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晒晒女儿的作品,大家都来秀一下啊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09

21760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臧强发表于2012-01-03 14:45|

    菲菲最近的一张画

    举报 回复

    # 31楼

  • 卡先生发表于2012-01-03 17:07|

    我儿子的画

    举报 回复

    # 32楼

  • 矫健发表于2012-01-03 21:27|

    我儿子不到仨月~只会用“水枪画地图”哈哈..

    举报 回复

    # 33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3 22:39|

    无论卡公子有没有超过15岁,这样的作品似乎贴错了地方,屈尊了!

    臧家小龙女也即将定型,这有好有不好。如果今后要考美术,可能有碍拓宽路子。这也是我不希望猪仔走“儿童美术道路”的原因。

    我是这样认为的:既然学音乐的也没有把音乐的学习划分出“儿童音乐”这样一个“体系”,直接就是五线谱,那么为什么美术就一定要分两步走呢?

    因此,我认为金鱼的纠结是过虑了。童趣是无所不在的,除了美术,还有大把的自由空间。其实,向大人看齐也是一种童趣。你干脆就给他平等待遇,他更狂热。

    同意老土的“斗智斗勇说”,尤其是对待那些内心强大的孩子,一刻也不能放松,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你在原则问题上退半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一点,从他“水枪画地图”的时候,我就很清楚了。

    要让孩子知道,他的任何要求都必须是有限度、有条件的。你享受了这个,就不能享受那个,或者就必须付出那个。

    最理想的当然就是把学习当成享受。为此,我把他的画印成年历卡片让他送给小朋友,印成挂历送给老师……他能不废寝忘食吗?

    现在,画画是猪仔的享受而不是任务。我乘胜追击,在他心情好的时候经常告诉他,因为你不怕困难,所以画画就很好玩。如果你不怕困难,弹钢琴也很好玩。他上当了。今天学琴,得到老师大表扬。

    这就是我的斗智斗勇:该狠坚决狠;该捧拼命捧。

    小孩子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吧,都会滚雪球的,而推手就是我们家长。我的理想就是把优点推得越来越大去压制他的缺点。

    各位家长,都不容易,共勉吧!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2-01-03 22:4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4楼

  • 金鱼发表于2012-01-04 08:45|

    小卡的画已很成熟,很多技法都有运用,强!

    说到与孩子“斗智斗勇”,我的看法是:她想画支持,她不想画也支持。至于长大后做哪行就更没有去多想了,因为我自己现在也把画画放在第二位嘛!我只是在女儿两岁多时,她正聚精会神看电视剧《西游记》时,我拿出彩笔几笔就画了猪八戒,她愣了一下(可能是想,怎么纸上也能画出这么不一样,又很像猪八戒呢?),就开心大笑,并动手和我一起画,我记得当时教了她怎么找人物特征,这是她的第一堂美术课。哈哈!
    从此以后我没逼她画画,我的画室也很少让她进,调色油的味太重。我根据自己美术之路,总觉得画画有两样很重要,一是真心想画,一是享受画画。她当初画了很多动画片人物,相当不错。画专业画时,她也没抵触情绪,所以才慢慢画到现在。只是担心她太少年老成,失去了童真,所以她学唱歌、跳舞我都从不反对。唯一让我安慰的是她画枯燥的石膏静物时,没有反感,还有些享受。故我只是放慢了引导的节奏,我也与她美术老师交流过。
    就拿她的《音乐老师》来说吧!目前她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这也是我选这张画的目的),好的是造型、用笔、处理都不错,但无意间用画石膏像的方法画真人像,显得放不开。本想直接告诉她,但我还是想让她自己悟,这就是放慢节奏,自己悟出的更能上一台阶。而且用这种手法画人像也不能说就一定不对,让她多动动脑筋画画,画自己想画的,表现手法是次要的,让她自己去摸索去发挥。

    现在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在小孩的美学教育上都是新手,大家多交流哦!嘿嘿!

    举报 回复

    # 35楼

  • 裤子发表于2012-01-04 11:05|

    超强!暴强!
    只是怀疑2012、1、1这几个数字,
    真是他写的吗?
    太成熟了点吧?

    举报 回复

    # 36楼

  • 贾锐军发表于2012-01-04 11:49|

    祝贺,祝贺

    举报 回复

    # 37楼

  • 维生素发表于2012-01-04 21:15|

    再贴我家猪仔13岁时作品,这时未接受美术训练,自由发挥的东东,我看了一下,是海底世界吧。

    本贴最后由 维生素 于 2012-01-04 21:1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8楼

  • 卡先生发表于2012-01-04 23:25|

    儿子13岁,上初一啦。平时就是喜欢画画,由着他的性子画。现在孩子作业多,画画的时间给挤没了。
    这个帖子有意思,凑个热闹。 本贴最后由 卡先生 于 2012-01-04 23:2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9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4 23:40|

    作者: 裤子(2012-01-04 11:05 )  # 36楼  
    原来《新年快乐》那画真是朱公子画的
    超强!暴强!
    只是怀疑2012、1、1这几个数字,
    真是他写的吗?
    太成熟了点吧?


    -----------------------------

    他最拿手的就这几个数字,最喜欢写4字,因为上下加两横就是车字。

    而3、6、9,C、P……等等经常是写反的。

    对比楼上维公子的儿童画和小金鱼的素描。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两种类型的东西。在我看来两幅画都有童真,只不过是在不同类型的作品里头体现罢了。

    我大姐的女儿4岁学小提琴,一年后省4等奖,三年后省一等奖,5年后全国第二名。现在新西兰国家乐团拉琴。

    她学进去后的确就懂事很多,文化课的学习从来不用家长操心了,但玩起来照样很天真。

    我觉得小孩如果自己能扛得住,那肯定是越早奋斗越好。像维公子到了高中才学专业就太晚了。

    我不知道现在9岁的女孩子是什么概念?只知道20多年前一位小学4年级的女班长就给我写信送礼物和照片了。

    让小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执着的专业追求,有百益而无一害。尤其是女孩子,青春期一来会出现很多变数。因此之前的心理素质的准备就很重要。像我姐的女儿也是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曾不想练下去了,但很快就端正了态度。

    并非为了今后走这条路才需要执着的追求。而是作为一种品格是必须从小锤炼的。

    因此,选择专业化的训练模式,让这些心肝宝贝摸爬滚打很有必要。至少能提高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因为他们始终要面对的。

    我8岁的时候就已经把这辈子最沉重的打击扛住了,从此就再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

    何为素质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高贵而独立的人格吗?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2-01-05 00:2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0楼

  • 老土发表于2012-01-05 10:07|

    老油很能讲道理,我对他些观点也是点头赞同的,毕竟养儿六载,理论加实践我也成了半个育儿专家了,而且我侄女也是由小时候勉强学,现在再问他弹琴感觉,她俩字回答:很好!让我倍感欣慰,也很有感触:这确实和我大嫂,大人的坚持执着很大关系,
    反观我儿,我也压过小儿去学琴,可面对他一到琴行老师门前兔子般抛开,再看看春天晴好,就算了,让他开开心心玩去吧,有我这样的老娘自然有散漫的小儿,但就孩子性格而言,小儿比他姐姐更快乐更幽默一些


    但是,就对于学琴学艺等素质教育到底能不能塑造高贵独立人格我不敢赞同,我有时甚至想,能晒太阳最多的是农民,若说农民不幸福显然是个人的看法,博士又怎样,不是也忙的经常朝九晚五,连阳光也见不着吗,裹着棉袄晒着阳光唠着嗑也很美。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乐观之心活在这个世上,很重要,做什么都不重要。知识和艺术修养可能把我们包装看起来文雅些有修养些,但没经过修饰没经过包装的也一定保持他本真质朴的特质,谁更幸福感悟不同而已
    哈哈,老油也一定赞同我的观点的,我说的道理谁都懂,算我话痨,天天一个人在家闷,就这里唠叨唠叨了

    举报 回复

    # 41楼

  • 裤子发表于2012-01-05 11:27|

    俺俩女儿现在都在上大学,一个中山大学,一个郑州大学。
    从小到大,我基本不强迫她们做什么,一切顺其自然,
    小时候,她们都在《儿童漫画》《漫画世界》上发过作品,
    记得《儿童漫画》的稿费是20元,《漫画世界》好象是寄了一辆玩具火车。
    刚来广州一年,番禺区搞了个学生交通知识漫画大赛,
    俩特等奖,她们一人一个给分了。
    但这些不能说是她爸爸捉刀的,但起码也润色过。

    小女儿初中学过一段古筝,每天练一小时,
    到了初三,能鼓捣《浏阳河》《井冈山上太阳红》这样的曲子了,
    没考过级,按裤子的非专业眼光看,
    估计六级没多大问题。
    进了高中,从此不再摸古筝了,
    今年九月,我给她买了部单反,
    现在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已经在《南方都市报》发了五篇作品了,
    我告诉她:半年满了十幅,或者上了个整版,我给她买部HTC,
    现在除了上课,天天嚷着要为HTC面奋斗。

    我觉得小孩子,什么技术都不重要,
    是重要的是创造力与想象力。
    有的人天生就是做某事的人,
    象康永君,天生就是画画的,
    如果你让他学音乐,别说勤奋,杀了他估计也搞不出名堂,
    家长最重要就是要看清孩子们究竟适合做什么,
    帮他选对了行,就对了。

    举报 回复

    # 42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1-05 11:44|

    水光潋滟晴方好

    举报 回复

    # 43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5 15:42|

    老土的反驳以及裤子的论调其实并没有和我的观点有太大的冲突。仅仅是对“专业化的训练模式”以及“高贵而独立的人格”这两方面的理解不太一致。

    先说说高贵,对高贵可以不同的理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所说的高贵指的是一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品质,也可以说是起码的品质 ,那就是有上进心,能有所作为。

    再说专业化,专业化也不是局限在图音体,而是泛指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专业。

    康永君是个好例子。小时候,他逃避农务训练,因此不会干农活,在周围人看来,他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他的人格肯定也不高贵。但乡亲们不知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的培养,完成了专业化的美术训练,从而练就了一个职业漫画家所必需的人格。

    我自己从小就接受过多种专业化的训练:体育、农务、机械、木工、美术……但缺了音乐、舞蹈。后来自学中文等。这些训练都有很专业的人 士当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专业化的训练对人格塑造的意义。

    其实,学校的文化课也是一种专业化的训练。如果小孩子能够发奋努力,也可以培养出高贵的人格。

    可见,这是一个供我们自由选择的宽阔的领域。

    以上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普遍道理。

    从狭义上来说,人是社会的动物。就某个人来说,社会很可能就是你周围的环境,你对孩子人格的定位往往要结合你自己周围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高贵的人品格肯定就有不同的理解。

    无论如何定位高贵,专业化的训练对人的塑造都是必不可少的。做为家长,就要关心孩子是否具备接受专业化训练的素质。这种素质才是一种 根本的素质。至于钢琴、图画等,仅仅是我自己这个环境中比较方便的一种途径。家里有两位美术专业人士;家里有猪仔的表姐留下的钢琴;小区有两家钢琴学堂。

    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个专业人士,你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对他进行专业训练,那至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如果我是个农民,就可能要用农务去训练他了。如果不希望他今后也当农民,很可能也会想到钢琴、图画等等,至少,文化课是一定的。

    这些小动物总有一天要到社会去搏杀。不能留给他万千财富,就练就他一身功夫,至少要培养他高贵的人格。

    放任行不行呢?肯定也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但哪条路更有保障更便捷,就存在几率的差别。

    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与他们一道,创造尽可能高的几率。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2-01-05 17:1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4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05 21:23|

    各位谈论得非常好,吸引我也来说一说。

    首先同意老土的农民幸福这个观点。一是农民有土地,有钱建个别墅花费也不多。二是农民身体健康。每年体检看着自己三酯高的同志就特别的羡慕农民兄弟,这时就会意识到人这种动物设计来主要是用来做体力劳动的。

    前些天,与工作有交往的一老兄的闲聊,我问他儿子毕业了没有,他说工作了。我记得他儿子是华工相关专业的,正好有一公司找人设计一产品,我想推荐他儿子。他连连摆手说,他儿子离专业很遥远了,现在跟私人老板卖电器开关,主要是靠嘴巴吃饭。

    还有一同事的儿子读了五年医学,后来做的是推销医疗器械的工作。

    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得到的是学非所用,这是浪费。人生设计出了偏差,主要是社会
    变数太多。

    举报 回复

    # 45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6 00:35|

    楼上的观点有点狭隘,专业化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从事任何专业都必备的素养或人格。

    知识在这种训练中仅仅充当一种素材,得到训练成果(也就是高贵人格)之后,完全可以把它们抛掉。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在实干中积累的。

    中国的教育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过于关注知识而忽略了人格。

    我把知识比作叶子,人格比作树干。欧美的教育重树干培养,叶子自己去长;中国的教育重叶子的茂盛,结果树干严重畸形,最后叶子也长不好。

    师范毕业的毛泽东凭什么成为无可争议的军事巨人,凭什么打败读军校办军校的蒋介石。不是树叶而是树干。

    专业化的训练,就是要练就我们不畏艰难地超越自我的人格。

    不能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又怎么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我正在写前人没有写过的《造型学》,我认为无论这本书的结果如何,只要我写出“造型学”这三个字,我就已经是很成功了。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冲劲,就是因为我接受过很多不相干的专业化的训练。不仅如此,我更多的是以专业化的标准自己训练自己,从来就没停止过。

    我也决定以自己为范例,去“身教”这家伙。

    举报 回复

    # 46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06 09:02|

    师范毕业的毛泽东凭什么成为无可争议的军事巨人,凭什么打败读军校办军校的蒋介石。不是树叶而是树干。


    ========================================================


    我觉得毛泽东最强的不是军事才能,而是动员能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人有份的公有社会,中国所有的人力资源为他所用,按他的说法是人民战争,你老蒋读再多的军事书籍都没用。毛泽东打的不是军事才能,他打的是思想。 本贴最后由 放大镜 于 2012-01-06 12:1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7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06 13:04|

    我的发言基本上是想到哪就打字打到哪,没有归纳总结,是自由发挥,现继续上面的话题。  

    前些时候,在下班的路旁,有两卡车的大蒜在卖,我一看是卖一块钱一斤,去年还卖十块钱一斤呢,真是大掉价。可以说今年农民种的不是大蒜种的是思想了,为什么?因为去年卖了好价钱,大家一窝蜂去种大蒜,一块钱一斤还是大蒜吗?

    看远一点的三国,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轻轻松松搞定曹操,周瑜玩的也不是军事而是思想,因为玩法已经超越了军事,已上升到思想的高度。

    可见,从老农到军事家,思想无处不在。

    两年前,我去开家长会,会上罗罗嗦嗦老师们说了很多,但学校主任说的“你孩子的思维层次去到什么程度”我不是很明白。直到有一天,小孩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问我,我想了半天也做不出。小孩提议网上搜一下,网上果然有解答。我一看,解题要靠一很巧妙的办法。此时我也明白那个教数学的学校主任说的“你孩子的思维层次去到什么程度”意思了。也就是说,山外有时山,你想不出的东西,天下总是有人想得出来的。这就是思维层次。

    受之启发,我忽然想到,不是说我们的漫画不值钱吗,漫画上升到画思维层次如何?用画思维层次来定位漫画,画不出不要硬画,自己舒服,读者更舒服。 本贴最后由 放大镜 于 2012-01-07 12:3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8楼

  • 老土发表于2012-01-06 13:56|

    发图

    本贴最后由 老土 于 2012-01-07 10:1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9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07 12:35|

    老土是学服装的吧,可以说是专业指导小孩画衣服了,很有水平呢。 本贴最后由 放大镜 于 2012-01-07 12:3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0楼

  • 老土发表于2012-01-07 14:20|

    呵呵,这构图是我教他的,也是我在哪儿看到这样构图,就跟他说画个地球,站一圈人,手拉手。。。至于衣服倒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想象力还是不错的
    还有,我一直觉得我应该去画服装,可惜没考上

    这是今天宝宝刚画的,我自己真的很喜欢,我觉得我家小朋友画画真是我夸出来的,大人引导很重要

    本贴最后由 老土 于 2012-01-08 20:3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1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8 13:21|

    专业化的训练是一个重在过程的教育手段。学龄前是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阶段。如果小孩能够从尝试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克服新困难中享受到乐趣,这样的训练就成功了。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营造学习趣味,并坚持适当的指引、原则、压力与奖惩,持之以恒,大部分小孩子都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的。

    在进行某项训练的时候,还可以同时培养很多品格。

    比如培养节约美德是一个环节。这是一张旧的挂历的背面。本打算裁开给他画画,他说要画一张很大的画,就整张给他画了。他有很多画就是画在一些报废文件的背面。这种废物利用对小孩子来说意义深远。

    另外,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注意休息眼睛,多看看窗外的景色。我们还特别要他看远处一家酒店的霓虹灯招牌,问他看到没有?有没有亮灯?那招牌也很配合,有一个字有时亮灯有时不亮灯。小孩就觉得很有趣。此外,坐的姿势等等都要讲究,就是说要从小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如何学习。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2-01-08 13:2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2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08 13:44|

    可以看得出来,虎母无犬子。老土画的三酯高有意思。

    举报 回复

    # 53楼

  • 老土发表于2012-01-08 20:40|

    呀,被南方农村报下载了,欣喜欣喜。。。
    一直没他们电子邮箱,以前在他们那发表过,本人很懒,懒得去买信封糊信投寄啥的,好久没给他们发了,现在见着,还是很有亲切感

    还有就是请教教育工作者油老师,小儿一直不让他看电视,但现在经常一回来就扑到电脑前去了,没电视瘾,有网瘾了,很头痛如何对付。。。 本贴最后由 老土 于 2012-01-08 22:4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4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9 00:24|

    我在上面说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你在原则问题上退半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来美术是很男性的职业,很久以前,女生在美院是珍稀动物。而去年广美新生男女比例5:7。不用多久,肯定会1:2。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美术越来越普及,引无数女生来学习。2,电脑游戏越来越普及,引无数男生竞游戏。

    很多女生学美术就是因为进入青春期,文化就下滑,于是马上转美术。而本来正是男生发力的时候,他们却迷上了游戏。

    因为游戏,多少好男儿从此丧志,就我目睹的事实就已经触目惊心了!比如一个理科尖子一下子变成游戏高手,最后只考上一家民办的大专。

    没别的办法,就一个字:堵。堵不了就完蛋了。凡是会上瘾的娱乐,都要严防死守。小孩会开电脑了,那就给电脑上密码。

    为了堵得住,我们早早就要培养他们的忍耐,培养他们令行禁止,培养他们的高尚情趣。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轻易答应小孩子的物质或娱乐的要求。小孩就是这样,你今天顺着他,他明天就逆着你。

    说个故事:有一次我们三口在路上,小孩要妈妈买“克兰奇”(好像是托马斯里面的一款吊车),妈妈不答应,两人就在车后坐拉锯,他哭着说:我要买,她坚决说:妈妈没钱买……就这样搞了快半小时。这时前面有辆车运着一棵大树,但从后面看不到车。老婆找到了救星,说:你看这棵树好奇怪,自己怎么会跑的呢?……小孩也找到台阶,破涕为笑……车子的问题就这样用车子解决了,从此再不提出买玩具车。即使到了商场,看到玩具车也不说要买。

    就是买书给他,每次也只买一本书。环境允许,让他亲自去交钱,还要说谢谢售货员。就是要加深他的印象:任何东西来之不易,要珍惜!

    用图音体等把他迷住,让他有高尚的追求,自然就瞧不起玩物丧志,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目前只给他看教育类的动画片,晚上睡觉前看半个小时以内。有时候他要别的娱乐,那就必须放弃动画片,还要拉勾勾。就画画这个娱乐可以宽松一点。

    怎么让他迷上画画的呢?原本他有一大堆车,我分几次逐步藏了起来,就剩几辆。他觉察后就问,我们说坏了,拿到工厂修理了。几辆车很快玩腻,于是就玩替代品:纸盒、积木等等,我们也鼓励他这样玩,一两个月玩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画车给他看,他很快就上当了。他现在已经知道那些车就在家里,但也没要求拿出来。

    总结一下:坚决地堵住,巧妙地转移。

    我不敢保证未来,但迄今是很成功的。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2-01-09 23: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5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1-09 09:11|

    教授这个帖子,读来很有趣,又“寓教于乐”。

    举报 回复

    # 56楼

  • 老土发表于2012-01-09 13:09|

    我看的也是触目惊心!知道了严重性。。。
    老油说的还真是,我小哥有次跟我说,他们班上学生现在都是女生成绩拔尖,我就不解问:不是以前中学都是男生拔尖吗,他说,现在男孩子都玩游戏了呀。。。看来游戏害人不浅那

    现在小儿还小,还能控制,但也常常跟我据理力争,为什么你们都有电脑,我没有,为什么你们不能让我,而你们要用电脑我都让你们,为什么你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就不能。。。我跟他说半天道理都还是对牛弹琴。。。有时还真头痛

    举报 回复

    # 57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1-09 23:00|

    家长有本事,就和他讲道理。没本事,那就来硬的,你就说:这些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现在讲你也不懂。如果他会写字了,你就说,你觉得有道理,你写出来,让你们老师当裁判。否则你就听家长的。

    教育孩子别指望一举拿下,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最关键家长要以身作则,尤其不要赶时髦,追新潮。既让他觉得家里不富裕,又要让他知道还有很多更穷的人。让他偶而施舍一下乞丐很有好处。

    举报 回复

    # 58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11 21:30|

    老油不愧是教师出身,观点独到,教子方法有效。

    现在的学校从初中往上女生比男生多是普遍现象,这也是引发城市剩女多的一个原因。我有两个同事各有一剩女,奔三前有一个顺利出嫁,婚礼这天看得出做父亲的心花怒放,而且新郎哥很不错,一打听原来读中专时拍的拖,幸好爱情起了作用。相反另一位奔三还没有动静,做父亲的没开心过。

    举报 回复

    # 59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2-01-14 23:26|

    关于育儿,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没用的专业”有用吗?

    举报 回复

    # 6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