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走进“情感超市”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会员BLOG

8

6109

蛇年岁末,正值“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的严冬时节,我应邀来到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情感超市”栏目演播现场,见到了分别十二年之久的老友——马戈老师。
忘年之交
   说起来,我与马戈老师有缘相识相处,成为忘年之交。应该感谢十几年前在沪那段艰辛的打工生涯,每当回忆起大大上海屋檐下艰辛的打工经历,就会想起我的忘年之交——马戈老师。
   1983年秋,我带着落榜后的遗憾,走进五光十色的大上海,在牛奶公司第六牧场干起了装卸工。劳作之余,同伴们喜欢用打牌,下相棋来打发光阴,而我一个人则躲在宿舍内,以床当案,涂沫丹青,做起一个美丽而又苦涩的画家梦。1986年冬,我自费到徐汇区文化馆国画培训班学习。后经画友介绍,我认识了马戈老师。他是回族人,当时在上海县工人俱乐部工作,曾演过话剧、影视剧,还主演过聊斋电视连续剧,《陆判》中主角陆判,还获得过上海电视台第三届普通话演讲比赛第一名。同时也在报刊发表不少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从乡村来的打工仔,能与一位艺术家相处,我当时真是高兴地心花怒放。
随着频繁的交往,我与马戈老师也成了忘年之交,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我的国画技法终于大有长进,我的处女诗《无花果》还发表在《上海农垦报》上。1987年底,上海县工人俱乐部为马戈老师在莘庄镇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我找到厂内司机师傅和几个同伴将其家俱从朱行镇搬到新居,我还画了一幅国画《陆判醉酒图》作为贺礼送给马老师,并为他画了一幅碳精粉肖像画。同时,每个月都带着最新创作文学作品找马戈老师指导,每次马戈老师总是做上丰盛的饭菜,与我推杯换盏,无话不谈……
我与马戈老师最后一次分别是1988年的秋天,那时身怀六甲的夫人因患肝病在医院住院,我与马戈老师相约去看了她一次,在其他病友惊异的目光中,马戈与夫人泰然处之,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令我非常羡慕,真是一对恩爱夫妻。
1995年夏,阔别上海5年后,我重返沪城,面对日新月异的上海城市建设美景,我无心观赏,心中挂念的就是马戈老师,首先来到原上海县工人俱乐部现为闵行区群艺馆打听马戈老师的下落,大家都说不知道,我又找到他们居住过的旧房,邻居告诉我,马老师早已搬走,我带着遗憾离开上海,几年来通过多方打听,仍不知马老师的住址。
马戈老师,你在他乡还好吗?一个住在苏北的忘年之交时常想念您……   
电视情结

        斗转星移,转眼又过了6年,我对马戈老师的思念也愈来愈强烈。由于我在漫画创作时,大多是更深夜静之时,一般搞创作的人都有抽烟的习惯,而我却迷上了电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边看电视,边画漫画的创作习惯。
        随着每晚黄金时段一部部精彩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播出,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情感超市》栏目,以真人、真事、真情也打动了我,那一首“什么都会改变,只有真情永远……”主题歌,不仅震憾着我的心灵,也给我苦苦寻觅马戈老师带来一丝希望。
        2001年11月底,我将与马戈老师从相见到分别到失去音信这段往事写成文字,并把想通过《情感超市》栏目找到马戈老师的心愿写成信,寄到南京市长江后街2-1号,江苏电视台《情感超市》节目组。当我把写的信投入邮箱,心中便暗暗祈祷,上苍不会让我失望,因为马戈老师已年七旬,一旦这次联系不上,恐怕今生难再相见,共诉离情。
        漫长的等待蕴藏着焦急和希冀。12月24日早晨,当我从泗阳家中赶到宿迁市交巡警支队班上时,同事便告诉我:赶快与江苏电视台《情感超市》节目组桂先生联系!我听了之后,兴奋不已,拨通了电话后,桂编辑要我在27日赶到南京《情感超市》节目组做节目。
        27日上午十时许,当我赶到南京,走进《情感超市》栏目编辑部时,没想到遇上一位老乡,该节目组的编导,也就常在荧屏上出现的寻访大使——邵彬彬先生。邵编导自幼在宿城区长大,曾在宿迁师范,原县级市宿迁电视台工作过,还获得过省十佳通俗歌手,如今在省城娱乐界也算是一个较有名气的电视节目编导。无拘无束的交谈,不知不觉就到中午12点多,这时电话铃声响起,邵编导接完电话后,在另外一名同事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便带我去主任室,节目拍完后,他才告诉我,当时马戈老师就在窗前,如果我一回头那就能看到,到真正相见时那种激情与真情也就无法展示给电视观众了。半小时后,桂编辑才从外面回来,将我安排在龙麟饭店住下,并关照我下午在宾馆不要乱走,主持人和编导要与我详细的谈谈,力争把节目办得更感人、更圆满。
        下午三时许,“咚咚”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桂编导和女主持人周小华来访,我把当年与马戈老师交往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小华问我能不能画出当年马戈老师的模样,我说已经画好了,同时也为你们两位节目主持人画了一张漫画像,周小华看画后,笑着说把她画得有些胖了,另外男主持人张涛也从未打领带。当她看到我画得马戈老师的漫画像时,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这还有点像”,我听了后心中暗喜,马戈已经找到了。
如愿以偿
        12月2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5、4、3、2、1”的倒计时开拍声响起,我有幸成为宿迁市第一个走进“情感超市”栏目演播现场,与主持人张涛、周小华同台对话,讲述我与马戈老师之间的友谊。当年只有21岁的我与57岁马戈老师从相见恨晚到成为忘年之交。同时,在马戈老师超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刻苦、持之以恒的求学精神影响下,自己本来柔弱的性格里,也多一份坚强。当我讲到自己从一名下岗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拼搏,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三大梦想:一是成为省漫画协会会员,二是作品结集出版,三是做一名报刊编辑,并用稿费购买了一套新居时,场下各位嘉宾皆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寻访大使邵彬彬也走上台来,讲述一下他寻访马戈老师的经过,身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他到上海闵行区工人俱乐部和南京路上《现代家庭》杂志社苦苦寻找的画面,随着话外音“马戈老师到底能不能找到吗?”结束,大屏幕开启成两扇门,我惊喜地看到白发苍苍的马戈老师健步从里面趟出来,我走上前去与马戈老师热情拥抱,十二年的思念之情顿时化作行行热泪,马戈老师也老泪纵横,心情十分激动。当主持人问我对马戈老师,有什么话要说时,我无限感慨地说:“此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但我要说一句,马戈老师永远是我心中的老师!”随后我又拿出自己漫画集和自绘一幅国画当场送给马老师,拿出自己画的马戈老师和两位主持人的漫画像,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观众看,大家纷纷鼓掌,都说维妙维肖。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在《情感超市》节目编导人员热心帮助下,我如愿以偿见到我多年未见的马戈老师,但愿天下有情人每一次真情的付出,都有一个温馨的回报!(毕传国)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毕传国发表于2006-08-13 10:57|

    蛇年岁末,正值“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的严冬时节,我应邀来到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情感超市”栏目演播现场,见到了分别十二年之久的老友——马戈老师。
    忘年之交
       说起来,我与马戈老师有缘相识相处,成为忘年之交。应该感谢十几年前在沪那段艰辛的打工生涯,每当回忆起大大上海屋檐下艰辛的打工经历,就会想起我的忘年之交——马戈老师。
       1983年秋,我带着落榜后的遗憾,走进五光十色的大上海,在牛奶公司第六牧场干起了装卸工。劳作之余,同伴们喜欢用打牌,下相棋来打发光阴,而我一个人则躲在宿舍内,以床当案,涂沫丹青,做起一个美丽而又苦涩的画家梦。1986年冬,我自费到徐汇区文化馆国画培训班学习。后经画友介绍,我认识了马戈老师。他是回族人,当时在上海县工人俱乐部工作,曾演过话剧、影视剧,还主演过聊斋电视连续剧,《陆判》中主角陆判,还获得过上海电视台第三届普通话演讲比赛第一名。同时也在报刊发表不少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从乡村来的打工仔,能与一位艺术家相处,我当时真是高兴地心花怒放。
    随着频繁的交往,我与马戈老师也成了忘年之交,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我的国画技法终于大有长进,我的处女诗《无花果》还发表在《上海农垦报》上。1987年底,上海县工人俱乐部为马戈老师在莘庄镇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我找到厂内司机师傅和几个同伴将其家俱从朱行镇搬到新居,我还画了一幅国画《陆判醉酒图》作为贺礼送给马老师,并为他画了一幅碳精粉肖像画。同时,每个月都带着最新创作文学作品找马戈老师指导,每次马戈老师总是做上丰盛的饭菜,与我推杯换盏,无话不谈……
    我与马戈老师最后一次分别是1988年的秋天,那时身怀六甲的夫人因患肝病在医院住院,我与马戈老师相约去看了她一次,在其他病友惊异的目光中,马戈与夫人泰然处之,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令我非常羡慕,真是一对恩爱夫妻。
    1995年夏,阔别上海5年后,我重返沪城,面对日新月异的上海城市建设美景,我无心观赏,心中挂念的就是马戈老师,首先来到原上海县工人俱乐部现为闵行区群艺馆打听马戈老师的下落,大家都说不知道,我又找到他们居住过的旧房,邻居告诉我,马老师早已搬走,我带着遗憾离开上海,几年来通过多方打听,仍不知马老师的住址。
    马戈老师,你在他乡还好吗?一个住在苏北的忘年之交时常想念您……   
    电视情结

            斗转星移,转眼又过了6年,我对马戈老师的思念也愈来愈强烈。由于我在漫画创作时,大多是更深夜静之时,一般搞创作的人都有抽烟的习惯,而我却迷上了电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边看电视,边画漫画的创作习惯。
            随着每晚黄金时段一部部精彩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播出,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情感超市》栏目,以真人、真事、真情也打动了我,那一首“什么都会改变,只有真情永远……”主题歌,不仅震憾着我的心灵,也给我苦苦寻觅马戈老师带来一丝希望。
            2001年11月底,我将与马戈老师从相见到分别到失去音信这段往事写成文字,并把想通过《情感超市》栏目找到马戈老师的心愿写成信,寄到南京市长江后街2-1号,江苏电视台《情感超市》节目组。当我把写的信投入邮箱,心中便暗暗祈祷,上苍不会让我失望,因为马戈老师已年七旬,一旦这次联系不上,恐怕今生难再相见,共诉离情。
            漫长的等待蕴藏着焦急和希冀。12月24日早晨,当我从泗阳家中赶到宿迁市交巡警支队班上时,同事便告诉我:赶快与江苏电视台《情感超市》节目组桂先生联系!我听了之后,兴奋不已,拨通了电话后,桂编辑要我在27日赶到南京《情感超市》节目组做节目。
            27日上午十时许,当我赶到南京,走进《情感超市》栏目编辑部时,没想到遇上一位老乡,该节目组的编导,也就常在荧屏上出现的寻访大使——邵彬彬先生。邵编导自幼在宿城区长大,曾在宿迁师范,原县级市宿迁电视台工作过,还获得过省十佳通俗歌手,如今在省城娱乐界也算是一个较有名气的电视节目编导。无拘无束的交谈,不知不觉就到中午12点多,这时电话铃声响起,邵编导接完电话后,在另外一名同事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便带我去主任室,节目拍完后,他才告诉我,当时马戈老师就在窗前,如果我一回头那就能看到,到真正相见时那种激情与真情也就无法展示给电视观众了。半小时后,桂编辑才从外面回来,将我安排在龙麟饭店住下,并关照我下午在宾馆不要乱走,主持人和编导要与我详细的谈谈,力争把节目办得更感人、更圆满。
            下午三时许,“咚咚”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桂编导和女主持人周小华来访,我把当年与马戈老师交往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小华问我能不能画出当年马戈老师的模样,我说已经画好了,同时也为你们两位节目主持人画了一张漫画像,周小华看画后,笑着说把她画得有些胖了,另外男主持人张涛也从未打领带。当她看到我画得马戈老师的漫画像时,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这还有点像”,我听了后心中暗喜,马戈已经找到了。
    如愿以偿
            12月2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5、4、3、2、1”的倒计时开拍声响起,我有幸成为宿迁市第一个走进“情感超市”栏目演播现场,与主持人张涛、周小华同台对话,讲述我与马戈老师之间的友谊。当年只有21岁的我与57岁马戈老师从相见恨晚到成为忘年之交。同时,在马戈老师超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刻苦、持之以恒的求学精神影响下,自己本来柔弱的性格里,也多一份坚强。当我讲到自己从一名下岗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拼搏,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三大梦想:一是成为省漫画协会会员,二是作品结集出版,三是做一名报刊编辑,并用稿费购买了一套新居时,场下各位嘉宾皆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寻访大使邵彬彬也走上台来,讲述一下他寻访马戈老师的经过,身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他到上海闵行区工人俱乐部和南京路上《现代家庭》杂志社苦苦寻找的画面,随着话外音“马戈老师到底能不能找到吗?”结束,大屏幕开启成两扇门,我惊喜地看到白发苍苍的马戈老师健步从里面趟出来,我走上前去与马戈老师热情拥抱,十二年的思念之情顿时化作行行热泪,马戈老师也老泪纵横,心情十分激动。当主持人问我对马戈老师,有什么话要说时,我无限感慨地说:“此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但我要说一句,马戈老师永远是我心中的老师!”随后我又拿出自己漫画集和自绘一幅国画当场送给马老师,拿出自己画的马戈老师和两位主持人的漫画像,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观众看,大家纷纷鼓掌,都说维妙维肖。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在《情感超市》节目编导人员热心帮助下,我如愿以偿见到我多年未见的马戈老师,但愿天下有情人每一次真情的付出,都有一个温馨的回报!(毕传国)

    举报 回复

    # 1楼

  • miaojie发表于2008-07-20 15:48|

    有情有义的毕老师

    举报 回复

    # 2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