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93

28443

业内人谈北京动漫企业的辛酸往事

来源: 南方动漫网

  “动漫产业都是外行人在领导内行人。”著名漫画家炎炎这样感慨。北京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富刚不吐不快:“国家对动漫企业的扶持政策门槛太高,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实惠。”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动漫馆馆长金焰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明日科技拥有500多种动漫衍生品,却苦于找不到销售渠道。”每一家动漫企业都有自己的辛酸往事,每一个动漫企业老总都有自己的苦水。中国动漫产业如何突围?发展瓶颈又该怎么打破?3月25日,动漫企业老总、动漫渠道商、动漫产业专家学者汇聚歌华大厦16层创意经理人俱乐部,共同探讨动漫产业将怎样走出发展困局。

  动漫业外行人领导内行人

  1997年,炎炎开始画漫画,先跟杂志社合作,后来又以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动画、游戏的制作。2004年,炎炎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花样年华工作室”,专职进行漫画及周边产品的创作及开发。这位经历颇丰的漫画家,感慨于动漫创作人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谈起自身的经历,他表示堪称“血泪史”。

  炎炎说:“从动漫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发言的权利,感觉一直都是外行人在领导内行人。”而对于中国的动漫市场,炎炎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的动漫市场一直都是急功近利、很商业化的,从不注重创作人的发言权和利益的回报。动漫创作人一直都很弱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政府的一些扶持基金,我们虽然感兴趣,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拿到手。”

  如今的炎炎痛定思痛,决心从动漫制作人转行做动漫服务平台。炎炎介绍,他成立了一个格子公社,给那些没有能力创建自己品牌的创意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创意变为产品。

  炎炎说:“我们现在有100多个设计师,产品卖得好的设计师,可以根据市场规律存活;卖得不好的设计师,只要产品有长远价值,可以将产品继续放在格子公社,这就是一个培育的过程,而这个培育的过程成本越低越好。”

  动漫企业呼唤“保护价”

  北京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富刚原来在广告公司工作,有着让人羡慕的职位和薪水。2006年底,北京市决定大力扶植动漫产业,钟爱动漫事业的柳富刚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创建了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他认为,帮助商业企业打造基于商业品牌传播目的的动漫形象是一种比较容易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方式,例如当年的海尔兄弟。

  如今两年过去了,柳富刚觉得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而且还被迫搬出了所在的动漫园区。他认为,北京市每年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专向扶持资金对于他们这些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到中小企业头上。

  某省级卫视奖励当地动漫企业在央视播出的动漫作品,三维动画每分钟奖励3000元,二维动画每分钟奖励2000元。柳富刚觉得这样简单分类太过于业余,有些动漫作品并不适合采用三维技术,采用二维动画反而更能体现效果。此外,这种奖励政策进入门槛很高,而且中间有许多中介公司参与,动漫企业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他认为,如果想保护动漫企业的利益,应该设立类似农产品的“保护价”,在动漫产品的销售价格上使动漫企业获益。

  700万元难买“张小盒”25%股份

  “投资人给你700万元,要占你25%的股份,你会拒绝吗?”也许一般的动漫企业会求之不得,但盒子创造社的商务总监林小能却拒绝了,做广告创意和营销出身的林小能,对品牌和消费者都研究得很透彻,对做什么能受到市场的青睐有自己独到的感觉:“太早融资,容易被风险投资套牢。”

  之所以形成这么一个状况,也是与动漫产业的特殊环境有关,用林小能的话说,“动漫产业在初级阶段是拿不到投资的,想拿政府的钱就更难了,中级阶段无形资产又不好估值,除非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东西做保证,让出资人心中有‘底’”。

  从最初把张小盒形象授权给欧莱雅,到特百惠的莉莉杯,再到后来的七天房卡以及现在随处可见的惠普广告、张小盒第一部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等等,张小盒参与的所有授权或者合作业务,都是对方被张小盒动漫的内容和影响力所吸引,主动来找盒子创造社的。

  张小盒第一部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在北京朝阳九个剧场演出后,张小盒的文化产品从最初的漫画发展到书籍和话剧。作为国产动漫中的第一个话剧,对于盒子动漫社来说,不仅是立品牌力量,同时强化“体验、互动、扩展”的传播效果。未来,他们有更长远的计划,准备投入上亿元资金,建一个张小盒的白领游乐场。

  缺乏渠道 衍生品越多越危险

  继“猫”产业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开始借“猫”的人气推出衍生品,金焰所在的公司——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明日科技年生产量3000分钟以上,不久前推出的国内首部大型武侠奇幻片《秦时明月》以及大型科幻冒险三维动画片《快乐星猫》系列等,就是他们的产品。

  明日科技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动画、漫画、图书、软件、系统、影视及游戏等相关数字内容开发、制作和营销运营。目前业务范围涵盖动画制作发行、图书音像、衍生周边、品牌授权、动漫馆等,遍及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现在,明日科技在全国各地开展合作的制作商有220余家,每年可生产5000分钟以上动画、几十万张图片以及各种不同的虚拟及实体内容。

  “我们投入了2.1亿元,现在与我们合作外包的企业有150多家,我们的衍生品有500多个品种,包括11个系列的玩具、服装、家居产品。问题是,我们有了产品,却没有相应的销售渠道。”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动漫馆馆长金焰一直苦于缺乏销售渠道而犯愁。

  而且,在版权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衍生品这么多是很危险的。“我们生产星猫系列的小孩拖鞋、浴巾等产品,这些产品如果组合到一起,可以帮助小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问题是,让全国的小孩子都知道‘星猫’,我们还得花上几年的时间推广。”金焰表示。

  动漫渠道商200家店面破解难题

  让金焰犯愁的难题却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拥有200家店面的全国最大动漫渠道商——动漫大道为明日科技提供了好的平台,“未来,动漫大道将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遇到动漫大道的彭总,金焰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慨。

  1999年,北京,动漫大道加盟文化发展中心宣告成立。2000年,他们在中国动漫领域首次提出连锁经营概念。2001年,引进《日本漫画技法》版权,成立动漫大道会员俱乐部,当年会员逾万。2002年,与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成立动漫大道培训机构。2004年,搭建促进国际漫画艺术交流的平台,策划组织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世界38国漫画大师携作云集北京。

  10年来,作为北京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动漫大道加盟文化发展中心以渠道建设为核心,迄今已在全国拥有加盟商200余家,成为中国动漫产业中渠道建设的龙头企业。

  “我始终认为,术业有专攻,画漫画的就画漫画,做内容的就别做营销,不懂行的话肯定做不好,所以,还不如交给专门做渠道的来掌控。”动漫大道战略发展部经理彭玺郎表示,“中国动漫要实现突围,创造本土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注重市场运营和渠道建设,打造出一条全面完整的动漫产业生态链”。

  在他看来,动漫产业是“有文化不如有智慧,有智慧不如有行动”。行动起来,才能做得更好,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5年“磨一剑”恰到好处

  “动漫产业连瓶子都没有,何来瓶颈?现在动漫产业还处于瓶底阶段。动漫产业过于注重产业概念,而忽略了文化概念,没有文化,动漫产业的延伸产品就是‘无源之水’,必须围绕文化来进行创意与设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国内动不动就说产量达到多少分钟,去年,中国的动画产量是13.1万分钟,与日本同等水平,但是产量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产量只是外延性的东西。“我们不能光拼资源、拼时间这些东西。而且,中国动漫产业总是围绕几只猫做文章,蓝猫、红猫……这很无聊,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多元的文化符号。比如美国的《功夫熊猫》,就选择了我们的国宝熊猫,这点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动漫不是炒股,现在的情况是,做动漫的人不管懂不懂就上来炒一把。动漫产业是慢工出细活,是十年磨一剑的,就如同画画一样,1天10幅画和10天1幅画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像美国的迪斯尼,好几年才出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他们真正叫得响的也就那么8到10部作品,但恰恰是这8到10部动漫,让他们‘吃不完’。我觉得5年能成功一部动漫作品就不错了。”

      动漫企业应“先活下去,再求发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漫网总裁张福山说:“动漫产业发展有四个问题,一是资金,动漫企业融资难,王宏与红杉资本合作后最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二是内容,很浮躁,大多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而不为发展本民族文化。三是渠道,渠道上没有几个企业肯下功夫研究的。四是模式,中国动漫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发展模式,没有人实打实地研究。动漫企业应该怎么发展,我觉得是先活下去,再求发展。”

  人才的孵化应开始于学校

  从事过影视、投资、教育行业,北师大创意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贾燕对动漫产业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她曾经做过一部3D动漫,成本是3万元,国外是6万元,卖给中央电视台却不超过2000元,卖给省级电视台只有100-150元,而卖给市级电视台竟然只有十几元,用她的话说,这真是一个“倒挂”。

  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贾燕发现,以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半成品”,离社会需要还很远,为此,贾燕所在的北师大正建立一个产学研基地——学校企业,为企业培育未来的动漫人才。目前这个学校企业项目已做了三个企业,拿到了191万元的资金。

  但也有专家认为,动漫产业对人才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整个动漫的产业链还没有转起来。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无用武之地。

  日本动漫通过广告置换上电视

  “动漫的核心产品分为动漫电影和动漫电视,在我国,动漫电影具备文化内涵,做好营销就可以形成市场化;动漫电视由于市场体制问题,还无法完全市场化。”北京歌华正业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监王宇说。

  2005年王宇受邀到日本东映动画制作公司考察,也亲眼目睹了日本电视台的动画交易方式。他介绍,日本电视台的动漫产品并不是100%用现金购买,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广告置换的方式获取。东映动画的动漫产品在电视台播出时是通过交易合作伙伴——日本的电通广告公司进行的,电通广告公司购买电视台一年的播放时间段,然后提供东映动画的动漫作品给电视台播放,同时取得该动漫作品的卡通形象商品化的权利,并且可以在节目过程中插播相关广告。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不仅解决了动画的成本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衍生产品,显然更有利于市场化运作。

  日本模式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日本动画为什么做得好?因为日本把自身的文化就定义为漫画文化,漫画通过科技手段又发展成了动漫,紧接着又衍生出了游戏。在日本,生活中处处充满动漫的味道,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动漫元素。”

  北京歌华网络文化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喆认为,日本的动漫如此发达,在于其产业链的完整。日本的动漫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相应的支持,企业风险就相对降低了,所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我们的动漫市场很多方面并不完整,很多动漫企业挣扎于产业链的某个点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形成,最终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起到连接产业链的作用。

  “国外的动漫企业做一部动画连续剧,在进行前期的动漫形象、剧本以及片花等投资之后,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展览展示,通过展览展示对动画片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如果得到的反馈是好的,动漫公司会再投一部分钱,完成几集动画片样片的制作,然后在电视台播放。日本很多动画连续剧是26集或52集,每周播一集26集正好是半年,52集是一年。这样把时间拉开,可以根据播放之后信息的反馈把衍生产品带动起来。这样后面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前期获益的资金,避免投入的风险。”

  张喆表示,政府应该从播放渠道、衍生产品版权服务等方面给动漫企业更大的支持。中国动漫企业制作动画连续剧需要制作完毕,然后通过内容的审查;而国外是制作一集播出一集,再根据市场反馈,随时调整后面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同等条件下,我国的动漫企业竞争不过国外的企业。因为一旦动画片没有通过审查,就只能修改内容,直到等到审查通过。当动画片真正走向市场的时候,可能内容已经与市场不符合了。当然动漫形象的持续时期是很长的,一个好的动漫形象可以延续几十年。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大川发表于2009-04-01 00:44|

    业内人谈北京动漫企业的辛酸往事

    来源: 南方动漫网

      “动漫产业都是外行人在领导内行人。”著名漫画家炎炎这样感慨。北京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富刚不吐不快:“国家对动漫企业的扶持政策门槛太高,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实惠。”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动漫馆馆长金焰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明日科技拥有500多种动漫衍生品,却苦于找不到销售渠道。”每一家动漫企业都有自己的辛酸往事,每一个动漫企业老总都有自己的苦水。中国动漫产业如何突围?发展瓶颈又该怎么打破?3月25日,动漫企业老总、动漫渠道商、动漫产业专家学者汇聚歌华大厦16层创意经理人俱乐部,共同探讨动漫产业将怎样走出发展困局。

      动漫业外行人领导内行人

      1997年,炎炎开始画漫画,先跟杂志社合作,后来又以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动画、游戏的制作。2004年,炎炎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花样年华工作室”,专职进行漫画及周边产品的创作及开发。这位经历颇丰的漫画家,感慨于动漫创作人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谈起自身的经历,他表示堪称“血泪史”。

      炎炎说:“从动漫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发言的权利,感觉一直都是外行人在领导内行人。”而对于中国的动漫市场,炎炎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的动漫市场一直都是急功近利、很商业化的,从不注重创作人的发言权和利益的回报。动漫创作人一直都很弱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政府的一些扶持基金,我们虽然感兴趣,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拿到手。”

      如今的炎炎痛定思痛,决心从动漫制作人转行做动漫服务平台。炎炎介绍,他成立了一个格子公社,给那些没有能力创建自己品牌的创意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创意变为产品。

      炎炎说:“我们现在有100多个设计师,产品卖得好的设计师,可以根据市场规律存活;卖得不好的设计师,只要产品有长远价值,可以将产品继续放在格子公社,这就是一个培育的过程,而这个培育的过程成本越低越好。”

      动漫企业呼唤“保护价”

      北京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富刚原来在广告公司工作,有着让人羡慕的职位和薪水。2006年底,北京市决定大力扶植动漫产业,钟爱动漫事业的柳富刚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创建了卡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他认为,帮助商业企业打造基于商业品牌传播目的的动漫形象是一种比较容易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方式,例如当年的海尔兄弟。

      如今两年过去了,柳富刚觉得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而且还被迫搬出了所在的动漫园区。他认为,北京市每年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专向扶持资金对于他们这些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到中小企业头上。

      某省级卫视奖励当地动漫企业在央视播出的动漫作品,三维动画每分钟奖励3000元,二维动画每分钟奖励2000元。柳富刚觉得这样简单分类太过于业余,有些动漫作品并不适合采用三维技术,采用二维动画反而更能体现效果。此外,这种奖励政策进入门槛很高,而且中间有许多中介公司参与,动漫企业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他认为,如果想保护动漫企业的利益,应该设立类似农产品的“保护价”,在动漫产品的销售价格上使动漫企业获益。

      700万元难买“张小盒”25%股份

      “投资人给你700万元,要占你25%的股份,你会拒绝吗?”也许一般的动漫企业会求之不得,但盒子创造社的商务总监林小能却拒绝了,做广告创意和营销出身的林小能,对品牌和消费者都研究得很透彻,对做什么能受到市场的青睐有自己独到的感觉:“太早融资,容易被风险投资套牢。”

      之所以形成这么一个状况,也是与动漫产业的特殊环境有关,用林小能的话说,“动漫产业在初级阶段是拿不到投资的,想拿政府的钱就更难了,中级阶段无形资产又不好估值,除非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东西做保证,让出资人心中有‘底’”。

      从最初把张小盒形象授权给欧莱雅,到特百惠的莉莉杯,再到后来的七天房卡以及现在随处可见的惠普广告、张小盒第一部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等等,张小盒参与的所有授权或者合作业务,都是对方被张小盒动漫的内容和影响力所吸引,主动来找盒子创造社的。

      张小盒第一部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在北京朝阳九个剧场演出后,张小盒的文化产品从最初的漫画发展到书籍和话剧。作为国产动漫中的第一个话剧,对于盒子动漫社来说,不仅是立品牌力量,同时强化“体验、互动、扩展”的传播效果。未来,他们有更长远的计划,准备投入上亿元资金,建一个张小盒的白领游乐场。

      缺乏渠道 衍生品越多越危险

      继“猫”产业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开始借“猫”的人气推出衍生品,金焰所在的公司——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明日科技年生产量3000分钟以上,不久前推出的国内首部大型武侠奇幻片《秦时明月》以及大型科幻冒险三维动画片《快乐星猫》系列等,就是他们的产品。

      明日科技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动画、漫画、图书、软件、系统、影视及游戏等相关数字内容开发、制作和营销运营。目前业务范围涵盖动画制作发行、图书音像、衍生周边、品牌授权、动漫馆等,遍及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现在,明日科技在全国各地开展合作的制作商有220余家,每年可生产5000分钟以上动画、几十万张图片以及各种不同的虚拟及实体内容。

      “我们投入了2.1亿元,现在与我们合作外包的企业有150多家,我们的衍生品有500多个品种,包括11个系列的玩具、服装、家居产品。问题是,我们有了产品,却没有相应的销售渠道。”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动漫馆馆长金焰一直苦于缺乏销售渠道而犯愁。

      而且,在版权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衍生品这么多是很危险的。“我们生产星猫系列的小孩拖鞋、浴巾等产品,这些产品如果组合到一起,可以帮助小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问题是,让全国的小孩子都知道‘星猫’,我们还得花上几年的时间推广。”金焰表示。

      动漫渠道商200家店面破解难题

      让金焰犯愁的难题却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拥有200家店面的全国最大动漫渠道商——动漫大道为明日科技提供了好的平台,“未来,动漫大道将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遇到动漫大道的彭总,金焰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慨。

      1999年,北京,动漫大道加盟文化发展中心宣告成立。2000年,他们在中国动漫领域首次提出连锁经营概念。2001年,引进《日本漫画技法》版权,成立动漫大道会员俱乐部,当年会员逾万。2002年,与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成立动漫大道培训机构。2004年,搭建促进国际漫画艺术交流的平台,策划组织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世界38国漫画大师携作云集北京。

      10年来,作为北京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动漫大道加盟文化发展中心以渠道建设为核心,迄今已在全国拥有加盟商200余家,成为中国动漫产业中渠道建设的龙头企业。

      “我始终认为,术业有专攻,画漫画的就画漫画,做内容的就别做营销,不懂行的话肯定做不好,所以,还不如交给专门做渠道的来掌控。”动漫大道战略发展部经理彭玺郎表示,“中国动漫要实现突围,创造本土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注重市场运营和渠道建设,打造出一条全面完整的动漫产业生态链”。

      在他看来,动漫产业是“有文化不如有智慧,有智慧不如有行动”。行动起来,才能做得更好,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5年“磨一剑”恰到好处

      “动漫产业连瓶子都没有,何来瓶颈?现在动漫产业还处于瓶底阶段。动漫产业过于注重产业概念,而忽略了文化概念,没有文化,动漫产业的延伸产品就是‘无源之水’,必须围绕文化来进行创意与设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国内动不动就说产量达到多少分钟,去年,中国的动画产量是13.1万分钟,与日本同等水平,但是产量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产量只是外延性的东西。“我们不能光拼资源、拼时间这些东西。而且,中国动漫产业总是围绕几只猫做文章,蓝猫、红猫……这很无聊,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多元的文化符号。比如美国的《功夫熊猫》,就选择了我们的国宝熊猫,这点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动漫不是炒股,现在的情况是,做动漫的人不管懂不懂就上来炒一把。动漫产业是慢工出细活,是十年磨一剑的,就如同画画一样,1天10幅画和10天1幅画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像美国的迪斯尼,好几年才出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他们真正叫得响的也就那么8到10部作品,但恰恰是这8到10部动漫,让他们‘吃不完’。我觉得5年能成功一部动漫作品就不错了。”

          动漫企业应“先活下去,再求发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漫网总裁张福山说:“动漫产业发展有四个问题,一是资金,动漫企业融资难,王宏与红杉资本合作后最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二是内容,很浮躁,大多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而不为发展本民族文化。三是渠道,渠道上没有几个企业肯下功夫研究的。四是模式,中国动漫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发展模式,没有人实打实地研究。动漫企业应该怎么发展,我觉得是先活下去,再求发展。”

      人才的孵化应开始于学校

      从事过影视、投资、教育行业,北师大创意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贾燕对动漫产业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她曾经做过一部3D动漫,成本是3万元,国外是6万元,卖给中央电视台却不超过2000元,卖给省级电视台只有100-150元,而卖给市级电视台竟然只有十几元,用她的话说,这真是一个“倒挂”。

      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贾燕发现,以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半成品”,离社会需要还很远,为此,贾燕所在的北师大正建立一个产学研基地——学校企业,为企业培育未来的动漫人才。目前这个学校企业项目已做了三个企业,拿到了191万元的资金。

      但也有专家认为,动漫产业对人才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整个动漫的产业链还没有转起来。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无用武之地。

      日本动漫通过广告置换上电视

      “动漫的核心产品分为动漫电影和动漫电视,在我国,动漫电影具备文化内涵,做好营销就可以形成市场化;动漫电视由于市场体制问题,还无法完全市场化。”北京歌华正业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监王宇说。

      2005年王宇受邀到日本东映动画制作公司考察,也亲眼目睹了日本电视台的动画交易方式。他介绍,日本电视台的动漫产品并不是100%用现金购买,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广告置换的方式获取。东映动画的动漫产品在电视台播出时是通过交易合作伙伴——日本的电通广告公司进行的,电通广告公司购买电视台一年的播放时间段,然后提供东映动画的动漫作品给电视台播放,同时取得该动漫作品的卡通形象商品化的权利,并且可以在节目过程中插播相关广告。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不仅解决了动画的成本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衍生产品,显然更有利于市场化运作。

      日本模式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日本动画为什么做得好?因为日本把自身的文化就定义为漫画文化,漫画通过科技手段又发展成了动漫,紧接着又衍生出了游戏。在日本,生活中处处充满动漫的味道,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动漫元素。”

      北京歌华网络文化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喆认为,日本的动漫如此发达,在于其产业链的完整。日本的动漫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相应的支持,企业风险就相对降低了,所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我们的动漫市场很多方面并不完整,很多动漫企业挣扎于产业链的某个点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形成,最终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起到连接产业链的作用。

      “国外的动漫企业做一部动画连续剧,在进行前期的动漫形象、剧本以及片花等投资之后,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展览展示,通过展览展示对动画片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如果得到的反馈是好的,动漫公司会再投一部分钱,完成几集动画片样片的制作,然后在电视台播放。日本很多动画连续剧是26集或52集,每周播一集26集正好是半年,52集是一年。这样把时间拉开,可以根据播放之后信息的反馈把衍生产品带动起来。这样后面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前期获益的资金,避免投入的风险。”

      张喆表示,政府应该从播放渠道、衍生产品版权服务等方面给动漫企业更大的支持。中国动漫企业制作动画连续剧需要制作完毕,然后通过内容的审查;而国外是制作一集播出一集,再根据市场反馈,随时调整后面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同等条件下,我国的动漫企业竞争不过国外的企业。因为一旦动画片没有通过审查,就只能修改内容,直到等到审查通过。当动画片真正走向市场的时候,可能内容已经与市场不符合了。当然动漫形象的持续时期是很长的,一个好的动漫形象可以延续几十年。 本贴最后由 大川 于 2009-04-01 07:1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尹正义发表于2009-04-01 08:18|

    应该拥有更广泛的发言权!

    举报 回复

    # 2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09-04-01 17:51|

    大川(2009-04-01 00:44 ) 发的这么有质量的帖子,被“manhua008”狂顶旧帖,半天时间竟然压到了第四页!

    对这种卑鄙的行为怎么办?大家谈!

    举报 回复

    # 3楼

  • 刘然发表于2009-04-05 18:02|

    中国的黑暗,无处不在,动漫亦然。

    举报 回复

    # 4楼

  • guwanfa发表于2009-04-05 18:41|

    漫画学术应有现状关注,无论怎样,不关注整个各类型漫画的市场问题,漫画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生气的行业,市场是一个现实的生存问题.不过我们同时应注意各类漫画功能不一,市场化形式应不一,有的本来就无法论其有无市场化问题,因为其现在本无市场化命题.夏先生的这种宏观视野和对漫画业的关怀值得学习,秘书长之名名副其实!

    举报 回复

    # 5楼

  • guwanfa发表于2009-04-05 19:04|

    动漫业属于创意产业,应有其固有市场规律,不过在中国多是缺乏相关环境和人才的,4月1-2号在郑州讨论文化园问题,曾在迪斯尼工作多年的一位同志讲的迪斯尼个案应对学界有所启示.另全国的这类产业缺乏集约经营,这方面的人才少.郑州的园区或基地已谈论多年,政府的支持并不明显,我曾在政协提案中提到怎样解决这类问题,除人才培养等之外,这类产业园区或基地应象技术类\经济类开发区一样成立有实际权力资源管理委员,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政府支持\服务\帮助宣传\帮助招商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等问题.

    举报 回复

    # 6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09-04-07 11:49|

    如果说北京“动漫”是辛酸,那么广东“动漫”就是血泪!

    有目共睹,中国影视界导演冯小刚获“世界华人艺术奖”,随之而来的是热情洋溢的祝贺声!再看看中国的漫画界,谁获“世界华人艺术奖”或“水墨漫画大师”荣誉称号,随之而来的竟然是肮脏下流的辱骂声!

    广东“动漫”的血泪,不光是那些投资三千万以上“打水漂”的急功近利者!广东漫画家还须牢记“国歌”,冒着“封杀弹、围剿弹、谩骂弹、下流弹、买奖弹、岳母弹、诽谤弹、诬告弹、下岗弹、失业弹、弟子弹、虚假弹、武大弹、寸丁弹、自慰弹……”的腐败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09-04-10 00:2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7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09-04-08 13:53|

    假话,必然“说死”自己!

    分明是电闪雷鸣,却说是风和日丽!分明是倾盆大雨,却说是晴空万里!分明是鸡飞狗跳,却说是团结和谐!分明是死伤惨重,却说是重大胜利!分明是血本无归,却说是创收百亿!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只为一己私利!

    看看历史吧!“人算不如天算”哪个假话鬼不“说死”自己?

    好帖,顶起来!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09-04-08 14:0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蔡联发表于2009-04-08 23:14|

    无言。。。。。。

    默哀中。。。。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09-04-08 23:1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9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2:24|

    看了大川的帖子
    深为感慨
    目前
    很多人都在为我们的动漫事业发展缓慢与唯艰而唏嘘嗟叹
    其实
    如果换一种思路或许看见的就是一个灿烂的艳阳天
    在我看来
    漫画在中国已经具备空前发展的最好时机

    举报 回复

    # 10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2:35|

    第一部分:新资讯的冲击下,传统纸媒体危机四伏!

    互联网的冲击下,继体育类报纸逐步消亡之后,传统纸媒何去何从?悲观讲传统纸媒如果没有新的兴奋点,十年后将淡出人们的视野,互联网一统天下。

    我曾经接触过多家书摊老板:以前多时可月入5000甚至10000以上,现在有的都连家庭的一日三餐都不敢保证,真的不想干了。书摊主不赚钱,势必会纷纷转行,这将加快传统纸媒消亡的步伐。互联网的技术改良与普及和日渐低廉便捷的消费已是她的地位更加霸道。未来5年,中国乃至世界的期刊报业将会出现第一拨倒闭风潮。时不我待,迫在眉睫。传统纸媒危机四伏!

    未来几年,主流的品牌期刊(比如《读者》《知音》和低俗期刊(比方说故事类期刊 哗众取宠的军事类期刊和娱乐八卦类期刊)以及学生读物只能勉强支撑传统出版物的基业。 本贴最后由 康永君 于 2009-04-09 23:0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1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2:44|

    本图片纯属虚构

    本贴最后由 康永君 于 2009-04-09 22:5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2:49|

    继续

    举报 回复

    # 13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2:59|

    从互联网的特点分析来看,拯救传统纸媒的重任也只有漫画可以承担!(市场上现有的漫画期刊由于没有好的切入点尚不在本文意旨之列。)正常合理的发展趋势下,未来的出版物(如果还有出版物的话)的主流必将是漫画天下,三分之二的漫画读物将主宰未来传媒的出版市场。目前需要的前提是漫画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一鸣惊人。

    互联网能引领时讯
    漫画就可以消费时讯

    我们何不用漫画扫描天下,用我们的第3只眼睛征服读者的2只眼睛。

    娱乐第一
    观点中立
    以当前热点新闻做背景
    国际 国内 社会 家庭人文和人物……借用天下网络热点资源,立足嬉笑怒骂,秉承“不娱乐,勿宁死”的精神
    寻找社会热点,一个版两个版甚至多个版全方位多角度的给予漫画诠释。(比如上面的漫画) 本贴最后由 康永君 于 2009-04-09 23:0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3:11|

    第二部分:为什么传统纸媒首先消亡的是体育类报纸?



    实践验证,在时讯方面,报纸是不能与互联网相匹敌的,足球是第一运动,有观点以为中国足球的惨淡现状害苦了体育类报纸,这有些道理但不全是。体育类新闻在时讯和影画方面非常敏感,以前互联网不发达时,关心体育资讯的读者只能通过广播 报纸和电视去获得,现在电脑的普及几乎哪里都有互联网,深夜看球累时休息之后 或者有事耽搁没能及时了解赛况,第2天一早或者凌晨从被窝爬起来都可以随时打开电脑获得最新资讯,图文并茂声讯影画视频乃至评论甚至“BBS乱论”应有尽有,读者为什么一定要在上班时或者下楼上街去购买报纸来了解呢?以前每逢午夜大赛,报纸还要等到上午10点才可出街,和互联网相比,10点才可了解的新闻其实已经是旧闻了。当然了,如果中国足球的现状令人鼓舞,顶多是延缓体育类报纸没落的时间,读者购买报纸应该是再次感受一下愉悦的心情。总体来讲,体育类报纸走向衰败的趋势不会改变。只能说,中国足球的惨淡现状加快了了体育类报纸消亡的步伐。由于体育类新闻在时讯和影画方面非常敏感,而热衷体育资讯的读者群体在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基本普及。那么和互联网相比,体育类报纸已经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而率先退出媒介舞台。

    《球报》1993年1月5日创刊,2005年8月1日停刊
    《南方体育》2000年3月17日——2005年8月30日停刊
    《21世纪体育》2002年3月4日——2002年9月28日停刊
    《中国足球报》1994年7月5日——2009年3月10日休刊
    ……

    举报 回复

    # 15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09 23:32|

    第3部分:为什么说只有漫画可以救纸媒?(如何操作漫画的优势?)

    其实时事漫画在中国还是个空白,这主要是我们还开不起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玩笑,

    没有人规定,
    时事漫画就是政治漫画,
    时事漫画就一定要参与政治和讽刺政治纲领
    就像没有人规定动漫就一定日本式大眼睛小嘴人物式的故事漫画
    还可以是老夫子
    还可以是双响炮和蔡志中。
    问题是你的产品
    可不可以做到很好

    但我们的新闻报道发展至今,还是可以开已经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人物玩笑的。奥巴马就职 周正龙拍虎 3鹿奶粉事件 人肉搜索 金融危机可乐并购和中国不高兴等…… 任何热点新闻或事件我们都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用漫画3只眼去诠释,让读者以一个幽默角度去感受去解读应该更乐意被接受。现在都在说读图时代,其实漫画更可以把“读图”的意义发挥到极至……漫画幽默功能的立意是毋庸质疑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漫画的幽默功能发挥出来。以现在的国内漫画作者的创作水来看则完全不能保证,那么,“建立创意作者队伍”势在必行,为漫画3只眼的诠释“保驾护航”这样也可迅速促使中国漫画人的思维模式成熟。并为开办专栏作者提供高薪待遇,使之彻底安居乐业在漫画的领域中自由驰骋。并带动中国漫画的作者队伍快速成长。
    地球越来越小,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竟然可以引发国人前所没有的关注热潮。那么我们就可以美国的漫画家乃至全球的漫画家的3只眼去诠释。也可以为他们开辟适合中国人阅读思维的专栏。由于把热点新闻做背景比较讨巧,我相信只要操作合理,那么这一形式将迅速得到读者的认可,恰恰与当今糟糕的传统出版物的出版形势相反--资讯越发达人士将越喜欢这种形式,品位越高雅人士就乐见这种形式。漫画3只眼针对某个事件的内容自然会成为这个庞大优质群体茶余饭后的新谈资,这无疑会引发我们对无限广阔的广告市场的憧憬。
            
    纸媒体虽然不可以引领越时讯。但却可以消费时讯。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只所以长盛不衰其实就是在消费时讯。针对某件事 某个人,3个人纵横指点 冷嘲热讽 夸夸其谈,观众便觉得过瘾好玩。由于不在时讯领域和互联网争风,那么,在版式的美术编排上在整体的策划上在阅读形式的合理上和互联网相比纸媒反而有优势,让“新闻漫画化,让生活漫画化”。时政漫画是最好的捷径,漫画3只眼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和定位未来出版物的主题和方向。

    本贴最后由 康永君 于 2009-04-09 23:4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6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10 00:56|

    第四部分:漫画引领传统纸媒体!

    一本只能成功也必然成功的漫画时政期刊---《3只眼》周刊。

    如果成功面市,必定会引起轰动再次引领传统纸媒体的出版狂潮。重新定位传统出版物的主题和方向,“互联网引领时讯,漫画消费时讯”,或者--“互联网引领时讯,纸媒体消费时讯”。这个话题必将引发日渐低迷的纸媒密切关注,必然会推波助澜大肆追逐探讨研究。由于我们人口众多,由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谈资幽默元素渴望与缺失《3只眼》周刊或可以在最快时间内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期刊。之后,漫画时政期刊漫画时政专版必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创刊和开办,那么,未来三五年,漫画必然被深度挖掘和开发,漫画时政类期刊风起云涌之后,和互联网一样霸道,漫画将无所不能。
    从此纸媒体和互联网分庭抗礼,大局奠定。


    3只眼封面设计创意

    举报 回复

    # 17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10 00:58|

    3只眼版式设计创意

    举报 回复

    # 18楼

  • 老油发表于2009-04-10 09:34|

    说是三只眼,其实是第三只眼,就是很会吹的那只眼。

    举报 回复

    # 19楼

  • 新手上路发表于2009-04-10 10:13|

    没有人规定,
    时事漫画就是政治漫画,
    时事漫画就一定要参与政治和讽刺政治纲领
    就像没有人规定动漫就一定日本式大眼睛小嘴人物式的故事漫画
    还可以是老夫子
    还可以是双响炮和蔡志中。
    问题是你的产品
    可不可以做到很好


    哈哈。

    举报 回复

    # 20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9-04-10 12:56|

    康永君先生的画很生动,
    康永君先生的话很深刻。

    这与康先生观察世界、打量社会的第三只眼
    异常敏锐密切相关,
    更与康先生探讨潮流、思考历史的头脑
    转动不息密切相关。

    未雨绸缪,
    清醒的人应当能够循着规律预见到将来,
    何况,
    纸媒颓势的出现,
    几乎已成山雨欲来之势,
    满楼狂风,
    哪怕是再不敏感的媒体人,
    也不会毫无感触。

    康先生的一番评说,
    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思索之门。

    举报 回复

    # 21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4-10 16:52|

    自从康师傅从报纸漫画撰稿人转到私家杂志创办人,他走了一条成功的路。
    不得不佩服康师傅的深谋远虑,尽管在新闻时评漫画领域里少了康氏风格的作品,但康师傅却在研究漫画的生命力和把握漫画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康师傅鼓掌!
    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9-04-10 18:0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2楼

  • 茄子漫画发表于2009-04-11 11:37|

    康师傅画得好,康师傅说的更好!呱唧呱唧!

    康师傅的精彩跟贴完全可以发起一个新主题,好好讨论一番~~

    举报 回复

    # 23楼

  • guwanfa发表于2009-04-11 11:59|

    让漫画扛拯救之旗帜,主宰未来传媒的出版市场,似乎很难.另外,未来是多远,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长期看来,我们都死了!不过,这并不是否定漫画的作用,其实漫画其还是可以有些作为的,但是何时"主宰",不知是真或伪命题!

    举报 回复

    # 24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11 23:51|

    作者: guwanfa(2009-04-11 11:59 )  # 24楼  
    简论
    让漫画扛拯救之旗帜,主宰未来传媒的出版市场,似乎很难.另外,未来是多远,经济学家凯恩

    斯说:长期看来,我们都死了!不过,这并不是否定漫画的作用,其实漫画其还是可以有些作为

    的,但是何时"主宰",不知是真或伪命题!



    这个问题好,我希望我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更希望有人在“可具操作性”上提出疑

    问,一起共同交流。
    “适者生存”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深刻理解其中含义并加以致用的并不多

    。且先不说漫画有没有如此伟大。那么,为什么纸媒体日渐低迷,是因为通过网络获得外

    部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笔记本电脑更便捷(更便于携

    带)电池更持久(10小时以上)无线上网的信号更畅通资费更低廉。以现在纸媒体的形式

    面对的话到底还有多少人去热衷?。我一直对纸媒体转型网络版以及赠送“电子阅读器”

    的畅想不太感冒。要知道一旦归于网络版,就必将沉没在茫茫网海之中,是无法和现有的

    各大门户网站竞争的。赠送“电子阅读器”?难道仅限于浏览自己一家报纸么?可以和未

    来的笔记本电脑竞争么?或者等同于笔记本电脑?那么自己的利益又如何掌控?纸媒体要

    想成功转型,就只能在消费时讯上下工夫。如何消费时讯呢?那么要说了,时事漫画就是

    最好的开路先锋,如何让热点新闻更幽默如何让焦点时讯更好看,漫画家完全可以利用自

    己独特的技术手段展现给大家。这就是“适”。从理论上讲,这就是生存和发展基础。但

    是能否扛拯救之旗帜成为"主宰"?那就要看操作技术和手段的效果了,我觉得中国漫画发

    展至今,作者队伍已经基本成型,而且以新闻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漫画更容易讨巧,如果再

    加上“创意作者队伍”的“保驾护航”。成果完全可以用“隆重”来期待。现在,一个中

    国漫画空前发展的机遇就停在我们面前。

    举报 回复

    # 25楼

  • 邝飚发表于2009-04-12 00:03|

    康师傅说得真切、实在,不做作。
    我认可!

    举报 回复

    # 26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12 00:10|

    上面的几个部分是我根据当今纸质媒体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策划创意。主题是“期刊里程碑”我觉得以期刊的形式,那么,如果国内最具品牌效应的《读者》集团来操作,完全可以最快的时间迅速得到读者认可。做为国内最著名效益最好的品牌期刊,我觉得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思考期刊的现状和未来。春节一过我其实就已经把策划书通过他们编辑转呈给他们总编了,但目前尚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复消息。很希望他们可以过来看一看,如果可以交流一下就更好了。

    举报 回复

    # 27楼

  • guwanfa发表于2009-04-12 00:44|

    "纸媒体日渐低迷","是因为通过网络获得外部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这显然表明互联网的绝对优势.不过,从逻辑上看,即使纸媒采用"漫画"方剂,由于"通过网络获得外部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岂不还是很容易会被采用"漫画"方剂的互联网代替?
          另漫画的信息容量即使有简要说明,往往与信息本身的容量或作者希望表达的内容不可等同,同时还有读者和画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类不对称相对于文字叙述论证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更多. 尤其是,文字及其组合是一种文化.
         漫画欣赏的能否普及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人可以看懂一段文字,却无法看懂或完全看懂(相对于读文字叙述而言)画师尤其是一些漫画家的一幅画.漫画本只是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其有诸多功能,但显然显示其功能的"场"是有限的.
         漫画的种类很多,同时一幅画往往亦有多种理解,"漫画方剂"类纸媒若希望顾及多数,估计多数情况下只能用"画说"类题料,漫画的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质可能会被渐渐消解.
         其实,康先生的创意不错,可能会一枝独秀,但是其成为众多纸媒的转型方向,似乎应有非小概率性的实践予以证明.主宰说的提出者已有现身说法,成功与否值得尊敬,主宰说的相信者若有漫画家之类的条件,不妨可以实践. 本贴最后由 guwanfa 于 2009-04-12 17:4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8楼

  • 乐和尚发表于2009-04-12 13:54|

    1楼 炎炎说:“从动漫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发言的权利,感觉一直都是外行人在领导内行人。”而对于中国的动漫市场,炎炎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的动漫市场一直都是急功近利、很商业化的,从不注重创作人的发言权和利益的回报。动漫创作人一直都很弱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政府的一些扶持基金,我们虽然感兴趣,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拿到手。”

    这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很正常!

    建议:

    动漫创作人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狠下工夫!要力求自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感和思想含义!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不注重创作人的发言权和利益的回报”等不公平局面!

    这里也许有个动漫创作人的“吃饭”问题!我看只能寻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橡胶饭碗”!否则,就永远会处于“寄人篱下”的被动地位!

    请注意: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讨论话题,最好不要“跑题”!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刚盖了几层楼”就以为站在了世界顶峰,利用“置顶”哇哩哇啦地为自己“打广告”!效果会适得其反!
    本贴最后由 乐和尚 于 2009-04-13 01:3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9楼

  • 康永君发表于2009-04-12 18:27|

    guwanfa(2009-04-12 00:44 )  # 28楼  
    简单
    "纸媒体日渐低迷","是因为通过网络获得外部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这显然表

    明互联网的绝对优势.不过,从逻辑上看,即使纸媒采用"漫画"方剂,由于"通过网络获得外部

    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岂不还是很容易会被采用"漫画"方剂的互联网代替?


    这个问题我的朋友也曾给我提及,一旦这种“3只眼”形式受到欢迎,网络同样可以复制,
    我要说的是,如果不在时讯领域和互联网争风,那么,在版式的美术编排上在整体的策划

    上在阅读形式的合理上和互联网相比纸媒体反而有优势。
    而时事漫画就算在世界范畴也依然缺乏组织性策划性而没有形成产业。(一般都是漫画家在单打独斗)
    是的,网络获得外部资讯的渠道更及时更科学更丰富。
    但是,纸质媒体的特点可更具有策划性组织性针对性。
    那么,就以现在互联网的特点,打开一幅漫画的时间相对于文字要慢,而且不便于翻阅,

    屏幕就那么大,(而且会越来越小)更不便于版式的编排,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纸媒体可以最快的时间通过科学策划组织赢利而形成产业。
    我悲观的以为,留给纸媒体的转型时间也许根本就没有10年,至多只有5年,而这5年缓冲期,如果操作顺利已可使纸媒体顺利过度到漫画时代(消费时讯时代)。一旦漫画这种形式得到广众认可,那么,谁现在把握时机,谁就可以依靠经验与实践在未来的漫画业务拓展上(漫画故事书,漫画教科书,漫画说明书……以及动漫产业)占有主动权。




          另漫画的信息容量即使有简要说明,往往与信息本身的容量或作者希望表达的内容不

    可等同,同时还有读者和画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类不对称相对于文字叙述论证出现的信

    息不对称,可能会更多.
         漫画欣赏的能否普及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人可以看懂一段文字,却无法看懂或完全看

    懂(相对于读文字叙述而言)画师尤其是一些漫画家的一幅画.漫画本只是一特殊的艺术形式

    ,其有诸多功能,但显然显示其功能的"场"是有限的.
         漫画的种类很多,同时一幅画往往亦有多种理解,"漫画方剂"类纸煤若希望顾及多数,

    估计多数情况下只能用"画说"类题料,漫画的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质可能会被渐渐消解.


    我也知道,以现在人们对漫画的认知,我们的“场”很有限。所以我们要借“场”,借新闻的“场”,要浅显易懂,不要故做高深,另外我要说的是,漫画家千万别把自己的漫画当艺术,什么形式一“艺术”就不那么平易近人。

         其实,康先生的创意不错,可能会一枝独秀,但是其成为众多纸媒的转型方向,似乎应有

    非小概率性的实践予以证明.主宰说的提出者已有现身说法,成功与否值得尊敬,主宰说的相

    信者若有漫画家之类的条件,不妨可以实践.


    呵呵,如果《3只眼》模式可以风靡,那么丰厚的利益回报就一定会促使众多纸媒体趋之若

    骛,不会再是“小概率事件”那将会形成一个大卖“场”!

    举报 回复

    # 3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