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重练素描以提高漫画的形式美感创造力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会员BLOG

2

1812

画漫画其中一部分人,因爱漫画,而且有感想发,于是走上了这条艺术道路。美术素描,中学时代人人都学过,所以,即使“半路出家”走上漫画路,并不是说一点美术基础都没有。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画过一段时间漫画之后,再回过头来练练素描,对漫画的艺术造型能力,乃至漫画的布阵构图美,都会有更大的提高,尤其是涉及到漫画像的创作,真还应该以一种研究的眼光来看待素描训练。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想,以供批评。
                    一、把轮廓视角换成立体观察
   画漫画的人,多半都是以勾线平染法造型。所以,对于绘画的对象,往往多用轮廓视角审视。这对于把握和认识形象来说,显然是很不够的。当然,有些同志会说,漫画造型本身就强调简,何必劳神费力去精细掌握形象!这只说对了一半,后半没说准,这样的简一定是无准之简,全面审视这种漫画造型意识,可以肯定地说,不够!丁聪先生的素描相当有功力,白描画像很准确,所以其漫画像很出神。因其素描功力好,漫画造型,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那真是神形兼备到了家的。漫画形象要简而准,这准字尤其体现在神上,丁聪先生的功夫真是了得!看丁聪先生的素描,便可以知道,先生不是一副轮廓视角在审视形象,而是立体观察于形象。
   夜间凭轮廓你能认识一个熟人,那是因为你白天太熟悉此人的音容笑貌。这“音容笑貌”就是一个人的立体。素描的功夫练什么?所立目的最好是从“音容笑貌”这个角度去锤炼把握形象的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如果把描绘的对象只仅仅当成石膏模型来把握立体,并没把握住立体的全部。有些学生能把石膏模型画得很精美,一到创作就不行了。虽然能把哭笑五官之型画出来,却缺少生命活力之神。学生一开始要从“音容笑貌”这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立体,肯定有些困难。我们是已经画过一些画的人,回头练习素描,虽是练练手上功夫,但更重要的是训练立体观察,立体把握形象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的则是从“音容笑貌”全方位地去把握立体。通过这种刻苦,即使手上的功夫还赶不上,但审视形象的能力,以及对形象的审美能力,至少是可以提高的。
                  二、从轮廓的勾线换成块面的组合
   把形象绘在纸上,因为我们对形象的观察已经不是“轮廓眼力”了,已经是立体观察了,所以在观察形象时,首先应注意的是体,表现的是体而不是轮廓。对一个球体,我们画了一个圆圈,只能说是球的轮廓或剖面。因此,对于绘画对象,我们首先建立起体的观念去把握对象尤其重要。对于球体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块方正的石头,在激流的带动下,在数千公里的路途中,它不断地被碰撞磨去了很多角,最后形成了球。我们在河滩上可以从鹅卵石中找到这种滚圆的石球。于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在表现一个球体时,先看成个立方体,不断地削角,每削一次角就形成一个块面,不断的削,不断形成新的块面,块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接近圆球的形状。所以,我们可以把一切有形的描绘对象都看成是由若干个块面组成的,这是个很科学的认识体的方法。
   例如画人,就可以看成是若干个体的组合。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前作速写,一走上来就是勾轮廓,勾轮廓习惯了,反而觉得这种分体组合的方法很麻烦,往往是知而不用。现在我们是已经画过画的人了,为了把准和画准对象,真还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一番老老实实的下点功夫,以提高自己才是。所谓定型定位,其实应该是分形定型定位,形分的越准确,形分的越细致,定型定位也才能更准确。
   一切都是为了把对象描绘准确。描绘是手上的功夫,指挥手却是心的功夫。分形定型定位是心在指导。那么,心又是凭什么来指导呢?心的功夫就在于熟悉认透描绘的对象。我是作雕塑手艺的,对于模特我就不只看其一面,我要四面观察,各种姿态观察,在取得模特同意的情况下,甚至蒙上眼睛用手去体验形体的特征。为了加强对形体特征的记忆,还训练自己以手势动作配合记忆。先看看模特,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着,该用什么指法在泥胚上动作,才能把这个形体完成。当你对模特各部位都闭目精熟之后,闭目指挥你的手势,在空中的挥划中,脑中想象的,柔软的泥胚已在你滑动、按动、旋动、剜动的或轻或重的手势中已绽出了美妙的形体。素描虽是在平面上表现形体,但同是一个道理,全方位地熟悉了表现对象的形体特征,分形定型定位的块面组合才有准绳。
                      三、千万牢记透视的规律
   雕塑构图的时候,肯定是离不开素描的,尤其是业务设计需要向客户阐明自己的设计,一张美妙的素描图是必不可少的。雕塑在具体操作时,是不需要透视的。所以我作素描时,时时都提醒自己,这是把三维立体的形象表现在平面上。透视规律一点都疏忽不得,一旦有所疏忽,就显示不出三维空间与立体形象来。画漫画常常是线描勾勒轮廓,人物造型时,无坚定的透视信念的人,几乎是把透视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漫画中的人物多是平视的,也是平面的,一幅画的整体布图,没有空间感,没有深度感,平板因而也就死板。画过一阵漫画了,重新来研究漫画的造型与构图布阵,在素描练习中时时把握透视规律,从而牢固地树立起透视规律的观念实在是太重要了。
   素描时,打焦点透视线以定透视,这当然是一个办法。这在分形定型定位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描绘的对象很复杂,焦点透视线打得满纸都是,未必够用。所以,建立透视观念,靠空间想象来处理透视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功夫。这个功夫也如同“功夫在诗外”一样,平日里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就很重要了。我的办法是,看电视时就非常注意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布景、道具的深远大小的透视关系。时间长了,便可以提高透视判别能力。这样的自我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发现,那些画了十年二十年西画的人,在处理复杂画面时,居然有手足头身以及道具比例不当的问题出现。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他的透视判断力不过关,或者有所疏忽。透视判断力固然是一种空间判断力,但落实到对物体某局部形体的判断上,则是判断此一部件在此一位置的体积、大小、长短、粗细的合适度。作雕塑的时候,相同年龄高矮胖瘦的人,他们手足长短大小是一样的,但画在纸上的这两个人,由于他们处在不同透视位置上,即使是同一人,左右手足的尺寸都不相同了,更何况是两个人。前面已说了,处处都打焦点透视线来确定比例那是太笨也没有必要。这就全靠平日里空间透视判断力的自我训练培养了。有了这些“功夫在诗外”的训练,在素描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空间透视表现能力,例如,对着模特同一个位置,用降低或提高视平线作观察,或多个不同角度的升降视平线作练习,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空间透视表现能力。国外有些动漫镜头,人物向你直面飞来,很有冲击力,镜头分画就是充分利用了焦点透视作画的原理。相反,我们的一些动漫,老是在一条视平线上动作,空间冲击动感很差,显得有些呆,所谓动漫,却不是靠画的动感夺人,析其故,画面设计未能充分利用焦点透视原理,不能不说是个原因。
                    四、光的流动与质感的统一
   夜间看事物只见轮廓勾划的一块黑,白天看见立体, 细研起来,是物体向我们光反射的原因。所以,在纸上反映物体形象,除了遵循透视规律外,还得准确地进行光的表达。通俗之语就是注意物体光线的明暗。作为已经画过一阵子画的人来表现光,就应该看得复杂一些。光不仅仅是表现立体的手段,还可以使光表现出富有流动的、闪烁的、跳跃的美感来。过分的只顾追求光的流动、闪烁、跳跃,又很可能将物体画成一种蜡光体或玻璃体,表现不出物体的质感,只有把光的流动与质感作完美的统一,让素描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才可能是一件独立的美妙艺术作品。
   自然之光是有方向的,因此物体有了明暗、反射,因为物体有厚度,所以光也有远近,当然光的远近可视度也是一种明暗反映。我以为,作研究性的素描,作为独立艺术品的素描,可以在基本遵循这些规律时,根据美的需要,变动地处理这些光。变动的原则是什么?答:视觉平衡的美。例如,强光打在一个球上,一半是白,一半是黑,根本就没有球的浑圆体积感,黑白两色也单调。素描时,有意画上反光,反光与正面强光就是一种视觉平衡。这既有了体积感,也美多了。根据这个光的视角平衡原理来处理光的表现,来获得光的流动、闪烁、跳跃的艺术效果。但是,效果好坏,就看素描人的功夫了。
   前面例举球的反光处理,反光一般都处理成灰色,于是素描的黑、灰、白成了基本色。事实上,有经验的素描人,把色分成了白、白灰、灰、灰黑、黑、五个层次色(也有分成白、白灰、灰、灰黑、黑、焦、六个层次色的,看个人的喜好)。五个层次色不仅丰富了色度本身,也丰富了表现手段。只用黑、灰、白表现球体,因色的过度跳跃太大,若画一只皮球,容易表现成为玻璃球。用五个层次色来表现,色的层次过度自然,皮球的质感表现就容易出来。在表现人时,以五个层次色来表现,面部就可以表现得很柔美,衣服衣料质地也可以表现出来了。我这里说的“可以表现出来”,是指五个层次色与黑、灰、白三个层次色的功能比较而言,仅仅是说它的功能。至于素描者是否真的能表现出来,那是要长时间摸索的功夫。徐悲鸿的女体素描,光线柔和,肉感细润,功夫了得!如果有人想作创新,在如此优美的素描上再创造出流动的光感,使优美肉体似乎都在灵动,那真是要功夫啊。
   光的灵动表现,除在描绘对象上作功夫外,如何使用背景,背景下的轮廓光的浮动,处理都是要有手段的。
   至于说画漫画的人需不需得着这些功夫,那要看漫画人自己了。以白线勾勒轮廓造型,是需不着的,假如以立体素描式或色彩式行画,这些功夫肯定是用得着的。尤其是要画漫画像的作者,有这样的功夫,与无这样的功夫,画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五、小结
画过一阵子漫画之后再来研究素描,会大大有助于漫画形象美的提高。漫画造型不夸张不成漫画,但是,夸张的本质是形神的强化,而不是任意的歪曲。知准而强化才是真正的夸张。丁聪先生的漫画就是准而夸张, 很典范。不知准而变形叫歪曲。现今的很多“漫画像”就属于这一种,很难找到形与神的准,总觉得歪曲很利害。所以,画素描是知准,知准而夸张,应该是漫画人的重要追求。
   漫画构图布阵平板、呆板、死板,缺乏深度空间的美感,这是很多漫画的毛病。千万不要忘记透视规律,这是一切绘画的基本律则。素描里缺乏空间透视规律性,你会觉得这是个大毛病。那么,依照这种眼光来看我们的漫画,透视规律有益可取乎?
                                  罗兴发    2009、9、25、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9-25 19:10|

    画漫画其中一部分人,因爱漫画,而且有感想发,于是走上了这条艺术道路。美术素描,中学时代人人都学过,所以,即使“半路出家”走上漫画路,并不是说一点美术基础都没有。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画过一段时间漫画之后,再回过头来练练素描,对漫画的艺术造型能力,乃至漫画的布阵构图美,都会有更大的提高,尤其是涉及到漫画像的创作,真还应该以一种研究的眼光来看待素描训练。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想,以供批评。
                        一、把轮廓视角换成立体观察
       画漫画的人,多半都是以勾线平染法造型。所以,对于绘画的对象,往往多用轮廓视角审视。这对于把握和认识形象来说,显然是很不够的。当然,有些同志会说,漫画造型本身就强调简,何必劳神费力去精细掌握形象!这只说对了一半,后半没说准,这样的简一定是无准之简,全面审视这种漫画造型意识,可以肯定地说,不够!丁聪先生的素描相当有功力,白描画像很准确,所以其漫画像很出神。因其素描功力好,漫画造型,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那真是神形兼备到了家的。漫画形象要简而准,这准字尤其体现在神上,丁聪先生的功夫真是了得!看丁聪先生的素描,便可以知道,先生不是一副轮廓视角在审视形象,而是立体观察于形象。
       夜间凭轮廓你能认识一个熟人,那是因为你白天太熟悉此人的音容笑貌。这“音容笑貌”就是一个人的立体。素描的功夫练什么?所立目的最好是从“音容笑貌”这个角度去锤炼把握形象的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如果把描绘的对象只仅仅当成石膏模型来把握立体,并没把握住立体的全部。有些学生能把石膏模型画得很精美,一到创作就不行了。虽然能把哭笑五官之型画出来,却缺少生命活力之神。学生一开始要从“音容笑貌”这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立体,肯定有些困难。我们是已经画过一些画的人,回头练习素描,虽是练练手上功夫,但更重要的是训练立体观察,立体把握形象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的则是从“音容笑貌”全方位地去把握立体。通过这种刻苦,即使手上的功夫还赶不上,但审视形象的能力,以及对形象的审美能力,至少是可以提高的。
                      二、从轮廓的勾线换成块面的组合
       把形象绘在纸上,因为我们对形象的观察已经不是“轮廓眼力”了,已经是立体观察了,所以在观察形象时,首先应注意的是体,表现的是体而不是轮廓。对一个球体,我们画了一个圆圈,只能说是球的轮廓或剖面。因此,对于绘画对象,我们首先建立起体的观念去把握对象尤其重要。对于球体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块方正的石头,在激流的带动下,在数千公里的路途中,它不断地被碰撞磨去了很多角,最后形成了球。我们在河滩上可以从鹅卵石中找到这种滚圆的石球。于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在表现一个球体时,先看成个立方体,不断地削角,每削一次角就形成一个块面,不断的削,不断形成新的块面,块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接近圆球的形状。所以,我们可以把一切有形的描绘对象都看成是由若干个块面组成的,这是个很科学的认识体的方法。
       例如画人,就可以看成是若干个体的组合。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前作速写,一走上来就是勾轮廓,勾轮廓习惯了,反而觉得这种分体组合的方法很麻烦,往往是知而不用。现在我们是已经画过画的人了,为了把准和画准对象,真还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一番老老实实的下点功夫,以提高自己才是。所谓定型定位,其实应该是分形定型定位,形分的越准确,形分的越细致,定型定位也才能更准确。
       一切都是为了把对象描绘准确。描绘是手上的功夫,指挥手却是心的功夫。分形定型定位是心在指导。那么,心又是凭什么来指导呢?心的功夫就在于熟悉认透描绘的对象。我是作雕塑手艺的,对于模特我就不只看其一面,我要四面观察,各种姿态观察,在取得模特同意的情况下,甚至蒙上眼睛用手去体验形体的特征。为了加强对形体特征的记忆,还训练自己以手势动作配合记忆。先看看模特,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着,该用什么指法在泥胚上动作,才能把这个形体完成。当你对模特各部位都闭目精熟之后,闭目指挥你的手势,在空中的挥划中,脑中想象的,柔软的泥胚已在你滑动、按动、旋动、剜动的或轻或重的手势中已绽出了美妙的形体。素描虽是在平面上表现形体,但同是一个道理,全方位地熟悉了表现对象的形体特征,分形定型定位的块面组合才有准绳。
                          三、千万牢记透视的规律
       雕塑构图的时候,肯定是离不开素描的,尤其是业务设计需要向客户阐明自己的设计,一张美妙的素描图是必不可少的。雕塑在具体操作时,是不需要透视的。所以我作素描时,时时都提醒自己,这是把三维立体的形象表现在平面上。透视规律一点都疏忽不得,一旦有所疏忽,就显示不出三维空间与立体形象来。画漫画常常是线描勾勒轮廓,人物造型时,无坚定的透视信念的人,几乎是把透视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漫画中的人物多是平视的,也是平面的,一幅画的整体布图,没有空间感,没有深度感,平板因而也就死板。画过一阵漫画了,重新来研究漫画的造型与构图布阵,在素描练习中时时把握透视规律,从而牢固地树立起透视规律的观念实在是太重要了。
       素描时,打焦点透视线以定透视,这当然是一个办法。这在分形定型定位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描绘的对象很复杂,焦点透视线打得满纸都是,未必够用。所以,建立透视观念,靠空间想象来处理透视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功夫。这个功夫也如同“功夫在诗外”一样,平日里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就很重要了。我的办法是,看电视时就非常注意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布景、道具的深远大小的透视关系。时间长了,便可以提高透视判别能力。这样的自我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发现,那些画了十年二十年西画的人,在处理复杂画面时,居然有手足头身以及道具比例不当的问题出现。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他的透视判断力不过关,或者有所疏忽。透视判断力固然是一种空间判断力,但落实到对物体某局部形体的判断上,则是判断此一部件在此一位置的体积、大小、长短、粗细的合适度。作雕塑的时候,相同年龄高矮胖瘦的人,他们手足长短大小是一样的,但画在纸上的这两个人,由于他们处在不同透视位置上,即使是同一人,左右手足的尺寸都不相同了,更何况是两个人。前面已说了,处处都打焦点透视线来确定比例那是太笨也没有必要。这就全靠平日里空间透视判断力的自我训练培养了。有了这些“功夫在诗外”的训练,在素描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空间透视表现能力,例如,对着模特同一个位置,用降低或提高视平线作观察,或多个不同角度的升降视平线作练习,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空间透视表现能力。国外有些动漫镜头,人物向你直面飞来,很有冲击力,镜头分画就是充分利用了焦点透视作画的原理。相反,我们的一些动漫,老是在一条视平线上动作,空间冲击动感很差,显得有些呆,所谓动漫,却不是靠画的动感夺人,析其故,画面设计未能充分利用焦点透视原理,不能不说是个原因。
                        四、光的流动与质感的统一
       夜间看事物只见轮廓勾划的一块黑,白天看见立体, 细研起来,是物体向我们光反射的原因。所以,在纸上反映物体形象,除了遵循透视规律外,还得准确地进行光的表达。通俗之语就是注意物体光线的明暗。作为已经画过一阵子画的人来表现光,就应该看得复杂一些。光不仅仅是表现立体的手段,还可以使光表现出富有流动的、闪烁的、跳跃的美感来。过分的只顾追求光的流动、闪烁、跳跃,又很可能将物体画成一种蜡光体或玻璃体,表现不出物体的质感,只有把光的流动与质感作完美的统一,让素描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才可能是一件独立的美妙艺术作品。
       自然之光是有方向的,因此物体有了明暗、反射,因为物体有厚度,所以光也有远近,当然光的远近可视度也是一种明暗反映。我以为,作研究性的素描,作为独立艺术品的素描,可以在基本遵循这些规律时,根据美的需要,变动地处理这些光。变动的原则是什么?答:视觉平衡的美。例如,强光打在一个球上,一半是白,一半是黑,根本就没有球的浑圆体积感,黑白两色也单调。素描时,有意画上反光,反光与正面强光就是一种视觉平衡。这既有了体积感,也美多了。根据这个光的视角平衡原理来处理光的表现,来获得光的流动、闪烁、跳跃的艺术效果。但是,效果好坏,就看素描人的功夫了。
       前面例举球的反光处理,反光一般都处理成灰色,于是素描的黑、灰、白成了基本色。事实上,有经验的素描人,把色分成了白、白灰、灰、灰黑、黑、五个层次色(也有分成白、白灰、灰、灰黑、黑、焦、六个层次色的,看个人的喜好)。五个层次色不仅丰富了色度本身,也丰富了表现手段。只用黑、灰、白表现球体,因色的过度跳跃太大,若画一只皮球,容易表现成为玻璃球。用五个层次色来表现,色的层次过度自然,皮球的质感表现就容易出来。在表现人时,以五个层次色来表现,面部就可以表现得很柔美,衣服衣料质地也可以表现出来了。我这里说的“可以表现出来”,是指五个层次色与黑、灰、白三个层次色的功能比较而言,仅仅是说它的功能。至于素描者是否真的能表现出来,那是要长时间摸索的功夫。徐悲鸿的女体素描,光线柔和,肉感细润,功夫了得!如果有人想作创新,在如此优美的素描上再创造出流动的光感,使优美肉体似乎都在灵动,那真是要功夫啊。
       光的灵动表现,除在描绘对象上作功夫外,如何使用背景,背景下的轮廓光的浮动,处理都是要有手段的。
       至于说画漫画的人需不需得着这些功夫,那要看漫画人自己了。以白线勾勒轮廓造型,是需不着的,假如以立体素描式或色彩式行画,这些功夫肯定是用得着的。尤其是要画漫画像的作者,有这样的功夫,与无这样的功夫,画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五、小结
    画过一阵子漫画之后再来研究素描,会大大有助于漫画形象美的提高。漫画造型不夸张不成漫画,但是,夸张的本质是形神的强化,而不是任意的歪曲。知准而强化才是真正的夸张。丁聪先生的漫画就是准而夸张, 很典范。不知准而变形叫歪曲。现今的很多“漫画像”就属于这一种,很难找到形与神的准,总觉得歪曲很利害。所以,画素描是知准,知准而夸张,应该是漫画人的重要追求。
       漫画构图布阵平板、呆板、死板,缺乏深度空间的美感,这是很多漫画的毛病。千万不要忘记透视规律,这是一切绘画的基本律则。素描里缺乏空间透视规律性,你会觉得这是个大毛病。那么,依照这种眼光来看我们的漫画,透视规律有益可取乎?
                                      罗兴发    2009、9、25、

    举报 回复

    # 1楼

  • qq724445502发表于2009-09-28 15:32|

    [url="http://www.canvy.org"]www.canvy.org[/url]雷雨季节,怎么才能防护雷击?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最新防雷信息请查看www.canvy.org最新信息请登陆:www.canvy.org防雷 防雷器 电源防雷 网络防雷 监控防雷 电话防雷 视频防雷,最新资料请登陆:www.canvy.org防雷 防雷器 电源防雷 网络防雷 监控防雷 电话防雷 视频防雷,最新情况请登陆:www.canvy.org防雷 防雷器 电源防雷 网络防雷 监控防雷 电话防雷 视频防雷,最新产品请登陆:www.canvy.org防雷 防雷器 电源防雷 网络防雷 监控防雷 电话防雷 视频防雷,最新产品信息请登陆:www.canvy.org防雷 防雷器 电源防雷 网络防雷 监控防雷 电话防雷 视频防雷

    举报 回复

    # 2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