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南都时评漫画版的BLOG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51

24698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3-12 17:55|

    作者: 傅红革(2008-03-12 15:15 )  # 30楼  
        值得一说的是,在这次“法国新闻漫画交流”中,许多欧洲的漫画家也非常关注我们中国漫画家的“创作环境”。我相信,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雷区”在“扫雷”了......呵呵,贵在坚持!~~~

    吴之如先生:漫画,尤其是讽刺漫画,应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语言~~~(支持!)


    吴之如感言:
        我注意到当前的国际评论漫画创作中,傅红革先生的作品别具一格。
        不仅是傅先生的漫画功底深厚,作品表现力、感染力过人,尤其突出的是,傅先生的许多作品,确实是大脑思考的成果,闪现出思想的光芒,而不只是用手用笔用技法制作的工艺产品。尤其是傅先生画的关于朝鲜时事的漫画,完全是在对其作了相当了解、透彻分析之后用漫画语言所作的客观评论。我曾就傅先生画的小金抱核弹的一幅漫画写过读后感,发在网上。傅先生的创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可惜,时下许多见诸于国内媒体的“国际漫画”似乎只是机械地用画笔重复有关方面的国际事务调子,除了给人以“鹦鹉学舌”的形象表达外,实在看不出作者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作品,或许过不了太久,作者自己回顾起来,也会觉得无趣。
        就像文学不只是游戏文字,漫画尤其是讽刺漫画,也不能仅仅当成笔墨游戏,虽然精彩的文字游戏或笔墨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但不能因此便像教育部普及京剧“样板戏”一样,来个一窝蜂地铺天盖地,而视其他样式和题材为可有可无。漫画作者在创作讽刺漫画时,既要动手,更要动脑,人云亦云的立意,不止是对读者不负责,也是对社会不负责,对历史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不负责。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8-03-12 18:4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1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14 00:18|

    这几天忒忙,大前天通宵赶了18幅,前晚12幅、昨晚14幅、今晚13幅,上WC都一路小跑……不过我每天都会上来浏览一遍,但实在没空回贴,抱歉。

    正象吴老师感言的:作品别具一格,不仅是漫画功底深厚,作品表现力、感染力过人,尤其突出的是,傅先生的许多作品,确实是大脑思考的成果,闪现出思想的光芒,而不只是用手用笔用技法制作的工艺产品。尤其是傅先生画的关于朝鲜时事的漫画,完全是在对其作了相当了解、透彻分析之后用漫画语言所作的客观评论。


    红革兄的国际时事漫画一直是我欣赏的,作为时事漫画人,红革兄是国内难得的有胆量、有正义感的漫画家。拒绝“擦鞋”是真正时事漫画人应具有的品质。因国内纸媒基本上已丧失了自己应有的立场,受到高压的制约,真时事漫画已经没有了园地,因此可以说:红革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下个月6日的“时评漫画”版将隆重出街,此漫画版将给红革兄的时事漫画留个位置,希望得到红革兄的支持。不过我的定位在国内新闻时评,还望红革兄能重新适应。

    举报 回复

    # 32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14 00:23|

    你好象知道我不少啊?呵呵……有的说的准,有的不实……
    搞得我很好奇:你是谁?

    这也许就是网络的魅力所在吧……

    难得这里能成为一个把时事漫画聊得比较深入的地方,欢迎大家继续对讽刺漫画发表真心话,再次谢谢大家!

    举报 回复

    # 33楼

  • 小梁发表于2008-03-14 04:55|

    漫画应该是自由的, 可惜漫画是目前艺术创作中最不自由的艺术!
    这讽不得那也刺不得,  越“牛”的人就越拒绝、害怕漫画,  高水平的作者靠参加国外比赛来体现自身价值, 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漫画创作能繁荣吗?

    什么时候漫画家不再因为画了某位大人物而被“追究”、“处理”了,公众人物被漫画家猛烈“攻击”一笑了之全不在乎, 中国漫画就有救了!
    本贴最后由 小梁 于 2008-03-14 04:5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4楼

  • 傅红革发表于2008-03-14 09:20|

    回邝飚:我感觉我只做了点我应该做的事。谢邝兄抬爱!支持你的工作。另:对

    于那些“不切实际,吹喇叭唱喜歌,擦鞋献媚,溜须拍马”等让人肉麻的约稿我

    已坚决回绝。(物价飞涨,纸贵无奈啊!呵呵)
    ---------------------------------------

    支持小梁的观点。漫画创作的空间应该是自由的,而不应该是在别人给你画好的

    的框框内进行,这样的漫画家终将会失去自我。看看其他艺术行业的改革力度吧

    ,讽刺漫画难道还不让我们脸红?一些艺术展览不是已将我们拒之门外吗?在这时,那

    些除了拿“人民”说事,再无所事事的所谓漫画家,还依然“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很

    悲哀吗?.....
    --------------------------

    小梁:什么时候漫画家不再因为画了某位大人物而被“追究”、“处理”了,公

    众人物被漫画家猛烈“攻击”一笑了之全不在乎, 中国漫画就有救了!

    (记得美国华裔刑事物证学专家李昌钰博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

    你如果成为漫画家笔下的人物,那你一定是一个成功人士或知名政治家.....)

    举报 回复

    # 35楼

  • 陆文著发表于2008-03-14 14:48|

    我是因漫画而转学面塑,现在的面塑作品自然也就离不开漫画.发一个近作,给大家看看,请大家指教!

    举报 回复

    # 36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18 15:31|

    没想到却有如此大的反响,在短短的两天内点击率近2万,网友回贴评论2百多……
    这说明了什么?我认为有内容、有深度和时效性强的讽刺漫画其实是有市场的,问题在于你是否及时去抓住新闻热点把它作出来。

    因为回帖点评太多,无法一一转贴过来,请大家移步——

    请点击这个超级连接看详情:
    美国科学院院士不等于中科院院士是国情?(漫画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03-18 15:3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7楼

  • xxxx发表于2008-03-18 17:37|

    病毒蔓延的时代,漫友还是小心为妙!不要随便点击链接。

    举报 回复

    # 38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18 18:34|

    近来换马甲越发勤快了……呵呵……

    举报 回复

    # 39楼

  • 傅红革发表于2008-03-19 13:53|

      澳总理陆克文出访“忘记”日本惹不满


        3月16日,多家澳大利亚媒体根据资深外交人士所透露的消息说,由于澳总理陆克文当选后的首次海外之行将访问中国,但却并没有访问日本的计划,日本官方对此表示出“震怒”,认为“陆克文显然更加注重与中国发展关系而忽视了日本”。 有日本媒体也质疑“是不是陆克文对日本的态度有所冷淡?”对此,有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每每面对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问题时,某些日本官员仍存在着一种“患得患失的外交心态”。另有专家表示,如果中、日两国能够共同发展与西方各国的关系,这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日本被陆克文的“怠慢”所“激怒”

      3月16日,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世纪报》、《悉尼先驱晨报》等网站都报道称“日本被陆克文的‘怠慢’所‘激怒’了。”《世纪报》网站上称,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即将于3月27日展开自当选以来的首次四国海外访问——其中就包括“对他所熟悉且喜爱的国家”中国的四天之旅。但是,陆克文的这次海外之行“却将日本排除之外”,“这一举动激怒了‘澳大利亚重要的外交盟友’日本”。

      澳大利亚媒体援引资深外交人士的消息源称,日本官员们认为,能够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陆克文“看起来更重视中国”而“忽视”了日本,这一举动令他们感到“震怒”。文章分析称,继美国和英国之外,日本是澳大利亚的重要盟友,但日本方面担心,如果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话,“澳日同盟可能会变得意义不那么重要了。”

      “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激怒。”澳媒体还援引外交人士的消息源的话说,除非陆克文总理迅速开启与福田康夫首相的对话,否则澳大利亚可能要对“希望日本停止捕鲸活动的想法说‘再见’了。”

      尽管陆克文已经回应将在7月份的G8峰会期间与福田首相进行深入的会谈,但自从陆克文当选澳大利亚总理之后,日本媒体对于澳日关系和澳中关系的发展一直表现出了层层“担忧”。

      日本共同社就以《陆克文与日本的关系会冷淡下来吗?》为题分析称,近些年来,澳大利亚一直是日本重要的朋友和阵营。在陆克文当选后,他与中国将发展紧密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文章称,陆克文的“中国联系”已经让一些日本的外交专家不得不“质问”道,澳大利亚是否以损害“日澳关系”为前提,开始优先发展中澳关系?

    举报 回复

    # 40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3-19 15:24|

    温总理成了傅先生漫画中的角色了。
    相信温总理看了,不过会心一笑而已。
    但愿不会有人仍像过去一般,总是绷着什么“斗争”之弦,以为咱们国家领导人成了漫画对象,非但不成体统,更因“极不严肃”而必须严令禁止。
    其实,这还仅仅是用漫画来正面表现领导人物的风采而已,与批评、调侃之类毫不相干,若还觉得无法接受,就恐怕与这世界潮流相去太远了。
    傅先生画得很传神很生动,想来温总理也会乐为“画中人”。毕竟,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比呆板枯燥的官民关系好得多。
    愿“漫画环境”越来越好。

    举报 回复

    # 41楼

  • 三口发表于2008-03-19 16:14|

    吴之如先生说的好。
    只是,未免太乐观了。我注意到了傅红革的这幅有总理形象的漫画,并没在本新漫网出现过,我又专门查看了傅在新漫网的漫画,没有发现。
    没传来的可能性不大吧,是不是新漫网没通过?
    如果是新漫网对这幅漫画没通过,就可悲了。
    咱们这里作为专业的漫画网站,对于这样的画都通不过,自己先没了自信,你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怎么能打破咱们的领导人不能入漫画的禁锢?

    举报 回复

    # 42楼

  • 虎落深坑被猫欺发表于2008-03-19 17:34|

    傅红革的作品《邻居“气短”》画得好!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相信亲民的温总理会喜欢!欣赏!恭喜!

    举报 回复

    # 43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08-03-19 17:59|

    作者: 三口(2008-03-19 16:14 )  # 42楼  

    吴之如先生说的好。
    只是,未免太乐观了。我注意到了傅红革的这幅有总理形象的漫画,并没在本新漫网出现过,我又专门查看了傅在新漫网的漫画,没有发现。
    没传来的可能性不大吧,是不是新漫网没通过?
    如果是新漫网对这幅漫画没通过,就可悲了。
    咱们这里作为专业的漫画网站,对于这样的画都通不过,自己先没了自信,你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怎么能打破咱们的领导人不能入漫画的禁锢?

    吴之如感言:
        大约是1996年吧,《法制日报》在杭州举行漫画作者会议期间,我曾与庸非先生私下聊得甚为投机。主题之一便是领导人入漫画。
        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尤其是胡耀邦主政期间,政治开明,思想活跃,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振奋。那时上海的《漫画世界》,常以头版整版的篇幅,刊载邓小平、胡耀邦以及其他领袖人物的漫画,受到各界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当然,所有公开发表的领袖题材的漫画,无一例外皆是颂扬,只是颂扬的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其他艺术样式。虽然这一点点的“革新”步伐小得可怜,毕竟总是一种进步。可惜,好景往往在咱们的土地上就是难常,如此开朗明快的政治色调不久就消失了。某些人们的思维习惯,连接受一种新的歌颂形式(譬如漫画)都无法相容,僵化如斯,又哪有一点“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气度呢!
        我和庸非先生自然就聊到了清末的女政治家慈禧太后。我们都曾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过一位美国女油画家为“老佛爷”精心绘制的巨幅油画写生肖像,感慨于这位号称中国历史上最保守最顽固的统治者,居然也有接受一种完全“西化”、纯粹外来的全新的歌颂形式的胆识和气度。而这种胆识与气度,并非是所有的政治家或政客都能具备的。
        何况,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说,漫画与高层人物的关系,决不仅仅是颂扬与被颂扬的关系;如果止于此,则漫画特别是讽刺漫画就仍然只能扮演可怜甚至可悲的角色。
        一叶知秋。有时,很小的一个生活细节、一种社会现象,蕴含着极丰富的时代信息,值得人们玩味、品读。
        如果只看眼下,或者屈指计算最近的未来,确实未可盲目乐观。但是,历史尽管有时曲折反复,总体上却是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悲观。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08-03-19 19:5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4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5 23:25|

    在本新闻漫画网的图库是不可能被通过的,原因嘛……
    我猜测:在中国日报网站的领导眼里,这种漫画也许会令本网站关掉的“恐怖东西”,所以安全第一……否则很多乌纱帽会不保……

    即使温总理看到这幅漫画也许会心一笑,但下面那些抬轿子的人可不这么看……
    这是国情哦……

    我的那幅“舞者”就没通过这里的审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证明了其价值的非凡,我为此感到欣慰!一定要好好珍藏之……

    举报 回复

    # 45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5 23:33|

    一般来说,象红革兄这样“有总理形象”的时事漫画需要多少时间?
    我指的是从看新闻稿——起草——清稿——扫描——上色——稿件交付(发送邮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我的创作时间是1个半小时内完成。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03-25 23:3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6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5 23:43|

    《南方都市报》时评周刊将于下个月6日正式出街,本周5我将出第一个试版,计划整版发稿量不超过5幅,题材定位在国内时政新闻,目的是成为打造国内时事漫画基地,希望得到各位时事漫画高手助阵,谢谢大家。

    举报 回复

    # 47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5 23:53|

    请看这个超级连接:
    挖马云不如自己种个马云(漫评)

    这是《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时政新闻漫画,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用稿的尺度,在职的国家领导人的漫画不是不能画,问题在于如何画,我们不会选“擦鞋”的题材,但决不能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不能对着干,毕竟首先要保住阵地,保留“说话”的机会,慢慢过度吧……

    来源:
    3月24日《南方都市报》A9版 本贴最后由 邝飚 于 2008-03-26 00:0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8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6 00:43|

    1 切不可滥送封号


      事情是从呼和浩特市市委副书记王志平被追认为烈士说起的。这个官员在他的办公室内,被他的一个下属

    公安分局局长枪杀,同时被枪杀的还有一个在场的姓名不详的“女税务官”。公安部迅即派调查组前往,调查

    结果尚未公布,案情远未大白,内蒙古当局却匆匆忙忙封之为烈士,且公告说他“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是个敬语、虚话,就像恭维死人“千古”,活人“万岁”一样,若用非其当,不但没有太多

    实际意义,反而形同讽刺。而烈士则不然,这是“革命烈士”的简称,这个称号凝聚着生者的感激,高悬着学

    习的楷模,国家也将对他的家属予以抚恤。不是任何公职人员都能膺此殊荣的。

    详情: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3/25/content_422163.htm

    2 应当警惕谁的收入过快增长

     最近就有媒体惊曝,中国平安4位高管税后薪酬近亿元。其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税后报酬2579.4万

    元;其余几位主要负责人,税后薪酬也都在千万元之上。这些收入,还不包括他们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而我所熟悉的重庆一家大型煤电企业,近5年员工工资增长未超过百分之五十,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显性的

    工资增长却达5~6倍。这还不包括高管和家属一起享受的灰色收入,比如吃喝行住企业全包,花企业的钱为自

    己修建高档花园住宅,到名胜景区“参观学习”,还有像进城般经常出国“借鉴考察”的大笔公款花销。当这

    家企业的高管们在春节座谈会上吹嘘去年职工人均收入增长多少多少时,连已卸任的前高管们也忍不住当面质

    疑:这个“人均”,能不能刨除中干以上的收入,挤干水分?

    详情:http://news.sina.com.cn/pl/2008-03-25/075515218620.shtml


    3  赵本山决定不上春晚谁该偷着乐?

      不久前宋丹丹刚刚宣布自己今后不打算再参加春晚()演出了,这也使得赵本山()是否会继续“春晚之路

    ”备受关注。对此,赵本山表示,“丹丹自己并不愿意演,每次都是我拉她上的。今年春晚演完了她觉得特别

    累,我也一样,明年春晚可能我也就顾不上了,我也考虑明年不上了。”在被记者追问为什么不打算继续上春

    晚的时 候,赵本山苦笑着说,“没什么原因,就是不想上了。演员不上春晚不犯法就成。”(3月21日新京报)

      赵本山与宋丹丹打造的“白云(blog)黑土”系列,曾在春节晚会上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然而今年的《

    火炬手》,已经给人以强弩之末的感觉。至于赵本山与范伟()打造的“卖拐”系列,最终的结局也有黔驴技穷

    之嫌。赵本山这颗春晚明星,近年来也渐渐成了人们争议的焦点,即赵本山该不该年年上春晚,有不少人直言

    不讳地提出赵本山到了退出春晚的时候了。在宋丹丹表示退出春晚之际,赵本山也直言不再上春晚,此举实在

    太明智了。

    详情:http://ent.sina.com.cn/r/m/2008-03-24/09151958429.shtml


    4 殡葬暴利难除,谁在纵容发死人财

      没有皇帝以后,文明记忆自然还是流传,关于“孝”这件事依然生发出无数的利益。最近又有文章披露殡

    葬业的暴利状况,说是至少有“十倍的利益”。(昨日《武汉晨报》)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相信所有人

    最后都会被这个行业宰上一刀。

      道理很简单,中国所谓“红白事儿”都是发财的好机会。但所谓“红事儿”虽然可以“宰”之,毕竟一对

    新人还是要考虑将来过日子的问题。“白事儿”是所谓人生最后一件大事,您怎么好意思在自己亲人最后归宿

    的时候,一边做孝子打扮,一边跟殡葬业的人士侃价?这不但有辱孝子的令名,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

    住的心理压力。

      所以,一边是传统文化要求的“孝道”,一边是利用孝道赚钱的奸商,死人财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

    赚钱的机会。有人说女人与孩子的钱最好赚,其实死人的钱最好赚。要是能够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能够形成

    一条龙的殡葬服务的话,比垄断企业的钱都好赚。

    详情:http://news.sina.com.cn/pl/2008-03-25/082615218958.shtml


    5 两只老虎,枪手与炮灰的危险隐喻

      同样都是拍老虎的,命运咋就那么不同呢?好多人都会这么想。事实上,这一回,国家林业局、湖南林业

    厅积极调查“湖南虎”事件,从上到下的姿态,也完全与“陕西虎”的遭遇不同。显然,官方如果也像现在这

    样把拳头与哨棒砸向“陕西虎”,缺乏技术含量的陕西华南虎事件早就真相大白于天下了。但是,偏偏就是不

    打“陕西虎”——这背后的部门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玄机,可深着呢!

    详情1:http://news.sina.com.cn/pl/2008-03-25/090615219486.shtml
    详情2:http://news.sina.com.cn/pl/2008-03-25/072415218178.shtml

    各位有兴趣画时事漫画的同行可在周5中午前将漫画发到我的收稿邮箱,我非常想看看大家的杰作。

    如愿意,最好把你们的习作贴到这里来,请大家共赏和切磋、交流。免得有人怀疑我暗箱操作……呵呵……

    举报 回复

    # 49楼

  • 邝飚发表于2008-03-27 21:30|

    请大家仔细留意公告栏的电邮和版面定位。

    举报 回复

    # 50楼

  • lys发表于2008-04-12 20:40|

    湖南平江疑似华南虎录像事件已经有了结果-----
    湖南林业厅24日上午表示该录像是平江电视台记者吴华伙同马戏团老板将驯养老虎运至野外拍摄的。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出名。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造假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相关部门将按规定根据造假情节和影响进行处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吴华竟然伙同他人故意制造假新闻,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行为理应受到强烈的谴责和严厉的惩罚。

    举报 回复

    # 5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