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8

1792

> 大陆 > 正文    站内 站内 站外 证券 汽车 视频  人民日报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2013年11月08日 03:1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85637人参与0条主评论 481条评论0条总评论

人民日报11月8日第6版

原标题: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08日06 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个时期都不能否定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也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新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无数事实表明,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不能否定的。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是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而开始的新的伟大历史进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党曾经号召学习苏联经验,但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探索成果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毋庸讳言,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也就是说,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那是从整体上说的,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文化大革命”前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经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历史决议”更是从根本上作出彻底否定的明确结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同毛泽东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时,也不能人为夸大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更不能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如果这样做,既违背历史事实和人民意愿,也势必造成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这个重大问题,其基本精神同“历史决议”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理直气壮地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才有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开创性科学回答。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历史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经过实践探索,党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良好开局。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根植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壮丽篇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自身建设大大加强。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1.93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迸发,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快的速度,呈现如此大的变化,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人们普遍关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不奇怪的,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早在1981年,“历史决议”就曾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从那以后,党和国家又走过了32年。30多年来,党始终清醒地认识、科学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依靠人民攻坚克难、继续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正确方向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联系。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充分肯定各自历史贡献、充分注意各自历史特点基础上,牢牢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决不能相互否定。

(一)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党的十八大高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

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主要标志,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经过实践探索特别是总结经验教训,党就探索这条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化、特殊化;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党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主张。尽管上述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党在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成果,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包括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对探索中正确的经验总结和独创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并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经历严重曲折,但各方面建设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经济发展速度尽管有起伏,但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快的。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很高,但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邓小平同志后来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所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事实正是如此,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历史就是这样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他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面对社会上有人鼓吹照抄照搬西方制度的思潮,党及时地、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这是立国之本,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从一起步就具有坚定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党强调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没有1978年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的思想、物质、制度成果基础上取得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更大成就。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作了系统概括,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体现和实际应用。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如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一样,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不能否定和无法否定的。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有的差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则大多是本质的、内在的,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联系与区别,才能看到,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自己这个历史时期的否定,也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不能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是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时期为后一个时期提供了什么,又注重分析后一时期从前一个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哪些内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觉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三、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

我们党是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是一个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的党。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90多年党的历史,是几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领下、同一追求驱动下始终不渝的奋斗探索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几代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两个不能否定”,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历史事实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对90多年来党的整个历史的应有的自信。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如果用不正确的观点简单地否定这两个时期或者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导致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政治上的清醒。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国内外敌对势力这个方面分析,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就是要否定我们党的重大历史贡献,放大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把中国共产党妖魔化,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就是要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夸大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妖魔化,进而动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敌对势力这两个方面的否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历史事实的背离,都是想搞乱人心,企图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依据和思想根基,进而毁掉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和广大中国人民的福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等领袖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因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一个事关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坚决捍卫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自觉运用党的历史。

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问题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人民内部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种模糊认识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于前一种情况,但也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来加以澄清的。如果不能了解和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党所走过的弯路,就会动摇对党的信赖,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与这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我们要坚持准确宣传党的历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

当前,党和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满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启示作用。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认识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又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培育和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篇章。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广泛凝聚中国力量。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党和人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同心同德,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用亿万人民的奋斗和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回顾历史,党和人民充满自信;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前程似锦。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Tiaf发表于2013-11-08 10:44|

    > 大陆 > 正文    站内 站内 站外 证券 汽车 视频  人民日报阐释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2013年11月08日 03:1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85637人参与0条主评论 481条评论0条总评论

    人民日报11月8日第6版

    原标题: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08日06 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个时期都不能否定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也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新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无数事实表明,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不能否定的。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是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而开始的新的伟大历史进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党曾经号召学习苏联经验,但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探索成果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毋庸讳言,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也就是说,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那是从整体上说的,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文化大革命”前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经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历史决议”更是从根本上作出彻底否定的明确结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同毛泽东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时,也不能人为夸大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更不能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如果这样做,既违背历史事实和人民意愿,也势必造成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这个重大问题,其基本精神同“历史决议”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理直气壮地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才有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开创性科学回答。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历史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经过实践探索,党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良好开局。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根植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壮丽篇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自身建设大大加强。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1.93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迸发,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快的速度,呈现如此大的变化,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人们普遍关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不奇怪的,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早在1981年,“历史决议”就曾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从那以后,党和国家又走过了32年。30多年来,党始终清醒地认识、科学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依靠人民攻坚克难、继续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正确方向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联系。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充分肯定各自历史贡献、充分注意各自历史特点基础上,牢牢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决不能相互否定。

    (一)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党的十八大高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

    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主要标志,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经过实践探索特别是总结经验教训,党就探索这条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化、特殊化;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党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主张。尽管上述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党在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成果,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包括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对探索中正确的经验总结和独创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并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经历严重曲折,但各方面建设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经济发展速度尽管有起伏,但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快的。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很高,但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邓小平同志后来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所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事实正是如此,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历史就是这样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他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面对社会上有人鼓吹照抄照搬西方制度的思潮,党及时地、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这是立国之本,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从一起步就具有坚定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党强调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没有1978年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的思想、物质、制度成果基础上取得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更大成就。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作了系统概括,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体现和实际应用。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如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一样,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不能否定和无法否定的。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有的差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则大多是本质的、内在的,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联系与区别,才能看到,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自己这个历史时期的否定,也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不能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是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时期为后一个时期提供了什么,又注重分析后一时期从前一个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哪些内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觉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三、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

    我们党是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是一个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的党。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90多年党的历史,是几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领下、同一追求驱动下始终不渝的奋斗探索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几代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两个不能否定”,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历史事实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对90多年来党的整个历史的应有的自信。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如果用不正确的观点简单地否定这两个时期或者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导致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政治上的清醒。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国内外敌对势力这个方面分析,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就是要否定我们党的重大历史贡献,放大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把中国共产党妖魔化,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就是要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夸大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妖魔化,进而动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敌对势力这两个方面的否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历史事实的背离,都是想搞乱人心,企图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依据和思想根基,进而毁掉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和广大中国人民的福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等领袖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因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一个事关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坚决捍卫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自觉运用党的历史。

    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问题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人民内部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种模糊认识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于前一种情况,但也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来加以澄清的。如果不能了解和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党所走过的弯路,就会动摇对党的信赖,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与这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我们要坚持准确宣传党的历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

    当前,党和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满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启示作用。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认识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又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培育和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篇章。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广泛凝聚中国力量。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党和人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同心同德,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用亿万人民的奋斗和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回顾历史,党和人民充满自信;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前程似锦。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开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举报 回复

    # 1楼

  • 老油发表于2013-11-08 13:23|

    今天股市跌得比较厉害。

    举报 回复

    # 2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3-11-08 13:48|

    作者: 老油(2013-11-08 13:23 )  # 2楼  
    今天股市跌得比较厉害。



    吴之如感言:

    照这个趋势
    可能今后还会跌
    甚至跌得更加厉害

    举报 回复

    # 3楼

  • 非非008发表于2013-11-09 07:38|

    空洞说教的八股文如同文字沙漠,看不到一丝绿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漫画!

    举报 回复

    # 4楼

  • Tiaf发表于2013-11-09 10:21|

    神奇毛泽东——【转载】【潇洒毛泽东-141】毛泽东之谜 难道是巧合?  2013-11-09 06:48:09|  分类: 人物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本文转载自潇洒如风《【潇洒毛泽东-141】毛泽东之谜 难道是巧合?》
    【潇洒毛泽东-141】毛泽东之谜 难道是巧合?






    一、出生奇异--1893年12月26日,相传毛泽东出生时,虽已冬至,但这一天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当地老人惊骇:只怕有真龙天子问世。按相术说毛泽东是土龙,据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说,他需东海之水润泽,故取名“泽东”、 字“润之”。






    二、面相三奇--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终生保持湖南地方饮食习惯,嗜杂粮、辣椒,是典型的南方人,却身高一米八三以上,别说不像一般南方人的矮小,即便在当时的国人中,也算是身形高大一族。如果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还是瘦高个的话,壮年的毛泽东,则可谓是高大魁梧,全然一副北方人的体格。故说毛是“南人北相”。


    毛泽东清秀英俊,天庭饱满,龙颜凤眼,肌肤白细,面貌亲和,极像其母亲,以至于郭沫若当年见毛的第一印象,便是“貌如妇人好女”。从目前留存的毛泽东各个阶段的相片来看,从来没看到有毛泽东留胡子的;直至年长,更是待人亲切随和,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故曰毛是“男生女相”。


    毛泽东主张抢杆子里面出政权。上井冈山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时力挽狂澜,化险为夷。抗日战争中大显身手,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打败了日本鬼子。解放战争中智勇双全,所向披靡,终于创立了新中国。应该算是武人吧。可毛泽东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文人。毛泽东酷爱读书,善书法;毛泽东那大气磅勃、脍炙人口的诗词,发表于中国革命各个阶段的精辟论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讲毛是“武人文相”。






    三、三九乾坤--1927年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1949年9月9日,进京登基;1976年9月9日,驾崩归西。(九在民间意为九五之尊,皇室尊号)。1949年初,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至北平,沒有马上入城,而是暂住香山,毛泽东在香山请一道长算卦,问什么时侯进城合适?道长捏指一算,说挑一最大单月单日进城,且不要入先朝皇帝寝宫安歇。(卦的前两句别人沒记住, 后两句是“帝王之居不可入,一生娶妻有三房”。) 故定在1949年9月9日进京。






    四、万劫无恙--历经千难万险毫发无损。纵观毛泽东戎马一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身经百仗沒打过一枪,也沒负过一次伤,每次都是有惊无险,与死神擦肩而过。这里仅举一例,1948年5月某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转至山西与河北交界的阜平县城南庄安营扎寨。毛泽东因多日劳累而沉睡,这时敌机来袭空投两枚炸弹,一颗落在院子里沒有爆炸,一颗落在屋后山坡上炸出一个大洞。






    五、中年得志(痣)--你仔细观看毛泽东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的照片,无论哪一张毛泽东的下腭都无痣,惟独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绝对领导权后,下腭才长出一颗硕大的福痣,故称“中年得志”。






    六、番号玄机--开国后,毛泽东偕周恩来到香山寺抽签,毛抽一签上有“8341”数字,毛问何解,道长说天机不可泄露,只是要其将数字作为中央警卫团的番号。直到1976年9月9日,谜底才自然揭开:终其一生,毛泽东享年83岁,执掌中共印玺41年。






    七、呼风唤雨--1958年7月2日下午4时,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上岸,随囗问身旁警卫员张木奇,现在河北还在干旱?张回答说是的,几个月沒下雨了。毛望了望碧空万里的蓝天,皱着眉头说:“今天不下明天下,一个星期不下透雨,罢老天爷的官!”。果然,四天后,即7月6日,一声炸雷响过之后,滂沱大雨倾盆而至,浇透了华北大地。






    八、临终预兆--1976年初, 天象显异, 铁树开花, 吉林下了一场很大的陨石雨。这一切表明,这一年只怕要出大事。果不其然,这一年三位伟人相继去世,且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亡二十多万人。吉林落下的三块巨大陨石分别代表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碎石则为其他故去人员。






    九、井冈过夜--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的毛泽东铜像途经江西境内靠近井冈山地区时,车队中几辆小车无缘无故熄火,检查油路、电路、水箱、机械部分,均无任何问题。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众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带队首长汪东兴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主席故地重游,有点恋恋不舍,就住一晚吧。说来也怪,第二天一大早,即没加油,也沒加水,更没修车,车辆居然台台顺利发动,浩浩荡荡向韶山进发。






    十、百年奇景--在韶山广场安放主席铜像时,因当时是用钢丝索套在铜像的颈部,怎么安放也不落座。韶山的父老乡亲见状,齐刷刷下跪,焚香鸣炮,并暗暗祷告:主席,您就放心回老家吧,这是您的根。祷告事毕,将钢索套在腰部,一次起吊成功!相传铜像底座奠基开挖时,曾挖出一条赤色巨蛇。之前,接连下了几天雨。1993年12月26日这一天,雨过天晴,碧空万里,上午的隆重庆典如期进行,只见主席铜像上方两边,日月同辉,奇异奇景,百年盛状。与此同时,韶峰漫山遍野盛开着姹紫嫣红的映山红,且七天七夜怒放不谢。这一奇景,奇就奇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它却盛开,最早也要等到来年三、四月份才能开花。这一轰动奇景,不但许多人亲眼目睹,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都作了具体报导。





    当然,毛泽东作为伟人,除了神奇的过人之处外,还有四种精神也铸就了他的伟人气质:勤劳进取的奋斗精神;强悍好斗的尚武精神;刻苦向学的求知精神;成全人格的修炼精神。




    您可能也喜欢:
    看看征服了全世界的这位老人的泳装风采——【转载】老照片--毛泽东泳装照 2013.11.05  看看征服了全世界的这位老人的泳装风采——【转载】老照片--毛泽东泳装照【引用】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上、下) 2011.10.27  【引用】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上、下)引用 毛泽东传 2011.08.15  引用 毛泽东传引用 引用 毛泽东诗词选集60首(自动翻页) 2009.11.28  引用 引用 毛泽东诗词选集60首(自动翻页)

    举报 回复

    # 5楼

  • Tiaf发表于2013-11-09 10:57|

    本贴最后由 Tiaf 于 2013-11-09 11: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6楼

  • 老油发表于2013-11-10 23:23|

    朝鲜小学课文 颠覆你的世界观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3-11-10 23:2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7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3-11-11 19:50|

    作者: 老油(2013-11-10 23:23 )  # 8楼  
    朝鲜小学课文 颠覆你的世界观



    吴之如感言:

    或许就会有理论家出来雄辩地论证:
    正确看待朝鲜小学课文宣示的世界观
    不能用中国来否定朝鲜
    也不能用朝鲜来否定中国

    中国在半个世纪前
    就轰轰烈烈地建设
    人民公社天堂

    朝鲜岂甘落后
    近来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
    建设仙境

    哎哟
    振奋人心哪
    风景这边独好啊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13-11-11 19:5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3-11-14 05:44|

    [转贴] 艰难“不否定”中的否定
    9634 次点击
    88 个回复
    6 个赞同应学俊 于 2013/11/10 15:11:2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史,大到政党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这样的“自我否定”恰恰显示着光荣、辉煌的“自我超越”和涅槃。有实事求是的“否定”才会有进步与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讳言“否定”必落入自设逻辑陷阱而无法自拔,有害无益。 (本文已发“博客中国”“凤凰博报”等)

        《人民日报》11月8日发表署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洋洋万余言的文章《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下简称《正确看待》),当为力作。而有意思的是,6个月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也发表了一篇与前文几乎同题的作文,名曰《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文题仅两字之差。几为“同题作文”,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李慎明先生之文明显表现出片面的形而上学文风,引来网上拍砖一片,甚至有过于愤激的网友要“声讨”,言辞虽偏激,但似乎并非毫无缘由。当李慎明先生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历史时,只要不是小学生,谁又能诚服呢?而同属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位齐彪教授此前也有同专题文章曰《“两个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义》,笔者曾与之商榷;不知齐彪教授此次是否参与了《正确看待》一文撰写?

        《正确看待》一文确实比李慎明、齐彪之文要“正确”多了,起码作者在看“硬币”正面的同时,也看了反面——尽管论述较为笼统含混,某些阐述似是而非,但相信作者还是看清楚了“硬币反面”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了。“中央党史研究室”毕竟比较实事求是而相对客观、全面一些。

        一、在艰难“不否定”中的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

        然而,《正确看待》一文毕竟主旨是为“不否定”作论,也正由于多了一些“实事求是”,于是该文就出现了无法避免的尴尬——除了宣示中共执政领导地位不容否定,对前一历史时期主要方面想“不否定”真的很难;面对客观上基于“否定”已对前一历史时期做了根本性重大改革的事实,仍然要为“不否定”作论,这就更难上加难;于是,《正确看待》在想“肯定”的部分中却饱含着对必须“否定”之大量事实的委婉阐述;在言说“不否定”的整个部分中却不得不以相当篇幅转弯抹角论及必须“否定”的一系列重大史实。这怎能不尴尬?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怎能对“否定”讳莫如深?“否定之否定”原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社会发展、事物发展、人的成长等就是一个不断“否定、扬弃”的过程,没有自我否定何来进步与自我超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害怕自我否定,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从来就不是形而上学概念上的否定,更不是对自身全部历史的彻底否定,而是否定必须否定的,从而获得“涅磐”即新生,获得新的发展。正如发表于“人民网”《中共60年执政经验与启示》一文中引用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所言:“事实上,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非常直白而确切。

        事实是: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对“前30年”(并非中共全部历史)诸多重大弊端根本性错误的否定,否则“改”什么“革”什么?“拨乱反正”又从何说起?从1949-1976共27年,邓小平说:“我们搞了20年的‘左’”(要否定的至少就是20/27)!邓还特有感触地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其实,历史告诉我们,从建政初期毛泽东批刘少奇连带陈云、薄一波等所谓“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开始算起,一路“左”下来,何止搞了20年“左”?翻开毛著《新民主主义论》和当时中共相关决议,对照改革后中国当下政治经济体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难道不是基本回到“新民主主义体制”?正所谓“30年后从头越”,我们一切又从起点出发!这不是根本性否定又是什么?

        我们自然会想到:正是中共建政初期,在毛主导下的极左思想路线导致提前近10年终止“新民主主义体制”而跑步进入贫穷的“社会主义”,进而又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出现“人民公社”以及“取消家庭生活单位统统到大食堂吃饭不要钱”这样20世纪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虽持续时间必然不是很长,但违背基本社会发展规律,其极左路线强势泛滥,给中国发展带来“全局性、长时期”巨大挫折——这些,不否定行吗?

        我们无法不想到极左盲动的“大跃进”使国家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成为产生波及全国大饥荒的主要原因,饿死几千万人至今争论不休——对此,不否定行吗?

        我们无法不想到,在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结束后,毛仍坚持“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以所谓“阳谋”整出党内外55万多“右派”以及文革中无数所谓“敌对分子”,株连家人亲朋无以计数,极大破坏了中共统一战线成果、信誉以及凝聚力,多少人内心滴血的伤口至今还阵阵隐痛——对此“全局性”灾难,不否定行吗?且这样的极左思想路线和封建残余导致个人崇拜登峰造极,导致文革10年动乱,造成全国内战式武斗,造成冤案如山、冤魂遍野,经济停滞——对此“全局性长期性”灾难性错误,中共已作“彻底否定”,而今为何偏要再三再四声言对前一历史时期“不否定”?

        面对客观存在的几乎从建政初期即开始而实际长于20/27的“全局性、长时间”严重错误和巨大挫折,若不做重大“否定”和“扬弃”,我们又凭什么“改革”?“改”的是什么?

         而勉为其难将这种明确无误对错误的“否定”硬要说成是“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这能自圆其说吗?诚如是,我们能否说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为后来毛的正确路线和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呢?因错误而获得教训,于是对“错误时期”便不可否定,那么我们能否说对井冈山“王明时期”也不可否定?否定“王明时期”就是否定党吗?否定搞了20年或更长时间的“左”就是否定党吗?一个人承认自己某一时期犯了根本性错误就是对自己全部历史的否定吗?这难道就是《正确看待》一文之“正确”的逻辑?

         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我们岂能无视“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这一客观事实和社会、政党发展的规律?

         二、“延续、继承”和“否定”是发展这枚硬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

        《正确看待》一文说:“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这自然没错。我们明白作者要说的是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继承性。是的,对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虚无”都要不得,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历史。可是作者一不小心还是忘了“否定之否定”原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 ——“延续和继承”并不意味着对过往“全局性、长时间”根本性错误已做“否定”的事实竭力讳言回避,因为“否定、扬弃”恰恰是为了正确的“继承”和更好的“延续”——这恰恰是“发展”这枚硬币的两面,是有机的整体,是对立的统一;是坚持“改革”立论的根基。

        历史层面所言“每跨出一步”,恰恰包含着对前一步的“否定”和“扬弃”。我们可以缩小历史范围,仅以中共党史而言,中共自成立之时起,难道不就贯穿着一条“否定之否定”的事实和逻辑?井冈山时期不否定左倾路线,毛泽东的思想路线如何得以贯彻?又如何能有反围剿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没有上世纪60年代初对“大跃进”实际否定的“调整”,中国如何能从大饥荒和经济危机中突围出来?尽管任何人、任何政党都难免会犯错误,但犯错误之后我们何须讳言“否定”?这些还需要笔者为研究党史的专家们一一铺呈吗?“事实上,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这就是规律使然的历史事实。这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难道不是光荣、辉煌的吗?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每个人在超越自我的刹那,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共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了新陈代谢的更新和发展壮大。唯物主义者为何要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进程所展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讳莫如深?为何要对明明已经在做且堪称正确的一系列“否定”的客观事实而绞尽脑汁避之不及呢?这难道不显得荒唐?

        三、执政党能否实事求是勇于在“否定”中前进,将决定国家能否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恰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使中国“迅速崛起”的每一个因素都是对“前30年”根本性重大弊端“否定”的结果:超越历史阶段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单一所有制“穷社会主义”以及僵化的“阶级斗争”理论,束缚和压抑了执政党自身和全国人民的创造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对此“根本”给予勇敢“否定”,稍稍给人民一点自主迁徙、自主创业、选择职业的自由,稍稍给人民一点思想言论的自由,国人的创造力、生产力便如“井喷”般爆发出来,毛时代绝不会允许明显有“资本主义”之嫌的民营私营企业存在,然而当今,正是它们竟创造出国家GDP的65%左右!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一系列具根本性的“否定”,能有如此“自我超越”的成就和辉煌吗?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基于实事求是对既往“重大否定”的改革,8亿农民仍被束缚在农田里不得自由离开,农民不可以搞“资本主义”发家致富,公民不可以搞“资本主义”个人创业、自主择业,中国能有如此“迅速崛起”的成就吗?没有3亿多“农民工”的自由迁徙和择业,中国大地上的高楼大厦、高铁动车能从图纸变为现实神话般地“长”出来吗?当今我们一些跪在毛塑像前烧香礼拜的党政干部、民营企业家、个体商贩大小老板以致朴实的百姓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否定”,毛会怎样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把这些“搞资本主义”的改革行为和个人批斗得体无完肤,让你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

        可如果我们反思“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诸多令人焦虑和愤懑的问题,除了政治智慧和制度设计科学性的因素,剩下的恰恰正是我们不敢于“自我否定”不能够“自我超越”的因素造成的:尽管毛时代腐败其实一直存在,但为何我们不仅“继承”而且“发扬光大”导致危及执政党之存亡?执政党的领导为何不能通过法制和法治的渠道实现,而总是要通过具体的“人”来掌控使“人治”始终无法消除?“一把手”为何难以监督?为何《选举法》规定的“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举”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实施困难重重且成功率低到凤毛麟角?为何各级“选举委员会”的成员几乎百分百为“官员”?这如何保持“人大代表”真正的“人民性”?民主何在?为何底层百姓许多波及全国的严重有失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问题在“人大会议”中难见提案?为何“官员财产公示”的立法,国人呼吁近20年在人大无法通过?这些难道不与“人大代表”主体80-90%为“官员”的构成密切相关吗?而在这些明显的弊端中我们一直“坚持继承”的是什么?该不该“坚持和继承”?有哪些该“否定”的没有否定?有哪些该改革的没有改革?

        改革本身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即“扬弃”。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不能实事求是,勇于不断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超越,将决定着这个党和它所领导的国家能否持续发展。“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汪玉凯教授所言正是无法回避的规律,也是常识。

        四、结 语

        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政党发展历史亦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面对大量带根本性、“全局性、长时期”无法不否定的事实,面对已经对前一历史时期做了基于“否定”的根本性重大改革的事实,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却千方百计讳言“否定”,这不仅是一种无知,也缺乏起码的政治智慧——因为这是把一个原本已不成问题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使国人惶惑不解的“问题”,这于执政党自身事业和发展有害无益。

        而用所谓前一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来回避国人记忆犹新的历史上“全局性、长时期”的根本性灾难性错误,进而欲为“不否定”作论,这难道不很幼稚吗?谁会对明明属于“成就”的事实谈否定呢?而从另一层面而言,那些“成就”对于一个在和平环境下经历了二三十年建设的任何国家来说,就全国人民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和无数生命的成本来说,难道原本不就是应当取得的吗?而且,改革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那么多值得“否定”的因素,我们难道不是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吗?否则,我们何至于“30年后从头越”?否则,我们如何解释—— 一个在二战一败涂地、经受了两颗原子弹重创、经济几近崩溃同样满目创痍的邻国,并非在共产党领导下,却在中国“文革”时就已经远远超越中国而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不说“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便同在“东方”,这样的例子还需要再列举吗?

        诚然,所谓“两个不能否定”是指习主席今年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本来,为了防止某些过于简单片面的思维,从某种层面而言做这样一种表示、一种提醒,咱草民也都明白其实际含义:即看问题不可片面,中共的执政领导地位不容否定。而对此,有点政治常识的人还应知道,并非所有领导人讲的每一句话都可以随意生发开去做一番背书的。从对执政党有利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不要再出现一类难以自圆其说的过度“解读”性阐述了,因为那实在很容易弄出“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效应,凭空添乱。

        《正确看待》一文作者应当懂得:不否定中共执政领导地位与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勇于自我否定和超越,恰恰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将其人为对立起来,这恰恰是自设逻辑陷阱,必难以自拔,于党于民有害无益。历史证明,任何执政党的领导地位都是靠现实的执政成绩来巩固的,而不是靠啃远离当下的“历史老本”。试想,一个始终能实事求是、勇于在不断自我否定中革故鼎新、不断创出利民利国执政成绩的执政党,人民凭什么不拥戴它?人民对这样的执政党凭什么不“信任”或曰“自信”?倘若不是这样,那反倒很难说了。□

                                                              2013年11月9日

    【参考文献索引】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新民主主义论

    2、应学俊: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与齐彪教授商榷)

    3、人民网:中共60年执政经验与启示(2009.10.13)

    4、应学俊:答《环球》:国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 (人民日报海外网)

    5、应学俊:储著武先生,您正在“虚化”毛泽东

    6、腾讯网今日话题(专辑):毛泽东时代没有多少腐败吗?

    7、应学俊:孙经先必须对有关大饥荒的重大原始档案史料“证伪”

    8、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2013.11.8)

    9、李慎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0、齐彪:“两个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义

    举报 回复

    # 9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