品是真正的漫画,现在这样的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和动漫是两回事。


两位漫画家平日里的作品都是小幅的,黑白的。这次为了来厦举办展览,他们特意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经典作品放大两倍,重画了一遍,还给画面上需要突出的部分上色,从视觉上进一步吸引观众。这些作品是他们用7个画筒装好后,一路小心翼翼带到厦门的。方老对自己的作品珍爱有加,差点就要买保险了。朱根华向记者介绍说,漫画是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的特点是造型夸张,每一幅画中的每一个造型都不一样。而动漫是漫画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卡通。朱根华批评说,动漫是在盗用“漫画”的概念,招摇过市。画的清一色大眼、细腰、长发的日本、韩国式的卡通美女,还有就是像朱德庸的漫画,都是两个脚朝天的人物,有四幅画,在最后一幅画中,读者没觉得好笑,画中的人倒是自己笑得四脚朝天了。缺乏漫画语言,没有讽刺和批评的味道,就算是纯幽默,也流于俗气、庸俗。卡通画不需要动脑筋,一天可以画几十幅,而漫画需要动脑筋,一幅画光构思就要一两天,包括题目、对话、如何“抖包袱”都要仔细思考,才能让人一看就笑,越看越好笑。据了解,从前国内的每一份报纸都有3到5位漫画家把关,但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报纸的美编都依靠电脑库中现成的画库作画,纯粹是配文,附属于文章的插图。朱根华表示,举办此次展览,也是想看看厦门观众的反应,希望对漫画的振兴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厦门晚报 记者龚小莞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海面发表于2007-05-02 20:30|

    今天上午,“著名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漫画展”在厦门美术馆一楼主展厅正厅隆重开幕,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联手为厦门观众奉献了100多幅精彩的作品。朱根华说,他和方老的作品是真正的漫画,现在这样的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和动漫是两回事。


    两位漫画家平日里的作品都是小幅的,黑白的。这次为了来厦举办展览,他们特意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经典作品放大两倍,重画了一遍,还给画面上需要突出的部分上色,从视觉上进一步吸引观众。这些作品是他们用7个画筒装好后,一路小心翼翼带到厦门的。方老对自己的作品珍爱有加,差点就要买保险了。朱根华向记者介绍说,漫画是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的特点是造型夸张,每一幅画中的每一个造型都不一样。而动漫是漫画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卡通。朱根华批评说,动漫是在盗用“漫画”的概念,招摇过市。画的清一色大眼、细腰、长发的日本、韩国式的卡通美女,还有就是像朱德庸的漫画,都是两个脚朝天的人物,有四幅画,在最后一幅画中,读者没觉得好笑,画中的人倒是自己笑得四脚朝天了。缺乏漫画语言,没有讽刺和批评的味道,就算是纯幽默,也流于俗气、庸俗。卡通画不需要动脑筋,一天可以画几十幅,而漫画需要动脑筋,一幅画光构思就要一两天,包括题目、对话、如何“抖包袱”都要仔细思考,才能让人一看就笑,越看越好笑。据了解,从前国内的每一份报纸都有3到5位漫画家把关,但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报纸的美编都依靠电脑库中现成的画库作画,纯粹是配文,附属于文章的插图。朱根华表示,举办此次展览,也是想看看厦门观众的反应,希望对漫画的振兴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厦门晚报 记者龚小莞

    举报 回复

    # 1楼

  • 海面发表于2007-05-02 20:32|

    中国漫画上不去,与猪根滑这类所谓的“漫画家”的短视、排除异己、故步自封有着直接的关系!

    举报 回复

    # 2楼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07-05-03 10:51|

    :) 本贴最后由 南方姑娘 于 2007-05-04 10:2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楼

  • 一江春水发表于2007-05-03 12:18|

    年轻的小字辈对漫画界老前辈如此贬低,实在是漫画界的不幸。好传统应该发扬,看图说话之类的图片只能称为插画,其没有思想性、战斗性和幽默性。

    举报 回复

    # 4楼

  • 海面发表于2007-05-03 12:44|

    漫画界老前辈对如今漫画界风起云涌的新生力量如此贬低,更是漫画界的不幸。

    举报 回复

    # 5楼

  • 金鱼发表于2007-05-03 13:18|

    又是“白菜”与“萝卜”的问题

    好的传统是应继承和发扬,但新生事物也应扶持和推广。

    朱先生说:“缺乏漫画语言,没有讽刺和批评的味道,就算是纯幽默,也流于俗气、庸俗。”
    就好象只认可普通话是语言,而闽南话、四川话等就不是语言一样。

    朱先生又说:“卡通画不需要动脑筋,一天可以画几十幅。”只能说明他不了解动漫作者。


    后辈是应尊敬前辈,但前辈不尊重后辈的劳动和成果,就可能引起后辈的不敬。

    举报 回复

    # 6楼

  • 维生素发表于2007-05-03 13:19|

    两朱各有所长,好心态是欣赏其长处,而不是对其短处开火。

    举报 回复

    # 7楼

  • 汉白玉发表于2007-05-04 02:54|

    中国漫画能否繁荣,我认为跟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媒体对社会的监督作用有多大?当官的喜不喜欢这艺术形式有较密切关系,至于一个圈内的领导,还没有阻碍中国漫画发展的能力。

    举报 回复

    # 8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7-05-04 09:52|

    方成先生、朱根华先生都是老一辈漫画名家,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漫画创作,精神可嘉、成绩卓著,为中国漫画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尤其是方老,不但致力于漫画创作,更在漫画理论的探讨、普及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工作。二老值得人们尤其是从事漫画创作的人们尊重。
        伟人尚且多有种种局限,而无法十全十美,何况常人、凡人或者名人。
        名家往往手高眼也高,许多看法独到而深刻。但因受经历、个性、偏爱、思路等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名家也会在某些方面产生一些偏颇或者偏激的想法,就像平常的人们一样。这应该是正常现象,可以理解。
        譬如朱根华先生对漫画的看法、对年轻漫画家的看法(假如楼上报道的记者的记述没有失实的话),我不敢赞同。但是,我仍然尊重朱先生的见解,尊重朱先生心直口快的个性。
        人们对于艺术创作有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而且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容忍各自的不同见解,正是艺术创作自由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体现,有利于开创真正的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局面。
        楼主转贴名家有关漫画创作的评议报道,意在提请漫画人参与思考、讨论,初衷很好。但是,我以为,即使是对一个与自己见解不同的普通的年轻漫画人,我们也应给以最起码的人格尊重,而不能予以谩骂污辱。因为,谩骂污辱无助于开展学术讨论,只会污染空气,也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何况,对于一位高龄长者,有看法分歧可以商榷,又何必因见解不同而随意辱骂呢。漫画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漫画人当然理应遵循文明的准则。
        所以,我主张,论坛里即便做不到心平气和,唇枪舌剑也不要紧,但是不能少了文明、理性,更不能将市井坊间泼妇骂街、流氓斗嘴的手法、语言借用过来。这么要求,其实不止是为了论坛的干净、为了他人的平静,也是为了自己心安理得。

    举报 回复

    # 9楼

  • gongdao发表于2007-05-05 14:22|

    呵呵,借这种为中国传统漫画发展做点贡献的幌子炒做自己,有这时间和精力,作为老艺术家多为中国漫画为啥老上不去找找原因,应该借助自己的威信给上边提提建议,严刹不付作者稿费、盗用稿件的现象,并成立真正管用的监督机构,一旦发现这类不法现象杀无赦,看谁还敢赖帐和盗稿,也难怪现在市场上这种不法行为如此猖獗。中国漫画如此与市场矛盾,漫画人哪有心情再去好好搞漫画?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中国漫画谈何发展?老搞些花架子!前辈们办点此类实事比啥都强,

    看我说的不对的地方可以点出来,但要实际。

    举报 回复

    # 10楼

  • 海面发表于2007-05-05 16:12|

    首先我承认言语评价有过激之处,但正如上面有网友回复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在朱根华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其对异己的鄙薄打击,竭尽刁钻刻薄之能事,言语中充斥着妄自尊大、惟我独尊的味道!这已经造成了对如朱德庸、动漫作者、报刊美编等等很多人的不尊重。其口气并不是在探讨问题,而完全是在鄙薄打压。吴之如先生提到的这是“心直口快”而且还值得佩服的话,那么心直口快这个成语看来字典上的意思得完全修改掉了!

    真正的名家大师,从来都是谦逊温和、宽容待人,更不会对艺术上不同风格的同行和晚辈进行鄙薄和打击。只有这样才成为了一代大家!我有个记者朋友,曾采访过方成、丁聪、李滨声等漫画界前辈,他说通过与几位老前辈的交流,似乎自己的心灵也在经受这洗涤,老先生们的人格、胸怀、视野都令他景仰不已,而且老先生们是真正与时具进的,他们时刻在关注着新生的漫画力量,书架上都能看到大量的市面上畅销的漫画书刊,并有很多读书笔记!他们从不故步自封、不敝帚自珍。从厦门的这个报道也不难看出,方成老前辈都没说什么,倒是朱根华喋喋不休。其实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子:郭德纲红了,马季常宝华等老前辈都是非常支持,而一直在暗地里搞小动作打压的正是那些所谓的“主流笑星”,易中天红了,葛剑雄等历史学界的权威教授们也都是站在易中天一边,而恰恰又是一些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所谓专家们开始炮轰。同样的例子,朱根华不也是么?我想,除了作品之外,这点恰恰是朱根华和方成等真正大家的差距所在!而且这比作品的差距更为重要! 本贴最后由 海面 于 2007-05-05 16:2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1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7-05-05 17:10|

    作者: 海面(2007-05-05 16:12 )  # 11楼  
    首先我承认言语评价有过激之处,但正如上面有网友回复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在朱根华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其对异己的鄙薄打击,竭尽刁钻刻薄之能事,言语中充斥着妄自尊大、惟我独尊的味道!这已经造成了对如朱德庸、动漫作者、报刊美编等等很多人的不尊重。吴之如先生提到的这是“心直口快”而且还值得佩服的话,那么心直口快这个成语看来字典上的意思得完全修改掉了!

    真正的名家大师,从来都是谦逊温和、宽容待人,更不会对艺术上不同风格的同行和晚辈进行鄙薄和打击。只有这样才成为了一代大家!我有个记者朋友,曾采访过方成、丁聪、李滨声等漫画界前辈,他说通过与几位老前辈的交流,似乎自己的心灵也在经受这洗涤,老先生们的人格、胸怀、视野都令他景仰不已,而且老先生们是真正与时具进的,他们时刻在关注着新生的漫画力量,书架上都能看到大量的市面上畅销的漫画书刊,并有很多读书笔记!他们从不故步自封、不敝帚自珍。从厦门的这个报道也不难看出,方成老前辈都没说什么,倒是朱根华喋喋不休。其实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子:郭德纲红了,马季常宝华等老前辈都是非常支持,而一直在暗地里搞小动作打压的正是那些所谓的“主流笑星”,易中天红了,葛剑雄等历史学界的权威教授们也都是站在易中天一边,而恰恰又是一些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所谓专家们开始炮轰。同样的例子,朱根华不也是么?我想,除了作品之外,这点恰恰是朱根华和方成等真正大家的差距所在!而且这比作品的差距更为重要!

    吴之如感言:
        海面先生闻过则喜,令我钦佩。
        像这样心平气和地说理,既能让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见解,又能使不同见解的人们便于沟通交流,自己也能有一个平和豁达的心态,这样的氛围,会促使学术交流甚至学术争论的健康开展,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漫画艺术的普及发展都是有益的。
        海面先生也注意到,有网友指出,尊重都是相互的。这很要紧。
        漫画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或许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艺术成就、艺术见解,二是品格为人,三则是最起码的人格尊重。
        具体到朱根华先生,对他的艺术成就、艺术见解以至品格为人,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是,我以为,无论什么人,对朱先生都不应当缺失了最起码的人格尊重,而采取侮辱谩骂的态度。这其实是做人的一道底线,我们应当坚守。
        确实,相关报道中说到的朱根华先生对漫画、对年青漫画人的评论,有着明显否定的意思,或者可以说是不够“尊重”,然而,朱先生也只是止于艺术评论而已,并没有对年青漫画人进行人格侮辱或诽谤,应该说他并未有突破做人底线的行为,哪怕在艺术评论上十分激烈甚至有极端嫌疑。我在前帖中已经明确说明,我不敢赞同朱先生的上述评论。但是,尽管见解有异,我仍然尊重朱先生,尊重朱先生心直口快的个性。
        心直口快的谈话,往往不加细致思索,当然难免不当甚至错误。对于一位漫画老人的这类谈话,我以为年轻漫画人可以与之商榷,但不能进行人格侮辱,这是做人的一般道理。以为某人对某些人欠尊重,便可以用语言侮辱他的人格,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要明白,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礼貌待人正是自信与自尊的表现。
        我的上一个帖和这一个帖,说的都仅仅是与人交往尤其是与见解不同的人特别是与见解不同的老人交谈时,不能轻易采用侮辱人格的语言。这虽是小事一桩,但上得论坛来,也还是注意一些的好。至于对漫画和漫画人的看法,则不是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楚的,以后有机会,我也会说一点我的意见。
        谢谢海面先生的回复,我以为像这样心平气和地说理就很好。希望看到海面先生不断发表自己对漫画创作的心得和对漫画艺术的见解,以开启我的思路。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7-05-05 17:2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楼

  • 邝飚发表于2007-05-05 20:48|

    转帖一则新闻,看看某位“著名漫画家”如何恬不知耻信口雌黄
    今天上午,“著名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漫画展”在厦门美术馆一楼主展厅正厅隆重开幕,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联手为厦门观众奉献了100多幅精彩的作品。朱根华说,他和方老的作品是真正的漫画,现在这样的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和动漫是两回事。


    两位漫画家平日里的作品都是小幅的,黑白的。这次为了来厦举办展览,他们特意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经典作品放大两倍,重画了一遍,还给画面上需要突出的部分上色,从视觉上进一步吸引观众。这些作品是他们用7个画筒装好后,一路小心翼翼带到厦门的。方老对自己的作品珍爱有加,差点就要买保险了。朱根华向记者介绍说,漫画是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的特点是造型夸张,每一幅画中的每一个造型都不一样。而动漫是漫画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卡通。朱根华批评说,动漫是在盗用“漫画”的概念,招摇过市。画的清一色大眼、细腰、长发的日本、韩国式的卡通美女,还有就是像朱德庸的漫画,都是两个脚朝天的人物,有四幅画,在最后一幅画中,读者没觉得好笑,画中的人倒是自己笑得四脚朝天了。缺乏漫画语言,没有讽刺和批评的味道,就算是纯幽默,也流于俗气、庸俗。卡通画不需要动脑筋,一天可以画几十幅,而漫画需要动脑筋,一幅画光构思就要一两天,包括题目、对话、如何“抖包袱”都要仔细思考,才能让人一看就笑,越看越好笑。据了解,从前国内的每一份报纸都有3到5位漫画家把关,但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报纸的美编都依靠电脑库中现成的画库作画,纯粹是配文,附属于文章的插图。朱根华表示,举办此次展览,也是想看看厦门观众的反应,希望对漫画的振兴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厦门晚报 记者龚小莞



    呵呵……看到这个转贴,有点儿感慨……

    首先恭喜“著名幽默大师方成和著名漫画家朱根华漫画展”在厦门美术馆隆重开幕并成功展出。

    方成前辈德高望重,他的作品风格大家都是熟知和欣赏的,这个“著名漫画家朱根华”据我所知,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一位政治漫画家吧?记忆中好象他的作品都跟“美帝国主义”挂钩的,有点儿木刻的味道,在他画中人物或道具写满了钢劲有力的美术字,只要不是文盲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视觉冲击力很强。我认为,其作品很符合解放后——文革期间的报刊定位和审美观,应该是那个时期比较典型的“工具”型漫画作品。现在的平面媒体估计没有谁敢用这类“攻击”型的漫画了,毕竟,“阶级斗争”意识在当今这个年代的读者中基本上不存在了,正如朱根华同志自己说的:“……现在这样的作品已经非常少见了……”。

    看完整篇报道,我有点儿疑惑……
    首先要质疑《厦门晚报》刊发了这篇稿子的真实性,另要质疑这个“记者龚小莞”是否确有其人,因为看完之后我觉得有些话不应该是朱根华同志说出来的,因为这些话很没水平。

    1 “动漫是在盗用“漫画”的概念,招摇过市。”?

    2 “卡通画不需要动脑筋,一天可以画几十幅,而漫画需要动脑筋,一幅画光构思就要一两天,”?


    3 “据了解,从前国内的每一份报纸都有3到5位漫画家把关,”?

    4 “报纸的美编都依靠电脑库中现成的画库作画,纯粹是配文,附属于文章的插图。”?

    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思维比较混乱、主观意念极度严重的精神病人,所以我质疑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举报 回复

    # 13楼

  • 眼花缭乱发表于2007-05-12 13:40|

    有可能

    举报 回复

    # 14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