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罗家屋子纪事3
董建国 《大力丸》
初到农场知青们是由工宣队(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管,照例说这支队伍应该由响当当地工人阶级—产业工人组成,但首府的产业工人们很少人能象我们学生这样“志在四方”谁也不愿离乡背井,舍家撇业到五百多里以外的这片穷乡僻壤来,于是差事便落在小清河航运局头上。一来船工们常年漂泊在外习惯了这种生活,二来这批“船老大”原是在小清河撑船如今见将在黄河岸边“掌舵”身份,地位也今非昔比。
派到我们连来的“掌柁人”姓吴,三十冒头,五短身材,阔背熊腰,肤色紫红,宽腮大脸,下穿黑布白腰腼档大棉裤,上穿印着大红奖字的灰背心,外套藏青核桃扣大棉袄,腰缠五尺豆灰长围巾,喊话调门象在吹葫芦丝。这使人联想起过去江湖上耍打杈,卖大力丸的角儿,从此新连长便有了个新称呼—“大力丸”
“大力丸”连长初次走上领导岗位不免也摆一下谱,讲话前一定要咳两嗓,走路时双手放在后屁股上而不是揣在胸前袖筒里,一脸的严肃从不嬉笑,这让我们有些犋。但半月不到“大力丸”就原型毕露,船老大那种特有的习性本色尽显,这倒和大伙拉近了距离。但不管如何大力丸从不谈他的身世,更不谈他的家庭,他似乎感觉到这地方并不是他久留之地,最终他还是要回到小清河,继续船上的生活。
‘大力丸“识字不多所以对读书看报不感兴趣,对打球下棋当时这些唯一的业余活动又一窍不通,但他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吹号。
无论到哪里“大力丸“腰间总是别着那支他从船上带来得旧军号,这号通身灰绿已看不到一丝原色 ,只有号嘴端的一点亮黄给人证明它是只铜军号。每次开吹,”大力丸“的双腮会陡增数倍,象两支将要爆裂的紫气球,把脸上的五官跻的无地可容。
“大力丸“吹号对什么调从不讲究,只要气力足,吹的响。因此大伙称他吹号叫”鼓“号。早先这里起床,开饭,出工,都是敲击饭堂前的铁铧犁,自从”大力丸“来后,一切活动就改为军号指挥了。
副连长姓黄,是原农场的一位干部,年龄四十有余,个头虽不足最底标准却嗓门特大,大家管他叫“黄个儿“,每天天一放亮,在‘大力丸”的号声中,黄个儿便会敲着我们宿舍的门高叫“起床啦---出工啦----挖沟~~~~”那“沟”字尾音特长还要转上几个弯,有点象京城的叫卖吆喝,与“大力丸”的号声真是天配之合。
冬季的农活主要是新兴修水利,挖沟清淤,“大力丸”很少下到沟里和大伙同劳动,大概是站惯了船头,每次挖沟他总是在沟沿上找一个高一点的土堆立在那里监工,黄个儿却不然,对地里的活熟练的很,一把小铁锹在他手里左飞右舞,让我们这批城里来的学生敬佩不已。
转眼来农场已近百日,农场的新班子已组建完成,庆祝新的革委会成立大会在总部大土场子上举行,各分场的知青们集合在此,许多分别多日的同学能聚在一起很是热闹,整个会场象赶大集一样。突然台口鞭炮锣鼓齐鸣,主持宣布革委会成立,这时一位好事的同学捅了一下正在打瞌睡的连长“大力丸”,“快鼓号啊—”“对!锣鼓都响了咱也凑个热闹!”只见“大力丸”边说边抽出那把军号运足丹田之气一阵狂鼓,在场的知青一阵叫好使他更加得意,直到台上来人制止“大力丸”还有些意犹未尽。
据说当天晚上总部来人把“大力丸”狠狠呵了一通,差点给他戴上破坏革委会成立的反革命帽子,从此很少再听到他的号声了。
不多久,“工宣队”宣布撤离,临别前大伙请他再鼓一次号,“大力丸”摘下那久违的军号,
“扑扑刺刺,滴滴答—”那号声象是出殡时的调子。
农场的第一个时期“工宣队时期”结束了。
一个月以后这里发生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强烈地震之后第二个时期—“军管时期”开始了。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冬阳发表于2006-08-15 16:07|
董建国 《大力丸》
初到农场知青们是由工宣队(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管,照例说这支队伍应该由响当当地工人阶级—产业工人组成,但首府的产业工人们很少人能象我们学生这样“志在四方”谁也不愿离乡背井,舍家撇业到五百多里以外的这片穷乡僻壤来,于是差事便落在小清河航运局头上。一来船工们常年漂泊在外习惯了这种生活,二来这批“船老大”原是在小清河撑船如今见将在黄河岸边“掌舵”身份,地位也今非昔比。
派到我们连来的“掌柁人”姓吴,三十冒头,五短身材,阔背熊腰,肤色紫红,宽腮大脸,下穿黑布白腰腼档大棉裤,上穿印着大红奖字的灰背心,外套藏青核桃扣大棉袄,腰缠五尺豆灰长围巾,喊话调门象在吹葫芦丝。这使人联想起过去江湖上耍打杈,卖大力丸的角儿,从此新连长便有了个新称呼—“大力丸”
“大力丸”连长初次走上领导岗位不免也摆一下谱,讲话前一定要咳两嗓,走路时双手放在后屁股上而不是揣在胸前袖筒里,一脸的严肃从不嬉笑,这让我们有些犋。但半月不到“大力丸”就原型毕露,船老大那种特有的习性本色尽显,这倒和大伙拉近了距离。但不管如何大力丸从不谈他的身世,更不谈他的家庭,他似乎感觉到这地方并不是他久留之地,最终他还是要回到小清河,继续船上的生活。
‘大力丸“识字不多所以对读书看报不感兴趣,对打球下棋当时这些唯一的业余活动又一窍不通,但他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吹号。
无论到哪里“大力丸“腰间总是别着那支他从船上带来得旧军号,这号通身灰绿已看不到一丝原色 ,只有号嘴端的一点亮黄给人证明它是只铜军号。每次开吹,”大力丸“的双腮会陡增数倍,象两支将要爆裂的紫气球,把脸上的五官跻的无地可容。
“大力丸“吹号对什么调从不讲究,只要气力足,吹的响。因此大伙称他吹号叫”鼓“号。早先这里起床,开饭,出工,都是敲击饭堂前的铁铧犁,自从”大力丸“来后,一切活动就改为军号指挥了。
副连长姓黄,是原农场的一位干部,年龄四十有余,个头虽不足最底标准却嗓门特大,大家管他叫“黄个儿“,每天天一放亮,在‘大力丸”的号声中,黄个儿便会敲着我们宿舍的门高叫“起床啦---出工啦----挖沟~~~~”那“沟”字尾音特长还要转上几个弯,有点象京城的叫卖吆喝,与“大力丸”的号声真是天配之合。
冬季的农活主要是新兴修水利,挖沟清淤,“大力丸”很少下到沟里和大伙同劳动,大概是站惯了船头,每次挖沟他总是在沟沿上找一个高一点的土堆立在那里监工,黄个儿却不然,对地里的活熟练的很,一把小铁锹在他手里左飞右舞,让我们这批城里来的学生敬佩不已。
转眼来农场已近百日,农场的新班子已组建完成,庆祝新的革委会成立大会在总部大土场子上举行,各分场的知青们集合在此,许多分别多日的同学能聚在一起很是热闹,整个会场象赶大集一样。突然台口鞭炮锣鼓齐鸣,主持宣布革委会成立,这时一位好事的同学捅了一下正在打瞌睡的连长“大力丸”,“快鼓号啊—”“对!锣鼓都响了咱也凑个热闹!”只见“大力丸”边说边抽出那把军号运足丹田之气一阵狂鼓,在场的知青一阵叫好使他更加得意,直到台上来人制止“大力丸”还有些意犹未尽。
据说当天晚上总部来人把“大力丸”狠狠呵了一通,差点给他戴上破坏革委会成立的反革命帽子,从此很少再听到他的号声了。
不多久,“工宣队”宣布撤离,临别前大伙请他再鼓一次号,“大力丸”摘下那久违的军号,
“扑扑刺刺,滴滴答—”那号声象是出殡时的调子。
农场的第一个时期“工宣队时期”结束了。
一个月以后这里发生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强烈地震之后第二个时期—“军管时期”开始了。举报 回复#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