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型 不 忘 根 本
转 型 不 忘 根 本
——读 常 进 画 册—— 罗兴发
手捧常进画册,你真还不能不爱。常进先生的画册取名“走近常进”,阅其画册,常进有那么多朋友,常进是那么亲近于朋友,朋友是那么亲近于常进,在我的眼中,走近就是亲近,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亦乐乎不仅常进,亦乐乎也朋友。
常进先生把五十年从艺浓缩于画册里,不仅从众多的朋友交往品评中知常进人品的可亲可仰,更可仰在于,从常进先生的艺术发展道路,可以探索当今大多数漫画家的动向。这种动向,套句时髦套语就是:中国漫画家也在转型。应该说,中国漫画是公益型的。中国社会转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洪流一般,很多本是共产党光辉成就的公益事业,也被洪流冲进了商品市场。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中国漫画就是公益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到革命胜利,始终给予了漫画以公益发展的空间。改革,随着一部分公益事业被冲入商品 洪流中,漫画的公益生存空间也就今非昔比了。大多数中国漫画家也就开始转型了。站在公益事业的角度考虑,有些人担忧,一大批有才华的漫画家离开了漫画,是中国公益文化的一种损失。但是,担忧归担忧,正如很多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逆转也是不可能的了。“向钱看”被宣传成了万事前进的动力,好在我们的漫画家转型却是向前看。漫画家转型向前看,怎么看,常进先生的画集此时出版,真还很有研究意义。
常进画册,略五分之一选留了自己的漫画。这些漫画,保留了漫画家对社会上假、丑、恶的批评,保留了漫画家对社会的洞察力,保留了漫画家批评的智慧,保留了漫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保留了漫画家的认世标准,保留了漫画家的审美情怀。当漫画家在转型的时候,悉心保留这些公益文化的宝贵财富,的确令人可仰。
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多数中国漫画家转型,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书画,这里所谓的画,自然是专指水墨国画。艺术家由漫画创作转型于水墨国画的创作,两个不同的画种跨越,艺术技法上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这固然需要重新学习,但是,漫画家毕竟是艺术家,应该是一种研究性地学习,漫画家创作水墨国画,能不能保留漫画之所长,或者把漫画之所长发扬于水墨国画?常进的水墨国画创作,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研究的探索。
河北女性画家李青艾对常进说:“陈跛子爱你的美女爱得发疯了。”一个来自女性画家对男性画家(陈跛子)特有的观察,真还不是客套。如果她观察到我罗大胡子,那是说真了的。我弄雕塑,我从不忌言性感这美。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白领丽人”系列,真还让我神魂牵动。不过,不是丽人们的性感,而是丽人们的神感。神感说来有些拗口,艺术的说法就是,常进先生笔下的白领丽人,情态实在让人动心。性感来源于物资,神情来源于精神。雕塑抓住物资并不难,难在抓住精神。常进先生的本事是专门抓捉精神。常进先生捉住了白领丽人的精神,一个个都有了活脱脱的生命,真让人心生怜爱,同情她们,景仰他们。她们艰辛奋斗,却留下了忧伤;她们一脸倦容,却不失自持与微弱的高傲;她们永远是时髦的,漂亮的,谦微的,平和的;伶智总是隐隐的,韧力总是绵绵的,自信是永不丧失的。活脱脱的丽人,从个人的情性到个体的体貌特征,却是那么 鲜明。然而一望,又都有白领的群体特征。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人物刻画本事,又不仅仅是对白领丽人们,而是对于社会各色群体人物都有此刻画本事。例如,对妇女中优丽华贵者的刻画,让人想起他们华贵美丽而不恶俗,而是平和可爱;即使是对被岁月销损了美丽的女人的刻画,其情其韵仍让人生怜;对古典唐韵一般高傲的美女刻画,真想抱着她的脖子亲亲桃花一般的红腮。等等,等等,下面还将例举。
为什么常进先生画出的情韵可以勾牵人意?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常进先生是漫画家的功夫上去找。
华君武说:“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是从漫画根本上立意。有人说漫画是画巧,是从技术上着意。有人说漫画是画乐,是从部分功能划意。华君武老的立意,更关大局。前面我们说了,常进先生保留了漫画艺术中最珍贵的艺术财富,也唯有具备这些艺术财富的漫画家,才能在漫画中体现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漫画与水墨国画相比较,漫画中的思想固然可以匿于“弦外之音”,但比之水墨国画来,那又显而易见得多,水墨国画,简直可以说不能“画思想”。那么常进先生精于画思想的长处在水墨国画创作中就无用武之地了吗?不!常进先生把漫画此一本事用武得非常之好。那就是把握社会,对社会的精神提练与概括,并把这种精神,概括成一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当我们怜爱着常进先生笔下的白领丽人,被岁月销损了美丽的女人、红尘泪中的年轻女子等等时,我们总会去试图探看这些人物的社会大环境和她们生存的个体小环境。常进先生以他的人物不仅激活了我们的人性——怜爱,也激活了我们的思维。他甚至没有用“弦外之音”的隐喻来激活,但我们从画家笔下的人物的社会环境的探索中去认识到了画家的思想。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转型,虽然有些人不信识马克思主义了,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人们仍然要怀念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观的真理性,远比费尔巴哈的宗教本质论令人信服。常进先生笔下的人物,就不能让我们去想象中国白领丽人或美丽妇女的什么宗教本质。让我们想象的是社会关系这个本质。再比如,常进先生笔下的矿工,令我们想起今日矿工的幸福,笔下的妞妞令我们想起小太阳们的环境培育得她们天真伶丽,笔下的男士另类令我们想起精神正道的某类颓伤等等。中国诗道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诗画相通,画道未毕不是功夫在画外。不过这画道是讲文人画道,不是匠人画道。站在画道这个立场说,常进先生在漫画上洞力于社会的功夫,恰恰是水墨文人画道难得的宝贵。缺乏洞于社会功夫的画匠,即使是笔墨匠技很高超,其笔下却很难刻画出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更难令人想象探寻形象背后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画匠笔下的形象,不是社会所育成,唤不起社会思考。这样的水墨国画家,也让我们见得不少。
常进先生笔下的水墨国画人物,用笔洗练提神,不在形实刻工,而重神工,这是常进先生的刻意之求。常进先生早年也刻意过写实的速写与素描,今日再阅当年的画,仍然可见其功夫。就常进先生前些时段的水墨国画人物,亦有欲尽倾实的努力,今天选在画册中的画,似已打消了倾实用力的动念,全注倾力于提神捕意。其审美情趣的倾注,是在去实中求神美,情美,趣美,完全跳脱出了匠技的藩篱。这样的审美情趣与洗练提神的用笔,恰恰又是常进先生先前在漫画中的所长。虽然洗练提神的用笔在漫画的形式形态与水墨国画中的形态有所不同,但原则却是一致的,审美情趣却是相源的。讲意境神韵是中国画的精髓。先前一些写实派画家在写实上已经很有了些成就,为了所谓不吃老本要创新,于是也向意境神韵靠近。然而,产生的效果却是既糟踏了自己原来的功夫,也没出现意境神韵。探其原因,问题就出在本就没有洗练提神的用笔历练与神美韵美的审美锻铸,只单单把写实改为非写实而已。这类的画家我们见得不少。常进先生把漫画中的洗练提神用笔与审美情趣发扬于水墨国画中进行提升、深化、锤锻,的确获得了独铸的艺术效果,也就让我们读画时能入境,捕神,品韵,很得美的享受。
常进先生的画册,重彩当然是水墨国画人物。水墨国画人物又主要是肖象。常先生自称为水墨小品。或许有人会问,这些水墨小品,叫不叫真正意义上的国画,有没有真正义意上的艺术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看你用什么标准。如果只有鸿篇巨制的水墨才叫国画,而水墨小品就不能叫国画,其实只是玩了一个逻辑上的把戏。例如,说手不是人,如果硬抠文义,这个说法是符合语义逻辑的。换个说法,手是长在人身上的,手决不会长在猪身上。这就不仅符合语义逻辑,也符合事理逻辑。同理,水墨小品不就是国画中的一个品种系列嘛!这话就没人能驳倒。因此,说常进先生的水墨小品就是国画,本该理直气壮。国画除水墨物质特征外,最本质的是意境神韵。常进的水墨国画自铸的功夫重神韵,还可再一例证。放在速写篇中最末一幅肖象,神足意足,我就不只把它当一幅速写,也可称为一幅艺术形式十分完整的焦笔白写的好国画。说它神足,人物是活的,说它意足,令你可以想象,猜他是个成功的老板,可以;猜他是个开心的厨子,未尝不可;猜他是个快乐的父亲,可可可;他是最会感受中国经济成功、社会安宁、物质丰富、人民幸福、心旷神怡的快乐人,可可可,完全可。它完全是对中国福星中年一代的写照。此画艺术形式上虽然没有“水墨”,却用笔洗练,须发眉毛,眼神嘴角,下巴项线,无不传神,虽焦笔白写,却润厚丰圆,均衡凝重,非常耐品,形美神怡的相得益彰,又都是为了突显一个意足。山水多在意境,人物多在意足。常进先生很刻工于肖象,因此,一旦画起具有“时间、特景、人物”的“事态画”来,情韵美妙,意足丰富,也就更加令人激赏。《小笑佛》洗练用笔,清新出韵,其意实在可亲。佛禅的神秘,青灯的青苦,都一扫而空,人性的温馨,甚至世事机缘中几分无奈的俏皮都成了可喜可亲。画家把《小笑佛》画得令读者可以出生如此之多的感受,实在得益于刻工那些美女与妞妞的功夫。在我的眼中,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虽为小品,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画,而且艺术水平很高。我的艺术标准就特看重:意足方成艺术,反之,意不足则不成艺术。小品一点也没关系,唯一重要的是意需足。常进先生尤善。况且,常进先生的艺术道路才刚刚转型,将来未毕不成大画!
前面我们花了相当的笔墨来论证,常进先生未毕不成大画。我们举出《小笑佛》并非说这就是未来的路标。未来的大画路是个什么样子,还得靠画家对自己已有的艺术财富的珍惜。目下我们还只能从宏观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当然,这是在艺术家已有了相当纯熟的艺术技巧之上,来讨论艺术家的艺术理念,来观察其发展。
常进先生说,华君武老多次告诫我们,“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所以他还要与广大漫画家一起尊道共勉,多思多画。这就可以窥见常进先生的艺术理念。常进先生尊崇艺术的真理。因为,华君武老的“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观,讲的是漫画艺术的根本,它的内涵是体系性的,华老说,要观察生活,关心政治,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史观,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观点实质上就是在阐述漫画是反映生活的,是反映论艺术体系。过去我们一些漫画家不认为漫画是反映生活的。实质上,他们是站在漫画形体的夸张性来解读了“反映”一词,眼界狭隘了,而且,也并未从理论深度认识到漫画形体夸张的本质。漫画的形体已不是生活的照镜子,是由于“思想化”的结果。而“思想化”的来源与过程却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所以说,漫画是反映生活的。这是讲漫画总体产生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指已经“思想化”了的形体。至于说“漫画是画巧的艺术”,那只是讲表现的方法之一。我还可以冒昧地说一句,“漫画是画隐喻的艺术”,其实也只是讲了表现的方法之一,也仅是摸到一只象耳而已。漫画表现方法非常丰富,漫画理论家郭述亚先生就归纳了几十种。观察常进先生的漫画与国画,常进先生所尊崇的艺术真理,仍然是反映论体系:反映是根本,表现是方法,漫画艺术家无论怎样转型,转型后无论怎样表现,都离不开反映论这个根本。我以为,这才是常进先生最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什么说常进先生未来是否有大画,还得看看是否珍惜了自己的艺术财富?自觉把握了就是艺术财富,不能自觉把握就不是艺术财富。那些也画漫画,也画国画或别的什么,却是专看别人的点子打察边球,搞儿戏,虽然也发表了千儿八百幅大作,却压根儿不知艺术财富为何物。在世道人心转型为初级的时候,真能认识“唯物论反映论”为艺术财富的人,真还要有点人品才行。例如,一些艺术家过去以山水的新法而大名,世道人心转为初级之后,就画“水墨抽象”。老实说,受传统儒教薰陶的中国士人对此很不以为。西方用银子破坏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诗言志,文载道,画有诗,已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理念,“水墨抽象”无非是被西方阳谋银子收买来打击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而已,只不过是商品买卖与阳谋加在一起的明目张胆而已,羞布不要了而已。常进先生尊宗唯物论,反映论,始终珍惜自己的艺术财富,其人品极贵。在世道人心都已初级阶段了的情况下,更是贵品!常进先生能对德品珍惜把握,能对艺术财富珍惜把握,所以我们完全能预期先生将来能成大画。
常进先生能成大画,“东风”其实已握在了他自己的手里。
孔子是圣人,不是神人,他的王道礼仁之学,是针对社会人生的。孔子不信乱力怪神。中国画尤在崇信孔子的士人中盛行,因此中国画本质上也是不信乱力怪神的。偶尔笔借怪神,那是为了托喻隐深。读常进画册中的水墨国画,基本可以感受到一些中国士人骨子中的传统。但常进先生又是现代之士,所以,常进先生水墨国画的珍贵,还是那些有着扎实的社会泥土的根基,充溢生活芬芳的作品。这又是常进先生的尤善尤长。常进先生能成其大作,也不是遥距之事了。当然,还有待路行,例如对画题的刻工。画题是意旨的延伸,也是对意旨的进一步苞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是中国新老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即非文人作画,文人赏景也常常喜欢给景赋题。“平湖秋月”是西湖一景,但可用之处又非只在西湖。如果以“平湖秋月”命画,十个画家会画出十种不同的景,但谁都又能扣住“平湖秋月”的题旨。可见,画题与画意之间的诗缘是多么美妙。不管是小品也好,大画也好,艺术的完整是离不开画题与立意之间诗缘互辅的美妙完整的。画有了,画题无,或画题不妙,其实是立意不明,或者持意未准。年青的罗中立当年还未吃住“父亲”就是一个例子。常进先生长文亦诗,持题吃意,于成大画之间,的确也只是咫尺而已。
中国漫画家的转型,套时髦语的近乎,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但就个人个体而言,看菜吃饭,看桥过河,八仙过海,多元化的世事本就已没有多少可统一的了,艺术这东西本就更是八仙过海了。但无论如何,常进先生发展的道路很有当代代表性。
当代中国漫画家的转型,还没完全俱进为商品化与市场化。当下有个纠偏的用语叫发展,真还有些科学性。中国漫画家的转型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这可以为公益文化颓势而惋叹的情感,多少又是一丝慰藉。
山不转水转,很多事情似乎又是河东河西的规律。当常进先生突破了国画大画之后,又会回到“画思想”。我相信!转型不受社会上某些糊涂转的诱惑,转型不忘根本,才真是德品艺品的成熟。成熟的河东河西,与不成熟的河东河西是两码事,宇宙间的事世让我们看得多了。
察常先生的人品画品,“有朋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我这个朋友而义,学常进先生的人品画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07年11月8日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9-01 16:55|
转 型 不 忘 根 本
——读 常 进 画 册—— 罗兴发
手捧常进画册,你真还不能不爱。常进先生的画册取名“走近常进”,阅其画册,常进有那么多朋友,常进是那么亲近于朋友,朋友是那么亲近于常进,在我的眼中,走近就是亲近,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亦乐乎不仅常进,亦乐乎也朋友。
常进先生把五十年从艺浓缩于画册里,不仅从众多的朋友交往品评中知常进人品的可亲可仰,更可仰在于,从常进先生的艺术发展道路,可以探索当今大多数漫画家的动向。这种动向,套句时髦套语就是:中国漫画家也在转型。应该说,中国漫画是公益型的。中国社会转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洪流一般,很多本是共产党光辉成就的公益事业,也被洪流冲进了商品市场。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中国漫画就是公益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到革命胜利,始终给予了漫画以公益发展的空间。改革,随着一部分公益事业被冲入商品 洪流中,漫画的公益生存空间也就今非昔比了。大多数中国漫画家也就开始转型了。站在公益事业的角度考虑,有些人担忧,一大批有才华的漫画家离开了漫画,是中国公益文化的一种损失。但是,担忧归担忧,正如很多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逆转也是不可能的了。“向钱看”被宣传成了万事前进的动力,好在我们的漫画家转型却是向前看。漫画家转型向前看,怎么看,常进先生的画集此时出版,真还很有研究意义。
常进画册,略五分之一选留了自己的漫画。这些漫画,保留了漫画家对社会上假、丑、恶的批评,保留了漫画家对社会的洞察力,保留了漫画家批评的智慧,保留了漫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保留了漫画家的认世标准,保留了漫画家的审美情怀。当漫画家在转型的时候,悉心保留这些公益文化的宝贵财富,的确令人可仰。
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多数中国漫画家转型,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书画,这里所谓的画,自然是专指水墨国画。艺术家由漫画创作转型于水墨国画的创作,两个不同的画种跨越,艺术技法上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这固然需要重新学习,但是,漫画家毕竟是艺术家,应该是一种研究性地学习,漫画家创作水墨国画,能不能保留漫画之所长,或者把漫画之所长发扬于水墨国画?常进的水墨国画创作,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研究的探索。
河北女性画家李青艾对常进说:“陈跛子爱你的美女爱得发疯了。”一个来自女性画家对男性画家(陈跛子)特有的观察,真还不是客套。如果她观察到我罗大胡子,那是说真了的。我弄雕塑,我从不忌言性感这美。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白领丽人”系列,真还让我神魂牵动。不过,不是丽人们的性感,而是丽人们的神感。神感说来有些拗口,艺术的说法就是,常进先生笔下的白领丽人,情态实在让人动心。性感来源于物资,神情来源于精神。雕塑抓住物资并不难,难在抓住精神。常进先生的本事是专门抓捉精神。常进先生捉住了白领丽人的精神,一个个都有了活脱脱的生命,真让人心生怜爱,同情她们,景仰他们。她们艰辛奋斗,却留下了忧伤;她们一脸倦容,却不失自持与微弱的高傲;她们永远是时髦的,漂亮的,谦微的,平和的;伶智总是隐隐的,韧力总是绵绵的,自信是永不丧失的。活脱脱的丽人,从个人的情性到个体的体貌特征,却是那么 鲜明。然而一望,又都有白领的群体特征。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人物刻画本事,又不仅仅是对白领丽人们,而是对于社会各色群体人物都有此刻画本事。例如,对妇女中优丽华贵者的刻画,让人想起他们华贵美丽而不恶俗,而是平和可爱;即使是对被岁月销损了美丽的女人的刻画,其情其韵仍让人生怜;对古典唐韵一般高傲的美女刻画,真想抱着她的脖子亲亲桃花一般的红腮。等等,等等,下面还将例举。
为什么常进先生画出的情韵可以勾牵人意?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常进先生是漫画家的功夫上去找。
华君武说:“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是从漫画根本上立意。有人说漫画是画巧,是从技术上着意。有人说漫画是画乐,是从部分功能划意。华君武老的立意,更关大局。前面我们说了,常进先生保留了漫画艺术中最珍贵的艺术财富,也唯有具备这些艺术财富的漫画家,才能在漫画中体现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漫画与水墨国画相比较,漫画中的思想固然可以匿于“弦外之音”,但比之水墨国画来,那又显而易见得多,水墨国画,简直可以说不能“画思想”。那么常进先生精于画思想的长处在水墨国画创作中就无用武之地了吗?不!常进先生把漫画此一本事用武得非常之好。那就是把握社会,对社会的精神提练与概括,并把这种精神,概括成一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当我们怜爱着常进先生笔下的白领丽人,被岁月销损了美丽的女人、红尘泪中的年轻女子等等时,我们总会去试图探看这些人物的社会大环境和她们生存的个体小环境。常进先生以他的人物不仅激活了我们的人性——怜爱,也激活了我们的思维。他甚至没有用“弦外之音”的隐喻来激活,但我们从画家笔下的人物的社会环境的探索中去认识到了画家的思想。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转型,虽然有些人不信识马克思主义了,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人们仍然要怀念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观的真理性,远比费尔巴哈的宗教本质论令人信服。常进先生笔下的人物,就不能让我们去想象中国白领丽人或美丽妇女的什么宗教本质。让我们想象的是社会关系这个本质。再比如,常进先生笔下的矿工,令我们想起今日矿工的幸福,笔下的妞妞令我们想起小太阳们的环境培育得她们天真伶丽,笔下的男士另类令我们想起精神正道的某类颓伤等等。中国诗道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诗画相通,画道未毕不是功夫在画外。不过这画道是讲文人画道,不是匠人画道。站在画道这个立场说,常进先生在漫画上洞力于社会的功夫,恰恰是水墨文人画道难得的宝贵。缺乏洞于社会功夫的画匠,即使是笔墨匠技很高超,其笔下却很难刻画出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更难令人想象探寻形象背后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画匠笔下的形象,不是社会所育成,唤不起社会思考。这样的水墨国画家,也让我们见得不少。
常进先生笔下的水墨国画人物,用笔洗练提神,不在形实刻工,而重神工,这是常进先生的刻意之求。常进先生早年也刻意过写实的速写与素描,今日再阅当年的画,仍然可见其功夫。就常进先生前些时段的水墨国画人物,亦有欲尽倾实的努力,今天选在画册中的画,似已打消了倾实用力的动念,全注倾力于提神捕意。其审美情趣的倾注,是在去实中求神美,情美,趣美,完全跳脱出了匠技的藩篱。这样的审美情趣与洗练提神的用笔,恰恰又是常进先生先前在漫画中的所长。虽然洗练提神的用笔在漫画的形式形态与水墨国画中的形态有所不同,但原则却是一致的,审美情趣却是相源的。讲意境神韵是中国画的精髓。先前一些写实派画家在写实上已经很有了些成就,为了所谓不吃老本要创新,于是也向意境神韵靠近。然而,产生的效果却是既糟踏了自己原来的功夫,也没出现意境神韵。探其原因,问题就出在本就没有洗练提神的用笔历练与神美韵美的审美锻铸,只单单把写实改为非写实而已。这类的画家我们见得不少。常进先生把漫画中的洗练提神用笔与审美情趣发扬于水墨国画中进行提升、深化、锤锻,的确获得了独铸的艺术效果,也就让我们读画时能入境,捕神,品韵,很得美的享受。
常进先生的画册,重彩当然是水墨国画人物。水墨国画人物又主要是肖象。常先生自称为水墨小品。或许有人会问,这些水墨小品,叫不叫真正意义上的国画,有没有真正义意上的艺术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看你用什么标准。如果只有鸿篇巨制的水墨才叫国画,而水墨小品就不能叫国画,其实只是玩了一个逻辑上的把戏。例如,说手不是人,如果硬抠文义,这个说法是符合语义逻辑的。换个说法,手是长在人身上的,手决不会长在猪身上。这就不仅符合语义逻辑,也符合事理逻辑。同理,水墨小品不就是国画中的一个品种系列嘛!这话就没人能驳倒。因此,说常进先生的水墨小品就是国画,本该理直气壮。国画除水墨物质特征外,最本质的是意境神韵。常进的水墨国画自铸的功夫重神韵,还可再一例证。放在速写篇中最末一幅肖象,神足意足,我就不只把它当一幅速写,也可称为一幅艺术形式十分完整的焦笔白写的好国画。说它神足,人物是活的,说它意足,令你可以想象,猜他是个成功的老板,可以;猜他是个开心的厨子,未尝不可;猜他是个快乐的父亲,可可可;他是最会感受中国经济成功、社会安宁、物质丰富、人民幸福、心旷神怡的快乐人,可可可,完全可。它完全是对中国福星中年一代的写照。此画艺术形式上虽然没有“水墨”,却用笔洗练,须发眉毛,眼神嘴角,下巴项线,无不传神,虽焦笔白写,却润厚丰圆,均衡凝重,非常耐品,形美神怡的相得益彰,又都是为了突显一个意足。山水多在意境,人物多在意足。常进先生很刻工于肖象,因此,一旦画起具有“时间、特景、人物”的“事态画”来,情韵美妙,意足丰富,也就更加令人激赏。《小笑佛》洗练用笔,清新出韵,其意实在可亲。佛禅的神秘,青灯的青苦,都一扫而空,人性的温馨,甚至世事机缘中几分无奈的俏皮都成了可喜可亲。画家把《小笑佛》画得令读者可以出生如此之多的感受,实在得益于刻工那些美女与妞妞的功夫。在我的眼中,常进先生的水墨国画,虽为小品,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画,而且艺术水平很高。我的艺术标准就特看重:意足方成艺术,反之,意不足则不成艺术。小品一点也没关系,唯一重要的是意需足。常进先生尤善。况且,常进先生的艺术道路才刚刚转型,将来未毕不成大画!
前面我们花了相当的笔墨来论证,常进先生未毕不成大画。我们举出《小笑佛》并非说这就是未来的路标。未来的大画路是个什么样子,还得靠画家对自己已有的艺术财富的珍惜。目下我们还只能从宏观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当然,这是在艺术家已有了相当纯熟的艺术技巧之上,来讨论艺术家的艺术理念,来观察其发展。
常进先生说,华君武老多次告诫我们,“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所以他还要与广大漫画家一起尊道共勉,多思多画。这就可以窥见常进先生的艺术理念。常进先生尊崇艺术的真理。因为,华君武老的“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观,讲的是漫画艺术的根本,它的内涵是体系性的,华老说,要观察生活,关心政治,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史观,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观点实质上就是在阐述漫画是反映生活的,是反映论艺术体系。过去我们一些漫画家不认为漫画是反映生活的。实质上,他们是站在漫画形体的夸张性来解读了“反映”一词,眼界狭隘了,而且,也并未从理论深度认识到漫画形体夸张的本质。漫画的形体已不是生活的照镜子,是由于“思想化”的结果。而“思想化”的来源与过程却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所以说,漫画是反映生活的。这是讲漫画总体产生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指已经“思想化”了的形体。至于说“漫画是画巧的艺术”,那只是讲表现的方法之一。我还可以冒昧地说一句,“漫画是画隐喻的艺术”,其实也只是讲了表现的方法之一,也仅是摸到一只象耳而已。漫画表现方法非常丰富,漫画理论家郭述亚先生就归纳了几十种。观察常进先生的漫画与国画,常进先生所尊崇的艺术真理,仍然是反映论体系:反映是根本,表现是方法,漫画艺术家无论怎样转型,转型后无论怎样表现,都离不开反映论这个根本。我以为,这才是常进先生最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什么说常进先生未来是否有大画,还得看看是否珍惜了自己的艺术财富?自觉把握了就是艺术财富,不能自觉把握就不是艺术财富。那些也画漫画,也画国画或别的什么,却是专看别人的点子打察边球,搞儿戏,虽然也发表了千儿八百幅大作,却压根儿不知艺术财富为何物。在世道人心转型为初级的时候,真能认识“唯物论反映论”为艺术财富的人,真还要有点人品才行。例如,一些艺术家过去以山水的新法而大名,世道人心转为初级之后,就画“水墨抽象”。老实说,受传统儒教薰陶的中国士人对此很不以为。西方用银子破坏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诗言志,文载道,画有诗,已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理念,“水墨抽象”无非是被西方阳谋银子收买来打击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而已,只不过是商品买卖与阳谋加在一起的明目张胆而已,羞布不要了而已。常进先生尊宗唯物论,反映论,始终珍惜自己的艺术财富,其人品极贵。在世道人心都已初级阶段了的情况下,更是贵品!常进先生能对德品珍惜把握,能对艺术财富珍惜把握,所以我们完全能预期先生将来能成大画。
常进先生能成大画,“东风”其实已握在了他自己的手里。
孔子是圣人,不是神人,他的王道礼仁之学,是针对社会人生的。孔子不信乱力怪神。中国画尤在崇信孔子的士人中盛行,因此中国画本质上也是不信乱力怪神的。偶尔笔借怪神,那是为了托喻隐深。读常进画册中的水墨国画,基本可以感受到一些中国士人骨子中的传统。但常进先生又是现代之士,所以,常进先生水墨国画的珍贵,还是那些有着扎实的社会泥土的根基,充溢生活芬芳的作品。这又是常进先生的尤善尤长。常进先生能成其大作,也不是遥距之事了。当然,还有待路行,例如对画题的刻工。画题是意旨的延伸,也是对意旨的进一步苞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是中国新老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即非文人作画,文人赏景也常常喜欢给景赋题。“平湖秋月”是西湖一景,但可用之处又非只在西湖。如果以“平湖秋月”命画,十个画家会画出十种不同的景,但谁都又能扣住“平湖秋月”的题旨。可见,画题与画意之间的诗缘是多么美妙。不管是小品也好,大画也好,艺术的完整是离不开画题与立意之间诗缘互辅的美妙完整的。画有了,画题无,或画题不妙,其实是立意不明,或者持意未准。年青的罗中立当年还未吃住“父亲”就是一个例子。常进先生长文亦诗,持题吃意,于成大画之间,的确也只是咫尺而已。
中国漫画家的转型,套时髦语的近乎,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但就个人个体而言,看菜吃饭,看桥过河,八仙过海,多元化的世事本就已没有多少可统一的了,艺术这东西本就更是八仙过海了。但无论如何,常进先生发展的道路很有当代代表性。
当代中国漫画家的转型,还没完全俱进为商品化与市场化。当下有个纠偏的用语叫发展,真还有些科学性。中国漫画家的转型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这可以为公益文化颓势而惋叹的情感,多少又是一丝慰藉。
山不转水转,很多事情似乎又是河东河西的规律。当常进先生突破了国画大画之后,又会回到“画思想”。我相信!转型不受社会上某些糊涂转的诱惑,转型不忘根本,才真是德品艺品的成熟。成熟的河东河西,与不成熟的河东河西是两码事,宇宙间的事世让我们看得多了。
察常先生的人品画品,“有朋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我这个朋友而义,学常进先生的人品画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07年11月8日举报 回复#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