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本周评论周刊“视觉评论”暂停一期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560

234604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蔡联发表于2008-10-09 21:41|

    2  96万张市长名片

      山西长治市近日印制、发放96万张特殊的“名片”,名片上印有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电话。群众如发现身边、单位周围存在影响全市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及隐患,可直接拨打电话举报反映,也可编发短信发送。(《北京青年报》10月5日)

    举报 回复

    # 481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09 21:44|

    分子这个好!哈哈哈哈……

    举报 回复

    # 482楼

  • 朱慧卿发表于2008-10-09 22:09|

    “打人有理”论的恐怖嘴脸

    举报 回复

    # 483楼

  • 朱慧卿发表于2008-10-09 22:10|

    阎崇年无锡签售被人扇了一个耳光,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虽然,本人对阎氏之历史观点不敢苟同,但是,其遭掌掴之后仍然若无其事继续签售的风度,则着实令人佩服。不过,继续令人大跌眼镜的则是,网友却普遍同情那位叫洪峰的肇事者。在相关新闻的留言中,居然有人跪求洪峰的联系方式,以表示资助
    。看来“拘留10天,罚款1000元”的严厉处罚,也引来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对法治的不满。

        尽管,有人认为阎崇年被打根源在于精英与草根话语权力的不平等,但是,我们就能够因为话语权力的不平等而随便打人吗?话语权力的大小与激进主义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最广泛的“打人有理”论,则是与打人者洪峰一道认为,阎崇年乃“学术汉奸”,在“民族大义”面前“学术汉奸”自当人人得而殴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健忘,这一幕与数年前马立诚因“汉奸言论”在深圳遭痛殴何其相似乃尔。从这两起事件中,都让我们看到了一张张何其令人恐怖的正义嘴脸。

        掌掴阎崇年与当年痛殴马立诚即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践踏,也是对法治的蔑视。因言而获殴,也大大超出了文明社会的底线。对于此事,无锡警方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这将成为一个恶劣的惯例。而在中外历史上,这样的惯例也并非少数。激进主义恐怖性的一面正是在于其内在地认同这样一种价值理念,“为了正义事业可以不择手段”。是以其放弃理性思考,力图打破既有的规则与秩序,而寻求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其会诉诸拳头甚至是更加血腥的暴力行径。然而,打人就是打人,犯罪就是犯罪,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崇高的打人者和高尚的罪犯。华丽的道德外衣只是一张掩饰其狰狞面貌的画皮。

        中国若干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被激进主义灵魂附体的民族主义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对于各界的有识之士来说,为了真正的对中国当代乃至未来社会负责,为了使民族主义成为护佑中国民众未来福祉的建设性力量,就必须要对民族主义与激进主义进行立场鲜明的切割。所以,在此尽管笔者并不认同阎崇年的观点,但是也认为应该严厉谴责一切施暴者。(于德清 原题:到底是谁扇了阎崇年耳光)

    举报 回复

    # 484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09 22:10|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职能部门的不作为。
    我个人视角:官员行政作秀的成分高些……呵呵。
    分子用这个荒诞的画面把这事件定格了,精彩!

    举报 回复

    # 485楼

  • 翠亨村发表于2008-10-09 22:12|

    作品越来越好,蔡联的更好,有时间学习了,我也来画. 本贴最后由 翠亨村 于 2008-10-09 22:1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86楼

  • 朱慧卿发表于2008-10-09 22:14|

    我的图片大一点就传不上!  为啥呢?

    举报 回复

    # 487楼

  • 大猪发表于2008-10-09 23:40|

    光看文字,好像是歌功颂德的东西,蔡联画出了新闻背后的问题!好!!!

    举报 回复

    # 488楼

  • liyongqiu发表于2008-10-10 00:34|

    试画第四题,

    举报 回复

    # 489楼

  • 尹正义发表于2008-10-10 08:33|

    胎记

    举报 回复

    # 490楼

  • 蔡联发表于2008-10-10 08:34|

    很高兴得到大家的鼓励,谢谢。也还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举报 回复

    # 491楼

  • 尹正义发表于2008-10-10 08:57|

    把图弄小一点

    举报 回复

    # 492楼

  • 尹正义发表于2008-10-10 08:58|

    还是大了点

    举报 回复

    # 493楼

  • 海春发表于2008-10-10 09:24|

    为蔡老师的画配个打油诗:
    [color=Red]

    名片作桨行船忙,
    民意波涛势浩荡。
    官位本非作秀场,
    务实才能破大浪。
    本贴最后由 海春 于 2008-10-10 09:4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94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2 12:21|

    看详情大图请进入超级连接:
    南都“视觉评论”漫画7幅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10-12 12:2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95楼

  • 蔡联发表于2008-10-12 14:56|

    海春先生过谦了,谢谢您配的打油诗,很有趣。

    举报 回复

    # 496楼

  • liyongqiu发表于2008-10-12 20:47|

    看到自己与他人的距离,需努力!

    举报 回复

    # 497楼

  • 小姚发表于2008-10-15 13:09|

    看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 自己动笔画就知道 原来不知道怎么画  
    有手机拍的 不是很清楚

    举报 回复

    # 498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5 18:59|

    ++++++++++++++++++++++++++++++++++++++++++++++++++++
    1 半个黑瞎子岛回归的启示


       昨天,也就是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之间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也标志着,黑瞎子岛这块脱幅近八十年的国土,其中的一半正式回归中国版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和前苏联,印度等国家,因为边界争端发生过局部战争。而放眼即当今世界,由于领土纠纷大动干戈的例子亦数不胜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半个黑瞎子岛的回归?

    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代表中俄双方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该协定规定,350平方公里的黑瞎子岛一分为二,中俄两国各得其中一半。尽管该协定很快得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俄罗斯杜马全体会议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但中俄两国国内对这一协定一直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中国部分民众认为,黑瞎子原本就属于中国,现在俄方只归还其中的一半,这是不折不扣“割地”行为,而俄方也有媒体评论说,归还给中国黑瞎子岛,是“不可容忍的妥协”。

    中青报驻莫斯科记者关健滨黑瞎子岛回归后写到:““黑瞎子岛模式”将为21世纪的现代中国解决外交和领土争端提供一种新思路:即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同时对目前已经造成的现实问题给予一定的承认。”笔者深以为是。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观念的确立,

    需要对“国土神圣”观念进行必要的检讨和反思。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和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国土神圣”的观念深入人心,所谓“宁死十万兵,不失一寸土”描述的就是这种心态。从国家利益上讲,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不受侵犯,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现代国家还有维护国际和国内和平发展的目标,如果两个目标相冲突,就需要对领土的“完整”做仔细的研究:如果外国入侵,危害民族生存,全体国民当然不惜代价背水一战。但如果是复杂的历史形成的领土争议,动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就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放眼看一下在今天的欧洲,通货逐渐统一,人口自由迁徙流动,现实中边界已经相当模糊,边境管理也基本取消。可倒退一百年,法国和德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家,曾经因为边界问题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上述事实告诉我们,通过战争只能增加国家之间的仇恨,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土纷争,共同的发展是超越边界划分和管理的理想途径。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国界的消失恐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规律下,边界和争议性领土的神圣性,必将随着这一趋势而逐渐淡化。如能确认这一点,在面对复杂的历史形成的边界争议之时,和平谈判应该成为唯一的方法。而谈判要想得到双方的认可,就必须妥协和让步。如果我们认为某一块领土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就坚持不让步,那谈判解决就无望,而长期的领土纷争,无论对那一个国家来讲,需要付出的代价都十分沉重和高昂。

    事实上,近些年从中日东海划界,到中越边境的全面划定,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采取的灵活姿态,都集中体现了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政治智慧,也为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半个黑瞎子岛的顺利回归,中俄两国跨越几百年的边境问题全面解决,也再次印证这一边界谈判模式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更重要的,这一模式如果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将会为国家和国家之间边界纷争开创一个良好的范例。仅从东亚国家来看,日本和韩国之间,俄罗斯和日本之间,中日之间,还有环南海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边界争端,面对这些复杂的历史纠葛,各国均有为领土不惜一战的极端声音,但有远见的政治家一定能清醒地看到,各国之间和则两利,战则两害。和平解决边界纷争,应该是首要的双边原则,此外则需要类似中俄双方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各退半步的政治智慧。  
    ++++++++++++++++++++++++++++++++++++++++++++++++++++++++++++++++++++++++++
    2  学生向车辆敬礼是奴性从娃娃抓起

      日前浏览新闻,无意间被一条 “贵州黄平县推广新礼仪中小学生向车辆敬礼”的标题所吸引,一口气读完了相关内容。报道说,黄平县不少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当地教育部门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会向过路车辆敬礼,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10月13日《贵州都市报》)

      说实在看完这新闻我没有一丝的敬礼快感,真为黄平县做法感到可悲。众所周知人的生命第一,车要让人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照理说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照顾弱势群体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但在某些地方却往往是行人避让车辆。

      更不可理喻是,孩子不仅遇见车辆要停下脚步敬礼,还要担当起教育司机的重任。孩子是弱势,凭什么要求他们向汽车这种没有生命的工业产品行礼?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说司机叔叔、阿姨求你们遵守交通规则、照顾我们小朋友。我看这种办法如果还不管用,可否采取下跪的形式吗?问题是,万一遇到醉酒司机就是下跪、喊爹恐怕也没有用啊!

      少年先锋队队礼意义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我看来只有面向国旗,尊敬师长,缅怀人民英雄时才行敬礼之仪。

      为了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就要中小学生都会向过路车辆敬礼。那要是见到火车和飞机是不是要下跪啊?难道不可以改成车辆碰到行人必须停车行礼吗?看来问题不在于谁和谁行礼,关键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权,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这种本末倒置做法,根本不值得“全国推广”!

      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了汽车行礼实际上是对权力和财富的奴媚,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奴性。教育局的做法也许是被迫的无奈之举,我们相信是为学生安全考虑。可是对小学生们心里的影响呢?只能让他们从小就只认同弱肉强食,如果我们的孩子和未来都学不会尊重并照顾弱者,那社会怎么才能和谐呢?


    ++++++++++++++++++++++++++++++++++++++++++++++++++++++++++++++++++++++++++
    3 杨帆停职只能说明潜规则再次大获全胜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杨帆因卷入同事学术失范事件的纠纷,近日被学校要求停职检查,一起受到同等处分的还有该校涉嫌抄袭的商学院教授金仁淑。政法大学科研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两个人处分原因并不相同,学校的决定出发点是“维护学校声誉和教师的利益”。(《北京晨报》10月13日)

      为了“维护学校声誉和教师的利益”,反学术腐败的杨帆与涉嫌剽窃的金仁淑被法大各打五十大板。只是,我们不知道法大所言的“声誉”和“利益”到底为何?难道只有对学术腐败的隐瞒和纵容才算是维护了学校声誉?难道只有老师们一团和气、对同事的学术不轨行为置若罔闻才算是维护了教师的利益?

      作为法大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杨帆在接到举报信之后上报学校是其分内之事,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而且,目前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业已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既然事实清楚、是非分明,金仁淑被停职自在情理之中,但杨帆同样被要求“停职反省”所为何来呢?如此赏罚不分、功过不辩的“捆绑处罚”令人费解。

    +++++++++++++++++++++++++++++++++++++++++++++++++++++++++++++++++++++++
    4 民工女儿室外听课20天

        小女孩郭晓晓(化名),是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王庄村6组人,今年6岁,曾在登封市滨河路小学上学,但因为她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结果没有上几天学就被清理出课堂,但小晓晓不想离开学校,只能站在窗户外听课,一听就是20多天(10月14日《郑州晚报》)。
        这是一个悲怆凄凉、令人心酸的镜头——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仅仅因为她是农民工的女儿,而不是片区学生,使她不能和同龄孩子同在一间课堂上课。虽然,她也是共和国的花朵,同踩祖国大地,头顶湛蓝的天空。虽然我国宪法明确写着:公民平等。


    ++++++++++++++++++++++++++++++++++++++++++++++++++++++++++++++++++++++++++
    5 人大代表,如何才算不辱使命

      我们的各级人大代表,是当“挂名人大代表”,还是当“实事人大代表”?这个问题被广州提了出来。他们强调,人大代表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期望。近日,广州针对少数市人大代表较少参加代表活动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专门向这些代表印发了《给代表的一封信》,提醒他们增强代表意识,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履行代表职责的关系。

      广州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当选两年来,大部分代表能够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了解民生民情,发挥代表作用,但也有少数市人大代表在没有书面请假的情况下,较少或极少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如今年某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7次闭会的代表活动,有4位代表只参加了2次。某区安排代表听取政府关于重点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应参加代表人数75人,实际到会人数仅有36人。

      据悉,像广州那样缺乏代表意识的人大代表,其它地方也有,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广泛性。也许,在这些代表看来,人大代表只是“空衔”、“虚职”,每年只到开代表大会时去开几天会也就罢了,并不把闭会期间的活动当回事。这就错了。他们忘记或忽略了人大代表所要履行的代表职责中,包括参加闭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倘若平时不参加活动,不了解情况,怎样建言?怎样监督?这样的代表岂不成了只开几天代表大会的“大会代表”, 甚至成了“鼓掌式”、“举手式”代表了吗?要知道,人民选代表,要的是“实事人大代表”,不是“挂名人大代表”。

    +++++++++++++++++++++++++++++++++++++++++++++++++++++++++++++++++++++++++
    6 诺奖得主钱永健自称“不是中国人”有感


         从10月6日开始,2008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陆续公布。 百余年来,这是一个中国人始终缺席的舞台。   
        但这不妨碍公众始终对它抱有热情和充满期待。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现象史称诺贝尔情结。其热度不亚于苦盼望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过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科技实力的提升,科学界拿诺奖的可能性要高于中国男足足球夺得世界杯。
        今年我们继续保持尴尬的零记录,但聊以自慰的是出了个钱永健。许多媒体用钱学森的堂侄来亲切称呼他,以表明中国人距离诺奖已经无限接近——您想啊,这会子是堂侄,下会不就是亲侄乃至亲儿子啦,似乎在经历漫长的黑夜终于盼到黎明前的那一缕美丽的曙光——有些酒后意淫的意思。
        不过,您这么套磁人家钱堂侄本人并不怎么承情,在回答中国媒体采访时提出的蠢问题“您是中国人吗?您会说中文吗?”时,钱教授回避了“您是中国人吗?”的问题,而是用英语回答第二个问题“不太会说”。再进一步被问到“先生的成就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钱教授说“因为我是美国生美国长,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同时又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中国人能为我的获奖感到高兴与自豪,并且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深对科学的兴趣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许多国人对这个答案很愤怒,认为他有些对不起祖国人民的热情,属于典型给脸不要脸。而且这次访问的内容是日本人披露的,他们幸灾乐祸地认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受到了打击。但他们也没什么可牛的,和钱永健一起获奖的也是日裔美籍人士。但他们属于典型的小国心态,看邻居笑话是常年养成的恶习。可我们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国民怎么也如此小气呢?
        从科学成就和诺奖的角度,钱永健的确made in  USA,他的成功与中国科学无关。
        但他同时再次证明了中国人不是由于智商、能力问题而与诺奖无缘。所以当2008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而国人的名字却仅仅以远房堂侄的身份出现同样有百余年历史的诺奖名单上时。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堂侄?而不是在国内的亲侄?难道只有出国才能做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吗?享受着德高望重待遇的的科学家们难道不该汗颜和反思吗?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10-16 16: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99楼

  • 海春发表于2008-10-16 08:49|

    2题

    举报 回复

    # 500楼

  • 尹正义发表于2008-10-16 09:54|

    民工女儿室外听课20天

    举报 回复

    # 501楼

  • 蔡联发表于2008-10-16 18:37|

    我的作业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08-10-16 18:3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02楼

  • 蔡联发表于2008-10-16 18:40|

    哈哈,
    我和海春先生都对此题材感兴趣!
    握手!

    举报 回复

    # 503楼

  • 陈海林发表于2008-10-16 21:27|

    为第五篇文章而画。请拍砖

    举报 回复

    # 504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6 23:36|

    诺奖得主钱永健自称“不是中国人”有感


         从10月6日开始,2008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陆续公布。 百余年来,这是一个中国人始终缺席的舞台。   
        但这不妨碍公众始终对它抱有热情和充满期待。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现象史称诺贝尔情结。其热度不亚于苦盼望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过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科技实力的提升,科学界拿诺奖的可能性要高于中国男足足球夺得世界杯。
        今年我们继续保持尴尬的零记录,但聊以自慰的是出了个钱永健。许多媒体用钱学森的堂侄来亲切称呼他,以表明中国人距离诺奖已经无限接近——您想啊,这会子是堂侄,下会不就是亲侄乃至亲儿子啦,似乎在经历漫长的黑夜终于盼到黎明前的那一缕美丽的曙光——有些酒后意淫的意思。
        不过,您这么套磁人家钱堂侄本人并不怎么承情,在回答中国媒体采访时提出的蠢问题“您是中国人吗?您会说中文吗?”时,钱教授回避了“您是中国人吗?”的问题,而是用英语回答第二个问题“不太会说”。再进一步被问到“先生的成就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钱教授说“因为我是美国生美国长,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同时又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中国人能为我的获奖感到高兴与自豪,并且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深对科学的兴趣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许多国人对这个答案很愤怒,认为他有些对不起祖国人民的热情,属于典型给脸不要脸。而且这次访问的内容是日本人披露的,他们幸灾乐祸地认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受到了打击。但他们也没什么可牛的,和钱永健一起获奖的也是日裔美籍人士。但他们属于典型的小国心态,看邻居笑话是常年养成的恶习。可我们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国民怎么也如此小气呢?
        从科学成就和诺奖的角度,钱永健的确made in  USA,他的成功与中国科学无关。
        但他同时再次证明了中国人不是由于智商、能力问题而与诺奖无缘。所以当2008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而国人的名字却仅仅以远房堂侄的身份出现同样有百余年历史的诺奖名单上时。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堂侄?而不是在国内的亲侄?难道只有出国才能做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吗?享受着德高望重待遇的的科学家们难道不该汗颜和反思吗?
    ++++++++++++++++++++++++++++++++++++++++++++++++
    其他的都有同学作好漫画发过来,这条还没有同学作……
    加油啊!

    举报 回复

    # 505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7 14:55|

    大家看下,这幅第6条稿的漫画作品……
    (我已经给作者修改意见,改过后效果应该更佳)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10-17 16:2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06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7 18:03|

    这也是“视觉评论”需要的漫画语言,在画面中消灭掉注解说明文字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摆脱传统漫画中的不良作画理念和习惯,还任重道远……
    请小郭同学参考。

    举报 回复

    # 507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7 18:20|

    半个黑瞎子岛回归的启示


       昨天,也就是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之间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也标志着,黑瞎子岛这块脱幅近八十年的国土,其中的一半正式回归中国版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和前苏联,印度等国家,因为边界争端发生过局部战争。而放眼即当今世界,由于领土纠纷大动干戈的例子亦数不胜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半个黑瞎子岛的回归?

    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代表中俄双方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该协定规定,350平方公里的黑瞎子岛一分为二,中俄两国各得其中一半。尽管该协定很快得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俄罗斯杜马全体会议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但中俄两国国内对这一协定一直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中国部分民众认为,黑瞎子原本就属于中国,现在俄方只归还其中的一半,这是不折不扣“割地”行为,而俄方也有媒体评论说,归还给中国黑瞎子岛,是“不可容忍的妥协”。

    中青报驻莫斯科记者关健滨黑瞎子岛回归后写到:““黑瞎子岛模式”将为21世纪的现代中国解决外交和领土争端提供一种新思路:即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同时对目前已经造成的现实问题给予一定的承认。”笔者深以为是。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观念的确立,

    需要对“国土神圣”观念进行必要的检讨和反思。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和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国土神圣”的观念深入人心,所谓“宁死十万兵,不失一寸土”描述的就是这种心态。从国家利益上讲,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不受侵犯,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现代国家还有维护国际和国内和平发展的目标,如果两个目标相冲突,就需要对领土的“完整”做仔细的研究:如果外国入侵,危害民族生存,全体国民当然不惜代价背水一战。但如果是复杂的历史形成的领土争议,动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就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放眼看一下在今天的欧洲,通货逐渐统一,人口自由迁徙流动,现实中边界已经相当模糊,边境管理也基本取消。可倒退一百年,法国和德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家,曾经因为边界问题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上述事实告诉我们,通过战争只能增加国家之间的仇恨,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土纷争,共同的发展是超越边界划分和管理的理想途径。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国界的消失恐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规律下,边界和争议性领土的神圣性,必将随着这一趋势而逐渐淡化。如能确认这一点,在面对复杂的历史形成的边界争议之时,和平谈判应该成为唯一的方法。而谈判要想得到双方的认可,就必须妥协和让步。如果我们认为某一块领土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就坚持不让步,那谈判解决就无望,而长期的领土纷争,无论对那一个国家来讲,需要付出的代价都十分沉重和高昂。

    事实上,近些年从中日东海划界,到中越边境的全面划定,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采取的灵活姿态,都集中体现了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政治智慧,也为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半个黑瞎子岛的顺利回归,中俄两国跨越几百年的边境问题全面解决,也再次印证这一边界谈判模式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更重要的,这一模式如果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将会为国家和国家之间边界纷争开创一个良好的范例。仅从东亚国家来看,日本和韩国之间,俄罗斯和日本之间,中日之间,还有环南海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边界争端,面对这些复杂的历史纠葛,各国均有为领土不惜一战的极端声音,但有远见的政治家一定能清醒地看到,各国之间和则两利,战则两害。和平解决边界纷争,应该是首要的双边原则,此外则需要类似中俄双方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各退半步的政治智慧。

    举报 回复

    # 508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19 15:27|

    欲看大图知详情请进入这个超级连接:

    缺了头条的版面
    本周有 2幅漫画因不同原因被撤掉……遗憾!
    本周有新人作品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欣慰!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10-19 15:2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09楼

  • 邝飚发表于2008-10-23 00:02|

    大家先看看,留意最后审查结果,最迟明天中午确定。
    ++++++++++++++++++++++++

    1杨湘洪不是最后一个出国未归的官员

      十一长假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并未按时到办公室上班,他因腰椎间盘突出滞留法国的消息,伴随着各种流言遍布温州大街小巷。坊间传言说,9月下旬,曾有省纪委的工作人员向杨湘洪问过话,问完话后三天,杨湘洪就带领考察团出国了。(新华网10月21日)

    ++++++++++++++++++++++++++++++++++++++++++++++++++++++++++++++++++++++++++
    2 摊派旅游

      10月16日上午,贵州铜仁德江县居民到县商务局办事,谁知商务局当日“倾巢旅游”,无人值班。原来德江县委县政府9月28日曾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到“扶阳古城”旅游。(10月21日《广州日报》)

      这一事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不仅是因为“公款支付公职人员旅游消费”,或者“工作日倾巢而出”,更因为此事暴露出一个行政权力边界的问题。

      当地有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于行政权力而言,加大投入对其进行适度的包装和宣传开发是可行的,但试图通过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让公职人员的蜂拥而入去营造某种旅游的繁荣,却是可笑而荒唐的。或许会有一时的火爆,但长期呢?一个市场的运转,需要庞大而持续的消费,这是任何行政权力都做不到的。红头文件的出发点可能是积极的,但心态却是急躁和错位的。因此,红头文件抓旅游还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权力乱作为,是权力越位的体现。说到底,还是要强化制度监控,督促权力学会在边界内履行职能。


    ++++++++++++++++++++++++++++++++++++++++++++++++++++++++++++++++++++++++++
    3 “番茄大战”伤了农民的心

      我的父辈时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一句是“别当败家子儿”,另一句是“糟蹋粮食有罪”。所以,即便是剩饭剩菜,他们也不会轻易倒掉……

      今天,当我看到广东东莞举办第二届“番茄节”,以15吨番茄展开“番茄大战”,乃至人们在宽敞的番茄池里犹如身陷“枪林弹雨”之中,脸上、头上、衣服上全都是红红的番茄汁时(10月20日《广州日报》),耳边马上又响起了父辈们的那两句话,我甚至能从那“番茄的海洋”中,想象父辈们得知15吨番茄被践踏成泥的表情和心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那践踏成泥的,不只是番茄,还有农民和困难群众的心。



    +++++++++++++++++++++++++++++++++++++++++++++++++++++++++++++++++++++++++++
    4 自信和开放成正比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公布了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其中的一些内容是将2007年1月份出台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的一些主要原则固定化、长期化。

      规定的颁布,解除了不少海外媒体的疑虑。奥运会期间,中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尺度。外国记者在体会到这种变化的同时,也担心政策上的宽容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事实证明,对外国记者管理规定的逐步放宽和法制化,本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不可逆进程。



    ++++++++++++++++++++++++++++++++++++++++++++++++++++++++++++++++++++++++++
    5 消协不能在奶粉事件中失声

      和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应该是行政部门与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在近段时期的“三聚氰胺门”事件中,本应活跃于前台的消协却近乎完全失声。 ——王琳(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国内奶制品的“三聚氰胺门”曝光一个多月来,诸多国家机构主动或被动地推出了种种措施来因应事态和舆情的发展,对奶粉市场的治理整顿和乳制品的单独建规立制都迅速展开。司法介入也有了阶段性成果,一批涉嫌不同罪名的嫌疑人或被拘留,或被调查。受问题产品侵害的公民也以直接要求赔偿或选择诉诸司法等形式进行自救。

      但在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在忙碌应对这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一个本应活跃于前台的组织却极少露面,甚至完全失声——那就是各地的消费者协会。
    ++++++++++++++++++++++++++++++++++++++++++++++++++++++++++++++++

    举报 回复

    # 51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