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抓住心理 赋之以物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会员BLOG

0

2058

抓住心理     赋之以物
储杰胜
画漫画,也可以从心理角度去构思。这两幅漫画就抓住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然后赋之以物。第一幅画的这位手拿不及格试卷的小朋友,正担心爸爸会打他。怎么办?作者抓住小朋友“担心”这一心理,想:给他周围摆上仙人掌,他爸爸不就打不成了吗?对!作者便赋予小朋友周围以仙人掌了。第二幅画上的小朋友非常喜欢把爸爸当马骑,也非常喜欢孙悟空。怎么办?作者抓住小朋友“喜欢”这一心理,想:给他爸爸戴上马的面具,爸爸不就成了“马”吗?给自己戴上猴的面具,自己不就成了孙悟空了吗?对!作者便赋予爸爸“马”的面具,赋予小朋友“猴”的面具了。
仙人掌和面具在两幅画中便成了“笑料”了,也可以说,仙人掌和面具是这两幅画的“幽默眼”。
(发表于《儿童漫画》2004年第8期上半月刊)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天柱山漫园发表于2010-11-03 15:15|

    抓住心理     赋之以物
    储杰胜
    画漫画,也可以从心理角度去构思。这两幅漫画就抓住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然后赋之以物。第一幅画的这位手拿不及格试卷的小朋友,正担心爸爸会打他。怎么办?作者抓住小朋友“担心”这一心理,想:给他周围摆上仙人掌,他爸爸不就打不成了吗?对!作者便赋予小朋友周围以仙人掌了。第二幅画上的小朋友非常喜欢把爸爸当马骑,也非常喜欢孙悟空。怎么办?作者抓住小朋友“喜欢”这一心理,想:给他爸爸戴上马的面具,爸爸不就成了“马”吗?给自己戴上猴的面具,自己不就成了孙悟空了吗?对!作者便赋予爸爸“马”的面具,赋予小朋友“猴”的面具了。
    仙人掌和面具在两幅画中便成了“笑料”了,也可以说,仙人掌和面具是这两幅画的“幽默眼”。
    (发表于《儿童漫画》2004年第8期上半月刊)

    举报 回复

    # 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