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东光:漫笔画人生
幺东光:漫笔画人生
本报记者 张磊
走进幺东光明亮的画室,温暖的阳光铺满了宽大的书桌。就在这方寸之间,幺东光拿起手中的画笔,宣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为老百姓画出一幅幅人间百态。
幺东光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丰南人,年轻时做过建筑工,推过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曾经带领一班人马成立过装饰公司,发展到河北省三级企业……回忆人生的起起伏伏,用幺东光自己的话总结,就是“吃过苦,也尝过甜”。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幺东光,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漫画上。究竟是什么深深吸引着幺东光呢?这还得从一年多前的一件事说起。
2008年7月的一天,幺东光去一个朋友家串门。谈话中,朋友偶然提起正在全国范围举办地中国廉政公益广告漫画大赛,丰南区正在征稿。朋友极力动员幺东光创作几幅作品去试一试。早年间,幺东光曾经在公社电影院做过放映员,期间曾经画过一些简单的幻灯片。禁不住朋友的一番劝说,凭着几十年前“积累”的绘画“功底”,幺东光决定试一试。
回家后,幺东光查看了相关的比赛要求,在屋里一待就是3天。最后,幺东光终于“憋宝”似地创作出两副反腐倡廉题材的漫画:《握》和《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本就没抱什么希望,两幅画交上去后也没有回信。”幺东光说。
就在幺东光逐渐把这件事淡忘的时候,一个电话重新提起了他的劲头儿。“电话是丰南区初赛组委会打来的,通知我那两幅作品都在初赛中得了奖,其中《握》还获得了三等奖。”幺东光回忆。第一次参加比赛,自己的作品就得了奖,幺东光的精神头儿一下就起来了。“虽说获的奖不算大,但是对我来说的确实一个莫大的鼓舞”从那时起,幺东光边走进了自己的漫画世界。
有了漫画这个“老来乐”,幺东光的生活从此不在寂寞。“那时候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为了学习专业的漫画绘画技巧,“侃班”出身的幺东光从零开始,买书、收集素材、练画。幺东光对漫画的认真劲儿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女儿教他上网查资料,女婿为他创建了博客,帮他把新创作的漫画放到网上……“我是一个倔脾气,一旦认准一件事,就要干到底。”幺东光说。
丰富的生活积累,为幺东光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都成了幺东光的作品关注的主题。“开始,我创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廉政漫画上。”幺东光告诉记者,廉政漫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廉政故事,在善意的嘲讽和笑谑中,对社会腐败与丑恶现象进行鞭挞讽刺,一针见血,寓意深刻。2008年10月,幺东光的50幅作品受邀参加了丰南区廉政漫画展。
随着作品不断受到认可,幺东光创作的信心越来越足。就在他信心满满的准备“将漫画进行到底”的时候,幺东光遇到了一件让他感到棘手的困难。
幺东光的创作一幅接着一幅,有朋友指点:可以尝试给报纸和专业漫画网站投稿。幺东光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向各大报纸和国内知名的漫画网站《中国新闻漫画网》、《中国漫画网》、《今日漫画网》投稿。让幺东光失望的是,一幅幅倾注了自己无处心血的作品,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了消息。偶尔看到一幅作品被刊登,兴奋之余,幺东光感到更多的是失望和困惑:是我的水平有问题,还是创作思路出现了偏差?
看着闷闷不乐的幺东光女儿女婿猜到了父亲心中的结。女儿女婿告诉幺东光,要想创作好的作品,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作品的立意、拟题更是重中之重。听了儿女的话,幺东光一下找到自己创作的“短板”——文学积累和文化素质不足。
为了创作更多立意深刻、紧跟形势的漫画作品,幺东光每天都要花两三的小时看新闻,了解国家新政策和社会关注热点,之后还要仔细浏览漫画网站,研究学习同行们的作品。每当有了创作的灵感,幺东光都要向女儿女婿征求意见。幺东光笑着告诉记者:“我的家人不仅是我作品的第一观众,也是我的评论家、鉴赏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钻研让幺东光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思路有了明显提高,上高率也稳步提升,每个月都会有几幅作品被新漫网等网站刊登,有些作品还被《工人日报》、《新民晚报》、《牡丹晚报》、等报刊转载。
不懈的努力让幺东光终于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今年2月,幺东光根据“三鹿事件”创作的漫画作品《无奈的选择》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年赛铜奖。幺东光清晰的记得,当他走进中国漫画研究会秘书长张耀宁的办公室,从张耀宁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我的手心全是汗”。
今年5月到8月,幺东光举办了“廉政漫画展”,先后在丰南区的15个乡镇巡回展出,群众反响极好。“这次展览让我积累了很多创作经验,同时也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漫画、接受漫画这种形式。”幺东光说,迄今为止,自己已经创作了近400幅漫画。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用他的画笔来宣传一下新唐山。“在揭露、讽刺、假丑恶现象的同时,创作更多更好的体现社会真善美的作品和老百姓一起歌颂我们的新社会。”幺东光说。
2009年12月2日
摘自《开滦日报》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yao19580503发表于2009-12-03 20:22|
幺东光:漫笔画人生
本报记者 张磊
走进幺东光明亮的画室,温暖的阳光铺满了宽大的书桌。就在这方寸之间,幺东光拿起手中的画笔,宣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为老百姓画出一幅幅人间百态。
幺东光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丰南人,年轻时做过建筑工,推过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曾经带领一班人马成立过装饰公司,发展到河北省三级企业……回忆人生的起起伏伏,用幺东光自己的话总结,就是“吃过苦,也尝过甜”。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幺东光,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漫画上。究竟是什么深深吸引着幺东光呢?这还得从一年多前的一件事说起。
2008年7月的一天,幺东光去一个朋友家串门。谈话中,朋友偶然提起正在全国范围举办地中国廉政公益广告漫画大赛,丰南区正在征稿。朋友极力动员幺东光创作几幅作品去试一试。早年间,幺东光曾经在公社电影院做过放映员,期间曾经画过一些简单的幻灯片。禁不住朋友的一番劝说,凭着几十年前“积累”的绘画“功底”,幺东光决定试一试。
回家后,幺东光查看了相关的比赛要求,在屋里一待就是3天。最后,幺东光终于“憋宝”似地创作出两副反腐倡廉题材的漫画:《握》和《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本就没抱什么希望,两幅画交上去后也没有回信。”幺东光说。
就在幺东光逐渐把这件事淡忘的时候,一个电话重新提起了他的劲头儿。“电话是丰南区初赛组委会打来的,通知我那两幅作品都在初赛中得了奖,其中《握》还获得了三等奖。”幺东光回忆。第一次参加比赛,自己的作品就得了奖,幺东光的精神头儿一下就起来了。“虽说获的奖不算大,但是对我来说的确实一个莫大的鼓舞”从那时起,幺东光边走进了自己的漫画世界。
有了漫画这个“老来乐”,幺东光的生活从此不在寂寞。“那时候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为了学习专业的漫画绘画技巧,“侃班”出身的幺东光从零开始,买书、收集素材、练画。幺东光对漫画的认真劲儿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女儿教他上网查资料,女婿为他创建了博客,帮他把新创作的漫画放到网上……“我是一个倔脾气,一旦认准一件事,就要干到底。”幺东光说。
丰富的生活积累,为幺东光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都成了幺东光的作品关注的主题。“开始,我创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廉政漫画上。”幺东光告诉记者,廉政漫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廉政故事,在善意的嘲讽和笑谑中,对社会腐败与丑恶现象进行鞭挞讽刺,一针见血,寓意深刻。2008年10月,幺东光的50幅作品受邀参加了丰南区廉政漫画展。
随着作品不断受到认可,幺东光创作的信心越来越足。就在他信心满满的准备“将漫画进行到底”的时候,幺东光遇到了一件让他感到棘手的困难。
幺东光的创作一幅接着一幅,有朋友指点:可以尝试给报纸和专业漫画网站投稿。幺东光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向各大报纸和国内知名的漫画网站《中国新闻漫画网》、《中国漫画网》、《今日漫画网》投稿。让幺东光失望的是,一幅幅倾注了自己无处心血的作品,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了消息。偶尔看到一幅作品被刊登,兴奋之余,幺东光感到更多的是失望和困惑:是我的水平有问题,还是创作思路出现了偏差?
看着闷闷不乐的幺东光女儿女婿猜到了父亲心中的结。女儿女婿告诉幺东光,要想创作好的作品,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作品的立意、拟题更是重中之重。听了儿女的话,幺东光一下找到自己创作的“短板”——文学积累和文化素质不足。
为了创作更多立意深刻、紧跟形势的漫画作品,幺东光每天都要花两三的小时看新闻,了解国家新政策和社会关注热点,之后还要仔细浏览漫画网站,研究学习同行们的作品。每当有了创作的灵感,幺东光都要向女儿女婿征求意见。幺东光笑着告诉记者:“我的家人不仅是我作品的第一观众,也是我的评论家、鉴赏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钻研让幺东光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思路有了明显提高,上高率也稳步提升,每个月都会有几幅作品被新漫网等网站刊登,有些作品还被《工人日报》、《新民晚报》、《牡丹晚报》、等报刊转载。
不懈的努力让幺东光终于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今年2月,幺东光根据“三鹿事件”创作的漫画作品《无奈的选择》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年赛铜奖。幺东光清晰的记得,当他走进中国漫画研究会秘书长张耀宁的办公室,从张耀宁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我的手心全是汗”。
今年5月到8月,幺东光举办了“廉政漫画展”,先后在丰南区的15个乡镇巡回展出,群众反响极好。“这次展览让我积累了很多创作经验,同时也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漫画、接受漫画这种形式。”幺东光说,迄今为止,自己已经创作了近400幅漫画。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用他的画笔来宣传一下新唐山。“在揭露、讽刺、假丑恶现象的同时,创作更多更好的体现社会真善美的作品和老百姓一起歌颂我们的新社会。”幺东光说。
2009年12月2日
摘自《开滦日报》
本贴最后由 yao19580503 于 2009-12-03 20:29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