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网上作品展网址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网上作品展网页已经制作完毕,现发布出来,欢迎大家去浏览:http://case.it99.cn/pth/html/index.asp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评选揭晓消息发布之后,漫友的反响非常热烈,在发布这个网展地址时,我也很忐忑,但看到网上的《漫画门诊》开得红红火火,我想这也是一次交流的机会,毕竟各抒己见有助于漫画创作的学习和提高。
现在许多漫画大赛不够公开和透明,大部分评选结果都是漫友在网上搜索后转帖过来,基本上看不到获奖作品。作为一个漫画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想尽快了解大赛的一些情况。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收到短信、电话和邮件,询问相关情况(大赛期间非常忙,许多我都没有精力去一一回复,请谅解!),所以在比赛期间我贴出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一些提示,并在第一时间公布大赛结果和网展消息,是想尽可能地做到公开和透明,对大家积极参加这次比赛有一个交代!
作为圈内人,我也经常参加一些漫画比赛,但作品投出去后我一般很少再去关注,有道是: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呵呵,不要说我迷信!)。每年我也会收到几本大赛作品集,说实话,其中总有部分获奖作品不尽如人意(个人观点),我觉得很正常,这也不能完全说明评委的水平不高(当然也不排除水平不高的),他们也许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在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如果一味地去抱怨、指责、不满,认为这些获奖作品(或入选作品)还不如自己的作品,甚至谩骂这都是不可取的,只会自寻烦恼!
我也有几幅作品参加甲比赛不能入选,参加乙比赛却获奖的经历。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漫友估计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幅作品参加不同国家的比赛,能够在此国获奖就不一定能在彼国入选,可见只要作品没有大的毛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还是引用刘翔的一句话,在大邱田径世锦赛上原本可以夺金的刘翔只遗憾地收入一枚银牌。赛后,被罗伯斯“拉”掉金牌的刘翔大度地表示:“罗伯斯打了我两下,让我失去了平衡,但我不会怪他,这是一场游戏,享受快乐。”
针对漫友对“双推”几幅获奖作品的争论,我很欣赏胡蔚同学的态度(针对她的参赛作品,我通过邮件与她有过一番交流),她是报着学习的想法分析一些作品,也有她的道理。作为这次大赛工作的参与者,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观点(不一定正确,与漫友商榷):
1.《桨随鼓点快如飞》我是这样理解的:浆是划船的工具、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将“浆”比喻成“各地方言”是可取的,人是主体,没必要在每个人身上标明甲省、乙省……这幅画有这样几个寓意:地方文化(方言)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不能因为提倡说普通话而摒弃;掌握普通话能够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便捷、更方便和顺畅(也没必要在龙舟上标明交流和沟通)。至于漫友质疑“鼓声是耳边听的,不是桨听的”,这句话是将主体搞混淆了,鼓声是给主体——“持浆人”听的,总不能将标题《桨随鼓点快如飞》改成《人们拿着浆随着鼓点声向前飞快地划动》吧?!此幅作品的标题大气、明了、朗朗上口,为此幅作品增色不少。当然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比较老套,不够新意。但由于绘制精美、色彩明快、比喻比较贴切从而容易赢得评委的选票。
2. 《单选题》:这幅画构思新颖、表现手法独特是它最大的特点,”胡蔚同学说: “‘中口’是错的,‘中国’是对的,这都没问题,但是‘中國’被排除在‘单选’之外,这就有点不妥了。”。胡蔚同学说的没有错,但关键是现在提倡简体字,除了书画家习惯用繁体字,其他人基本不会,更没有学校教繁体字。此作品中没有钩选繁体字不能说明繁体字就是错的。学生写毛笔字,老师给一些字打钩(或画圈)是说明这些字写的比较好,而不是说明其他字就写错了。如果说有什么不妥的就是标题还值得商榷,可能会有误导。
3. 《发错音真要命》:画因为方言而引起误会的作品太多(我之前也提示过大家),而且许多作品都是表现的一种现象,对话很多。而这幅作品却跳出这个框框,用的是借喻法,用残酷的画面来说明问题,且很诙谐、幽默。人说方言(或不标准的普通话)会引起误会造成矛盾,在某些场合还会引起严重后果,如果鸡不是说的 “标准鸡语”而像“狼语”,其结果就会像这幅画所表现的一样,后果不堪设想。至于鸡发错音像不像“狼语”不是我们去纠结的(当然鸡也可改画成被栓住脚的八哥或鹦鹉)。胡文甫老师说:“鸡发出狼听得懂的‘话’要了命,那最后还是狼讲狼的话,鸡讲鸡的话,推什么普通话?”,这句话我感到很费解。这幅画表现的是不说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鸡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过来印证了我们要说标准普通话的好处。
4. 《“劫”外生枝 》这幅画胡蔚同学认为是不错的作品,说实话我最看好这幅作品,之前也和作者进行了沟通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拿到一等奖。
5. 《洽谈》一画胡蔚同学说的不错:“是两地方言互相听不懂,需要‘翻译’”,原画具体写了某某省,我们感觉不妥改成了“甲省”、“乙省”。这类题材的画也不少,但《洽谈》一画和《发错音真要命》一样能变换角度来表现,不落入俗套。本来是两个国家洽谈才会出现的现象竟然在一个国家出现了,可想而知推广普通话是何等重要!这幅画也许有点费解,但只要仔细去韵、仔细悟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幅画最大的不足是两边的人的表情太单一、不丰富!
6. 《儿童相见不相识》:一些漫友都觉得这幅画一般,实话实说我也认为一般。由于这次大赛的选稿原则有一条“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要尽可能多地反映社会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此类表现手法或方法的作品没有或很少,《儿童相见不相识》因此就占了一定的优势。这幅画既不是讽刺也不是歌颂,它只是画了一种现象,并不像几位漫友所说的:“这幅好象有点讽刺小孩不懂繁体字,和‘中国’那一幅是对立的……(此处略去几个字)都不知道到底要宣传什么,推广什么。”。在初选的时候我们也和胡老师进行了沟通并重画了一次,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是直接将“繁体的爷”字构成人体,上面加一个爷爷的头部,而不是直接将字写在人体上,也许是“方言”引起的误会吧,胡老师没有领会。尽管如此,这幅画由于简单明了,加之需要这类题材的作品而又没有其他作品竞争,这样获得多数评委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7.“新闻博士”认为赵国品的《共同语言》应该获一等奖,当然这是他个人的观点,不过我也觉得这幅画还不错,这也是我在以前的帖子里将这幅画发出来的原因。赵国品是湖北人,我们也时常联系,我也想这幅画获个奖估计问题不大。这幅画肯定比《儿童相见不相识》要好,那为什么没有获奖呢?因为相同表现手法的作品有好几幅,这样至少说明构思不独特。这次大赛的评奖还有一条原则:“相同表现手法的作品不能多幅同时入选获奖作品候选名单”(初选和评奖都制定了几条原则,而不是任由评委说了算,在此基础上以得票多少加评议而定)。在投票时由于相同题材的作品《吻合》(金凤官老师作,大家可在网页去看)因得票多而胜出。
我以前曾参与一个漫画比赛做一些具体工作(不是评委),在评选时待评委将一、二、三等奖基本定出来以后,一位领导(不是画漫画的,但对漫画还有一定的见地)看了以后说:“某某省有几位作者获奖,而西北地区怎么一个都没有?”,“西北地区来稿不是很多,质量比较一般!”,“正因为如此,落后地区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和照顾!”(这句话也不错,初衷是好的)。在此情况下,大赛主办方一个系统的作品也被鼓励进去了一幅,这样比较好的两副作品被撤了下来。以上这些情况和细节我透露出来是想说明:为什么大家认为有些比较好的作品没有获奖,而一般的作品却获奖的原因!《儿童相见不相识》和《共同语言》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任何一个大赛的主办方都会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们没必要一味地去指责或猜疑,应该相信好的作品总是会被人们认可的!
作为一个画了30年漫画的作者,我深知漫画人的艰辛,对待每一幅作品我们都是非常谨慎和负责的,说实话唯恐使大家不满意。从上面的答复大家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大赛质量,大部分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只要感觉不妥的,我们都与作者联系,商榷修改或直接帮忙修改,关于文字规范性方面的修改则更多,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毕竟这是一个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比赛,大家可以到网上看看,也许你的作品就被我们“动了手脚”(小问题我们没有一一沟通),当然由于水平有限,不可能没有疏漏和缺陷,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谅解!
本想简单说几句,没想到写起来就收不住笔。上面的评论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如果言辞之中对某件作品或某位作者有“冒犯”之处,希望不要见怪!!!
顺告:特邀作品奖金已于一个月前寄出,一、二、三等奖的奖金已于昨天寄出,优秀奖的奖金将于近2天寄出,请大家注意查收,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收到的作者请与我联系,以便帮忙查询。获奖证书和画册待画册出版后一并寄出,因书在北京“语文出版社” 印刷,估计一个月左右可以寄出。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方少华发表于2011-09-02 15:29|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网上作品展网页已经制作完毕,现发布出来,欢迎大家去浏览:http://case.it99.cn/pth/html/index.asp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评选揭晓消息发布之后,漫友的反响非常热烈,在发布这个网展地址时,我也很忐忑,但看到网上的《漫画门诊》开得红红火火,我想这也是一次交流的机会,毕竟各抒己见有助于漫画创作的学习和提高。
现在许多漫画大赛不够公开和透明,大部分评选结果都是漫友在网上搜索后转帖过来,基本上看不到获奖作品。作为一个漫画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想尽快了解大赛的一些情况。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收到短信、电话和邮件,询问相关情况(大赛期间非常忙,许多我都没有精力去一一回复,请谅解!),所以在比赛期间我贴出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一些提示,并在第一时间公布大赛结果和网展消息,是想尽可能地做到公开和透明,对大家积极参加这次比赛有一个交代!
作为圈内人,我也经常参加一些漫画比赛,但作品投出去后我一般很少再去关注,有道是: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呵呵,不要说我迷信!)。每年我也会收到几本大赛作品集,说实话,其中总有部分获奖作品不尽如人意(个人观点),我觉得很正常,这也不能完全说明评委的水平不高(当然也不排除水平不高的),他们也许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在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如果一味地去抱怨、指责、不满,认为这些获奖作品(或入选作品)还不如自己的作品,甚至谩骂这都是不可取的,只会自寻烦恼!
我也有几幅作品参加甲比赛不能入选,参加乙比赛却获奖的经历。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漫友估计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幅作品参加不同国家的比赛,能够在此国获奖就不一定能在彼国入选,可见只要作品没有大的毛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还是引用刘翔的一句话,在大邱田径世锦赛上原本可以夺金的刘翔只遗憾地收入一枚银牌。赛后,被罗伯斯“拉”掉金牌的刘翔大度地表示:“罗伯斯打了我两下,让我失去了平衡,但我不会怪他,这是一场游戏,享受快乐。”
针对漫友对“双推”几幅获奖作品的争论,我很欣赏胡蔚同学的态度(针对她的参赛作品,我通过邮件与她有过一番交流),她是报着学习的想法分析一些作品,也有她的道理。作为这次大赛工作的参与者,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观点(不一定正确,与漫友商榷):
1.《桨随鼓点快如飞》我是这样理解的:浆是划船的工具、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将“浆”比喻成“各地方言”是可取的,人是主体,没必要在每个人身上标明甲省、乙省……这幅画有这样几个寓意:地方文化(方言)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不能因为提倡说普通话而摒弃;掌握普通话能够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便捷、更方便和顺畅(也没必要在龙舟上标明交流和沟通)。至于漫友质疑“鼓声是耳边听的,不是桨听的”,这句话是将主体搞混淆了,鼓声是给主体——“持浆人”听的,总不能将标题《桨随鼓点快如飞》改成《人们拿着浆随着鼓点声向前飞快地划动》吧?!此幅作品的标题大气、明了、朗朗上口,为此幅作品增色不少。当然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比较老套,不够新意。但由于绘制精美、色彩明快、比喻比较贴切从而容易赢得评委的选票。
2. 《单选题》:这幅画构思新颖、表现手法独特是它最大的特点,”胡蔚同学说: “‘中口’是错的,‘中国’是对的,这都没问题,但是‘中國’被排除在‘单选’之外,这就有点不妥了。”。胡蔚同学说的没有错,但关键是现在提倡简体字,除了书画家习惯用繁体字,其他人基本不会,更没有学校教繁体字。此作品中没有钩选繁体字不能说明繁体字就是错的。学生写毛笔字,老师给一些字打钩(或画圈)是说明这些字写的比较好,而不是说明其他字就写错了。如果说有什么不妥的就是标题还值得商榷,可能会有误导。
3. 《发错音真要命》:画因为方言而引起误会的作品太多(我之前也提示过大家),而且许多作品都是表现的一种现象,对话很多。而这幅作品却跳出这个框框,用的是借喻法,用残酷的画面来说明问题,且很诙谐、幽默。人说方言(或不标准的普通话)会引起误会造成矛盾,在某些场合还会引起严重后果,如果鸡不是说的 “标准鸡语”而像“狼语”,其结果就会像这幅画所表现的一样,后果不堪设想。至于鸡发错音像不像“狼语”不是我们去纠结的(当然鸡也可改画成被栓住脚的八哥或鹦鹉)。胡文甫老师说:“鸡发出狼听得懂的‘话’要了命,那最后还是狼讲狼的话,鸡讲鸡的话,推什么普通话?”,这句话我感到很费解。这幅画表现的是不说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鸡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过来印证了我们要说标准普通话的好处。
4. 《“劫”外生枝 》这幅画胡蔚同学认为是不错的作品,说实话我最看好这幅作品,之前也和作者进行了沟通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拿到一等奖。
5. 《洽谈》一画胡蔚同学说的不错:“是两地方言互相听不懂,需要‘翻译’”,原画具体写了某某省,我们感觉不妥改成了“甲省”、“乙省”。这类题材的画也不少,但《洽谈》一画和《发错音真要命》一样能变换角度来表现,不落入俗套。本来是两个国家洽谈才会出现的现象竟然在一个国家出现了,可想而知推广普通话是何等重要!这幅画也许有点费解,但只要仔细去韵、仔细悟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幅画最大的不足是两边的人的表情太单一、不丰富!
6. 《儿童相见不相识》:一些漫友都觉得这幅画一般,实话实说我也认为一般。由于这次大赛的选稿原则有一条“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要尽可能多地反映社会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此类表现手法或方法的作品没有或很少,《儿童相见不相识》因此就占了一定的优势。这幅画既不是讽刺也不是歌颂,它只是画了一种现象,并不像几位漫友所说的:“这幅好象有点讽刺小孩不懂繁体字,和‘中国’那一幅是对立的……(此处略去几个字)都不知道到底要宣传什么,推广什么。”。在初选的时候我们也和胡老师进行了沟通并重画了一次,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是直接将“繁体的爷”字构成人体,上面加一个爷爷的头部,而不是直接将字写在人体上,也许是“方言”引起的误会吧,胡老师没有领会。尽管如此,这幅画由于简单明了,加之需要这类题材的作品而又没有其他作品竞争,这样获得多数评委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7.“新闻博士”认为赵国品的《共同语言》应该获一等奖,当然这是他个人的观点,不过我也觉得这幅画还不错,这也是我在以前的帖子里将这幅画发出来的原因。赵国品是湖北人,我们也时常联系,我也想这幅画获个奖估计问题不大。这幅画肯定比《儿童相见不相识》要好,那为什么没有获奖呢?因为相同表现手法的作品有好几幅,这样至少说明构思不独特。这次大赛的评奖还有一条原则:“相同表现手法的作品不能多幅同时入选获奖作品候选名单”(初选和评奖都制定了几条原则,而不是任由评委说了算,在此基础上以得票多少加评议而定)。在投票时由于相同题材的作品《吻合》(金凤官老师作,大家可在网页去看)因得票多而胜出。
我以前曾参与一个漫画比赛做一些具体工作(不是评委),在评选时待评委将一、二、三等奖基本定出来以后,一位领导(不是画漫画的,但对漫画还有一定的见地)看了以后说:“某某省有几位作者获奖,而西北地区怎么一个都没有?”,“西北地区来稿不是很多,质量比较一般!”,“正因为如此,落后地区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和照顾!”(这句话也不错,初衷是好的)。在此情况下,大赛主办方一个系统的作品也被鼓励进去了一幅,这样比较好的两副作品被撤了下来。以上这些情况和细节我透露出来是想说明:为什么大家认为有些比较好的作品没有获奖,而一般的作品却获奖的原因!《儿童相见不相识》和《共同语言》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任何一个大赛的主办方都会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们没必要一味地去指责或猜疑,应该相信好的作品总是会被人们认可的!
作为一个画了30年漫画的作者,我深知漫画人的艰辛,对待每一幅作品我们都是非常谨慎和负责的,说实话唯恐使大家不满意。从上面的答复大家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大赛质量,大部分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只要感觉不妥的,我们都与作者联系,商榷修改或直接帮忙修改,关于文字规范性方面的修改则更多,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毕竟这是一个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比赛,大家可以到网上看看,也许你的作品就被我们“动了手脚”(小问题我们没有一一沟通),当然由于水平有限,不可能没有疏漏和缺陷,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谅解!
本想简单说几句,没想到写起来就收不住笔。上面的评论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如果言辞之中对某件作品或某位作者有“冒犯”之处,希望不要见怪!!!
顺告:特邀作品奖金已于一个月前寄出,一、二、三等奖的奖金已于昨天寄出,优秀奖的奖金将于近2天寄出,请大家注意查收,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收到的作者请与我联系,以便帮忙查询。获奖证书和画册待画册出版后一并寄出,因书在北京“语文出版社” 印刷,估计一个月左右可以寄出。举报 回复# 1楼
-
金国正发表于2011-09-02 16:23|
如果漫画大赛都像这样搞,好!好!好! 本贴最后由 金国正 于 2011-09-02 16:2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2楼
-
姚月法发表于2011-09-02 16:25|
说的很好!尽管我在这次比赛中只有入围,没有获奖,但看了人家的获奖作品感觉确实比自己高明,值得我好好学习!
方老师为了这次大赛干得确实很辛苦,很负责,让我钦佩。举报 回复# 3楼
-
朱大可发表于2011-09-02 16:45|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比首届德源杯全国绿色生态动漫大赛透明度高,比首届德源杯全国绿色生态动漫大赛强多了.这样才有说服力!!!!!!!!支持
举报 回复# 4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1-09-02 19:05|
原以为主办方都是高高在上不屑答复大家的,看到方老师一口气写了这么多,非常的真诚,对漫友们的质疑一一回复和解释,也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您的解释,至少让大家看到了这是一次认真和公开透明的漫画比赛。虽然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但至少你们是力求公平公正,这已经很不错了。之前我也说过一些不太理解的话,不过也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是否入选或获奖不能太介怀,但通过这次大家(包括您)对作品的解读,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上作品看了大部分,也确有不少好作品值得学习,至少能学到更多更开阔的思路。有的漫画比赛有个开头却没有结果,最后到底如何也不得而知,相比之下,这次双推漫画比赛是做得很好的,尤其是在和作者沟通上面。举报 回复# 5楼
-
张学理1256219651发表于2011-09-02 19:51|
创作漫画是要有责任感---
搞漫画大赛则更甚---
这次“双推”漫赛
(至少看到了漫画人方老师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值得今后漫赛推介---学习---发扬......举报 回复# 6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03 23:22|
方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很佩服,不过关于“《单选题》”那幅漫画我还是要再多说几句:
一幅好的漫画,至少传达的意思要清楚,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上面写着“‘双推’作业本”,标题又叫“单选题”,结果又说“打勾只是因为字写得好,不是别的意思”,这就很含糊。如果说“只是因为字写得好”的话,三行文字都是同一个字体,不存在哪个比哪个好的问题。我相信这可能只是方老师为作者作出的解释,作者本人都未必真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其他观者更难以得出一致的观点。这幅作品我个人觉得只成功了一步,就是画面效果做好了,但问题明显还是存在的。
之前胡文甫老师的一些观点我也都同意。当然,如果持不同观点的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的话,就各自保留观点好了。我现在倒是很期待受到画册,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前三名之外的那些作品里还是会有不少亮眼之作的。(本来以为网上公示会放所有的入围作品,看了一下没找到,那还是等收到画册以后吧)到时候看如果有我个人欣赏的作品,再传上来说说我的感受。举报 回复# 7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1-09-04 00:23|
小胡,点获奖作品里的入围奖,就可以看到了。我看了部分没看完,不过也看到你的了。
举报 回复# 8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04 02:43|
我看到了哈~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之前看前三名一直到优秀奖都觉得普遍制作很粗糙,还以为这次来稿水平真的普遍不高。但一看入围作品发现大多都是画得很用心上色也很用心的,一开始有点不解,后来看了一些下来发现可能是有些题材画的人太多的关系,比如围绕“发音不准闹的笑话”这个题材创作的稿件就有好多件,够凑一个版面的笑话了,哈哈~
但再回过去看,优秀奖里面同样也有画“发音不准闹的笑话”和“写错字闹的笑话”,有些相似或“撞车”的漫画,一个得了优秀奖,一个被排在入围作品,还有一些大概就被刷出去了(像兴红姐提交的3张作品,在获奖作品里都有相似的),这个评奖还真是让人看不懂。不过还好至少所有入选的作品里还是有不少画得不错的,能得一本画册倒也不错(我应该是有画册的吧?呵呵~),学习学习优秀作品的绘画技法和构图,另外也可以了解一下大家通常都容易往哪个方向去想、去画,以后避免从众。举报 回复# 9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11-09-04 13:17|
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感谢金国正老师、 姚月法老师、 张学理等等老师的鼓励!我这几天也收到不少短信和邮件表示对大赛的肯定,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对广大漫画作者和爱好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已经降下帷幕,虽然任何一种比赛的结果都不可能让每个人信服,但是这次大赛的运作模式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如果能像张学理老师所说的一样,这种模式能让国内其它的漫画大赛“推介---学习---发扬”那是再好不过了!
对于作品的理解我在上面已经谈了我个人的看法,所以对作品的解读我不想再谈,但对于胡蔚同学的发言我想再说几句,喜欢思索和深究无疑是她的优点,但需提醒的是——下结论一定要谨慎!!!
胡蔚同学说:“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之前看前三名一直到优秀奖都觉得普遍制作很粗糙,还以为这次来稿水平真的普遍不高。但一看入围作品发现大多都是画得很用心上色也很用心的……”,这个“前三名一直到优秀奖都觉得普遍制作很粗糙”的结论是如何得来的我不得而知?需要说明的是:一、二、三等奖都各有一幅学生作品(学生来稿相当多,每个奖次都考虑了学生,在上面我忘了谈这个问题),除此之外都是长期活跃在漫坛的作者,优秀奖有部分学生和老师作品,其他人也都画漫画多年。当然画漫画时间长就不一定画技高,胡同学不认同他们的画技那是她个人的事,至少这些作者都不是门外汉。更何况评奖主要看构思,不是仅仅比画技!!!
胡蔚同学还说:“有些相似或“撞车”的漫画,一个得了优秀奖,一个被排在入围作品,还有一些大概就被刷出去了……,这个评奖还真是让人看不懂。”,我想胡同学估计没有仔细看我上面的帖子,我提到了在初选和评奖的几条原则,想必胡同学也没有领会。不过也难怪:她是下半夜近3点钟发的帖子,在此我再一次提醒胡蔚同学——下结论一定要谨慎,更不要在相当疲劳的情况下去总结!!!举报 回复# 10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04 17:23|
呵呵~ 方老师一口一个“下结论一定要谨慎”,那为什么仅凭一个“发帖时间是半夜三点钟”就轻易下结论说我“很疲劳”了啊?您知道我是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工作,几点钟睡觉的吗?
当然,在中国过美国时间确实不是个好习惯,为了身体,我还是该改过来的好。上面该说的反正都说了,多加争论我觉得没意思,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既然谁都不能说服谁,就各自保留意见好了。我就说这么多了。举报 回复# 11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04 17:39|
对了,还是要补充一句,我从来没有谈论过“画技”的问题,方老师您再仔细看一看,我一直说的都是“用心”、“用心”,有很多画漫画的人,明明有很深厚的功底,但有时候就是不用心,草草了事,画面效果不好不是他画技不高,而是没有认真去做。我看过很多人的画,同一个人画出来的,用了心的和随便画画的,效果是天差地别。我说入围作品里很多一看就知道很用心,因为那样的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遍就能完成的。我非常欣赏用心去做事的人,我一直说,参加漫赛,获不获奖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也说过,不能因为漫画稿费低,就去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既然您对我说的关于前三名的感受有所不满,那我就不谈这个,单独表扬一下那些尽心尽力去做,不管是拿了奖没拿奖或者根本没入选的人好了。不是说入选前三的就都不如排在后面的用心(请不要曲解!!),而是有一些没有进前三的作品,任谁都能看出是非常用心的,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在此特别对这些漫画的作者表示敬佩!
举报 回复# 12楼
-
邝飚发表于2011-09-04 18:06|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时下国内很多这种大赛都是暗箱操作,谁主办谁拿奖,谁出钱谁上榜,评委又是裁判又
是选手公开分奖已经是常态,烂透了……
但愿这种公开展示的风气能够坚持下去。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网上作品展超级链接: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网上作品展举报 回复# 13楼
-
月在她乡发表于2011-09-04 19:53|
喜欢方老师漫画更喜欢方老师的做事风格,他为这次大赛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举报 回复# 14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11-09-05 14:10|
非常感谢邝飚老师所做的超级链接,这样大家看起来方便多了!
尽管大家都希望所有的漫画大赛都公开透明,但这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主办方并不怕大家分析作品、指出问题,怕的是无端的指责和盲目的猜疑。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个“漫画论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那我们的愿望是应该可以实现的!
针对胡蔚同学9楼的发言,我的言辞是重了一些,但我没有任何恶意(之前我也说了不少,但没有一句过激的话)。不是我对你“有所不满”(引用胡蔚同学的话),而是我对你的言论感到诧异,要知道“前三名一直到优秀奖都觉得普遍制作很粗糙”这句话伤害面太大,而“入围作品发现大多都是画得很用心上色也很用心的”,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又会使人猜测它的言外之意。
这次比赛的获奖作品有31幅,入选75幅,其中有十余位作者有2幅作品入选或获奖,这样获奖作者比例占40﹪(新苗奖是学生作品可不考虑)。估计你没有考虑“普遍”二字对于31位作者来说是什么感受?!所以我再三提醒你:下结论一定要谨慎!毕竟你还是一名漫画小兵,而获奖作者除了学生以外基本上都是40岁以上,十多位作者60岁以上,他们的态度非常认真(好多都是我们沟通过的,可以感受到)。如果用“少数”或“部分”而不是“普遍”,我肯定不会“提醒”。也许你是无意的,前面我也说过很欣赏你的态度,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才说“更不要在相当疲劳的情况下去总结”,也是希望那么多的漫画作者不要太在意这句话。
既然大家都有同一个爱好,即便不是很熟悉也应该互相尊重,我觉得这是做人的原则!举报 回复# 15楼
-
邝飚发表于2011-09-05 14:23|
前天匆忙加了这个大赛的超级链接,但因为手头有稿子赶,没有来得及去看。
今天总算但进去看了一遍……
我这人就是碎嘴子,看了忍不住就要说两句,都是微博害的……哈!
假如,我是说假如请我做这次大赛的评委,我会落荒而逃!
实在太难评了,水平太接近了。
想找一幅纯漫画语言说事的幽默漫画太难了!
我觉得要给这个大赛定位的话,我倒觉得用——“推普宣传画大赛”更准确。
都很直白,也都很粗糙,画面里的汉字注解太多。
唉!算了,不说了,这是国情!
画自己的画,睡自己的觉去!举报 回复# 16楼
-
金国正发表于2011-09-05 15:55|
都很直白,也都很粗糙,画面里的汉字注解太多。
唉!算了,不说了,这是国情!
画自己的画,睡自己的觉去!
邝老师无疑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漫画高手,
好像不应讲这样的话,
你对全国如此多的,
8000多幅参赛作者,
几乎一棒打晕。
这好像有些不妥,
不知邝老师以为如何? 本贴最后由 金国正 于 2011-09-05 15:59 编辑过。举报 回复# 17楼
-
独行者发表于2011-09-05 18:49|
一等奖的作品“欣赏”了,评的有点过分了。一等奖作品不奢求什么惊世之作,但也得说的过去。但这两幅获一等奖的作品无论是从创意思路,还是绘画技法(这技法不敢恭维,连中学生水平还不如)简直就是小儿科,看出作者还不是很懂得什么是漫画图形语言,就是画画我们常见的图解式新闻漫画而已。评委水平再差(除去其他因素),要想不叫人说三道四,背后不被人戳脊梁骨,怎么也得找两幅差不多的才行啊,这样才不会让别人产生疑问。
举报 回复# 18楼
-
cccccc发表于2011-09-05 19:35|
此类漫画不可能没有文字,关键是是否恰当或简练。不信请哪位高手给画出几幅不带文字的此类作品试试?
举报 回复# 19楼
-
邝飚发表于2011-09-05 21:57|
作者: 金国正(2011-09-05 15:55 ) # 17楼
邝老师说这话好像不妥
邝老师无疑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漫画高手,
好像不应讲这样的话,
你对全国如此多的,
8000多幅参赛作者,
几乎一棒打晕。
这好像有些不妥,
不知邝老师以为如何?
本贴最后由 金国正 于 2011-09-05 15:59 编辑过。
++++++++++++++++++++++++++++++++++++++++++++++++++++
金国正先生非常看好这些漫画对不?
您认为这些漫画水平非常高对不?
可以成为漫画的标杆对不?
那您就点评下这些好作品的优点吧?
我认为画的不好,直说了,不好意思,一棒子打晕了8000多幅作品。
下口重了!抱歉啊!
我现在漱口重说:这8000幅作品画的太棒了!无论从构思上、技法上、构图上、视觉效果上还是色彩运用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漫画作品,开创了我国漫画的新时代。
这么说可以不?全国如此多的,8000多幅参赛作者听了受用不?哈哈……
那请他们继续画下去吧!哈哈……
我一向认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好的作品我会不吝美词褒扬,但对烂稿子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没办法,做了8年的漫画编辑养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更改。
不要去抱怨漫画不受重视;不要抱怨漫画阵地越来越少;更不要抱怨漫画人在美术界没地位。
画者要靠作品话事,只要你拿出镇得住人家的作品就会赢的人家的尊重。
什么资历啊,头衔啊统统靠边站!
只有自强才能赢得社会地位!举报 回复# 20楼
-
邝飚发表于2011-09-07 15:57|
作者: cccccc(2011-09-05 19:35 ) # 19楼
此类漫画不可能没有文字,关键是是否恰当或简练。不信请哪位高手给画出几幅不带文字的此类作品试试?
+++++++++++++++++++++++++++++++++++++
题目《统一语言》草稿
举报 回复# 21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09 16:33|
呵呵~喜欢邝兄说的“画自己的画”,别的我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画画才是正事,有空在这打字不如画画去~
另外方老师,我没觉得我是啥“漫画小兵”,我画漫画都二十年了(当然这里的大家对我不熟,是因为我很长时间没有投稿也没打算投稿的关系),不是岁数大就一定漫龄长,漫画界靠本事说话的。
我倒是不希望伤害谁,可惜要说实话又要不伤害人太不容易啊~ 唉,我还是“画自己的画去”好了。举报 回复# 22楼
-
墨恋发表于2011-09-09 18:38|
该说还是得说,看看值不值得说。评议是为了促进,引发思考。
言为心声,画如其人。相互切磋交流,自省、自觉、自律,从而
有利于漫画创作质量的提高。岂有他哉!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1-09-09 18:41 编辑过。举报 回复# 23楼
-
cccccc发表于2011-09-09 18:43|
回邝飚先生:
确实是高手!不过此“此类”非彼“此类”,我觉得漫画《统一语言》(显然“统一”不了)好像在讽刺“双推”呢?举报 回复# 24楼
-
方少华发表于2011-09-12 19:46|
前天收到罗兴发老师为本次大赛写的一篇文章,并希望我看后贴在新漫网上,表达他对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的一点看法,在此谢谢罗老师对本次大赛的关注!
公正评选与犀利的艺术目光
罗兴发
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已经完美落幕。获奖名单在网上公布,并制成大赛网络展版和出版画册。特别是首奖在网上公布之后,就好评如潮。
首奖由浙江作者许耀守的作品《异口…同声》斩获。如果单纯从绘技上说,它确实不算好绘技,但是,它以令人信服的优美故事阐明了推广普通话在于统一语言便于交流的意义。此画由两格组成。第一格里,老师在“普通话训练班”上号召,“哪些员工想参加?”回答是多种语言形式:“吾”、“我浓”、“阿拉”、“我”、“俺”。第二格里,老师在结业会上说 ,“谁来谈谈会了的好处?”齐声回答:“我!”如此完美的切题述说,大道浅出,令人十分欣赏。
熟悉漫画行当的人,都没怎么听说许耀守这个名字,由此可见,作品评选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艺重才识人。这样的评选观念,大得漫画公众公平公正之好评,也就理所当然。评选以犀利的艺术目光推出了“大道浅出”的优秀作品作为首奖,自然也在展示组织评选者们的艺术理念。如何评价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当然会有很多角度,我以为,研究组织评选者们的艺术理念,有没有对漫画学术研究提供一些课题,更为重要。漫画学术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漫画创作。所以,在下提自己一二看法。
第一,大赛坚持漫画的本体。
到目前为止,华君武的漫画本体论“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还没人能够有一套什么理论可以驳斥倒它,相反,华君武的漫画本体论却被广泛引用以解释和指导创作。当然会有人拿出《现代汉语词典》对漫画的解释来说,漫画应该是这样的:“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生活或者时事图画。一般用变形、比拟、象征方法,来表达尖锐的讽刺效果。”此解释从漫画的形式特征、表现手法、表现对象、社会效果作了全面的概括。正因为漫画的本体是画思想的艺术,所以才有它独特的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对象、社会功能。看来,汉口杯的组织评选者们推出《异口…同声》为首奖是在坚持漫画的本体。
华君武的漫画本体论核心强调的是画思想,推出《异口…同声》,显然首先是肯定它的思想表达。漫画虽然是画,但它又独立于诸如油画、国画、水彩、水粉等等画品之外,因此不能用一般的绘画技法来看待它画的好不好作为首要标准。画思想还要看它的表现对象,《异口…同声》针对的是推广普通话,所以要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表现透,此画大道浅出,评选目光犀利。如果有这样一幅漫画参选,猪、牛、羊、马、大象、河马都招来学鸭子叫,题目为《语言能统一吗?》,尽管笔法细腻,形象绘制生动,赋彩美丽,但是,它表现的对象是社会的民主问题,不是针对的“双推”,参选“双推”,反倒有背道而驰之嫌。能选乎?命题创作,画思想之目的性都是很强的。
汉口杯在此时坚持漫画的本体有何意义?
有报道说,《新华字典》已经删除漫画条目,答疑说使用的少了。恐怕是托词吧?诸如“不能漫画化”已经是常用语,语言专家们未必不知道,怎么会使用的少呢?语言专家未必不研究漫画,只是他们研究的角度与漫画家不同而已。语言专家们研究漫画必须以维护民族语典的纯粹性为己任,他们以这样的责任观察漫画的社会动态。而今,连研究“新闻漫画”的往往都把外国的前卫绘画当了漫画,前卫绘画是个什么东东?大家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漫画的解释,比任何一位漫画家都阐述得简明准确。语言专家不仅从漫画家的创作那里观察漫画,还从民族民众的欣赏认知那里观察漫画,民族的语典是民族的理念,他们维护的是这个。把前卫绘画当成漫画,岂不是在颠覆民族的理念吗?漫画家有自己的创作自由,但语言专家没有颠覆民族理念的自由,颠覆那是要遭民族唾骂的。既然你漫画家对漫画都颠三倒四,语言专家不合你漫画家的时宜,他们则宁缺不“烂”,宁肯删除也不会用你这“烂”。汉口杯坚持漫画的本体,也是坚持宁缺不“烂”,即使绘画技法有如前卫绘画那么唯形唯色,却不能画思想,思想没有准确的目的性,绝对不评选你。汉口杯坚持漫画的本体,也就是坚持民族理念中的漫画观。
汉口杯组织评选者们未必不想通过评选来推动漫画创作。《异口…同声》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运载自己的主题,这个故事当然是创作的,但是,它真实得可以还原于生活。推出《异口…同声》就是跟我们讲,漫画不是胡扯的东东,漫画的最高境界是写生活,讲真理。方成等前辈提出“新闻漫画”这个概念,有没有以新闻这个特定的题材创作漫画来研究漫画本体的意思?我看就有!新闻是社会的,新闻反映出的思想也就必然是社会的,以新闻题材作漫画,肯定应该是写生活的,讲真理的,搞胡扯的前卫东东为漫画,与方成老前辈的学术思想就相去甚远了!汉口杯组织评选者们通过评选作品展示自己的漫画理念,的确是一种明智的用心。看看网上对评选的好评,就已经反映出明智用心起作用了。
第二,它提引了漫画的中国作风的研究。
《异口…同声》的中国作风的元素,不仅在于它的画思想本体,还包括形式元素。漫画的形式,不能单看笔墨及造型形态,还应该包括艺术的构思,行话叫“点子”。汉口杯组织评选者推出《异口…同声》,也就非常看重它的艺术构思:它讲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第一格铺陈,第二格就出其不意地“抖包袱”作结,故事简洁明朗,出人意料,趣味性很强,然而,言简意赅,却能够大道深入浅出。所谓前卫漫画,是没这个本事的。讲好故事,可以不必画面用字,也可以画面用字。中国画有提款的传统,象水浒页子八仙过海这一类人物画,有的就在人物旁边标注姓名,以至近代连环画的初始直接把人物的对话标在画上,标字是表达的一种实用性,漫画的画面用字就是增加表达的手段。“双推”漫画创作,八千多幅作品参赛,未必没有高手,未必没人想不用字就把“双推”的意义讲透,可是,没一幅这样的画。可见,画面用字针对特定的题材有它特殊的功用效果。命题创作,主要还在于完成命题目的,不是要弄出几个创作的样板标杆出来。看重《异口…同声》的艺术构思,只在讲它的中国作风的一些元素,如果责难它不是样板标杆,那也是一种偏激。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讲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好故事,笔墨形式都很中国化,那的确是中国作风的标杆。方成先生的标杆是大家追赶的目标,但艺术创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恐怕方老自己都没能够每一幅漫画追赶上《武大郎开店》,因此,不能够太看低了《异口…同声》的中国作风元素,于是就否定评选者的用心。评选者敢于推出《异口…同声》,的确也有胆识,不怕别人使用偏激言辞否定,只要能够引出学术讨论就有意义。比如,漫画的用字,如何用字才巧妙,用字与构图的形式美,包括用字的位置,字体,色彩,等等,真还有番学问可以研究。《异口…同声》用字与构图还比较粗糙,正说明这些问题的确需要研究。再比如,“中国作风是什么”,“中国作风容许什么”,“中国作风的元素有些什么”,这些都是不同的概念,可供学术研究的问题真还不少。否定评选者们的艺术用心,如同一块破抹布,把一桌子的黄金都抹掉了,有何好处?
最后,引一位漫画家对汉口银行杯全国“双推”漫画大赛的评价:“非常支持这种公开透明的大赛!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时下国内很多这种大赛都是暗箱操作,主办谁拿奖,谁出钱谁上榜,评委又是裁判又是选手公开分奖已经是常态,烂透了……但愿这种公开展示的风气能够坚持下去。”此评价虽然不是学术角度,却也是心声。
2011年9月10日举报 回复# 25楼
-
胡蔚发表于2011-09-13 15:16|
我倒是觉得《异口……同声》一画的主要缺陷不是在画技,而是在点子。漫赛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就画大家去上普通话培训班,这种思路既“直”又“死”。倒是得二等奖的《“劫”外生枝》让人感觉跳出了这个“框”。若论编故事的水准,《“劫”外生枝》显然比《异口……同声》高出很多,而且通过此画可以看到:
1、画面上并没有表现诸如“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的内容,而是选用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主题(打劫银行),但寓意却是在说“应该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2、我们并不知道那个倒霉的劫匪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但大家都知道他一定没有说规范的普通话,没有写规范的汉字。
这就说明:
1、并不是只有画“大家学习普通话、大家学写规范字”才能表明这幅漫画在宣传“双推”;
2、并不是只有把大家嘴里说的什么五花八门的都写出来,才能让别人知道着人的普通话不标准;并不是只有故意写上几个错别字,才能告诉别人此人的字写得不规范。
之前我没评论过《异口……同声》这幅画,是因为觉得画作本身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缺陷,亦不能说这是一幅差劲的作品。但是怎么看,都感觉像是我上小学那阵子流行的漫画(如果放在当时,可能还算是不错的作品呢),真让人怀疑现在到底是不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果评委们还是坚持以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评判标准来挑选漫画,又怎么有利于中国漫画的进步?你们难道真的不知道现在其他国家的漫画水平都已发展得怎么样了吗?真的就愿意老是呆在同一口井里吗??
就像体育评论员们说到中国女排和女足告别过去的辉煌时总是会说:不是我们退步了,是其他国家进步得比我们快,我们是不进则退!!
说个题外话,我除了收集各国优秀漫画外,还热衷于收集国外优秀的童书,很多国外童书的创作题材,是中国童书画家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比如光看下面这些标题:《挖鼻孔真好玩》、《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中国的父母们会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吗?还是继续讲着孔融让梨和司马光砸缸?(还好,前两本书现在都已引进中文版了,希望将来的孩子们能比我们幸福,不要从小就被扼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老师也是漫画界的前辈了,为什么还是听到表扬的话就感谢,听到批评的声音就反驳?
当然您听不听我的这都无所谓,我一向坚持的信念就是: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影响不了整体,但千万别因为这样,就索性让自己成为更糟的一分子。所以我还是会尽力追赶这个世界的漫画脚步,尽管我现在还有点落在后面。举报 回复# 2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